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图专题之轴对称作图
- 格式:doc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十: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专题导例如图,M、N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M=BN,连接AC交BN于点E,连接DE交AM于点F,连接C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线段CF的最小值是.【分析】:先判断出Rt△ADM≌Rt△BCN(HL),得出∠DAM=∠CBN,进而判断出△DCE≌△BCE (SAS),得出∠CDE=∠CBE,即可判断出∠AFD=9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F=AD=3,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O、F、C 三点共线时,CF的长度最小.方法剖析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轴对称图形变换的特征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新旧图形具有对称性;(3)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轴对称(折叠)的思考层次全等变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称轴性质: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折痕)垂直平分,对称轴(折痕)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指出:(1)在翻折下,前后的图形关于折痕成轴对称,注意前后的图形成镜面对称,即前后的图形的左右位置互换;(2)翻折或对称中建构勾股方程来求取线段长及对最值类问题进行探究;(3)轴对称常见的结构,折叠会产生垂直平分,等腰三形.导例答案:解:如图,在正方形ABC D中,AD=BC=CD,∠ADC=∠BCD,∠DCE=∠BCE,在Rt△ADM和Rt△BCN中,,∴Rt△ADM≌Rt△BCN(HL),∴∠DAM=∠CBN,在△DCE和△BCE中,,∴△DCE≌△BCE(SAS),∴∠CDE=∠CBE∴∠DAM=∠CDE,∵∠ADF+∠CDE=∠ADC=90°,∴∠DAM+∠ADF=90°,∴∠AFD=180°﹣90°=90°,取AD的中点O,连接OF、OC,则OF=DO =AD=3,在Rt△OD C中,OC ==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F+CF>OC,∴当O、F、C三点共线时,CF的长度最小,最小值=OC﹣OF=3﹣3.故答案为:3﹣3.典型例题类型一:利用已知直线作对称图形进行证明例1、在等边△AB C中,点D在BC边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DE=DA(如图1).(1)求证:∠BAD=∠EDC;(2)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M,连接DM,AM.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②证明: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A=AM.【分析】(1)先判断出∠BAD+∠CAD=60°,进而得出∠BAD+∠E=60°,即可得出结论;(2)①由对称性即可补全图形;②由对称性判断出DM=DE,∠MDC=∠EDC,再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出∠ADC=∠B+∠BAD=∠B+∠MDC,进而判断出△ADM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类型二:对已知图形进行翻折进行证明例2.如图,矩形ABC D中,AB=4,AD=3,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DEC≌△EDA;(2)求DF的值;(3)在线段AB上找一点P,连结FP使FP⊥AC,连结PC,试判定四边形AP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直接写出此时线段PF的大小.【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到AD=EC,AE=DC,即可证到△DEC≌△EDA (SSS);(2)易证AF=CF,设DF=x,则有AF=4﹣x,然后在Rt△ADF中运用勾股定理就可求出DF的长.(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PF=∠AFP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AF=AP进而得出FC=AP,从而证得四边形APCF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FP⊥AC证得四边形APCF为菱形,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S菱形=PF•AC=AP•AD,即可求得.专项突破1.如图,在Rt△AB C中,∠C=90°,点D、E分别是BC、AB上一个动点,连接DE.将点B沿直线D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F,若AC=3,BC=4,当点F落在AC的三等分点上时,BD的长为.2.如图,正方形ABC D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过点B作BF⊥DE于点F,连接F C.(1)求证:∠FBC=∠CDF;(2)作点C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G,连接CG,FG,猜想线段DF,BF,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已知矩形ABCD,其中AD>AB,依题意先画出图形,然后解答问题.(1)F为DC边上一点,把△ADF沿AF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上的点E处.在图1中先画出点E,再画出点F,若AB=8,AD=10,直接写出EF的长为;(2)把△ADC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在图2先画出点E,AE交CB于点F,连接BE.求证:△BEF是等腰三角形.4.如图,Rt△AB C中,∠ACB=90°,AC=BC,点D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及A B中点重合),连接CD,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为点E,直线BE,CD交于点F.(1)如图1,当∠ACD=15°时,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BFC的度数;(2)如图2,当45°<∠ACD<90°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C,EF,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5.在Rt△AB C中,∠ACB=90°,CA=C B.点D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点E在射线AB上,连接DE,使得DE=D A.作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连接BF,DF.(1)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证:∠CAD=∠BDF;(3)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6.如图①,在等腰三角形AB C中,AB=AC=8,BC=14.如图②,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 D.如图③,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 D.则BE的长是.7.在等边三角形ABC外侧作射线AP,∠BAP=α,点B关于射线AP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CD交AP于点E.(1)依据题意补全图形;(2)当α=20°时,∠ADC= ;∠AEC= ;(3)连接BE,求证:∠AEC=∠BEC;(4)当0°<α<60°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E,CD,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8.在等边△ABC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D,连结BD,CD,其中CD交直线AP与点E.(1)如图1,若∠P AB=30°,则∠ACE=;(2)如图2,若60°<∠P AB<120°,请补全图形,判断由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多少度角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9.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着对角线BD向上折叠,顶点C落到点E处,BE交AD于点F.(1)求证:△BDF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过点D作DG∥BE,交BC于点G,连结FG交BD于点O.①判断四边形BFD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若AB=6,AD=8,求FG的长.10.【问题情境】如图①,在Rt△AB C中,∠ACB=90°,AC=BC,点D为A B中点,连结CD,点E为CB上一点,过点E且垂直于DE的直线交AC于点F.易知:BE=CF.(不需要证明)【探索发现】如图②,在Rt△AB C中,∠ACB=90°,AC=BC,点D为A B中点,连结CD,点E为CB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E且垂直于DE的直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F.【问题情境】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类比迁移】如图③,在等边△AB C中,AB=4,点D是A B中点,点E是射线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将射线DE绕点D逆时针旋转60°交BC于点F.当CF=2CE时,CE=.11.在△AB C中,∠ACB=90°,AC<BC,点D在AC的延长线上,点E在BC边上,且BE=AD,(1)如图1,连接AE,DE,当∠AEB=110°时,求∠DAE的度数;(2)在图2中,点D是AC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点E在BC边上(不与点C重合),且BE=AD,连接AE,DE,将线段AE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连接BF,DE.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求证:BF=DE.专题十: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例1.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AC=∠ACB=60°,∴∠BAD+∠CAD=60°,∵DE=DA,∴∠CAD=∠E,∴∠BAD+∠E=60°,∵∠EDC+∠E=∠ACB=60°,∴∠BAD=∠EDC;(2)①补全图形如图2所示;②∵△ABC是等边三角形,∴∠B=60°,由对称性得,∠EDC=∠MDC,由(1)知,∠EDC=∠BAD,∴∠MDC=∠BAD,∵∠ADC=∠B+∠BAD=∠B+∠MD C.∴∠ADM=∠B=60°,由对称性得,DM=DE,∵DE=DA,∴DA=DM,∴△ADM是等边三角形,∴DA=DM,即: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A=AM.例2.(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AB∥CD,∴∠ACD=∠CAB,∵△AEC由△ABC翻折得到,∴AB=AE,BC=EC,∠CAE=∠CAB,∴AD=CE,DC=EA,∠ACD=∠CAE,在△ADE与△CE D中,,∴△DEC≌△EDA(SSS);(2)解:如图1,∵∠ACD=∠CAE,∴AF=CF,设DF=x,则AF=CF=4﹣x,在RT△ADF中,AD2+DF2=AF2,即32+x2=(4﹣x)2,解得;x=,即DF=.(3)解:四边形APCF为菱形,设AC、FP相较于点O∵FP⊥AC∴∠AOF=∠AOP又∵∠CAE=∠CAB,∴∠APF=∠AFP∴AF=AP∴FC=AP又∵AB∥CD∴四边形APCF是平行四边形又∵FP⊥AC∴四边形APCF为菱形,在矩形ABC D中,AB=4,AD=3,∴AC=5,∵S菱形=PF•AC=AP•AD,∵AP=AF=4﹣=∴PF==.专项突破1.解:∵折叠∴BD=DF,∵点F落在AC的三等分点上∴CF=1或CF=2,若CF=1时,在Rt△CDF中,DF2=CD2+CF2,∴BD2=(4﹣BD)2+1∴BD=当CF=2时,在Rt△CDF中,DF2=CD2+CF2,∴BD2=(4﹣BD)2+4∴BD=故答案为:或2.解:(1)∵ABCD为正方形,∴∠DCE=90°.∴∠CDF+∠E=90°,又∵BF⊥DE,∴∠FBC+∠E=90°,∴∠FBC=∠CDF(2)如图所示:在线段FB上截取FM,使得FM=F D.∵∠BDC=∠MDF=45°,∴∠BDM=∠CDF,∵==,∴△BDM∽△CDF,∴==,∠DBM=∠DCF,∴BM=CF,∴∠CFE=∠FCD+∠CDF=∠DBM+∠BDM=∠DMF=45°,∴∠EFG=∠EFC=45°,∴∠CFG=90°,∵CF=FG,∴CG=CF,∴BM=CG,∴BF=BM+FM=CG+DF.补充方法:连接GM,证明四边形BMG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3.解:(1)如图1,在BC上截取AE=AD得点E,作AF垂直DE交CD于点F(或作∠AED的平分线AF交CD于点F,或作EF垂直AE交CD于点F等等),∵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8,AD=BC=10,∠B=∠C=90°,在Rt△ABE中,BE==6,∴EC=10﹣6=4,设EF=DF=x,在Rt△EF C中,则有x2=(8﹣x)2+42,解得x=5,∴EF=5.故答案为:5;(2)证明:如图2,作DH垂直AC于点H,延长DH至点E,使HE=DH.方法1:∵△ADC≌△AEC,∴AD=AE=BC,AB=DC=EC,在△ABE与△CE B中,,∴△ABE≌△CEB(SSS),∴∠AEB=∠CBE,∴BF=EF,∴△BEF是等腰三角形.方法2:∵△ADC≌△AEC,∴AD=AE=BC,∠DAC=∠EAC,又∴AD∥BC,∴∠DAC=∠ACB,∴∠EAC=∠ACB,∴F A=FC,∴FE=FB,∴△BEF是等腰三角形.4.(1)如图1中,连接E C.∵A,E关于CD对称,∴∠DCA=∠DCE=15°,CA=CE=C B.∵∠ACB=90°,∴∠ECB=60°,∴△ECB是等边三角形,∴∠CEB=60°,∵∠CEB=∠BFC+∠DCE,∴∠BFC=60°-15°=45°.(2)结论:EF2+BF2=2AC2.理由:如图2,连接CE,AF,延长AC交FE的延长线于点G.∵A,E关于CD对称,∴AC=CE,AF=EF,又∵CF=CF,∴△ACF≌△ECF(SSS),∴∠CAF=∠1,∵AC=BC,∴BC=CE,∴∠1=∠2,∴∠CAF=∠2,∵∠ACB=90°,∴∠G+∠2=90°,∴∠CAF+∠G=90°,∴∠AFG=90°,在Rt△AF B中,AB2=AF2+BF2,在Rt△AB C中,AB2=AC2+BC2=2AC2,∴BF2+AF2=2AC2,∴BF2+EF2=2AC2.5.(1)如图所示:(2)∵∠ACB=90°,CA=CB,∴∠BAC=∠CBA=45°,∴∠CAD+∠DAB=45°,∵DA=DE,∴∠DAE=∠DEB,∵∠DBA是△DBE的一个外角,∴∠EDB+∠DEB=∠DBA=45°,∴∠EDB=∠CAD,∵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EDB=∠FDB,∴∠CAD=∠FDB;(3)线段AB,BD,B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B﹣BF=√2BD,证明: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M点,∴∠C=∠MDB=90°,∠CAB=∠DMB=45°,∴∠DMB=∠DBM,∴DM=DB,∴MB=√2BD,∵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DE=DF,∵AD=DE,∴AD=DF,∵AC∥MD,∴∠CAD=∠ADM,∵∠CAD=∠FDB,∴∠ADM=∠FDB,∴△ADM≌△FDB(SAS),∴AM=BF,∴AB﹣BF=AB﹣AM=MB,又∵MB=√2BD,∴AB﹣BF=√2B D.6.解:∵AB=AC,∴∠ABC=∠C,∵∠DAC=∠ACD,∴∠DAC=∠ABC,∵∠C=∠C,∴△CAD∽△CBA,∴=,∴=,∴CD=,BD=BC﹣CD=,∵∠DAM=∠DAC=∠DBA,∠ADM=∠ADB,∴△ADM∽△BDA,∴=,即=,∴DM=,MB=BD﹣DM=,∵∠ABM=∠C=∠MED,∴A、B、E、D四点共圆,∴∠ADB=∠BEM,∠EBM=∠EAD=∠ABD,∴△ABD∽△MBE,∴=,∴BE ===.故答案为:.7.(1)如图;EDP(2)40°;60 °;(3)证明:∵点B关于射线AP的对称点为点D,∴△BAE≌△DAE.∴∠BAE=∠DAE=α.∵AD=AB=AC,∴∠ADC=()1806022α︒-︒+=60°-α.∴∠AEC=60°.∵∠ACB=60°,∠ACD=∠ADC=60°-α,∴∠BCE=α.∵∠ABC=60°,∠ABE=∠ADC=60°-α,∴∠BEC=60°.(4)证明:法一:在CD上截取AF=AE.F EDAB C P∵∠AEF =60°,∴△AEF 是等边三角形.∴∠AFC =∠AED =120°.∵∠ACD =∠ADC =60°-α,∴△ADE ≌△ACF .∴DE =CF .∴CD =2DE +EF .∵AE =EF ,∴CD =2DE +AE .法二:在CD 上截取BG =BE .GEDAB C P∵∠BEC =60°,∴△BEG 是等边三角形.∴∠BGC =∠AED =120°.∵∠BCE =∠DAE =α,∴△BCG ≌△DAE .∴AE =CG .∵EG =BE =DE ,∴CD =2DE +CG .∴CD =2DE +AE .8.解:(1)连接AD ,如图1.∵点D 与点B 关于直线AP 对称,∴AD =AB ,∠DAP =∠BAP =30°,∵AB =AC ,∠BAC =60°,∴AD =AC ,∠DAC =120°,∴2∠ACE +60°+60°=180°,∴∠ACE =30°,故答案为:30°;(3)线段AB ,CE ,ED 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证明:连接AD ,EB ,如图2.∵点D 与点B 关于直线AP 对称,∴AD =AB ,DE =BE ,∴∠EDA =∠EBA ,∵AB =AC ,AB =AD ,∴AD =AC ,∴∠ADE =∠ACE ,∴∠ABE =∠ACE .设AC ,BE 交于点F ,又∵∠AFB =∠CFE ,∴∠BAC =∠BEC =60°,∴线段AB ,CE ,ED 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9.(1)根据折叠,∠DBC =∠DBE ,又AD ∥BC ,∴∠DBC =∠ADB ,∴∠DBE =∠ADB ,∴DF =BF ,∴△BDF 是等腰三角形(2)①菱形,理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FD ∥BG ,又∵FD ∥BG ,∴四边形BFDG 是平行四边形,∵DF =BF ,∴四边形BFDG 是菱形②∵AB =6,AD =8,∴BD =10.∴OB =12BD =5.设DF =BF =x ,∴AF =AD -DF =8-x .∴在Rt △ABF 中,AB 2+AF 2=BF 2,即62+(8-x )2=x 2,解得x =254,即BF =254,∴FO =BF 2-OB 2=(254)2-52=154,∴FG =2FO =152 10.解:【问题情境】证明:∵在Rt △AB C 中,∠ACB =90°,AC =BC ,点D 为A B 中点, ∴CD ⊥AB ,CD =BD =AD =AB ,∠BCD =∠B =45°,∴∠BDC =90°,∵∠EDF =90°,∴∠CDF=∠BDE,在△BDE与△CDF中,,∴△BDE≌△CDF(ASA),∴BE=CF;【探索发现】成立,理由:∵在Rt△AB C中,D为A B中点,∴CD=BD,又∵AC=BC,∴DC⊥AB,∴∠DBC=∠DCB=45°,∵DE⊥DF,∴∠EDF=90°,∴∠EDB+∠BDF=∠CDF+∠BDF=90°,∴∠CDF=∠BDE,∴∠ADF=∠CDE,∴AF=CE,∴CF=BE;【类比迁移】∵△ABC是等边三角形,∴∠A=∠B=60°,∵∠FDE=60°,∴∠BDF=120°﹣∠ADE,∠AED=120°﹣∠ADE,∴∠BDF=∠AED,∴△ADE∽△BDF,∴,∵点D为A B中点,AB=4,∴AD=BD=2,AC=BC=4,∵CF=2CE,∴设CE=x,则CF=2x,当点E在线段AC上时,∴AE=4﹣x,BF=4﹣2x,∴=,解得:x=3﹣,x=3+(不合题意,舍去),∴CE=3﹣,如图④,当点E在AC的延长线上时,∵AE=4+x,BF=4﹣2x,∴=,解得:x=﹣1+,(负值舍去),∴CE=﹣1+.综上所述,CE=3﹣或﹣1+,故答案为:3﹣或﹣1+.11.解:(1)∵∠AEB=110°,∠ACB=90°,∴∠DAE=∠AEB﹣∠ACB=20°;(2)①补全图形,如图所示.②证明:由题意可知∠AEF=90°,EF=AE.∵∠ACB=90°,∴∠AEC+∠BEF=∠AEC+∠DAE=90°.∴∠BEF=∠DAE.∵在△EBF和△ADE中,,∴△EBF≌△ADE(SAS).∴DE=BF.。
