1米有多长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23
《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编写说明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
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
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人深地提出了4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
●认一认,想一想。
教科书通过情境中小动物们的“身高l米以上要买票”的形象描述,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1米有多长”的需要。
在这样的学习需求驱动下,教科书通过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1根小棒长1厘米,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1米,即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比一比,说一说。
认识1米之后,通过本问题进一步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对l米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开始用稍大些的长度单位“米”进行实际的测量。
通过量教室的长,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厘清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试一试●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根据提供的“门高2米”来估计小明和机灵狗的高度,学会正确寻找参照物,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学生需要用几米几厘米来表示,也就是把所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结合起来运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能力。
一米有多长教案教案:一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一米的长度概念。
2. 掌握一米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发展学生观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实物:一米长的绳子或卷尺。
2. 图表或图片,展示不同物体长度的对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1. 教师拿出一米长的绳子或卷尺,向学生展示。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讨论一米的长度概念。
Step 2:认识一米的换算关系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图表,给学生展示一米与不同物体长度的对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是一米,那么它的长度相当于多少厘米?多少毫米?3. 提示学生,一米等于100厘米,等于1000毫米,让学生在翻译中逐渐加深对一米的认识。
Step 3:练习测量和估算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例如: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自行车的长度是多少米?等等。
2. 学生使用卷尺或估算的方法去测量这些长度,并给出答案。
3.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对比和讨论,纠正错误并学习相互交流。
Step 4:小结和巩固1. 教师让学生回顾一米的长度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提问学生:一米等于多少厘米?多少毫米?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米的长度概念,并与同伴分享。
Step 5:拓展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一米的长度在不同场景和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吗?举例讨论。
2. 鼓励学生寻找或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例如:一米能够测量到哪些物体的长度?一米和五米之间还有多少个一米?3.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这些问题,并以展示的形式与全班分享。
Step 6:结束和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现、以及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2. 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3. 可以留下一些继续思考或扩展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米的长度概念。
《1米有多长》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二、新授1、认识米(一)PPT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二)抛出问题。
(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学生提问题。
(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
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2)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3)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4)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5)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
(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1)实际体验。
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
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二年级上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二年级上第六单元 1 米有多长》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理解“1 米有多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在这个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年纪,长度的概念开始走进他们的小脑袋里。
那什么是 1 米呢?让我们一起来想想。
如果我们把双臂伸展开,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大概就接近1 米。
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试试看,感受一下这个长度。
在教室里,黑板的宽度差不多就是 1 米。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小朋友们可以留意一下。
还有我们每天用的课桌椅,有些桌子的长度也接近 1 米。
那 1 米到底有多长呢?为了更清楚地感受,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用尺子来量一量。
我们常见的尺子一般是 20 厘米长,那 1 米就相当于 5把这样的尺子接起来的长度。
当我们走在路上,会看到路灯之间的距离,有的差不多就是 1 米。
家里的门,宽度也常常接近 1 米。
小朋友们进出家门的时候,可以想一想。
1 米对于我们的生活可重要啦!比如妈妈买布做衣服,会说需要多少米的布;爸爸装修房子,会量一量门窗是不是 1 米宽。
在体育课上,老师让大家跳远,会用1 米的尺子来量大家跳了多远。
小朋友们一起玩跳绳,跳绳的长度也有 1 米的呢。
知道了 1 米有多长,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啦。
去超市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货架上摆放的商品,有些包装上会写着长度是 1 米。
在公园里,小朋友们玩滑梯,滑梯的长度也可能是 1 米。
当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插在蛋糕上的蜡烛,10 根蜡烛排起来差不多就是 1 米长。
在学校的操场上,跑道的宽度也大约是 1 米。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是不是对 1 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呢?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1 米的长度,只要大家多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关于 1 米的秘密。
通过学习“1 米有多长”,我们不仅知道了这个长度的具体数值,还能在生活中运用它。
比如,我们可以用 1 米的概念来估计一些东西的长度,看看和实际的长度是不是差不多。
希望小朋友们能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和探索,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