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新生儿科。
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二、临床表现:1、警告期:日龄较小,血清胆红素在256.5μmol(15mg/dl)左右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嗜睡、拒食、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约半到一天进入痉挛期。
2、痉挛期:表现为痉挛、发热、肌张力增高尖叫、眼球震颤、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早产儿的痉挛等症状可以不明显,幸存者1~2天后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痉挛减轻或消失,此期约持续2周。
4、后遗症期:一般在生后2个月~3岁出现,手足徐动,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有绿牙或棕褐色牙,以椎体外系统受损为主的所谓四联症。
三、检查:严重黄疸的基础上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或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
四、治疗:(一)治疗原则:是阻止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上升到危险程度。
为安全光疗,有胆红素脑病警告期症状或手足常黄者,必须紧急措施,不能过夜。
及早处理窒息、缺氧、酸中毒,避免寒冷、饥饿、低血糖,禁用或慎用夺位性药物和不作快速静脉注射高渗性药物;及时治疗黄疸和光疗、换血。
(二)药物治疗:1、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od),分3次口服。
3、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的早期,用量为1g/kg,4~6h内静脉滴注。
4、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
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的意义徐志威;张海燕;李远媚;欧琳华【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3(000)032【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neuron-specific enolas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levels of significance. Method:100 cas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n children were studied from January 2012 to May 2013 in our hospital,and were divided into light,medium and severe high cholesterol group. Selectd the period of physiological jaundice was not obvious(TSB<85μmol/L)of 50 cases of full-term neonates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of NSE,bilirubin. Result:Hyperbilirubinemia group NSE levels was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weight and high bile group N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otal bilirubin level of more serious,NSE level was higher. Conclusion: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levels detected on hyperbilirubinemia is important,as early detection of clinical neonatal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whether to enter the dangerous period of a biological indicator,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的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患儿头颅mr改变。
方法选择我院120例住院新生儿,治疗组60例为新生儿高胆红素病病例,对照组60例,无胆红素脑病典型改变,所有患儿均在入院3 d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头颅mr改变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结果两组患儿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的异常率: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7.8 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需行头颅mr检查患儿,临床无胆红素脑病典型表现,血清胆红素2500 g,同时排除胆道闭锁、肝炎综合征等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疾病及先天畸形、遗传代谢病。
1.2 诊断方法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1],分期按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标准:初期表现:嗜睡、肌张力减弱、吸允力弱;中期表现:迟钝、易激惹,张力亢进(颈后仰、角弓反张),高度兴奋,哭声高尖,嗜睡与肌张力减低交替;极期表现:显著颈后仰,角弓反张,哭声尖锐,食欲减退,呼吸暂停,高度兴奋,极度兴奋,极度迟钝,昏迷。
1.3 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入院3 d内行头颅mr检查。
头颅mr检查采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机,所以病例扫描前予水合氯醛常规镇静,使用头部正交线圈,头部用海绵垫固定,由2位经验丰富放射科副主任医生常规扫描,采用选取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包括横断面t1加权像(t1w1),t2加权像(t2w1),厚层5 mm,单盲法阅片,共同分析得出结果。
收集每例患儿头颅mr改变、具体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①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稍高或高信号改变的例数。
②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期与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 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其意义。
p0.017;前期和极期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7本研究提示: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损伤时头颅mr检查可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
无症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MRI检查的临床意义李明山【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年(卷),期】2016(044)006【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6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MRI表现,揭示无症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MRI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66例,其中27例临床诊断为高胆红素脑病,表现为黄疸﹑抽搐﹑反应差等,另39例初次MRI检查时无任何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症状。
66例均进行了常规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 WI﹑T2 WI﹑DWI﹑FLAIR及矢状位T1WI。
结果有临床症状27例中MRI表现阳性20例,占74.1﹪,无症状39例中MRI阳性9例,占23.1﹪。
在随后的治疗中无症状组有包括此9例在内的12例相继出现脑病症状,并在随后的MEI复查的出现阳性表现。
