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S集成技术在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S集成技术在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S集成技术在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S集成技术在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肠耐md尺esD啪es倒白玎舭c玉口渤n——黻靛z≈荨苷;—s黻能信息技术

3S集成技术在城镇土地利用

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李钢,,唐国金t,付丽莉z,(1.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江苏徐州,马瑞尧z,周玉宏z,卢刚:

221008;2.江苏省测绘工程院,210013)

摘要:城镇地区由于建筑物密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快、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较大等特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主要依靠专业部门利用全站仪完成,但全站仪需要通视的特点限制了其工作效率。而采用3s集成技术进行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则可以相应提高工作效率。基于3s集成技术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应用模式为:通过GPs接收机与笔记本电脑(已配置GIs软件系统)通讯,实现GPS与GIs的集成,并调用RS影像作为底图。既可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存储和编辑。对于城镇地区部分GPs信号弱的地区。采用测边交会的方法则可以完成这些点的数据采集,克服了GPs使用盲区的限制。

关键词:3s集成;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中图分类号:P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481_(2007)0卜26一04

1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一次土地详查,这次土地详查完成近117万个基层土地权属单位和国家后备土地的数亿个图斑。在调查的内容上,以土地利用为主,同时查清了主要质量指标、土地权属和行政境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在土地详查完成后,按照土地详查的程序和要求,对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界线进行重新调查。它是土地详查的延续,是保持土地详查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手段。

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后,大部分地区调绘了l: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在城镇地区建立1:2000,1:1000或l:5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精度要求高,加之城市地区高楼林立、用地类型变化较快,这些特点限制了一些技术手段的应用。目前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要求两点间通视,在建筑物密集的城镇地区往往需要布设密集的控制点,测量过程比较繁琐、时间长、费用高而且专业性强,因此,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城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23s集成技术应用方法

2.13S集成技术的应用技术路线

基于上述特点,本文提出基于3S集成技术的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利用GPS采集变更图斑的位置信息,通过笔记本电脑与GPS接收机的集成,将GIs与GPs集成,其基本思想是把差分GPs(D趱珊n∞GPS,DGPs)的实时数据通过串

收稿日期:2006-ll一27

第一作者简介:李钢(1969.3一),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

信息技术

口实时导入GIS中,可使GPs的定位信息在电子地图上获得实时、准确而又形象的显示,利用它可以进行漫游、查询、定位、纠正。以及线长、面积等参数的实时计算、显示及记录,Rs影像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叠加图作为底图,为发现变化及实地测量导航。对于GPs卫星信号受到遮挡而无法定位的观测点,采用测边交会或钢尺辅助测量方法。最后在内业利用GIS完成图斑的变更及相关工作。这种3S集成模式实现起来技术难度不大,并且能够实时、精确、快捷、全面地实现变更数据的获取。其集成模式如图l所示。

GPs测量的数据

I调查现场

GIS系统

调。

Jr

I图形、属性存储、编辑

内业整理

图13S集成方法

应用3S集成技术进行城镇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其工作流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数据的处理和准备,包括对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坐标的转换、影像融合等;第二步为实地调查,通过RS影像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发生变化的图斑位置,然后利用GPS和GlS集成系统进行实地的数据采集或采用辅助方法测量;第三步是数据库变更,利用GIS更新数据库的数据(如图2所示)。

2.23S集成系统构成

3S集成系统是基于GIS、RS与GPS技术的集成系统,Rs在此并未实现真正的集成,而是作为系统的底图被调用,实际上是一种结合应用。GIs技术与GPs技术的集成是通过GPs接收机与笔记本电脑(已配置GIS软件系统)的集成来实现的,将笔记本电脑通过串口线与GPs连接,实现了GPs数据实时地导人笔记本电脑中,利用运行于其上的GIS系统,

国±资源信息佬

图23S集成应用于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路线

能浏览、查询、漫游、缩放底图,实时的存储GPs数据,编辑、修改、删除观测数据,绘制图斑,录入图斑属性,实现野外实时成图,减少传统方法中繁重的内业编辑工作,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使用具有简易性和便携性等优点。

