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 格式:ppt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55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掌握: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2.精神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方法与要求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4、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评估、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熟悉1.精神科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及技巧2.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3、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其护理的重要意义了解1.精神科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2.精神科常用护理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要求3.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及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4.精神科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1)妄想患者:以听为主,病情好转后帮助再认识(2)抑郁患者:诱导述说,安慰鼓励、肯定赞同(3)缄默不语患者:可静坐陪伴,表理解和重视(4)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不独处、不刺激、不站正面、发生冲动时温和而坚定劝说(5)木僵/癔症患者:护理前仍作说明,忌随意谈论(6)异性患者:态度自然、谨慎、稳重2、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3、观察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体检(2)间接观察法:与亲朋等交谈、察看日记、作品、娱乐活动等、查阅病历等4、观察的要求(1)要有目的性和客观性(2)要有整体性(3)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4)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5)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A新入院:全面观察B治疗初期:对治疗的态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C缓解期: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D恢复期: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出院的态度5、精神科分级护理:四级护理管理(1)特殊(特级)护理:封闭式管理(2)一级护理:封闭式管理(3)二级护理:半开放式管理(4)三级护理:开放式管理6、护理对象(1)特级护理:A病情严重伴严重躯疾且危及生命B严重冲动,自杀、自伤C严重副反应者D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抑郁、痴呆、躁狂者(2)一级护理:A病情严重B自杀、自伤C躁动、外走D木僵、拒食E伴严重躯疾而不能自理(3)二级护理:A病情较轻B不危害自己C不危害他人D伴一般躯疾E能自理F能被动自理(4)三级护理:A症状缓解B病情稳定C康复待出院D神经症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7、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第三章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科常见的急危状态:()A.暴力行为B.吞食异物C.自伤自杀行为D.出走行为E缄默状态2、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A.抢食行为B.出走行为C.自杀行为D.暴力行为E.噎食行为3、精神病患者藏药的原因不包括:()A.不承认自己有病B.害怕药物反应C.药物太苦,不愿服用D.患者认为药物会使自己的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E.患者认为用药会使自己体态增胖、影响生育给恋爱和婚姻带来障碍。
4、对新入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记录,正确的是()A.日夜三班连续3天书写护理记录B.日夜三班连续2天书写护理记录C.每周3次书写护理记录D.每周书写2次护理记录E.每天书写1次护理记录5、影响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不包括:()A.护士自身问题B.事前缺少计划C.双方存在的差异大D.使用非治疗性沟通E.采取一致性态度对待患者6、处理暴力行为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与患者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预留退路B保持语言及行为的前后一致性C从患者后面悄悄接近他D集体行动7、下列哪项不是抑郁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高危特点()A有企图自杀的历史B情绪低落,表现为紧张、无助、经常哭泣C失眠、体重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D经过治疗后情绪逐渐好转8、在出走的危险性评估中,最重要的是()A病史中是否有出走史B患者是否对疾病缺乏认识、不愿住院C患者能否适应住院境D 患者是否强烈思念亲人9、通常所说的“消极”患者是指()A有兴奋躁动行为者B出现木僵状态者C出现自伤自杀意向者D有外走企图或行为者10、消极患者中,最多见的是()A受幻觉支配者 B抑郁者 C部分康复期患者 D被害妄想严重者11、当患者发生自杀、自伤行为时,当班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通知医生B立即通知护士长C及时准备抢救用物D及时进行应急处理12、安全护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有伤人、自杀、外走的患者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B严重患者安置在重症室内24小时监护C病区危险品要严加管理D每30分钟巡视住院患者1次13、约束时护理注意点,不正确的是()A约束患者与非约束患者不能安置一室B约束的固定结要适度,以伸2指为宜C约束固定于床上的接头要隐蔽D肩部保护时,腋下要垫棉垫或衣裤14、安全护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B.每1h巡视病人1次C.加强宣传、教育D.加强病区危险物品的管理E.对重症病人要安置在重症室内,24h重点监护15、对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首要的护理措施是()A.饮食护理B. 睡眠护理C. 日常生活护理D. 安全护理16、下列哪项不是精神疾病患者多采用的自杀方式:()A.卧轨B.自缢C.服毒D.撞墙E.割腕17、下列哪项是噎食的较轻的临床表现()A.意识丧失B.呛咳C.大小便失禁D.全身瘫软E.四肢发凉18、噎食的预防护理中,错误的是()A严密观察病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B吞咽反射迟钝者应给与软食C抢食及暴饮暴食者应集体进食D避免带骨、带刺的食物19、下列哪项不是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噎食的原因()A抗精神病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B癫痫患者在进食时抽搐发作C抢食或进食过急D进食过多20、噎食的预防护理中,错误的是()A.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药物不良反应B.对吞咽困难的病人,应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C.对抢食、暴饮暴食的病人,应集体进食D.避免带骨、带刺的食物E.吞咽反射迟钝者,应给予软食,必要时给予半流质21、下列哪项是噎食的较轻的临床表现()A.意识丧失B.呛咳C.大小便失禁D.全身瘫软E.