结论常规头颅MRI检查能在无症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发现大部分早期胆红素脑病患者,能帮助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总页数】3页(P96-98)【作者】李明山【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R445.2【相关文献】1.血清NSE水平联合头颅MRI检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评价中的价值[J], 陈凌;苏晓娟;陈煜;杨羡球;黄萍;2.血清NSE水平联合头颅MRI检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评价中的价值[J], 吴玉丽;赵晓莉;王游;李泽3.头颅MRI检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评价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J], 郑增鑫; 刘宇轩; 蓝邁锋; 谭秀贞; 连宏洪; 吴时光4.头颅MRI检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评价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J], 赵伟5.头颅MRI检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评价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J], 赵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患病儿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儿患有典型高胆红素脑病,对照组则无高胆红素脑病典型改变,所有患儿均于入院3 d内接受头颅MR检查,分析患儿头颅MR改变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
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胆红素脑病前、中、后期信号改变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为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头颅MR的特征性改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wborn high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head MR chang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100 cases of sick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ith typical high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high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typical change,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the head MR examination within 3 days in the hospita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head M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hildre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abnormal rate of symmetric pallidal T1WI high signal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s of abnormal rate of the signals change before,during and late period of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in study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Symmetric pallidal T1WI high signal is the characteristic change of newborn high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head MR.[Key words] High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Newborn;Head MR change;Clinical significance胆红素脑病是指新生儿发生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时,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受损或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上升,导致非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沉积在丘脑、基底神经核、大脑皮质、丘脑下核等部位,抑制脑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进而发生脑损伤,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存活者大多留下永久性脑功能缺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及护理一、概念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血中过高的游离未结合胆红素通过未成熟的血-脑脊液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轻者一般无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核黄疸(kernicterus)。
二、临床表现1.急性胆红素脑病: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将急性胆红素脑病分为初期、中期及极期。
初期一般为生后前几天,反应略低下,嗜睡,肌张力喊弱,吸吮力弱,经过恰当和及时的治疗,一般来说此期改变是可逆的。
中期表现为中度迟钝,易激惹,张力亢进,可高度兴奋和哭声高尖,也可嗜睡及肌张力减低交替出现,张力亢进主要表现为颈后仰和角弓反张,此期多半是不可逆的。
极期的临床特征是显著的颈后仰和角弓反张,哭声尖锐,食欲减退,呼吸暂停,高度兴奋,极度迟钝至昏迷,有时出现癫痫发作甚至死亡,此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不可逆的。
2.慢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到慢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的后遗症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慢性胆红素脑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有其特征性,是一种持续的综合征,以一个或多个部位占优势,运动系统受累程度轻重不等。
根据局部定位可以将核黄疸分为四个类型:(1)典型核黄疸:包括三联症或四联症,有听觉神经病变伴或不伴听力丧失或耳聋,肌张力异常伴或不伴手足徐动症,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牙釉质发育。
(2)以运动障碍为主的核黄疸:主要指以运动障碍为主,张力异常伴或不伴有手足徐动症,有轻微的听觉症状。
(3)以听觉异常为主的核黄疸:主要以听觉症状为主,伴有相对较轻的运动系统症状。
(4)轻微胆红素脑病或胆红素导致的神经官能障碍;患儿有轻微的神经发育障碍,没有核黄痘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感觉和感觉运动整合障碍,中枢听觉处理异常。
协调障碍和肌紧张异常。
根据核黄疸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四期三、预防及治疗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是预防高胆红素脑病的关键。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患儿头颅MR改变。
方法选择我院120例住院新生儿,治疗组60例为新生儿高胆红素病病例,对照组60例,无胆红素脑病典型改变,所有患儿均在入院3 d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头颅MR改变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结果两组患儿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的异常率: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在实验组的胆红素脑病的前期、中期、后期之间的信号改变的异常率也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03)。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头颅MR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为胆红素脑病特征性改变。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死亡率极高,幸存者亦多留有永久性脑功能缺陷。