2.33S集成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编辑,以及底图的显示和缩放漫游等。

空间数据采集主要实现在笔记本电脑中存储并显示GPs采集的空间数据。采用实时的数据采集方式,方便、灵活,可实时得到高精度的土地变更数据。其实现方式是将GPS与笔记本电脑之间以串口线相连,实现实时的信号接收和地图定位功能,串行端口的本质功能是作为IntelPXA250芯片和串行设备之间的编码转换器,当数据从IntelPXA250芯片经过串行端口发送出去时,字节数据被转换为串行的位,在接收数据时,串行的位将被转换为字节数据。属性数据采集针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所需要的属性信息开发,在调查现场记录并保存变更图斑的属性信息及相关信息。

数据及底图显示和处理:将GPs采集的数据点实时的显示在电子地图中,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将GPS采集的点位坐标转换成与电子地图相同的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外业空间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GPS所采集的数据的坐标属于wGs一84坐标系统。

而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的是平面坐标系统(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统或西安80坐标系统或独立坐标系统),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将GPS所采集的wGS一84坐标转换成适合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平面坐标,通常先求出当地的转换参数,然后利用该参数将GPs测量得到的坐标进行转换,得到需要的坐标系统下的坐标值。

3GPs信号受遮挡区域调查方法

城镇地区高大的建筑物多而密集,而GPs观测时要求至少可以同时接收4颗卫星的信号,因此,GPs在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一直受到制约,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探讨利用测边交会的方法对受到遮挡的待测点进行定位。

Il霉2+,2=s;

办2+92=s:

l+g=s.tB

信息技术

解上述方程组,可得未知数g、Z、J11分别为:

2=兰i±兰丕二簦

2J加

,=兰i±兰丕二笠

2s艘

.-u』D

h=取j=赎i

又因c刨=丢,c秽=鲁

已知余切公式:

图3测边交会定点原理x户53.1测边交会定点原理

如图3所示,已知A、B两点的坐标,野外观测了边长s8、Sb,从而求得未知点P的坐标,这种方法称为测边交会。

3.2测边交会定点的计算方法

设已知点A、B的坐标为X口,匕和Xh,Y。,A、B间边长为乩,由图4可得下列各式:

/\

图4测边交会定点计算方法

yP=

xActgp+xBctgⅨ一yA+yB\

c辔口+啦拶I

儿c辔∥+%c留瑾+x且一xBl

}.…①

ctgⅨ+ctgp

将上式带入余切公式①,得:

铲丝艺等掣

c‘弘+c氇当

:旦生邑+上(毛一_)+尘◇j一儿)

S穗S墟s旺

…②

¨叫0,“"

¨

信息技术

式孛

三:上;窭±蜂:篓

s越2sk

嚣;鱼:

S脯酚t黟

G:量:篓±鸯二重

s疆2sk

…③

在测边交会中,当测边精度相同,交会角P_900时,待定点点位精度最高。也就是说,待定点P位于已知边AB为直径的圆周上时(如图5所示),点拉糙瘦最高。在实际豹主缝弱用变更调查测量中,按照这个原则来选择有效的P点的位置,可以保证两点交会的方法所获取的待测点的坐标满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精度要求。

闰5P点精度最高的位置B

4小结

圈±赍源信息倦

城镇地区的土地利用变更速度较快,数据精度

要求高,建筑物密集,利用全站仪观测过程比较繁

琐,耗费大量的入力、物力,G羚绝对定位的傀点

使其应用起来方便丽高效,因此本文提遗利用3S集

成的方法进行城镇地区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其方

法为:GPs采集位置信息,实时导人GIs中,进行

存储和编辑;Rs为变更提供信患源。这种集成模式

与传统调查方法糍毙,具有数攥糙度高、调查方囊、

工作效率高、错误率低的优点。然而城镇地区高大

的建筑物较多,存在GPS信号鼹遮挡的问题,本文

针对GPs接收机的这个弊端提出了测边交会定点的

鳃决方法,使得3S集成系统能够在城镇土地利用变

鬟调查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好的发挥其优势。一

参考文献

【11李德仁.论Rs,Gps与GIs集成的定义、理论与荧键

技术.遥感学报,Febl,1997:66.

嘲董玉祥,全洪,酝青年,楚珐芽,麓竞雾等,天龙镄足土

地看lj露更新调蠢.北京,科学出版社,2()04.12.

【31李德仁,马洪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在国土资源

调查中的应用+国土资源情报,2001.4:卜8.

闻寄金吾,朱兴鼹,鄂宏.GpS接收机与咒祝串费邋信

技术镌霞发岛藩雳.瓣控技术,2∞9。8,v蠢.19:鳓一s1.

