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经典习题(培优提高)
- 格式:docx
- 大小:1020.68 KB
- 文档页数:24
一、选择题
1.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F2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I2难溶于水,故F2也难溶于水
B.BF3和NF3都只含极性键,NF3是极性分子,故BF3也是极性分子
C.Li和Na位于同一主族,Na 燃烧生成Na2O2,故Li燃烧也生成Li2O2
D.B3N3H6(硼氮苯)与苯互为等电子体,苯是平面型分子,故硼氮苯也是平面型分子
答案:D
【详解】
A.F2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I2难溶于水,F2极易与水发生反应,即2F2+2H2O=4HF+O2,故A错误;
B.BF3和NF3都只含极性键,NF3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5312=4,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BF3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 3312=3,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Na金属性较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即2Na+O2点燃Na2O2,Li的金属性较弱,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即4Li+O2点燃2Li2O,故C错误;
D.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苯是平面型分子,故硼氮苯也是平面型分子,故D正确;
答案为D。
2.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通常为气体,实验室用 NC13 溶液和 NaClO2溶液制备ClO2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6NaClO2+NC13 +3H2O=6ClO2↑ +NH3 ↑ +3NaC1+3Na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上面化学方程式,生成 22. 4 L NH3 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6 NA
B.NC13 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 电子结构
C.在 NaClO2 和NC13 的反应中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
D.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答案:B
【详解】
A.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 4 L NH3的物质的量和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故A错误;
B.NC13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由电子式可知分子中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 电子结构,故C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ClO2为反应的还原剂,NC1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C13为反应的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C错误;
D.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D错误;
故选B。
3.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详解】
A.反应①是CO2与H2反应生成了CO,根据元素守恒可推断有H2O生成,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是CO与H2反应生成(CH2)n,(CH2)n中还含有碳氢键,故B错误;
C.由示意图可知,汽油的主要成分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
D.根据a的球棍模型,可得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3,系统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答案为B。
4.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电负性:H>B
B.键角:PH3>NH3
C.第一电离能:I1(S)>I1(P)
D.分子的极性:OF2>H2O
答案:A
【详解】
A.电负性H为2.1,B为2.04,H>B,A比较正确;
B.PH3、NH3均为sp3杂化,氮原子半径小,则键角大,键角: NH3>PH3,B比较错误;
C.P原子最外层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S,第一电离能:I1(P)>I1(S),C比较错误;
D.OF2、H2O中心氧原子为sp3杂化,两者结构相似,但F的电负性比O大,而H电负性比O小,O从H吸电子,这个因素产生的极性和孤对电子的效果相同,极性叠加;而F从O吸电子的效果和孤对电子的效果是相反的,极性部分抵消,分子的极性:H2O>OF2,D比较错误;
答案为A。
5.下列各组分子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A.C6H6和CO2 B.CCl4和H2S
C.H2O和HF D.H2O2和CS2
答案:C
【详解】
A.C6H6和CO2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A与题意不符;
B.CCl4为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H2S为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B与题意不符;
C.H2O和HF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符合题意;
D.H2O2为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S2为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主族元素的单质熔点不断升高
B.草酸二甲酯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6:1
C.DNA的双螺旋结构与氢键无关
D.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6~8ns2的元素一定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
答案:D
【详解】
A.第ⅠA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阳离子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单质熔点呈递减趋势,A错误;
B.草酸二甲酯为,有6个C-H键、4个C-O键、1个C-C键、2个C=O双键,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13:2,B错误;
C.DNA的双螺旋结构与DNA中碱基间形成的氢键有关,C错误;
D.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6~8ns2的元素为第VIII族元素,属于d区,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某学生做完实验后,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清洗仪器,其中应用“相似相溶”规律的是
A.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B.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C.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硅酸的试管
D.用四氯化碳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
答案:D 解析:极性分子的溶质极易溶于极性分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的溶质极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的溶剂,该规律为相似相溶原理,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
A.稀硝酸和Ag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银,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相似相溶原理,选项A错误;
B.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HCl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相似相溶原理,选项B错误;
C.硅酸属于酸,能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相似相溶原理,选项C错误;
D.碘属于非极性分子、四氯化碳属于非极性分子,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属于物理变化,属于相似相溶原理,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X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和Y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Y B.原子半径:X C.原子序数:X 答案:D 解析:X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和Y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在Y的下一周期。 【详解】 A.具有相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由分析可知,X元素的核电荷数大于Y,则离子半径:X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X位于Y的下一个周期,则原子半径:X>Y,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原子序数:X>Y,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X形成阳离子,Y形成阴离子,则X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Y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所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答案选D。 9.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高效电解质(如图所示),其中X、Y、Z、W、Q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和Q位于同一主族,Y和W的原子序数之和与Q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W>Z>Y C.阴离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Z和Q形成的简单氢化物,Q的简单氢化物熔沸点高 答案:B 解析:4个Z原子均形成2个共价键,Q形成6个共价键,Z和Q均位于第ⅥA族且Z的原子序数小于Q,所以Z为O,Q为S,X和阴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且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Li,2个W均形成一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比Q小,则W为F,Y和W的原子序数之和与Q相等,则Y为N,综上所述,X、Y、Z、W、Q分别为:Li、N、O、F、S,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S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一定为强酸,例如H2SO3是弱酸,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W(F)、Z(O)、Y(N)三者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W(F)>Z(O)>Y(N),B正确; C.该化合物的阴离子中,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6=12个电子,C错误; D.Z(O)和Q(S)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2S,由于H2O分子间有氢键,所以沸点高,D错误; 答案选B。 10.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3H22NH3的微观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催化剂在吸附反应物分子时,破坏了分子中的非极性键 B.②→③是形成N原子和H原子的过程,同时释放能量 C.③→④形成了新的化学键,涉及电子转移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反应速率,还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C 【详解】 A.催化剂吸附22NH、 ,没有形成化学键,催化剂与气体之间的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故A错误; B.破坏共价键要吸热,所以②→③是形成N原子和H原子的过程是吸热过程,故B错误; C.③→④形成了N-H新的化学键,氮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涉及电子转移,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11.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式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A 2-3SO sp2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