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地位和 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 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
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防御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 防御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 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 1937年10月中旬的忻口、太原战役,国民党第2战区集中了第2、第6、第7、 第14、第22五个集团军,34个师另13个旅,共约28万余人的兵力,在八路军的 密切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2万余人,迟滞了日 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了华北有利局势。 “八一三”开始的淞沪抗战,国民党先后调集64个师70余万人的重兵,在人 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顽强坚守阵地,抗击日军22万余人对上海的进攻。第一 阶段,国民党军对日军各据点发动多次围攻,战役中期坚决抗击日军以重兵切 断宁沪铁路,从西南方向封闭上海的企图,并以6个师(旅)对日军实施了大 规模的反击,作战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和广大士兵与敌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如在上海市苏州河北岸担任掩护任务的第88师第524团8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 的指挥下,坚守四行仓库,连续抗击日军四昼夜的猛攻。毛泽东曾高度赞誉 “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 淞沪抗战前后阻敌达3个月之久,毙伤日军6万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 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