【5】何卫,王保保.Gps与PDA的串口通信研究.工娩控

制计算机,2003.11。v01.16:10—11.

Applica毫主蛐醒3SI珏tegra毫i蚰Technology量otl坨SurVeyofLand

U§eClla糕gesinCi髓esandTowns

LiGan91,TangGuojinl,FuLiIi2,MaRuiya02,ZhouYuhon92,LuGan92

1.chinaUIlive埽ityofMin岖粕dTechnolo舒,Xuzhou,Ji粕gsu,22l008

2.量an98un辫inc主alSt|∽yi甥&M8卿ingEn蚕珏eer主甥lnsti£珏te,2l∞13

A胁cl:C主li髓黼dto硼88re

c董lar8ete蠢zed醅de蓍lse耋yloea£醴融i埝iIl萨船d£瞄leh黼季ng18髓纛挂辩fom憾.Thel锄dusestatu8mapofcitie8锄dtowTIsi8inrelativelylargerscale.Becauseofthesech删teri8tics,tllesurveyofl姐du∞changesi8啪inlyc枷edoutby

specializeddepartmentswitIltheelect瑚ietotals扭tion.Buttlle醐Irk

e撩ciencyoftlle

eIee咖nictotals£ati锄i8limitedbyitstech糠cal持唾珏i糟黜:藏£蠢磁遐Visl戮ek嘛ee珏kl【gi薛l舔鑫奴w鑫蠢sig瓤+弧嘲垂曩弹磷糕蓦3Si秘le酗薮跳leehn越。舒totllesuwey《landusechange8incities釉dto啪s,theworl【e蕊ciencyc粕beimp驹V硝.The印plicati∞mode“3Sinte黟ationteehnologyis:torealizethemal~timedatacoUection,storageandeditbyinte拶fatingGPSandGIStllm燃hcom瑚【unicationofG玛receiver锄dthenotebookPC(fitted旗凌双ss(瓤瓣sys埝曲,船d瞌堍鹅im弹鼬龇魄e嫩p。融氐se撇鹅w妇弓G黔si辨砖iswea重【,“l赫earinte秘辩e6雠pointing”me趣odisus《toachievethedatacollection。

Keywords:3Sintegrationtech肿log)r;Surveyofl锄dusechangesincitiesandtowIl8

3S集成技术在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钢, 唐国金, 付丽莉, 马瑞尧, 周玉宏, 卢刚, Li Gang, Tang Guojin, Fu Lili, Ma Ruiyao, Zhou Yuhong, Lu Gang

作者单位:李钢,唐国金,Li Gang,Tang Guojin(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付丽莉,马瑞尧,周玉宏,卢刚,Fu Lili,Ma Ruiyao,Zhou Yuhong,Lu Gang(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210013)

刊名:

国土资源信息化

英文刊名: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年,卷(期):2007,(1)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李德仁论RS,GPS与GIS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术[期刊论文]-遥感学报 1997(1)

2.董玉祥.全洪.张青年.简陆芽.刘光勇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2004

3.李德仁.马洪超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2001(4)

4.郑金吾.朱兴昌.邢宏GPS接收机与PC机串行通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期刊论文]-测控技术 2000(8)