四肢发凉22、拒食患者的护理,正确的是()A对被害妄想者,宜单独用膳B对木僵者,宜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进食C对被幻听吸引者,在患者耳旁以较大声音劝导提醒D对罪恶妄想者,应将饭菜分开进食23、木僵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精神分裂症B焦虑症C抑郁症D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4、约束时护理注意点,不正确的是()A约束患者与非约束患者不能安置一室B约束的固定结要适度,以伸2指为宜C约束固定于床上的接头要隐蔽D肩部保护时,腋下要垫棉垫或衣裤25、约束时护理注意点,不正确的是()A患者入睡后不必解除约束带,以防坠床B长时间约束者注意肢体位置的变换C经常巡视,并做好记录D交班时做好详细的床头交班26、护理木僵患者时,应将患者安置在()A光线明亮的单人隔离室内B光线暗淡的单人隔离室内C光线明亮、色彩鲜艳的病室内D光线明亮、色彩柔和的病室内27、木僵患者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A在患者耳旁高声耐心劝说其进食B对主动违拗者,提出相同的要求使进食C白天不吃者,晚上给予静脉输液D坚决不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28、木僵病人发作特点()A 昼轻B昼轻夜重 C昼重夜轻 D 夜重二、多项选择题1.与精神障碍患者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护士方面包括:()A.资料不完整B.聆听不充分C.缺乏耐心D.过早评判E.缺乏洞察力2.精神科整体护理护理评估的方法包括:()A.观察B.体格检查C.交谈D.查阅E.实验室检查3.下列表现属于暴力行为先兆行为的是()A踱步B握拳或用拳击物C思维混乱D下颌紧绷E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4.下列哪些措施可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B建立适宜的环境C减少诱发因素D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E及时控制精神症状5.不协调兴奋可见于以下哪些疾病()A紧张型精神分裂症B青春型精神分裂症C谵妄状态D躁狂状态E抑郁状态6.自杀率较高的精神疾病包括()A抑郁症B精神分裂症C酒精和药物依赖D人格障碍E神经症7.下列属于自杀征兆的是()A谈论死亡与自杀,表示想死的意念,常常发呆B开始分发自己的财产及处理自己的事情C 失眠、体重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D将自己与他人隔离,特别是将自己关在隐蔽的地方或反锁与室中E在抑郁了较长一段时间后,无任何理由的突然很开心8.约束带使用的目的是()A惩罚患者B保护他人免受伤害C暂时控制患者过激的行为D预防患者自杀E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9.消极患者,常见于下列哪些患者()A被害妄想严重者B兴奋躁动严重者C罪恶妄想严重者D抑郁者E部分康复期患者10.约束带应用的适应证为()A木僵B兴奋躁动C消极自伤D外走行为E冲动伤人11.患者由于哪些精神症状可出现拒食()A被害妄想B情感高涨C抑郁消极D木僵E痴呆12.哪些因素使患者离院外走()A否认有病B受幻觉的支配C受妄想的支配D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E拒绝住院13.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观察的内容包括()A个人卫生状况B躯体各系统的状况C精神症状D对治疗的合作程度E心理需求状况14.下列哪些属于非语言沟通()A面部表情B点头C眼神D手势E沉默15.木僵病人的生活护理包括:()A.定时翻身B.口腔护理C.饮食护理D.大小便护理E.功能锻炼16.精神疾病患者安全护理的内容包括:()A.自杀.自伤行为的护理B.攻击暴力行为的护理C.出走行为的护理D.进食行为的护理E.睡眠的护理C夜间及时做好安睡处理D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所有的工娱体活动三、填空题1、定向力是指对和。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sychiatric Nursing课程编号:08100208学时: 30 学分:1.5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精神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精神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一门学科。
学习和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知识,能帮助护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精神疾病,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学习和掌握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精神疾病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其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关心和体谅患者;使学生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通过见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三)基本要求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实用技术,如精神科安全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等;具备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能力,能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健康指导,并能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一、护患关系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交往,彼此产生互动,通过沟通,双方在思想、情感与行为上相互交流,即形成了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为一般的社交性人际关系。
而护患关系(IWrSe-Patientre1atiOnShip),是指护士在特定的环境中(工作场所)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病人接触沟通,所形成的一种治疗性护患关系,简称护患关系。
两者性质目的不同,护患关系的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身心支持并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其特征为:护士对病人表达接纳、同情、帮助和支持,具有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
而社交性人际关系,只是为彼此间友谊的建立或需要的满足而建立。
1947年,He1enaWi1IiSRender在其所著的《精神科护患关系》一书中提出:“护理人员与病人间建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治疗潜力。
”1952年,HidegardEPep1an著书《护理中的人际关系》她强调护理是一种人与人关系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一般的社交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具有治疗性和教育性的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在与病人接触沟通中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病人具有极大的治疗性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具备成熟的人格特质及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有多学科知识,特别是人文学知识和沟通技巧等。
在精神科领域,精神障碍病人因为疾病的关系,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偏离正常,自知力缺乏,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社会功能退化。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能对病人产生独特且重要的影响。
因此,护士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建立与病人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上,并借此关系达到维持病人基本生理需求、减轻焦虑、增强自信与自尊、促进与他人沟通及自我开发、学习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的目的。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每一个精神科护士的入门基本功,也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护患关系建立的要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除了要具备成熟的人格特质及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外,还要注意如下要素。
(-)了解、掌握病人的情况事先要了解病史,便于在护患交往时采取适当的交流方式,提供病人乐于接受的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