第04讲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设计(8种题型)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一.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包含两层含义:①有两个图形,且这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完全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只能是把它们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二.轴对称的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由轴对称的性质得到一下结论:①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②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我们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也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甚至无数条.(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等等.四.镜面对称1、镜面对称:有时我们把轴对称也称为镜面(镜子、镜像)对称,如果沿着图形的对称轴上放一面镜子,那么在镜子里所放映出来的一半正好把图补成完整的(和原来的图形一样).2、镜面实质上是无数对对应点的对称,连接对应点的线段与镜面垂直并且被镜面平分,即镜面上有每一对对应点的对称轴.3、关于镜面问题动手实验是最好的办法,如手头没有镜面,可以写在透明纸上,从反面看到的结果就是镜面反射的结果.五.作图-轴对称变换几何图形都可看做是由点组成,我们在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也是先从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开始的,一般的方法是:①由已知点出发向所给直线作垂线,并确定垂足;②直线的另一侧,以垂足为一端点,作一条线段使之等于已知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得到线段的另一端点,即为对称点;③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六.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要熟悉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七.剪纸问题一张纸经过折和剪的过程,会形成一个轴对称图案.解决这类问题要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关键是准确的找到对称轴.一般方法是动手操作,拿张纸按照题目的要求剪出图案,展开即可得到正确的图案.八.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一.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共4小题)1.(2022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若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则该球最后落入的球袋是()A.1号袋B.2号袋C.3号袋D.4号袋2.(2022秋•苏州期中)有一个英语单词,其四个字母都关于直线l对称,如图是该单词各字母的一部分,请写出补全后的单词所指的物品.3.(2022秋•江宁区校级月考)如图,桌面上有M、N两球,若要将M球射向桌面的任意一边,使一次反弹后击中N球,则4个点中,可以瞄准的是点.4.(2022秋•灌南县校级月考)如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的序号是()A.①B.②C.⑤D.⑥二.轴对称的性质(共2小题)5.(2022秋•阜宁县期末)如图,在Rt△ABC中,∠BAC=90°,∠B=50°,AD⊥BC,垂足为D,△ADB 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则∠CAB'的度数为()A.10°B.20°C.30°D.40°6.(2022秋•如东县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120°,∠C=60°.若将四边形ABCD沿BD 折叠后,顶点A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E处(E与C不重合),则∠CDE的度数为.三.轴对称图形(共3小题)7.(2022秋•徐州期末)“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在浩瀚的宇宙中谱写着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乐章.下列航天图标(不考虑字符与颜色)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8.(2022秋•镇江期末)我市积极普及科学防控知识,下面是科学防控知识的图片,图片上有图案和文字说明,其中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防控疫情我们在一起B.有症状早就医C.打喷嚏捂口鼻D.勤洗手勤通风9.(2022秋•大丰区期末)微信已成为人们的重要交流平台,以下微信表情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四.镜面对称(共3小题)10.(2022秋•兴化市校级月考)从镜子中看到汽车正面的车辆的号码如图所示,则该汽车的号码是.11.(2022秋•锡山区期中)从镜子里看黑板上写着,那么实际上黑板写的是.12.(2022秋•大丰区月考)如图是小明从镜子中看到电子钟的时间,此时实际时间是.五.作图-轴对称变换(共4小题)13.(2022秋•大丰区期末)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3),C(4,﹣2).(1)画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画出△A1B1C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2B2C2;(3)如果AC上有一点P(m,n)经过上述两次变换,那么对应A2C2上的点P2的坐标是.14.(2022秋•南通期末)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3),B(2,1),C(4,2).(1)点A,B,C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A1,B1,C1,在图中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2)△ABC面积等于.15.(2022秋•启东市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3,1),C(4,3).(1)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2)画出与△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请直接写出点B1,C1的坐标;(3)求出△A1B1C1的面积.16.(2022秋•盱眙县期末)△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3,5),B(﹣5,2),C(﹣1,3),直线l经过点(0,1),并且与x轴平行,△A′B′C′与△ABC关于线1对称.(1)画出△A′B′C′,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2)观察图中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写出点P(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3)若直线l′经过点(0,m),并且与x轴平行,根据上面研究的经验,写出点Q(c,d)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Q′的坐标:.六.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共3小题)17.(2022秋•兴化市校级期末)如图是由三个阴影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网格图中补画一个有阴影的小正方形,使四个阴影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18.(2022秋•常州期末)在“3×3”的网格中,可以用有序数对(a,b)表示这9个小方格的位置.如图,小方格①用(2,3)表示,小方格②用(3,2)表示.则下列有序数对表示的小方格不可以和小方格①、②组成轴对称图形的是()A.(1,1)B.(1,2)C.(2,2)D.(3,1)19.(2022秋•丹徒区期末)如图是由9个小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图形,其中已有两个被涂黑,若再涂黑一个,则整个被涂黑的图案构成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种.七.剪纸问题(共3小题)20.(2022秋•锡山区校级月考)如图(1),小强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是()A.B.C.D.21.(2022秋•灌云县月考)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虚线剪下,剪下的图形展开后可得到()A.三角形B.梯形C.正方形D.五边形22.(2022秋•工业园区校级月考)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要得到一个正方形,剪口与折痕应形成的角度是度.八.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共3小题)23.(2022秋•海陵区校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点E,F在斜边AB上,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延长线上的点B'处,则线段B'F的长为.24.(2022秋•兴化市校级期末)小莹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折叠A4纸,折完后,发现折痕AB′与A4纸的长边AB恰好重合,那么A4纸的长AB与宽AD的比值为.25.(2022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C=BC.把△ABC沿着AC翻折,点B落在点D处,连接BD.如果∠BAC=35°,则∠CBD的度数是.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2秋•大丰区期中)下列常见的微信表情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2021秋•南京期中)如图的2×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网格中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3.(2021秋•东海县期中)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①、图②的方式从右向左连续对折两次后得到图③,再在图③中挖去一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小孔,则重新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A.B.C.D.4.(2022秋•高邮市期末)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B.圆C.角D.直角三角形5.(2022秋•江阴市期中)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P为这两直线外一点,且OP=1.7,若点P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则P1,P2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0B.3C.4D.56.(2022秋•镇江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交AB于点D,则FD的最大值为()A.B.C.D.7.(2020秋•灌南县校级期末)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若再从图中选一个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不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是()A.①B.②C.③D.④8.(2021秋•盱眙县期中)如图,弹性小球从点P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长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1次碰到长方形的边时的点为Q,第2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M,….第2018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图中的()A.P点B.Q点C.M点D.N点9.(2022秋•苏州期中)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把△ABD沿着直线AD翻折,得到△AED,DE交AC于点G,连接BE交AD于点F,若DG=EG,AF=4,AB=5,△AEG 的面积为,则BD的长是()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10.(2022秋•新吴区期中)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11.(2013秋•张家港市校级期末)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的度数等于.12.(2020秋•盐都区期末)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度.13.(2022秋•沭阳县期中)如图,如果将其中1个白色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阴影部分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一共有种不同的涂法.三.解答题(共7小题)14.(2022秋•鼓楼区期中)如图,点A、B、C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1)利用方格纸,画△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B'C′;(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用符号语言写出2条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15.(2022秋•玄武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与△A1B1C1的位置如图所示.(1)△A1B1C1可以看作是△ABC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2)若△A2B2C2与△A1B1C1关于y轴对称,请画出△A2B2C2;(3)若△ABC的内部有一点P(x,y),则P在△A2B2C2内部的对应点P2的坐标是.16.(2022秋•高邮市期末)如图,Rt△ABC中,∠B=90°,AC=20,BC=12,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与AC、AB分别相交于点M、N.(1)请利用尺规作图作出折痕MN;(2)连接AD、ND,求△ADN的面积.17.(2022秋•丹徒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为(﹣4,﹣1)、(﹣5,﹣4).(1)请画出符合题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点C的坐标为;(3)画△A'B'C',使△A'B'C'与△ABC关于y轴对称;(4)△ABC的面积为.18.(2022秋•如东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4),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并直接写出点C1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3)点P(a,a﹣2)与点Q关于x轴对称,若PQ=8,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19.(2022秋•高邮市期中)如图,已知△ABC.(1)画出△A1B1C1,使△A1B1C1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2)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BC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3)△A1B1C1与△A2B2C2轴对称;(填“成”或“不成”)(4)△ABC的面积=.(设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20.(2022秋•高邮市期末)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ABC的顶点A、C 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图中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点B'的坐标为.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正方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梯形2.给出下列5个图形:线段、等边三角形、角、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如果再将图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所得图3.如图,在33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则涂黑的小正方形的标号不可能是()A.1 B.2 C.4 D.64.如图是4×4的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与原来3个黑色方格组成的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则符合要求的白色小正方格有()A.1个B.2个C.3个D.4个⨯的正方形格纸中,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ABC 5.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纸中,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最多有()是一个格点三角形,在这个33A.3个B.4个C.5个D.6个6.