5.何卫.王保保GPS与PDA的串口通信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3(11)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012591940.html,/Periodical_gtzyxxh20070100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6日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成果与方法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3 宋拥军,刘保东 (山东省第二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并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应用趋势。 关键词:“3S”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应用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1.2;P208;P228.5;P23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数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7亩(约等于0.113公顷),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5.5亩(约等于0.367公顷)的1/3;而且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低;不同适宜性土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后备土地资源不足[1]。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着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地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致使土地资源家底不明,造成了土地管理和利用上的“瓶颈”,制约了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的数据和信息缺少现势性,不能及时地为土地利用的变更、规划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由于遥感具有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综合性与可比性,经济性等特点[2],数据具有良好的现势性和动态性,因而在土地利用的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中逐步的应用起来。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需求和推动下产生的[3],并从此一直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近年来RS, 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了综合或集成应用[410],GPS技术也为土地利用的变化的精确定位做出了贡献。这3种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必将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撑,必将推动“数字国土”的建设,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1 “3S”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 “3S”技术,即空间定位系统(目前主要指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11],以便解决复杂的管理或规划问题[12]。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过程,由单一向综合或集成发展。遥感技术向高分辨发展,影像的解译由目视—人工交互式—半自动或自动提取信息发展,网络化发展等等,促使土地资源的管理从幕后走向前缘,从土地资源的研究走向日常的业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从部门走向社会,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 2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现状 目前,“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不论 第21卷第9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05年9月3收稿日期:20031219;修订日期:20040209;编辑:王先起 作者简介:宋拥军(1970),男,山东昌乐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3S技术在国土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国土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但是我国内的各项资 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是有限的,尤其是我国的土地资源,它孕育着13亿多的人口,因此,土地面积紧缺,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来创 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服务于众多的人口需求,是我们当下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第 二次土地调查以后,3S技术已经在地籍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关键词:3S技术;国土地籍;应用 3S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中都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其技术方法特别适合处理各类地理地形信息,因此对于国土资源的地基管理 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和作用。在现阶段地籍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 应结合国家关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合理应用3S技术 方法,不断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从而促进管 理能力的增强。 1概述 3S技术具体指GPS、GIS和RS,GPS是运用相应的卫星系统,实现全球范围 内的高精度、全方位、全时段导航及定位,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三维坐标,在提 升全球信息化水平方面有着相当显著的作用;GIS技术是多科学交叉的产物,强 调在地理空间基础上,运用地理模型分析,提供空间动态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 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能够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于地 球表层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分析和描述。当前,GIS能够凭 借本身独特的视觉效果,针对地球任意地区发生的事件现象进行分析,在地理信 息服务相关的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RS即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在不需要接触目标的情况下,获取其散射或者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以此 来实现对于被探测物的分析和判断。运用RS技术获取的图片能够非常直观且详 细地将地球表面物体的详细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是其他两种技术无法实现的。 2基本特点 2.1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全程定位测绘区域,具备高效信息采集能力,能够 对定位区域地理位置准确反馈。全球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卫星实 现对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稳定性高,不容易受到地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利用系统检测方式,工作人员可在地面接收系统观察所需要的定位区域,精确查 询定位,能够有效控制信号误差等问题。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不会受到环境 及时间等因素限制,可满足24h定位需要,当工作过程中出现环境变化时,仍能 够保证所获取的结果清晰准确。 2.2遥感技术 RS技术信号的传输同样使用卫星进行,利用数据整合分析完善地形图,在获 取的影像中,利用不同颜色表现不同地理环境特点,更便于人们的观察和理解。 以往在图像测绘方面,所获取的画面效果差,影响后续分析判断效率和准确性。RS技术的应用,利用卫星传输信号,不会受到磁场等影响,信息采集有效性明显提升,同时可利用飞机采集,避免有死角等情况存在。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与真实 情况较为一致,直观展开图像绘制,筛选有用信息,与使用需要相结合进行地形

2017土地变更调查级核查与数据建库建设要求

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核查与数据建 库建设要求 通过对各县(区)上报的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矢量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等工作,完成全市数据库质量检查、数据汇总分析与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上报工作;配合完成省级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等工作,根据省级审查结果进行整改;汇总通过国家、省审核的各县(区)土地调查成果,形成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成果。 通过开展2017年度日照市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核查与数据建库工作,形成日照市一系列的土地调查图件、文字及数据库等成果。 一、图件成果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 (二)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件。 二、数据库成果 (一)更新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包。 三、文字成果 (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二)城镇村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报告。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报告。

(四)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方案、报告等。 (五)调查成果内、外业整改报告。 四、图斑信息核实各类报表 (一)《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二)《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三)《设施农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四)《临时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五)《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 (六)《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 (七)《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五、土地变更调查各类面积汇总表 (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按权属性质统计汇总表》。 (三)《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汇总表》。 (四)《基本农田面积统计汇总表》。 (五)《可调整地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六)《建设用地类型统计汇总表》。 (七)《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三大类”总表)》。 (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 (九)《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

2019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推荐word版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201X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第二篇: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第三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 ?第四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第五篇: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201X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 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浅谈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

