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配筋砌体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8
配筋砌体名词解释
配筋:配筋是指在砌体或混凝土结构中,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在构件内部,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砌体:砌体是一种由砖或石材组成的建筑构件,通过将砖块或石块用砂浆粘合在一起来构建建筑物的墙体、柱子等部分。
配筋砌体:配筋砌体是将钢筋与砌体结合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在砌体的内部,钢筋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嵌入其中,使钢筋和砌体相互支撑、协同工作,从而提高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配筋砌体不仅具备了砌体的施工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还能借助钢筋的高强度和韧性等特性,使结构具备更好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常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等需要较大结构强度的建筑。
配筋砌块砌体配筋砌块砌体构造配筋砌块砌体有配筋砌块剪力墙、配筋砌块柱。
配筋砌块剪力墙,所用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配筋砌体剪力墙的构造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墙的转角、端部和孔洞的两侧配置竖向连续的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2.应在洞口的底部和顶部设置不小于2φ10的水平钢筋,其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35d和400mm(d为钢筋直径);3.应在楼(屋)盖的所有纵横墙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宽度和高度宜等于墙厚和砌块高,圈梁主筋不应少于4φ10,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同层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的2倍,或该层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不应低于C20;4.剪力墙其他部位的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墙长、墙高之半,也不应大于1200mm。
对局部灌孔的砌块砌体,竖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5.剪力墙沿竖向和水平方向的构造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07%。
配筋砌块柱所用材料的强度要求同配筋砌块剪力墙。
配筋砌块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400mm,柱高度与柱截面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0。
配筋砌块柱的构造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3-44):图13-44 配筋砌块柱配筋1.柱的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数量不少于4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2.箍筋设置应根据下列情况确定:(1)当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0.25%,且柱承受的轴向力大于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25%时,柱应设箍筋;当配筋率镇0.25%时,或柱承受的轴向力小于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25%时,柱中可不设置箍筋;(2)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3)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6倍的纵向钢筋直径、48倍箍筋直径及柱截面短边尺寸中较小者;(4)箍筋应做成封闭状,端部应有弯钩;(5)箍筋应设置在水平灰缝或灌孔混凝土中。
配筋砌块砌体施工配筋砌块砌体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将所配置钢筋加工成型,堆置于配筋部位的近旁。
配筋砌体配筋砌体是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配筋砌体有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体剪力墙。
(一)配筋砌体的构造要求配筋砌体的基本构造与砖砌体相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构造的不同点:1. 砖柱(墙)网状配筋的构造砖柱(墙)网状配筋,是在砖柱(墙)的水平灰缝中配有钢筋网片。
钢筋上、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mm。
所用砖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采用钢筋网片时,宜采用焊接网片,钢筋直径宜采用3~4 mm;采用连弯网片时,钢筋直径不应大于8,且网的钢筋方向应互相垂直,沿砌体高度方向交错设置。
钢筋网中的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20 mm,并不应小于30 mm;钢筋网片竖向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并不应大于400 mm。
2.组合砖体的构造组合砖砌体是指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有组合砖柱、组合砖壁柱和组合砖墙等。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构造为: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
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砂浆面层厚度宜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 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3.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组合墙砌体宜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的普通砌墙砖与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
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 mm× 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
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并应沿墙高每隔500 mm设2Ф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PB235级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Ф12;对于边柱不宜少于4Ф14,其箍筋一般采用Ф6@200,楼层上下500 mm范围内宜采用Ф6@100mm。
构造柱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
配筋砌体结构设计讲解首先,配筋砌体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砌体材料的特点和承载能力。
一般来说,砌体的主要承载能力来自于墙体的厚度和砌体的抗压能力。
然而,由于砌体自身的缺陷,如缺乏抗拉能力和强度不均匀性,单纯依靠砌体本身的承载能力是不够的。
因此,在设计配筋砌体结构时,需要在砌体墙体中嵌入钢筋来增强砌体的承载能力。
其次,配筋的设计需要依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
在砌体墙体的纵向受力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风力作用或地震力作用等原因,会导致墙体产生拉、压和剪力等受力方式。
根据不同受力状态,需要在砌体墙体中合理地设置纵向和横向的钢筋,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例如,在砌体墙体中设置纵向的梁柱钢筋,可以有效地将墙体的受力传递到地基,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在配筋砌体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钢筋与砌体之间的粘结性能。
由于砌体表面的不平整性和湿度的影响,钢筋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强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钢筋与砌体的良好粘结,可以在钢筋和砌体之间设置间距,使用粘结剂或增加钢筋的粗细来提高粘结强度。
此外,还可以在砌体墙体的水平接缝处设置钢筋焊接连接,以增强接缝的抗震能力。
最后,钢筋与砌体的配筋数量和位置的确定需要通过计算和实验来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墙体的尺寸、所处位置、受力状态等因素来确定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一般来说,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应根据砌体墙体的设计荷载进行计算。
在确定配筋位置时,需要考虑到墙体的受力情况和构造要求,以确保钢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配筋砌体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它通过在砌体墙体中嵌入钢筋的方式,增强和改善砌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砌体材料的特点、结构的受力情况和钢筋与砌体的粘结性能。
通过合理布置钢筋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达到提高砌体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