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78°,∠C′=48°,则∠B的度数为()A.48°B.54°C.64°D.78°7.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三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若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是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A.6个B.5个C.4个D.3个8.如图,直线是一条河,A、B是两个新农村定居点.欲在l上的某点处修建一个水泵站,直接向A、B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管道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供水管道,则铺设管道最短的方案是()A.B.C.D.二、填空题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10.黑体汉字中的“中”“田”“日”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请至少再写出三个具有这种特征的汉字:_____.11.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________种.12.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4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黑色部分图形构成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___种选择.13.在“线段、角、三角形、圆”这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个.1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分别将①②③④四个网格涂上阴影,能与原阴影部分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__.(填网格序号)三、解答题15.如图,已知A(0,4),B(-2,2),C(3,0).(1)作△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A1,B1,C1的坐标.1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1)作ABC 关于直线EF 的轴对称图形;(2)作ABC 的BC 边上的高AH ;(3)若网格上的最小正方形边长为1,求ABC 的面积.1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 ∆(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111A B C ∆(要求点A 与1A ,B 与1B ,C 与1C 相对应).(2)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18.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19.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 B C;(1)在图中画出与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CC被直线l__________;(2)线段'(3)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的长最短.(4)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 PC20.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二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添涂黑二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21.在下列各图中分别补一个小正方形,使其成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
初中尺规作图数学史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五种基本作图: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3.做一角的角平分线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⑴ 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两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例1】 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分析】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P 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 应是它们的交点.【解析】 ⑴ 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 或OE ;⑵ 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FG ;则射线OD ,OE 与直线FG 的交点1C ,2C 就是发射塔的位置.⑵ 代数作图法: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代数方法求出,然后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用这种方法作图称为代数作图法.【例2】 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分析】 设半径为1.,也就是说用这个长度去等分圆周.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个长度..直角边为1的长度自然就出来了.【解析】 具体做法:⑴ 随便画一个圆.设半径为1.⑵ 先六等分圆周.⑶ 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同向作弧,交于一点.(“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两弧交点与“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形成的是一个底为2.)⑶ 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例3】 已知:直线a 、b 、c ,且a b c ∥∥.求作:正ABC ∆,使得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c ba D'DCB Acba【分析】 假设ABC ∆是正三角形,且顶点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作AD b ⊥于D ,将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后,置于'ACD ∆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可以确定.从而点C 也可以确定.再作60BAC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解析】 作法:⑴ 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AD b ⊥于点D ;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 ⑶ 过'D 作''D C AD ⊥,交直线c 于C ;⑷ 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b 于B (使B 与'D 在AC 异侧). 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ABC ∆即为所求.⑷ 位似法作图: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作出与其位似的图形,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满足全部的条件.【例4】 已知:一锐角ABC ∆.求作:一正方形DEFG ,使得D 、E 在BC 边上,F 在AC 边上,G 在AB 边上.C BAG'F'E'D'G FED CBA【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F 在AC 边上的条件,作出与正方形DEFG 位似的正方形''''D E F G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正方形''''D E 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解析】 作法:⑴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G ,过'G 作''G D BC ⊥于'D⑵ 以''G D 为一边作正方形''''D E F G ,且使'E 在'BD 的延长线上. ⑶ 作直线'BF 交AC 于F .⑷ 过F 分别作''FG F G ∥交AB 于G ;作''FE F E ∥交BC 于E . ⑸ 过G 作''GD G D ∥交BC 于D . 则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例5】 如图,过ABC ∆的底边BC 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 ∆的面积.【分析】 因为中线AM 平分ABC ∆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 平分ABC ∆的面积,在AMC ∆中先割去AMP ∆,再补上ANP ∆.只要NM AP ∥,则AMP ∆和AMP ∆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PN 就平分了ABC ∆的面积.NM P CB Al【解析】作法:⑴ 取BC中点M,连接,AM AP;⑵ 过M作MN AP∥交AB于N;⑶ 过P、N作直线l.直线l即为所求.。
轴对称作图及应⽤(讲义)(含答案)轴对称作图及应⽤(讲义)课前预习1. 作⼀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如图,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 =a .作法:(1)作射线AP ;(2)以_________为圆⼼,_______为半径作弧,交射线AP 于点B .___________即为所求.2. 作⼀个⾓等于已知⾓.已知:如图,∠AOB .求作:∠A′O′B′,使∠A′O′B′=∠AOB .OAB作法:(1)作射线O′A′;(2)以________为圆⼼,_______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 ,交OB 于点D ;(3)以____为圆⼼,____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弧,交前弧于点D ′;(5)过点D ′作射线O′B′.∠A′O′B′_____________.证明:如图,连接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作)(已作)(已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知识点睛1.五种基本作图:①作⼀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②作⼀个⾓等于已知⾓;③作已知⾓的⾓平分线;④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⑤过平⾯内⼀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精讲精练1.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MN.求作:直线AB,使AB垂直平分MN.N作法:(1)分别以_______,______为圆⼼,___________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A和点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过直线上⼀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A为直线MN上⼀点.求作:直线AB,使AB⊥MN.A作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直线外⼀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A为直线MN外⼀点.求作:直线AB,使AB⊥MN.AM N作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已知⾓的⾓平分线.已知:如图,∠AOB.求作:射线OP,使∠AOP=∠BOP(即OP平分∠AOB).AOB作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2)分别以______,______为圆⼼,______________为半径作弧,两弧在________________交于点P;(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已知⾓的四等分线.已知:如图,∠AOB.求作:射线OP,OQ,OM,使∠AOP=∠POQ=∠QOM=∠MOB(即OP,OQ,OM四等分∠AOB).AOB5.在以下三个图形中,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能判断射线AD平分∠BAC的是()A.图2 B.图1与图2C.图1与图3 D.图2与图3A BCD图1AB CD图2图3DCBA6.电信部门要修建⼀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速公路m,n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应修建在什么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7. 如图,在Rt △ABC 中,∠B =90°,分别以A ,C 为圆⼼,⼤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AC ,BC 于点D ,E ,连接AE ,则:(1)∠ADE =_________.(2)AE _______EC ;(填“=”“>”或“<”)(3)当AB =3,BC =4时,△ABE 的周长为______.MNED CBAA BCD NM第7题图第8题图8. 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 ,C 为圆⼼,以⼤于12B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 ,N 两点;②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CD =AC ,∠B =25°,则∠AC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9. 如图,在△ABC 中,∠C =90°,∠CAB =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 为圆⼼,⼩于AC 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②分别以点E ,F 为圆⼼,⼤于12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 ;③作射线AG 交BC 边于点D .则∠ADC 的度数为_________.GC B A10. 如图,已知点D ,E 分别在∠CAB 的边AB ,AC 上,观察图中作图痕迹,若PD =6,则PE 的最⼩值是() A .2B .3C .6D .12EDC BAP11.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BC ,AB =CD ,已知CD =8,BC =1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C 为圆⼼,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C ,CD 于M ,N 两点;②分别以点M ,N 为圆⼼,以⼤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四边形ABCD 的内部交于点P ;③连接CP 并延长交AD 于点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AE 的长为() A .2B .3C .4D .5PF EDC BAMN1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已知∠B =60°,AB =4.以点A 为圆⼼,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AB ,AD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以⼤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四边形ABCD 内⼀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边于点E ,连接DE .当BE =2EC 时,BC 的长为_________.P13.如图,在△ABC中,以点A为圆⼼,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与BC交于点E,分别以点E,C为圆⼼,⼤于12E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作射线AP交BC于点D.若∠B=45°,∠C=2∠CAD,则∠BAC的度数为()A.80°B.75°C.65°D.30°E DCBAPCB Al1l21第13题图第14题图14.如图,直线l1∥l2,点A在直线l1上,以点A为圆⼼,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B,C两点,连接AC,BC.若∠ABC=70°,则∠1的⼤⼩为()A.20°B.35°C.40°D.70°15.已知: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不垂直),请在直线l上另找⼀点C,使△ABC是等腰三⾓形.这样的点能找⼏个?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16.已知: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的夹⾓为60°,请在直线l上另找⼀点C,使△ABC是等腰三⾓形.这样的点能找⼏个?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参考答案】 ? 课前预习1. 点Aa 长线段AB 图略2. 作法:(1)作射线O′A′;(2)以点O 为圆⼼,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 ,交OB 于点D ;(3)以点O′为圆⼼,OC 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 ′;(4)以点C ′为圆⼼,CD 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D ′;(5)过点D ′作射线O′B′.∠A′O′B′即为所求.证明:如图,连接CD ,C ′D ′.在COD △和C O D '''△中OC O COD O D CD C D ''=??''=??''=?(已作)(已作)(已作)SSS COD C O D '''∴△≌△() ?∴∠A′O′B′=∠AOB精讲精练 1. 图略(1)点M ,点N ,⼤于12MN 长(2)作直线AB 直线AB 即为所求 2. (1)图略①以点A 为圆⼼,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MN 于C ,D 两点;②分别以点C ,点D 为圆⼼,⼤于12CD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MN 上⽅于⼀点B ;③作直线AB .直线AB 即为所求.(2)图略①在MN 下⽅任取⼀点P ;②以点A 为圆⼼,AP 长为半径作弧,交MN 于C ,D 两点;③分别以点C ,点D为圆⼼,以⼤于12CD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MN下⽅于⼀点B;④作直线AB.直线AB即为所求.3.(1)以点O为圆⼼;任意长为半径;(2)点M;点N;⼤于12MN长;AOB内部;(3)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所求.4.略5. C6.略7.(1)90°;(2)=;(3)78.105°9.65°10.C11.A12.613.B14.C15.略16.略。
