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砌体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28
配筋砌体配筋砌体是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配筋砌体有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体剪力墙。
(一)配筋砌体的构造要求配筋砌体的基本构造与砖砌体相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构造的不同点:1. 砖柱(墙)网状配筋的构造砖柱(墙)网状配筋,是在砖柱(墙)的水平灰缝中配有钢筋网片。
钢筋上、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mm。
所用砖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采用钢筋网片时,宜采用焊接网片,钢筋直径宜采用3~4 mm;采用连弯网片时,钢筋直径不应大于8,且网的钢筋方向应互相垂直,沿砌体高度方向交错设置。
钢筋网中的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20 mm,并不应小于30 mm;钢筋网片竖向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并不应大于400 mm。
2.组合砖体的构造组合砖砌体是指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有组合砖柱、组合砖壁柱和组合砖墙等。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构造为: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
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砂浆面层厚度宜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 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3.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组合墙砌体宜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的普通砌墙砖与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
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 mm×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
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并应沿墙高每隔500 mm设2Ф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PB235级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Ф12;对于边柱不宜少于4Ф14,其箍筋一般采用Ф6@200,楼层上下500 mm范围内宜采用Ф6@100mm。
构造柱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
配筋砌体工程施工配筋砌体工程是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工程。
配筋砌体工程包括配筋砖砌体、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配筋砌块砌体工程等。
配筋砌体工程施工应遵循的规范规程:(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24—2014);(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9.1 构造柱钢筋绑扎施工9.1.1 绑扎工艺流程构造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9.1.2 绑扎操作要求1.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4)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500 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 mm。
2.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如图9-1所示。
图9-1 构造柱纵向钢筋埋设图3.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
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4.绑扎搭接部位钢筋(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配筋砌体工程要求一、配筋材料要求1.钢筋:使用的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材质应为普通钢或高强度钢,其中高强度钢应在设计中明确使用。
2. 钢筋直径:配筋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直径,一般常用的有φ6-φ32mm等,直径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3.钢筋弯折直径:配筋时,钢筋的弯折直径应不小于4倍钢筋的直径,保证弯折后的钢筋不会出现损伤和断裂。
4.钢筋间距:钢筋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通常要求不大于墙体厚度的四分之一,以保证钢筋与砌体之间的夹层混凝土充实。
二、工艺要求1.钢筋预埋:在砌筑墙体时,应提前在砌体上方预留出合适的埋入长度,将钢筋埋入其中并保证嵌入砌体中心,以保证墙体的整体力学性能。
2.钢筋连接:钢筋连接应采用可靠的方式,如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等,并通过构造设计来确保钢筋连接的承载力,以保证墙体的整体强度。
3.配筋间距:在配筋时应按设计要求保证钢筋的间距,以保证墙体的整体受力均匀。
4.配筋安装:配筋应采用专用的固定工具将钢筋固定在砌体中,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以防止在砌体加力时钢筋产生位移或断裂。
5.钢筋保护层:根据设计要求,应保证钢筋与砌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即钢筋保护层,以保证钢筋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伤。
三、验收标准1.钢筋尺寸:验收时应使用钢尺或测量仪器进行检测,确保钢筋的直径、长度和弯折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超长及错位:验收时应检查钢筋的长度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预埋钢筋的长度,同时,应检查钢筋是否存在错位现象,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3.钢筋连接:验收时应检查钢筋连接是否牢固可靠,无明显的松动和脱落,同时还应检查焊接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钢筋保护层:验收时应检查钢筋与砌体表面之间的距离,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以保证钢筋不易受到腐蚀和损伤。
以上就是配筋砌体工程的相关要求,通过合理选择材料、规范实施工艺和严格的验收标准,可以保证配筋砌体工程的质量和工程安全。
配筋砌体名词解释
配筋砌体是指在砖、石等材料的砌体结构中,通过在其内部嵌入钢筋来增加砌体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 配筋:配筋是指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嵌入到砌体结构中,形成钢筋-砌体复合结构。
钢筋可以分布在砌体的不同部位,如墙体、柱子、梁等,以增加砌体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 砌体:砌体是用砖、石等材料建造的墙体结构。
砌体可以使用不同规格、形状和材质的砖、石进行建筑,通过砌筑、粘结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
- 承载力:承载力是指结构或材料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力的大小。
在配筋砌体中,通过加入钢筋等措施,可以增加砌体的承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荷载。
- 抗震能力:抗震能力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由于钢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强度,嵌入到砌体结构中可以显著提高砌体的抗震能力,减少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