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5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三、名词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平洋战争、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从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这里我想重点讲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首先来讲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即使当时国力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投入全面战争。
例如随即大量增加公债发行,并发起了日本全国性的“消费节约运动”。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当时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商港,每年对外贸易额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
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