初中尺规作图数学史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⑴ 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⑵ 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⑶ 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1r 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⑴ 正多边形作法·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⑵ 四等分圆周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1.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2.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4.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直线与弧交点、两直线交点,在已有一个圆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五种基本作图: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3.做一角的角平分线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⑴ 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两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例1】 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m【分析】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P 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 应是它们的交点.【解析】 ⑴ 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 或OE ;⑵ 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FG ;则射线OD ,OE 与直线FG 的交点1C ,2C 就是发射塔的位置.⑵ 代数作图法: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代数方法求出,然后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用这种方法作图称为代数作图法.【例2】 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分析】 设半径为1..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个长度..设法构造斜边1.【解析】 具体做法:⑴ 随便画一个圆.设半径为1.⑵ 先六等分圆周.⑶ 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同向作弧,交于一点.(“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两弧交点与“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形成的是一个底为2.可算出顶点距圆心距离)的长度等分圆周就可以啦!⑶ 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例3】 已知:直线a 、b 、c ,且a b c ∥∥.求作:正ABC ∆,使得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c b aD'DC B Acb a【分析】 假设ABC ∆是正三角形,且顶点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作AD b⊥于D ,将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后,置于'ACD ∆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可以确定.从而点C 也可以确定.再作60BAC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解析】 作法:⑴ 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AD b ⊥于点D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⑶ 过'D 作''D C AD ⊥,交直线c 于C ;⑷ 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b 于B (使B 与'D 在AC 异侧).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ABC ∆即为所求.⑷ 位似法作图: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作出与其位似的图形,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满足全部的条件.【例4】 已知:一锐角ABC ∆.求作:一正方形DEFG ,使得D 、E 在BC 边上,F 在AC 边上,G 在AB 边上.C B AG'F'E'D'GF E D C B A【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F 在AC 边上的条件,作出与正方形DEFG 位似的正方形''''D E F G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正方形''''D E 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解析】 作法:⑴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G ,过'G 作''G D BC ⊥于'D⑵ 以''G D 为一边作正方形''''D E F G ,且使'E 在'BD 的延长线上.⑶ 作直线'BF 交AC 于F .⑷ 过F 分别作''FG F G ∥交AB 于G ;作''FE F E ∥交BC 于E .⑸ 过G 作''GD G D ∥交BC 于D .则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例5】 如图,过ABC ∆的底边BC 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 ∆的面积.【分析】 因为中线AM 平分ABC ∆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 平分ABC ∆的面积,在AMC ∆中先割去AMP ∆,再补上ANP ∆.只要NM AP ∥,则A M P ∆和AMP ∆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PN 就平分了ABC ∆的面积.【解析】 作法:⑴ 取BC 中点M ,连接,AM AP ;⑵ 过M 作MN AP ∥交AB 于N ;⑶ 过P 、N 作直线l .直线l 即为所求. NM P CB Al。
考向5.2 图形的变化——轴对称[知识要点] 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该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例题1.在ABC 中,90ACB ∠=︒,ACm BC=,D 是边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折叠得到AED ,连接BE .(1)特例发现:如图1,当1m =,AE 落在直线AC 上时, ①求证:DAC EBC ∠=∠; ②填空:CDCE的值为______; (2)类比探究:如图2,当1m ≠,AE 与边BC 相交时,在AD 上取一点G ,使ACG BCE ∠=∠,CG 交AE 于点H .探究CGCE的值(用含m 的式子表示),并写出探究过程; (3)拓展运用:在(2)的条件下,当22m =,D 是BC 的中点时,若6EB EH ⋅=,求CG 的长.解:(1)①证明:延长AD 交BE 于点F .由折叠得90AFB ACB ∠=︒=∠.∴90DAC ADC BDF EBC ∠+∠=∠+∠=︒. ∵ADC BDF ∠=∠, ∴DAC EBC ∠=∠. ②当1m =,即1ACBC=时, 可知AC =BC , 在ACD △和BCE 中, 90DAC EBC ACD BCE AC BC ∠=∠⎧⎪∠=∠=︒⎨⎪=⎩, ∴ACD ≌BCE (AAS ), ∴CD CE =, ∴1CDCE=. 故答案为:1; (2)解:CGm CE=. 理由:延长AD 交BE 于点F ,由折叠得90AFB ACB ∠=︒=∠.∴90ADC DAC BDF CBE ∠+∠=∠+∠=︒, ∵ADC BDF ∠=∠,∴DAC CBE ∠=∠, ∵ACG BCE ∠=∠, ∴ACG BCE △∽△, ∴CG ACm CE BC==. (3)解:由折叠得90AFB ∠=︒,BF FE =, ∵D 是BC 的中点, ∴//DF CE ,∴90BEC BFD ∠=∠=︒,AGC ECG ∠=∠,GAH CEA ∠=∠, 由(2)知ACG BCE △∽△, ∴90AGC BEC ∠=∠=︒, 22AG CG AC m BE CE BC ====, D 是BC 的中点,2,BC CD ∴=∴2ACCD=, ∴1tan 2CG DC GAC AG AC =∠==, 设CG x =,则2AG x =,2CE x =,2BE x =, ∴AG CE =,,,GAH HEC AHG CHE ∠=∠∠=∠∴AGH ECH ≌△△, ∴AH EH =,GH CH =, ∴12GH x =, 在Rt AGH 中,由勾股定理得2232AH AG GH x EH =+==, ∵6EB EH ⋅=, ∴3262x x ⋅=,解得2x =±(负值舍去), ∴2CG =. 【点拨】本题.1、轴对称图形和折叠的关系:折叠形成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2、“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这个知识点常常是解题的突破口;3、 本题为三角形综合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根据折叠性质找到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单选题1.(2022·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4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B 的坐标是( ) A .()3,4-B .()3,4--C .()3,4-D .()3,43.(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图,在四边形纸片ABCD 中,//AD BC ,10AB =,60B ∠=︒.将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G 处,折痕为EF .若45BFE ∠=︒,则BF 的长为( )A .5B .35C .53D 34.(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在四张反面无差别的卡片上,其正面分别印有线段、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现将四张卡片的正面朝下放置,混合均匀后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则抽到的卡片正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 ) A .12B .13C .14D .345.(2018·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F 处,BF 交AD 于点E .若∠BDC =62°,则∠DEF 的度数为( )A .31°B .28°C .62°D .56°6.(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如图,某机器零件的三视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主视图B .左视图C .俯视图D .不存在7.(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如图,ABC 中,90,8,6ACB AC BC ∠=︒==,将ADE 沿DE 翻折,使点A 与点B 重合,则CE 的长为( )A .198B .2C .254 D .748.(2011·甘肃天水·中考真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B′M 或B′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 )A .85°B .90°C .95°D .100°9.(2020·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B =AC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E ,F ,作直线EF ,D 为BC 的中点,M 为直线EF 上任意一点.若BC =4,ABC 面积为10,则BM +MD 长度的最小值为( )A .52B .3C .4D .5二、填空题10.(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有背面完全相同,正面分别画有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的卡片5张,现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上,将其混合后,并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中正面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卡片的概率为 __.11.(2021·河南·中考真题)小华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玩折纸游戏,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30B ∠=︒,1AC =.第一步,在AB 边上找一点D ,将纸片沿CD 折叠,点A落在A '处,如图2,第二步,将纸片沿CA '折叠,点D 落在D 处,如图3.当点D 恰好在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边上时,线段A D ''的长为__________.12.(2014·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B 、CB 均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BE 、BF ,则∠EBF 的大小为_____ .13.(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如图,将一条对边互相平行的纸带进行两次折叠,折痕分别为AB 、CD ,若//CD BE ,1=20∠︒,则2∠的度数是____.14.(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蝶几图》是明朝人戈汕所作的一部组合家具的设计图(蜨,同“蝶”),它的基本组件为斜角形,包括长斜两只、右半斜两只、左半斜两只、闺一只、小三斜四只、大三斜两只,共十三只(图①中的“様”和“隻”为“样”和“只”).图②为某蝶几设计图,其中ABD △和CBD 为“大三斜”组件(“一様二隻”的大三斜组件为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某人位于点P 处,点P 与点A 关于直线DQ 对称,连接CP 、DP .若24ADQ ∠=︒,则DCP ∠= ___________度.15.(201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如图,△ABC 中,∠A=60°,将△ABC 沿DE 翻折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70°,那么∠A′DE 的度数为___.16.(2017·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如图,30BAC ∠=︒,M 为AC 上一点,2AM =,点P 是AB 上的一动点,PQ AC ⊥,垂足为点Q ,则PM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7.(2015·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C=90°,E 为CD 上一点,分别以EA ,EB 为折痕将两个角(∠D ,∠C )向内折叠,点C ,D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F 处.若AD=2,BC=3,则EF 的长为____.18.(201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点P 在反比例函数ky x= (k ≠0)的图象上,点Q (2,4)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 三、解答题19.(2021·湖北武汉·二模)如图,在下列88⨯的网格中,横、纵坐标均为整点的数叫做格点,ABC 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0A ,()0,4B ,()4,2C .(1)直接写出ABC 的形状;(2)要求在下图中仅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角度2α得到11A BC ,其中ABC α=∠,A ,C 的对应点分别为1A ,1C ,请你完成作图;(3)在网格中找一个格点G ,使得1C G AB ⊥,并直接写出G 点的坐标; (4)作点1C 关于BC 的对称点D .20.(2021·北京东城·二模)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直线l过点A.点B与点D 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AD,CD.求证:∠ACD=∠ADC.21.(2017·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为一个矩形纸片,,,动点自点出发沿方向运动至点后停止.以直线为轴翻折,点落到点的位置.设,与原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当为何值时,直线过点?(2)当为何值时,直线过的中点?(3)求出与的函数关系式.一、单选题1.(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下列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是( )A .B .C .D .2.(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如图,在Rt ABC 中,90,8,6ACB AC BC ∠=︒==,将边BC 沿CN 折叠,使点B 落在AB 上的点B ′处,再将边AC 沿CM 折叠,使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N 、M ,则线段A M '的长为( )A .95B .85C .75D .653.(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已知在Rt ACB 中,90,75C ABC ∠=︒∠=︒,5AB =.点E 为边AC 上的动点,点F 为边AB 上的动点,则线段FE EB +的最小值是( )A 53B .52C 5D 34.(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将ABC 沿着AC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 C ',B C '交AD 于点E ,连接B D ',若60B ∠=︒,45ACB ∠=︒,6AC =则B D '的长是( )A .1B .2C .3D .625.