技术与应用 1背景 1999年l0月正式启动的数字国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工程。这项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承担的项目,从数字地球的战略高度,系统地整合与集成有关地球表层的国土资源空间基础信息。 在“十一五”期间,随着金土工程项目的启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3S、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给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3S技术与数字国土 2.13S技术 “3S”是GIS、RS和GPS的简称。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与工具,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以满足应用需要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RS即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以数字摄影技术为基础,通过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搭载数字摄影成像仪,利用光谱的不同反射作用的特性,记录了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从而获取了地物的信息,并以此来分析和判读不同地物。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等五大特点。 2.2数字地球与数字国土 数字地球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IGore)于1998年1月31日提出的,即信息化的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的数字化的认识。以因特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具有三维界面和多种分辨率浏览器的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 数字国土,顾名思义就是数字化的国土,信息化的国土。它是在全球信息化工程和实施的背景下提出并逐渐加快其建设步伐的。数字国土被认为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数字国土工程,对发展精准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国土资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民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国土工程涵盖国土资源信息总体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测报警;涵盖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国土资源的信息化(或数字化)表示,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信息资源平台。 “数字国土”工程依据“数字地球”理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将十几年来所积累的或正在调查收集的各种国土资源数据和成果,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和地理空间关系进行数字化,建成具有信息管理、综合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各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以实现土地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和土地资源信息的服务社会化,同时又为“数字地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S集成及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上的应用 3.13S集成 “3S”集成是指将遥感、空间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三种对地观测技术集成在一起。地理信息是一种信息流,RS、GPS和GIS中任何一个系统都只侧重于信息流特征中的一个方向,而不能满足准确地、全面地描述地理信息流的要求。3S结合应用,取长补短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空间分析,从RS和GPS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3.2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上的应用 由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组成获取空间信息的科学技术,是数字地球中的空间数据获取和管理的技术基础。3S技术在数字国土的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及分析中有重要的应用。 3.2.1GIS/RS的应用 随着对地观测体系的建立,遥感技术已由单点、单项、单时的对地勘查,演变为全球性、长周期、准实时的对地观测,它与地面长期观测体系相结合,将使人类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地球资源分布与环境演化。在具体应用上,其一,卫星遥感图像反映的各种资源和环境信息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即 浅谈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 □王玭茜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随着3S技术的引进和广泛应用,3S及其集成技术已成为我国“数字国土”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文中针对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提出了3S集成在数字国土应用中的问题,并对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国土RSGISGPS 中图分类号:X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07)07-25-02 25 科协论坛?2007年第7期(下)

2019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19页

附件: 2019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及时准确掌握2019年土地利用状况,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及确保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提供准确的农用地基础数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 (一)调查2019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查清2019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包括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情况,并逐级汇总全国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二)开展2019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查清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细分调查内容,对新增建设用地调查到相应二、三级类,并逐级汇总全国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三)调查全国当前坡耕地情况。在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坡耕地专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开展生态退耕等减少的耕地数量,查清坡耕地变化状况,并逐级汇总。 (四)查清遗漏建设用地情况。结合国发[2019]28号文件开展的土地利用情况自查、“四查清、四对照”以及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要求,查清本年度以前变更遗漏的建设用地状况,调查到相应二、三级类,并逐级汇总。

三、步骤与要求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方案 各地可参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但不得与本方案有关要求相抵触。 2、准备资料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包括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数据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相关资料;收集有关退耕还林的图件(设计图、验收图等)、数据(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收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成果验收等资料(图件、数据、报告等)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等相关资料;收集近几年耕地减少资料;收集国发28号开展的情况自查、“四查清、四对照”等有关成果。 3、准备表格 印制《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见附件1),《更新调查面积统计表》(见附件4),《耕地坡度分级统计表》(见附件5)。 4、技术培训 按照《关于开展2019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对土地变更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二)实地调查 以本年度实地变化现状为准,实地进行变更调查,保证实地、图件、数据“三者一致”。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包括如下内容: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保密协议(免费)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 保密协议 为加强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中涉密资料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防止发生丢失泄密事件,防范非法使用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协议书,成果内容为《2020年度耕地质量更新监测评价项目》使用。 一、本协议书所述“使用方”为使用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的单位。 二、本协议所述“保密资料”包括202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包括增量包(UPD格式),GLSJK.hdf、各种汇总表格等。 三、使用方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的要求,对保密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四、使用方为保密资料的安全管理者。使用方不得将保密资料用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以外的工作;不得以商业目的