目前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但临床表现并非特异性,也无公认的客观方法,极易出现漏诊、误诊,也难以做到早诊断。
我科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患儿头颅MR改变进行研究,发现胆红素脑病患儿头颅MR有特征性改变,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和早期诊断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其中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患儿为实验组,临床出现胆红素脑病典型表现,血清胆红素值均>307.8 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需行头颅MR检查患儿,临床无胆红素脑病典型表现,血清胆红素<221 μmol/L。
所有病例均为足月儿,体重>2500 g,同时排除胆道闭锁、肝炎综合征等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疾病及先天畸形、遗传代谢病。
1.2 诊断方法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1],分期按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标准:初期表现:嗜睡、肌张力减弱、吸允力弱;中期表现:迟钝、易激惹,张力亢进(颈后仰、角弓反张),高度兴奋,哭声高尖,嗜睡与肌张力减低交替;极期表现:显著颈后仰,角弓反张,哭声尖锐,食欲减退,呼吸暂停,高度兴奋,极度兴奋,极度迟钝,昏迷。
1.3 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入院3 d内行头颅MR检查。
头颅MR检查采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机,所以病例扫描前予水合氯醛常规镇静,使用头部正交线圈,头部用海绵垫固定,由2位经验丰富放射科副主任医生常规扫描,采用选取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包括横断面T1加权像(T1W1),T2加权像(T2W1),厚层5 mm,单盲法阅片,共同分析得出结果。
收集每例患儿头颅MR改变、具体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①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稍高或高信号改变的例数。
②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期与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 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其意义。
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稍高或高信号改变比较:实验组出现率(42/60)较对照组(3/6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60例中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稍高信号15例,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27例。
对照组有3例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稍高或高信号,临床
无胆红素脑病表现,血清胆红素分别为205 μmol/L、203 μmol/L及186 μmol/L。
见表1。
2.2 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与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关系。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最常见症状,其最大的威胁是发生胆红素脑病,损伤神经系统,其毒性作用分为聚集、结合、沉积三个步骤[2],分别对应了胆红素对脑损伤的三个阶段:可逆性损伤、可复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前两个阶段对脑的损伤是可逆的,临床诊断依据为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允力弱、发热等,实际上这并不可靠,因为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新生儿期多种疾病均可有类似表现,不容易区分,极易造成漏诊、误诊。
第三阶段对脑损伤是不可逆的,死亡率极高,有50%~70%,死于急性期,幸存者75%~90%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是人类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临床诊断依据为出现明显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显著颈后仰,角弓反张,呼吸暂停,高度兴奋,极度迟钝,昏迷等,此期脑损伤已相当严重。
3组总体之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前期和中期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7;中期和极期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97>0.017;前期和极期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7
本研究提示: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损伤时头颅MR检查可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
其病理基础尚不明确,但从胆红素脑病病理基础可见,由于血清中游离胆红素异常升高,或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胆红素进入脑组织浸润沉积于基底节,小脑,延脑,大脑半球及脊髓前角部位,导致神经中毒,由于新生儿期基底节神经细胞生理及生化代谢旺盛,耗氧大,最易受累。
故血清胆红素选择性沉积于苍白球,并损害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引起神经元细胞凋亡,神经胶质细胞的线粒体功能改变,胆红素亦可引起细胞Ca2+超载,线粒体功能受影响,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更多的研究证明,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和高胆红素血症的持续时间在非结合胆红素脑病及以后持久的神经失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本实验组患儿入院3 d内头颅MR多表现出对称性苍白球T1WI稍高或高信号改变,与文献报道一致[3],是胆红素脑病典型改变。
通过本实验可发现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越重,头颅MR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率越高,故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本研究对照组3例出现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临床血清胆红素未达危险值,临床亦无明显胆红素脑病表现,但合并有酸中毒、低蛋白血症、感染,是否为亚临床胆红素脑病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研究。
由此可见,高胆红素血症患儿MR提示对称性苍白球T1WI高信号改变是胆红素脑病特征性改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对临床可疑(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早行MR检查,可达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后遗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7—298.
[2] 陈桂梅.新生儿胆红素中毒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继续医学教育,2001,10(1):59—60.
[3] shapiro SM Definition of 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kernjcterus and
bilirubin—induced neurologic dysfunction BIND. J perinatol,2005,2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