(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题)若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对称轴为2x =,P 为这条抛物线的顶点,则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2,4B .()2,4-C .()2,4--D .()2,4-6.(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B AC =,DBC △和ABC 关于直线BC 对称,连接AD ,与BC 相交于点O ,过点C 作CE CD ⊥,垂足为C ,与AD 相交于点E .若8AD =,6BC =,则2+OE AEBD的值为( )A .43B .34C .53D .547.(2021·河北·中考真题)如图,直线l ,m 相交于点O .P 为这两直线外一点,且 2.8OP =.若点P 关于直线l ,m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1P ,2P ,则1P ,2P 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 .0B .5C .6D .78.(2021·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弦,先将BC 沿BC 翻折交AB 于点D .再将BD 沿AB 翻折交BC 于点E .若BE DE =,设ABC α∠=,则α所在的范围是( )A .21.922.3α︒<<︒B .22.322.7α︒<<︒C .22.723.1α︒<<︒D .23.123.5α︒<<︒9.(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点E 、F 分别在矩形的边AB 、AD 上,将矩形纸片沿CE 、CF 折叠,点B 落在H 处,点D 落在G 处,点C 、H 、G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若AB =6,AD =4,BE =2,则DF 的长是( )A .2B .74C .322D .3二、填空题10.(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为CD 上一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AF ⊥,交AF 于点H ,交BF 于点G ,N 为EF 的中点,M 为BD 上一动点,分别连接MC ,MN .若14DCG FCE S S =△△,则MN M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1.(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6AB =,N 是AB 的中点,AD 是BC 边上的中线,M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M MN ,则BM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12.(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如图,90POQ ∠=︒,定长为a 的线段端点A ,B 分别在射线OP ,OQ 上运动(点A ,B 不与点O 重合),C 为AB 的中点,作OAC 关于直线OC 对称的OA C ',A O '交AB 于点D ,当OBD 是等腰三角形时,OB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13.(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C BC =,38B ∠=︒,点D 是边AB 上一点,点B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为B ',当//B D AC '时,则BCD ∠的度数为________.14.(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如图,在菱形ABCD 中,2BC =,120C ∠=︒,Q 为AB 的中点,P 为对角线BD 上的任意一点,则AP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15.(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BAD ∠=︒,点E 在边BC 上,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180°,得到'AB E △,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若AB BD '⊥,2BE =,则BB '的长是__________.16.(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如图,40MON ∠=︒,以O 为圆心,4为半径作弧交OM 于点A ,交ON 于点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MON ∠的内部相交于点C ,画射线OC 交AB 于点D ,E 为OA 上一动点,连接BE ,DE ,则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7.(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有四张大小和背面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正面分别印有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圆,将这四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卡片,所抽取的卡片正面上的图形都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__________. 18.(2021·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折叠,使点B 、C 都与点A 重合,折痕分别为DE 、FG .已知15ACB ∠=︒,AE EF =,3DE =,则BC 的长为_______.19.(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F 是正方形内一点,连接,CF DF ,且ADF =DCF ∠∠,点E 是AD 边上一动点,连接,EB EF ,则EB EF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20.(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面是小明关于“对称与旋转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请你补充完整.(1)三角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简称G ,G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为1G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为2G .则将图形1G 绕____点顺时针旋转____度,可以得到图形2G .(2)在图2中分别画出....G 关于 y 轴和直线1y x =+的对称图形1G ,2G .将图形1G 绕____点(用坐标表示)顺时针旋转______度,可以得到图形2G .(3)综上,如图3,直线1:22l y x =-+和2:l y x =所夹锐角为α,如果图形G 关于直线1l 的对称图形为1G ,关于直线2l 的对称图形为2G ,那么将图形1G 绕____点(用坐标表示)顺时针旋转_____度(用α表示),可以得到图形2G .21.(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研究立体图形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把立体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 (1)阅读材料立体图形中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就是将直线平移使其相交所成的角. 例如,正方体ABCD A B C D ''''-(图1).因为在平面AA C C ''中,//CC AA '',AA '与AB 相交于点A ,所以直线AB 与AA '所成的BAA '∠就是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AB 与CC '所成的角. 解决问题如图1,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求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BA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2)如图2,M ,N 是正方体相邻两个面上的点.①下列甲、乙、丙三个图形中,只有一个图形可以作为图2的展开图,这个图形是 ; ②在所选正确展开图中,若点M 到AB ,BC 的距离分别是2和5,点N 到BD ,BC 的距离分别是4和3,P 是AB 上一动点,求PM PN +的最小值.22.(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交x 轴于(1,0)A -,(3,0)B 两点,交y 轴于点(0,3)C -,点Q 为线段BC 上的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QO QA +的最小值;(3)过点Q 作//PQ AC 交抛物线的第四象限部分于点P ,连接P A ,PB ,记PAQ △与PBQ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设12S S S =+,求点P 坐标,使得S 最大,并求此最大值.1.C【解析】【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D【解析】【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可得答案.【详解】解:点A(-3,4)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点拨】本题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明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分析】过点A 作AH BC ⊥ 于H ,由折叠知识得:90BFG ∠=︒ ,再由锐角三角函数可得53AH =,然后根据//AD BC ,可证得四边形AHFG 是矩形,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A 作AH BC ⊥ 于H ,由折叠知:BF =GF ,∠BFE =∠GFE ,45BFE ∠=︒, 90BFG ∴∠=︒ ,在Rt ABH 中,10AB =,60B ∠=︒, 3sin sin 60101053AH B AB =⨯=︒⨯==, //AD BC ,90GAH AHB ∴∠=∠=︒ , 90GAH AHB BFG ∴∠=∠=∠=︒ ,∴ 四边形AHFG 是矩形, 3FG AH ∴==, 3BF GF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解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分析】首先判断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抽到卡片上印有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正六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分别用A 、B 、C 、D 表示线段、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六边形,∴随机抽取两张,则抽到的卡片正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612=12, 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概率公式、轴对称图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写出题目中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明确两张都是轴对称图形是同时发生的. 5.D 【解析】【分析】先利用互余计算出∠BDE =28°,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CBD =∠BDE =28°,接着根据折叠的性质得∠FBD =∠CBD =28°,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DEF 的度数,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 ∴AD ∥BC ,∠ADC =90°,∵90906228BDE BDC ∠︒-∠︒-︒︒===, ∵AD ∥BC ,∴∠CBD =∠BDE =28°, ∵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 ∴∠FBD =∠CBD =28°,∴∠DEF =∠FBD +∠BDE =28°+28°=56°.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线和折叠的性质,综合运用以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分析】根据该几何体的三视图,结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三视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俯视图,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心对称、轴对称,理解视图的意义,掌握简单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以及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意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7.D【解析】【分析】先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10,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AE=BE,AD=BD=5,设AE=x,则CE=AC-AE=8-x,BE=x,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到x2=62+(8-x)2,解得x,可得CE.【详解】解:∵∠ACB=90°,AC=8,BC=6,∴AB22AC BC+,∵△ADE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AE=BE,AD=BD=12AB=5,设AE=x,则CE=AC-AE=8-x,BE=x,在Rt△BCE中∵BE2=BC2+CE2,∴x2=62+(8-x)2,解得x=254,∴CE=2584-=74,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两图象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8.B 【解析】【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可得∠EMB′=∠EMB=12∠BMC′,∠FMB′=∠FMC=12∠CMC′,再根据平角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EMF=∠EMB′+∠FMB′=12∠BMC′+12∠CMC′=12×180°=90°,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平角定义,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求角度是解答的关键.9.D【解析】【分析】由基本作图得到得EF垂直平分AB,则MB=MA,所以BM+MD=MA+MD,连接MA、DA,如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MA+MD的最小值为AD,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C,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AD即可.【详解】解:由作法得EF垂直平分AB,∴MB=MA,∴BM+MD=MA+MD,连接MA、DA,如图,∵MA+MD≥AD(当且仅当M点在AD上时取等号),∴MA+MD的最小值为AD,∵AB=AC,D点为BC的中点,∴AD⊥BC,∵110,2ABCS BC AD==∴1025,4AD⨯==∴BM+MD长度的最小值为5.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轴对称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三角形的面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45【解析】【分析】卡片中,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再根据概率公式P =满足条件的样本个数÷总体的样本个数,可求出最终结果.【详解】解:卡片中,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根据概率公式,P (轴对称图形)45=. 故答案为:45.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基础题,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概率公式是解题关键.11.12或2【解析】【分析】因为点D 恰好在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边上,所以分为当D 落在AB 边上和BC 边上两种情况分析,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当D 落在AB :设DD '交AB 于点E ,由折叠知:60EA D A '∠=∠=︒, AD A D A D '''==,DD A E ''⊥,A C AC '=90ACB ∠=︒,30B ∠=︒,1AC =2,AB BC ∴==设AD x =,则在Rt A ED '中,12A E x '=在Rt ECB 中,12EC BC ==A C AC '=112x ∴=即2x =当D 落在BC 边上时,如图(2)因为折叠,30,ACD A CD A CD '''∠=∠=∠=︒∴ 11,122A D A C A B A C A B AC ''''''===== 12AD A D ''∴==.故答案为:12或23【点拨】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30的性质,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2.45°【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以得出∠EBD=12∠ABD, ∠FBD=12∠CBD,即可求出∠EBF.【详解】解: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B 、CB 均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BE 、BF 得到∠EBD=∠ABE=12∠ABD, ∠FBD=∠CBF=12∠CBD∵ ∠ABC=90°∴∠EBF=∠EBD+∠FBD=12∠ABD+12∠CBD=12∠ABC=45°故答案为:45°【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及角度的计算,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3.40°【解析】【分析】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可得1=20BAF ∠=∠︒,进而可得40CHB HAB HBA ∠=∠+∠=︒,然后易得四边形CHBD 是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1=2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1=20BAF ∠=∠︒,∵//CD BE ,∴20HBA BAF ∠=∠=︒,∴40CHB HAB HBA ∠=∠+∠=︒,∵//CH BD ,∴四边形CHBD 是平行四边形,∴240CHB ∠=∠=︒;故答案为4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21【解析】【分析】由题意易得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进而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D =DP ,24PDQ ADQ ∠=∠=︒,则有CD =DP ,然后可得138CDP ∠=︒,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CBD ABD ≌,且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CDA CD AD ∠=︒=,∵点P 与点A 关于直线DQ 对称,24ADQ ∠=︒,∴24PDQ ADQ ∠=∠=︒,AD =DP ,∴CD =DP ,48ADP ∠=︒,∴138CDP ∠=︒, ∴180212CDP DCP DPC ︒-∠∠=∠==︒, 故答案为21.