使用该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其他产品;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使用方不得将监测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传输、登载。 五、保密资料在使用方存放设施与条件应符合国家保密、消防及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料保密内部管理制度;经批准复制的载体要进行编号与登记,按同等密级进行管理;涉密计算机系统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批准使用手续,严防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六、使用方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和检查,落实各项保密措施,使所属人员知悉与其工作有关的保密范围和各项保密制度。一旦发生泄密涉密事件,使用方负全部责任,视情节报请上级有关机关批示处理。 七、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八、本责任书一式贰份,分别由河北市国土资源局香河分局、使用方存档备查。 年月日使用方单位(签章): 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3S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24T11:19:43.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潘炳发 [导读] 摘要:土地调查监测评价的相关数据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空间数据的处理、输入、管理与输出等操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国安瑶族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广西平南县 537323 摘要:土地调查监测评价的相关数据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空间数据的处理、输入、管理与输出等操作。现代测绘技术的优势非常显著,经常被用在土地资源调查与测绘中。此文就介绍了3S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测绘技术 引言 现代测绘技术能够高效率地获取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信息,监测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是一种信息化的监测手段。它的定位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准确性,精度高,能够提供相应的三维坐标,进行全天候作业,便于操作,全球能够连续覆盖等,业已变成了获取空间数据的一种关键性手段,在土地资源监测和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1 测绘技术的种类 现代测绘计划重点涵盖了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S”集成技术、数据处理与提取技术与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等多种技术。笔者重点论述了前四种技术。 1.1 全球定位系统(GPS)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GPS技术得以出现和发展,它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在土地资源测绘和调查方面的精度,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各级控制点的准确坐标与精确位置。借助RTK技术进行必要的测量控制操作。不但可与时掌握具体的定位结果,而且也能够区分具体的精度定位。RTK技术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既能够用在高精度的土地测量和控制,又可以用在地籍测量、地形测图与界址点定位等活动中。 1.2 遥感(RS)技术 如今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遥感技术进步显著,在土地更新、动态监测、土地调查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彰显出来。各种分辨率的数据均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调查监督的效果。第一,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土地的实际利用类型,人机交互式辨别的准确率基本上为100%,自动分类程度为85%上下。第二,遥感技术会对人机交互式边界提取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其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处于0.01~0.1的范围内;自动提取相对误差处于0.1~0.3范围内。最后,采取遥感技术,能够结合不同特征的土地资源,予以相应的分化。再借助遥感影像地形图,联系地理信息系统与所管辖区域的具体情况,为确定该区域的土地等级分布和资源分布,辅以合理科学的评价依据。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如今科技不断进步,促进了GIS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不同类型、各种尺度的GIS平台在创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过程中,显示了自身的绝对性优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付出,政府部门如何有效地描述土地利用的相关信息,打造表达和分析能力突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土地规划管理与监督的核心任务之一,当然也变成了建设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关键问题与重要环节。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如何建设和完善土地利用数据库,以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化、程序规范化、平台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数据标准化、更新制度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4 “3S”集成技术 上述三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与集成利用,能够形成精确度更高、功能更强大的3S技术,并构建全方位的对地观测、运用和分析的运行体系。在此过程中,3S技术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和持续的改进与完善。如今,3S集成技术越来越成熟,技术精进水平稳步提升。在实际的土地监测调查过程中,3S技术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所有优势,在有效地调查监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动态更新相应的调查监测数据方面,突出了广阔而远大的应用前景。 2 3S技术的运用及工作流程 2.1 主要技术方法 运用ERDASIMAGINE软件对SOPT5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用ERMAPPER软件纠正扫描图面资料,并叠加基础地理信息作为主要信息源;用ArcView-GIS软件建立小班空间图形数据库和小班调查因子属性数据库;通过分层抽样调查,建立多元蓄积回归模型,定量估测小班蓄积;利用VisualB计算机语言、VisualFoxpro数据库软件和GIS软件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编辑、查询、显示、演示、更新、统计分析、图表输出等智能化管理。 2.2 遥感数据处理 通过各种分析与计算,把影像上的数据转化为光谱反应,输出高质量影像,并输出准确的信息,为人机交互判读提供详实的依据。处理流程如下:信息源的选择;波段的选择→纠正正射→波段组合→图像拉伸变换与增强→色彩合成等。 2.3 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以ArcViewGIS软件为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式目视判读解译方式,在1∶5000比例尺下,按照小班区划原则进行小班区划,建立 小班空间图形数据库,并从影像上提取小班属性因子。 2.4 现地调查流程 (1)进行实际地点的核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际的核查了解; (2)采用现地验证的方式进行选择,采用典型的方法来选取部分适合小班。对已经验证的小班依据地类与树种的判读面积按比例进行分配,确定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 3 以GPS技术为基础的遥感测绘方法运用于土地测绘的情况 3.1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应该非常慎重地对待土地资源的调查监督,做好充分的技术应用准备,为后续的调查监督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测图项目