【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65°.【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EA′=180°﹣∠A′EC=180°﹣70°=110°,又∵∠A′ED=∠AED=12∠AEA′=55°,∠DA′E=∠A=60°,∴∠A′DE=180°﹣∠A′ED ﹣∠DA′E=180°﹣55°﹣60°=65°.故答案是6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6.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作点M 关于AB 的对称点N ,过N 作NQ ⊥AC 于Q 交AB 于P ,则NQ 的长即为PM+PQ 的最小值,连接MN 交AB 于D ,则MD ⊥AB ,DM=DN ,∵∠NPB=∠APQ ,∴∠N=∠BAC=30°,∵∠BAC=30°,AM=2,∴MD=AM=1,∴MN=2,∴NQ=MN•cos∠N=2×=,故答案为.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17.6.【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DE=EF,CE=EF,AF=AD=2,BF=CB=3,则DC=2EF,AB=5,再作AH⊥BC于H,由于AD∥BC,∠B=90°,则可判断四边形ADCH为矩形,所以AH=DC=2EF,HB=BC﹣CH=BC﹣AD=1,然后在Rt△ABH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H=2,所以EF=.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8.8yx=-.【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利用点Q(2,4),求出P点坐标,将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详解】解:∵点Q(2,4)和点P关于y轴对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P点坐标为(-2,4).将(-2,4)解析式kyx=得,k=xy=-2×4=-8.∴函数解析式为8yx=-.故答案为:8yx=-.【点拨】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熟悉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19.(1)ABC 是直角三角形;(2)见解析;(3)图见解析,()0,3G ;(4)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即可.(2)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3)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4)取格点T ,作直线1TC ,取格点P ,连接OP 交1TC 于点D ,点D 即为所求作.【详解】解:(1)∵()3,0A ,()0,4B ,()4,2C , ∴22345AB =+=,22521AC =+=,224225BC =+=,∴222AB AC BC =+,∴90ACB ∠=︒,∴ABC 是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11A BC 如图所示.先将A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2α到达1BA ,点1(5,4)A ;再将C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2α到达1BC ,点1(4,6)C , 连接11A C ,即可得到11A BC ;(3)如图,过点1C 作直线1C G AB ⊥ 交y 轴于点G ,由图可知:点()0,3G . (4)如图,取格点T (1,0),作直线1TC ,取格点P (4,-2),连接OP 交1TC 于点D ,点D 即为所求作.【点拨】本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轴对称,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20.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要证明∠ACD=∠ADC,只需证明AD=AC,又AB=AD,AB=AC,等量代换即可.【详解】证明:∵点B与点D关于直线l对称,∴AB=AD,又∵AB=AC,∴AD=AC.∴∠ACD=∠ADC.【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能根据要求进行条件的等量转换是解题关键.21.(1)当x=时,直线AD1过点C(2)当x=时,直线AD1过BC的中点E(3)当0<x≤2时,y=x;当2<x≤3时,y=【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折叠得出AD=AD1=2,PD=PD1=x,∠D=∠AD1P=90°,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在Rt△PCD1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即可;(2)连接PE,求出BE=CE=1,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求出AD1=AD=2,PD=PD1=x,D1E=﹣2,PC=3﹣x,在Rt△PD1E和Rt△P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即可;(3)分为两种情况:当0<x≤2时,y=x;当2<x≤3时,点D1在矩形ABCD的外部,PD1交AB于F,求出AF=PF,作PG⊥AB于G,设PF=AF=a,在Rt△PFG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x﹣a)2+22=a2,求出a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1,∵由题意得:△ADP≌△AD1P,∴AD=AD1=2,PD=PD1=x,∠D=∠AD1P=90°,∵直线AD1过C,∴PD1⊥AC,在Rt△ABC中,AC=,CD1=﹣2,在Rt△PCD1中,PC2=PD12+CD12,即(3﹣x)2=x2+(﹣2)2,解得:x=,∴当x=时,直线AD1过点C;(2)如图2,连接PE,∵E为BC的中点,∴BE=CE=1,在Rt△ABE中,AE==,∵AD1=AD=2,PD=PD1=x,∴D1E=﹣2,PC=3﹣x,在Rt△PD1E和Rt△PCE中,x2+(﹣2)2=(3﹣x)2+12,解得:x=,∴当x=时,直线AD1过BC的中点E;(3)如图3,当0<x≤2时,y=x,如图4,当2<x≤3时,点D1在矩形ABCD的外部,PD1交AB于F,∵AB∥CD,∴∠1=∠2,∵∠1=∠3(根据折叠),∴∠2=∠3,∴AF=PF,作PG⊥AB于G,设PF=AF=a,由题意得:AG=DP=x,FG=x﹣a,在Rt△PFG中,由勾股定理得:(x﹣a)2+22=a2,解得:a=,所以y==,综合上述,当0<x≤2时,y=x;当2<x≤3时,y=.考点:1、勾股定理,2、折叠的性质,3、矩形的性质,4、分类推理思想1.C【解析】【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180°后能够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即是中心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判断出.【详解】解:A、∵此图形旋转180°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此图形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此图形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此图形旋转180°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定义,根据定义得出图形形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B【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10,利用等积法求出CN =245,从而得AN =325,再证明∠NMC =∠NCM =45°,进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90,8,6ACB AC BC ∠=︒==∴AB 10,∵S △ABC =12×AB ×CN =12×AC ×BC∴CN =245,∵AN 325=, ∵折叠∴AM =A'M ,∠BCN =∠B'CN ,∠ACM =∠A'CM ,∵∠BCN +∠B'CN +∠ACM +∠A'CM =90°,∴∠B'CN +∠A'CM =45°,∴∠MCN =45°,且CN ⊥AB ,∴∠NMC =∠NCM =45°,∴MN =CN =245, ∴A'M =AM =AN −MN =325-245=85.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作点F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F’,如下图所示,此时EF+EB=EF’+EB,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长度最短求解即可.【详解】解:作点F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F’,连接AF’,如下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EF=EF’,此时EF+EB= EF’+EB,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长度最小”可知,当BF’⊥AF’时,EF+EB有最小值BF0,此时E位于上图中的E0位置,由对称性知,∠CAF0=∠BAC=90°-75°=15°,∴∠BAF0=30°,由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BF0=12AB=15522⨯=,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垂线段最短求线段最值等,本题的核心思路是作点F关于AC的对称点,将EF线段转移,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求解.4.B【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不变性可得△A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可得CE得长,进而得出E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B D';【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ADC=60°,∠ACB=∠CAD由翻折可知:BA=AB′=DC,∠ACB=∠AC B′=45°,∴△A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专项练习:轴对称和平移综合作图(解析版)1.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1)将图形A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2)画出图形B的对称轴。
【答案】2.按要求画图。
(1)将小鱼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2)在正方形A的方格中继续涂色,使涂色后的图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涂一种即可)(3)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小船的轴对称图形。
【答案】作图如下:3.在方格纸的右边画出图形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画出将图形②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答案】4.按要求画一画。
(1)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后的图形;(2)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平移后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答案】(1)(2)如下图所示:5.(1)以虚线M为对称轴,画出图A的对称图形。
(2)画出图C先向上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3格后的图形。
【答案】如下图:6.按要求在方格纸上作图。
(1)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将原图形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一格。
【答案】作图如下:7.(1)以虚线m为对称轴,画出左图图①的轴对称图形。
(2)将图②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2格。
【答案】根据分析画图如下:8.(1)以OB为对称轴作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2)将图形整体向右平移3格。
【答案】根据分析,作图如下:9.(1)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2)将图形B向右平移3格,得到图形C,画出图形C。
【答案】(1)(2)作图如下:10.以线段MN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再把这个图形向右平移5格。
【答案】11.按要求作图。
(1)画出小树图形的对称轴。
(2)以虚线L为对称轴,画出小树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画出小树图形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7格后的图形。
【答案】根据分析作图如下:12.(1)先将小船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
(2)观察对称轴的位置,面出小鱼的轴对称图形。
魏有辉填写时间学科数学年级/册四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7.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难点名称标对称点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利用对称轴作周对称图形实践操作性强,且作图步过程中根据关键点找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学生容易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空间思维较弱,理解困难,在作图时容易将对称点作在偏上一格或者偏下一格的位置。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利用PPT动画直观演示作图过程使学生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步骤。
2.通过归纳总结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利用PPT出示一张轴对称手绘图。
继续利用PPT出示牌坊画成前后两张图,引出疑问: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画出稍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利用PPT出例如题,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右图一〕从而得出步骤一:找关键点:找出每条线段的端点。
图一图二(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根据三个端点的位置得出各端点与对称轴的距离。
〔右图三〕从而得出步骤二:数方格数:数出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指导学生根据步骤二所得到的数据在对称轴的另一边找到对应的点。
〔右图四〕即得出步骤三:图三标对称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标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注意:①对称点和关键点与对称轴距离相等。
图四②对称点和关键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4)指导学生将所得对称点进行相连。
〔右图五〕步骤四:顺次连线:连接各对称点。
即得图示所对应的轴对称图形的把另一半。
图五课堂练习〔难点稳固〕2、画出稍复杂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利用PPT出例如题,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右图六〕(1)首先是找关键点,我们把每条线段的端点都找出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图形有9个关键点,分别是A点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和I点。
(2)关键点后数一数每个关键点与对称轴的距离,A点D点H点和I点都在对称轴上,所以这四个点与对称轴的距离都是0,G点和F点与对称轴的距离是2,C点和E点与对称轴的距离都是7,B点与对称轴的距离是9。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轴对称图形作图练习一.选择题(共27小题)1.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P,使PB1+PC最小.2.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网格中画出△ABC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3)在直线m上画一点P,使得C1P+C2P的值最小.3.如图,已知△ABC.(1)画出△A1B1C1,使△A1B1C1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2)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BC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3)△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吗?若成,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若不成,说明理由.4.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五边形ACBB′C′的周长为;(3)四边形ACBB′的面积为;(4)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长最短,则这个最短长度为.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A1B1C1;(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A2B2C2的各顶点坐标:A2;B2;C2.6.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6),B(5,2),C(2,1),(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A′,B′,C′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7.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8.△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9.已知甲村和乙村靠近公路a、b,为了发展经济,甲乙两村准备合建一个工厂,经协商,工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到两村的距离相等;(2)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你能帮忙确定工厂的位置吗?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直接写答案).A1B1C1.12.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Q,使QA+QC最小.13.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14.△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作出△ABC关于y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15.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格点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写出△ABC的面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3)写出点A及其对称点A1的坐标.16.已知:如图,已知△ABC,(1)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2)写出△A1B1C1和△A2B2C2各顶点坐标;(3)求△ABC的面积.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的坐标为(﹣3,2).请按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小题:(1)把△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点A1的坐标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点C2的坐标是;(3)求△ABC的面积.二.解答题(共3小题)28.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29.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4,4),请解答下列问题:(1)将△ABC向下平移5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对应点A1的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A2的坐标;(3)S△ABC=.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1,3),回答下列问题(1)点C的坐标是.(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ABC的面积为.(4)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7小题)1.(2016春•新蔡县期末)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P,使PB1+PC最小.【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连接BC1,与直线DE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2)点P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2016春•南江县期末)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网格中画出△ABC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3)在直线m上画一点P,使得C1P+C2P的值最小.【分析】(1)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A1B1C1即可;(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即可;(3)连接C1C2交直线m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解答】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3)连接连接C1C2交直线m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16秋•宜兴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 于点D、E.(1)若∠A=40°,求∠DCB的度数.(2)若AE=4,△DCB的周长为13,求△ABC的周长.【分析】(1)由在△ABC中,AB=AC,∠A=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CB 的度数,又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即可求得∠ACD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2)由AE=4,△DCB的周长为13,即可求得△ABC的周长.【解答】解:(1)∵在△ABC中,AB=AC,∠A=40°,∴∠ABC=∠ACB==70°,∵DE垂直平分AC,∴DA=DC,∴在△DAC中,∠DCA=∠A=40°,∴∠DCB=∠ACB﹣∠ACD=30°;(2)∵DE垂直平分AC,∴DA=DC,EC=EA=4,∴AC=2AE=8,∴△ABC的周长为:AC+BC+BD+DA=8+BC+BD+DC=8+13=21.【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2016春•芦溪县期中)如图,△ABC中,AB=AC,∠A=50°,DE是腰AB的垂直平分线,求∠DBC的度数.【分析】已知∠A=50°,AB=AC可得∠ABC=∠ACB,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BC=∠A,易求∠DBC.【解答】解:∵∠A=50°,AB=AC,∴∠ABC=∠ACB=(180°﹣∠A)=65°又∵DE垂直且平分AB,∴DB=AD,∴∠ABD=∠A=50°,∴∠DBC=∠ABC﹣∠ABD=65°﹣50°=15°.即∠DBC的度数是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5.(2016秋•江阴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B=30°,∠DAB=45°.(1)求∠DAC的度数;(2)请说明:AB=CD.【分析】(1)由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得到∠B=∠C=3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BAC=120°,而∠DAB=45°,则∠DAC=∠BAC﹣∠DAB=120°﹣45°;(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ADC=∠B+∠DAB=75°,而由(1)得到∠DAC=75°,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DC=AC,这样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解:∵AB=AC,∴∠B=∠C=30°,∵∠C+∠BAC+∠B=180°,∴∠BAC=180°﹣30°﹣30°=120°,∵∠DAB=45°,∴∠DAC=∠BAC﹣∠DAB=120°﹣45°=75°;(2)证明:∵∠DAB=45°,∴∠ADC=∠B+∠DAB=75°,∴∠DAC=∠ADC,∴DC=AC,∴DC=A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也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6.(2016秋•吴江区期中)如图,BO平分∠CBA,CO平分∠ACB,且MN∥BC,若AB=12,△AMN的周长为29,求AC的长.【分析】根据BO平分∠CBA,CO平分∠ACB,BM=MO,NC=NO,从而知道,△AMN 的周长是AB+AC的长,从而得解.【解答】解:∵BO平分∠CBA,CO平分∠ACB,MN∥BC,∴BM=MO,CN=NO,∴AM+MB+AN+NC=AM+MO+AN+NO=29.∴AB+AC=29,∵AB=12,∴AC=17.【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7.(2016秋•江都区期中)如图,已知△ABC.(1)画出△A1B1C1,使△A1B1C1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2)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BC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3)△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吗?若成,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若不成,说明理由.【分析】(1)找出△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找出△ABC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观察所作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2)所画图形如下所示:(3)△A1B1C1与△A2B2C2不成轴对称,因为找不到使△A1B1C1与△A2B2C2重合的对称轴.【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变换作图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正确作出关于直线MN和PQ的对称图形.8.(2016秋•常熟市期中)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五边形ACBB′C′的周长为4+2+2;(3)四边形ACBB′的面积为7;(4)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长最短,则这个最短长度为.【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作出△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与BC的长,由对称性,可求得其它边长,继而求得答案;(3)由S△ABC=S梯形AEFB﹣S△AEC﹣S△BCF,可求得△ABC的面积,易求得△ABB′的面积,继而求得答案;(4)由点B′是点B关于l的对称点,连接B′C,交l于点P,然后由B′C的长即可.【解答】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AC′=AC==2,B C=BC′==,BB′=2,∴五边形ACBB′C′的周长为:2×2+2×+2=4+2+2;故答案为:4+2+2;(3)如图,S△ABC=S梯形AEFB﹣S△AEC﹣S△BCF=×(1+2)×4﹣×2×2﹣×2×1=3,S=×2×4=4,△ABB′∴S四边形ACBB′=S△ABC+S△ABB′=3+4=7.故答案为:7;(4)如图,点B′是点B关于l的对称点,连接B′C,交l于点P,此时PB+PC的长最短,∴PB=PB′,∴PB+PC=PB′+PC=B′C==.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2016秋•南开区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A1B1C1;(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A2B2C2的各顶点坐标:A2(1,﹣2);B2(3,﹣1);C2(﹣2,1).【分析】(1)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得出答案;(2)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A2(1,﹣2);B2(3,﹣1);C2(﹣2,1).故答案为:(1,﹣2),(3,﹣1),(﹣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把握横纵坐标关系是解题关键.10.(2016秋•微山县期中)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6),B(5,2),C(2,1),(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A′,B′,C′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并写出A′,B′,C′的坐标;(2)用△ABC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图所示:A′(﹣4,6),B′(﹣5,2),C′(﹣2,1);(2)S△ABC=3×5﹣×1×3﹣×1×4﹣×2×5=6.5.【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轴对称变换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网格结构作出对应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11.(2016秋•无锡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1)若BC=10,求△AEF周长.(2)若∠BAC=128°,求∠FAE的度数.【分析】(1)由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易得AE=BE,AF=CF,即可得△AEF周长=BC;(2)由∠BAC=128°,可求得∠B+∠C的值,即可得∠BAE+∠CAF的值,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1)∵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AE=BE,AF=CF,∵BC=10,∴△AEF周长为:AE+EF+AF=BE+EF+CF=BC=10;(2)∵AE=BE,AF=CF,∴∠B=∠BAE,∠C=∠CAF,∵∠BAC=128°,∴∠B+∠C=180°﹣∠BAC=52°,∴∠BAE+∠CAF=∠B+∠C=52°,∴∠FAE=∠BAC﹣(∠BAE+∠CAF)=76°.【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2016秋•夏津县月考)(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8cm,一边长等于9cm,求它的周长;(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6cm,周长等于28cm,求其他两边的长.【分析】(1)分8cm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2)分6是底边和腰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1)8cm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8cm、8cm、9cm,能组成三角形,周长=8+8+9=25cm,8cm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8cm、9cm、9cm,能组成三角形,周长=8+9+9=26cm,综上所述,周长为25cm或26cm;(2)6cm是腰长时,其他两边分别为6cm,16cm,∵6+6=12<16,∴不能组成三角形,6cm是底边时,腰长为×(28﹣6)=11cm,三边分别为6cm、11cm、11cm,能组成三角形,所以,其他两边的长为11cm、11cm.【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3.(2016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四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S四边形A1B1C1D1=3×4﹣×2×1﹣×2×1﹣×3×1﹣×2×2=12﹣1﹣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15•聊城)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点B1坐标为:(﹣2,﹣1);(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C2的坐标为:(1,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平移变换,根据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5.(2015•安徽)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给出了△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1)请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2)将线段AC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画出平移得到的线段A2C2,并以它为一边作一个格点△A2B2C2,使A2B2=C2B2.【分析】(1)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平移变换,根据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6.(2015•应城市二模)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分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解答】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15•本溪三模)△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找出A、B、C的对称点A1、B1、C1,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平移的性质,△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A、B、C三点的横坐标加6,纵坐标不变;(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顶点坐标,可得其对称轴是l:x=3;【解答】解:(1)由图知,A(0,4),B(﹣2,2),C(﹣1,1),∴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为A1(0,4)、B1(2,2)、C1(1,1),连接A1B1,A1C1,B1C1,得△A1B1C1;(2)∵△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A、B、C三点的横坐标加6,纵坐标不变,作出△A2B2C2,A2(6,4),B2(4,2),C2(5,1);(3)△A1B1C1和△A2B2C2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图中直线l:x=3.【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作图﹣平移变换,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18.(2015秋•吴忠校级期末)已知甲村和乙村靠近公路a、b,为了发展经济,甲乙两村准备合建一个工厂,经协商,工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到两村的距离相等;(2)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你能帮忙确定工厂的位置吗?【分析】先作出两条公路相交的角平分线OC,再连接ED,作出ED的垂直平分线FG,则OC与FG的交点H即为工厂的位置.【解答】解:①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直线a、b于点A、B;②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点C,连接OC;③连接ED,分别以E、D为圆心,以大于ED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F、G两点,连接FG;④FG与OC相交于点H,则H即为工厂的位置.故点H即为工厂的位置.【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19.(2015秋•崆峒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分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解答】解:设∠A=x.∵AD=BD,∴∠ABD=∠A=x;∵BD=BC,∴∠BCD=∠BDC=∠ABD+∠A=2x;∵AB=AC,∴∠ABC=∠BCD=2x,∴∠DBC=x;∵x+2x+2x=180°,∴x=36°,∴∠A=36°,∠ABC=∠ACB=72°.【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相等关系,通过列方程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2015秋•东平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分析】(1)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A1、B1、C1,顺次连接A1B1、B1C1、C1A1,即得到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观察图形即可得出点A1、B1、C1的坐标.【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下所示:(2)点A1、B1、C1的坐标分别为:(1,5),(1,0),(4,3).【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作图,作轴对称后的图形的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基本作法是: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21.(2015秋•平南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直接写答案).A1(﹣1,2)B1(﹣3,1)C1(2,﹣1).【分析】(1)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A1、B1、C1,顺次连接A1B1、B1C1、C1A1,即得到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根据点关于y轴对称的性质,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求出A1、B1、C1各点的坐标.【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下所示:(2)A1,B1,C1的坐标分别为:(﹣1,2),(﹣3,1),(2,﹣1).故答案为:(﹣1,2),(﹣3,1),(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作图,难度不大,注意作轴对称后的图形的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基本作法是: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22.(2015秋•天门期末)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Q,使QA+QC最小.【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直线DE对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连接A1C与DE的交点即为所求点Q.【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2)点Q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3.(2015秋•连州市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分析】(1)根据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建立坐标系即可;(2)作出各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点B′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其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B′(2,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2015秋•泸县期末)△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作出△ABC关于y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分析】(1)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即可;(2)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点C1的坐标(3,﹣2);(2)如图2所示,点C2的坐标(﹣3,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2015秋•夏津县期末)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格点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写出△ABC的面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3)写出点A及其对称点A1的坐标.【分析】(1)△ABC中,AC∥y轴,以AC为底边求三角形的面积;(2)对称轴为y轴,根据轴对称性画图;(3)根据所画图形,写出点A及其对称点A1的坐标.【解答】解:(1)△ABC的面积=×7×2=7;(1分)(2)画图如图所示;(3分)(3)由图形可知,点A坐标为:(﹣1,3),(4分)点A1的坐标为:(1,3).(5分)【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的作图.关键是明确图形的位置,对称轴,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图.26.(2015秋•莘县期末)已知:如图,已知△ABC,(1)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2)写出△A1B1C1和△A2B2C2各顶点坐标;(3)求△ABC的面积.【分析】(1)根据关于x、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各点在坐标系内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3)根据S△ABC=S四边形CDEF﹣S△ACD﹣S△ABE﹣S△BC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A1(0,2),B1(2,4),C1(4,1),A2(0,﹣2),B2(﹣2,﹣4),C2(﹣4,﹣1).(3)S△ABC=S四边形CDEF﹣S△ACD﹣S△ABE﹣S△BCF=3×4﹣×1×4﹣×2×2﹣×2×3=12﹣2﹣3﹣2=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2015秋•南陵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的坐标为(﹣3,2).请按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小题:(1)把△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点A1的坐标是A1(﹣3,﹣2);(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点C2的坐标是C2(5,3);(3)求△ABC的面积.【分析】(1)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A1B1C1,得出点A1的坐标即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根据点C2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此点坐标;(3)根据△ABC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减去△ABC三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1(﹣3,﹣2).故答案为:A1(﹣3,﹣2);(2)如图所示:由图可知C2(5,3).故答案为:C2(5,3);(3)S△ABC=2×3﹣×2×1﹣×1×2﹣×1×3=6﹣1﹣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及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3小题)28.(2015秋•连州市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分析】(1)根据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建立坐标系即可;(2)作出各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点B′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其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B′(2,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2014•盘锦三模)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4,4),请解答下列问题:(1)将△ABC向下平移5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对应点A1的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A2的坐标;(3)S△ABC=2.【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的对应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1的坐标;(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点y轴对称的对应点A2、B2、C2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2的坐标即可;(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BC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点A1的坐标(4,﹣1);(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A2(﹣4,﹣1);(3)S△ABC=×2×2=2.【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利用平移变换作图,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30.(2014•诏安县校级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3),点B 的坐标为(﹣1,3),回答下列问题(1)点C的坐标是(﹣3,﹣2).(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3).(3)△ABC的面积为16.(4)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即可;(2)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解答;(3)利用三角形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4)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解答】解:(1)点C的坐标是(﹣3,﹣2);(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3);(3)△ABC的面积=6×6﹣×2×5﹣×1×6﹣×4×6,=36﹣5﹣3﹣12,=36﹣20,=16;(4)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故答案为:(1)(﹣3,﹣2),(2)(1,﹣3),(3)16.【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第五章轴对称的性质与作图本章进步目标★★★★★☆Level 5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1.对轴对称的性质与判定达到【高级理解】级别;2.对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相关概念达到【初级运用】级别;3.对路径最短问题达到【高级理解】级别。
VISIBLE PROGRESS SYSTEM进步可视化教学体系据说,古希腊有一位聪明过人的学者,名叫海伦。
有一天,一位将军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从A地出发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B地,走什么样的路线最短?如何确定饮马的地点?提起路线最短的问题,大家知道,连结两点之间的所有线中,最短的是线段。
这个题中马走的是一条折线。
这该怎么办呢?海伦的方法是这样的:取A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连结A'B,与河岸线相交于C,则C点就是饮马的地方。
将军只要从A出发,沿直线走到C,饮马之后,再由C沿直线走到B,所走的路程就是最短的。
如果将军在河边的另外任一点C'饮马,所走的路程就是AC'+C'B,但是,AC'+C'B=A'C'+C'B>A'B=A'C+CB=AC+CB.可见,在C点外任何一点C'饮马,所走的路程都要远一些.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1)由作法可知,河流l相当于线段AA'的中垂线,所以AD=A'D。
(2)由上一条可知,将军走的路程就是AC+BC,就等于A'C+BC,而两点确定一线,所以C点为最优。
年轻朋友们喜欢打台球,实际上打台球无时无刻都需要应用海伦的妙法。
下面我们看一个有关打台球的实例。
若在矩形的球台上,有两个球在M和N的位置上。
假如从M打出球,先触及AB边E点,弹出后又触到CB边F点,从CB边再反射出来。
问用怎样的打法,才能使这个球反射后正好撞上在N点放置的球?具体做法是:先作M关于AB的对称点M’,再作N关于BC的对称点N’,那么M’N’和BC的交点为E,F;E、F就是球和各边的撞击点。
第17讲尺规作图及轴对称选讲基础知识: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想的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6、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7、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记住:到两边距离相等作角平分线;到线段两边端点距离相等做垂直平分线。
例如密云区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做一点P,使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应该做什么?基础练习:1、做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2、做已知直线的垂直平分线3、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已知:线段a和h,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底边上的高AD=h(保留作图痕迹)5、如图所示,直线MN是线段AB的对称轴,点C在MN外,CA与MN相交于点D,如果CA+CB=4cm,那么△BCD的周长等于______cm.6、已知:如图,△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C于E,BE=5厘米,△BCE的周长是18厘米,则BC的长是______厘米.7、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8°,那么∠BEG=()。
8、如图,P在∠AOB内,点M、N分别是点P关于AO、BO的对称点,如果△PEF的周长为15,则MN的长为()8、暑假里某天,小虎、小龙兄弟俩去姥姥家玩,并且还要去河边游泳,如图,要求所走路程最近,如果先游泳,后到姥姥家,如何走?如果先去姥姥家,再游泳,如何走?9、如图,P、Q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两定点,在BC上求作一点M,使△PQM的周长最短.10、如图:四边形EFGH是一个长方形台球桌面,有白、黑两球分别位于A,B两点的位置上.试问,怎样撞击白球A,才能使白球A先碰撞台边GH,再碰撞FG,经两次反弹后再击中黑球B?11、已知:如图,△ABC中,∠C=2∠B,∠1=∠2,求证:AB=AC+CD.13、AD为三角形ABC的中线,且∠1=∠2,∠3=∠4,问:BE、CF、EF有何关系?13、(精典题型)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______.14(每周一题)已知,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AC,(1)若BC=AB+AD,请你猜想∠A的度数,并证明;(2)若BC=BA+CD,求∠A的度数?(3)若∠A=100°,求证:BC=BD+DA.。
作图专题之轴对称作图(七下)
题组一:分析转化作图
1. 如图,A ,B 在方格纸上的格点位置上,在网格图中再找一个格点C ,使它
们所构成的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格点C 共有的个数为________.
A
B
2. 图1,图2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 ,B ,C 在格点上.在图1,图2中
确定格点D ,并画出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各画一个即可)
图2
图1
A
B
C
C
B
A
题组二:轴对称最值作图 轴对称最值问题:
(1)特征:有两点,有动点,动点在定直线上运动,求动点与定点连接组成的线段和(周长)最小.
(2)解决方法:以动点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作定点的对称点,折转直,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处理.
1. 如图,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在直线同侧的点A ,B 到点P 的距离之和
AP +BP 最小,并说明理由.
B
A
l
2. 已知:如图,∠ABC =30°,P 为∠ABC 内部一点,BP =4,如果点M ,N 分别
为边AB ,BC 上的两个动点,请画图说明当M ,N 在什么位置时使得△PMN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PMN 周长的最小值.
P
C
B
A
3. 如图,在10×10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两个格点
A ,
B 和直线l .
(1)求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1;
(2)P 为直线l 上一点,连接BP ,AP ,求△ABP 周长的最小值.
l
B A
4. 如图所示,在台球桌面ABCD 上,有白和黑两球分别位于M ,N 两处.问:怎
样撞击球M ,才能使白球先撞击台边BC ,反弹后再去击中黑球N ?
D
C
B
A
N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