怎样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湖北省国土资源公报 1 / 33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〇九年十月 概述 2008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履行“爱护资源、保障进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能,不断增强保障和促进科学进展的能力,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平衡较快进展提供资源保障。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提高执行力大讨论活动,提高国土资源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国土资源治理制度,积极服务“一带两圈”建设。 ◆简化内部审批程序,积极改进服务方式。 ◆优化规划打算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建设用地需求。 ◆扎实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第二次土地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调查、矿业权核查等项工作,夯实国土资源治理基础。 ◆接着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推进矿产资源

整合。 ◆切实加强地质灾难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 ◆建立完善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维护资源权益。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 3 / 33

1、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现状 依照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8年全省要紧地类面积为: 与2007年相比,耕地净增加1.15万亩;园地净减少2.61万亩;其他农用地净减少 1.40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净增加12.34万亩;交通用地净增加2.6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净增加0.36万亩;未利用土地净减少7.23万亩;其他土地净减少1.62

万亩。 2008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 ◆耕地爱护 2008年全省耕地总量6996.18万亩,与2007年相比呈增长态势。 2001年-2008年全省耕地保有量变化(单位:万亩) 5 / 33

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探讨

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探讨 数字国土涉及的内容较多,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目标就是通过国土资源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随着3S技术的应用,3S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国土建设的技术支撑。文章对3S技术在數字国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在数字国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标签:3S技术数学国土应用 数字国土工程主要包括动态监测报警、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平台。数字化国土工程促进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能够为国土资源的科学运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国土,就应该将先进的3S技术引入数字国土工程。 1 3S技术与数字国土 1.1 3S技术 3S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的统称。GIS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地理信息的一种工具和技术,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将各种环境参数和资源信息按照地理坐标和空间分布,以一定的分类编码和格式存贮、处理、输入、输出,从而满足人机交互信息系统的需要。 RS是以数字摄影技术作为基础,数字摄影成像仪通过卫星、飞船、飞机等进行搭载,利用光谱的特性,对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进行记录,以达到地物信息得以获取的目的,以便对不同的地物进行判读和分析。 GPS是一个卫星系统,它是由24颗覆盖全球的卫星组成。这个系统能够保证在地球上的任意时刻,任意一点都可以观察到4颗卫星,从而能够保证任意一点都可以采集到高度和纬度,具有应用广泛多功能、快速省时高效、三维定时定速高精度、全球覆盖、全天候等五大特点。 1.2 数字地球与数字国土 数字地球即信息化地球,也就是对地球以及地球相关现象的数字化认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因特网为基础,具有多种分辨率和三维界面的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 数字国土也就是信息化的、数字化的国土。这一概念是在实施全球信息化工程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被认为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数字国土工程建设有利于加强水资源和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监测,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并且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国土涵盖环境、资源、

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 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 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 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 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 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 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责是拟订地籍管理、土地确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工作;拟订土地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土地调查、监测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市、县(区)地籍工作。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编制单位:集恩图造信息工程 编写者:王巧晖 时间:2013.12.12

一.项目概况 (3) 二.准备工作 (3) (一)总体控制 (3)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4)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4) 三. 调查容与方法 (4)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 (5) (二)开展耕地现状变化调查。 (7)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 (8) (四)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 (9) 四.有关问题说明 (9) (一)建设用地变更原则 (10) (二)建设用地认定原则 (10) (三)2012年度卫片执法变更原则 (10) (四)灾毁及荒废耕地变更原则 (10) 五.基本农田情况调查 (10) 六.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10)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1)

(二)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11) (三)2013年度数据库变更有关问题说明。 (11) 一.项目概况 为准确掌握2013年度漳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及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国土部下发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在漳平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二.准备工作 (一)总体控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经国家确认的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2013年度界线调整形成的各级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和各地类面积,作为2013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及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单元,不得随意更改。2013年度漳平市行政区域界线发生调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将调整后的控制界线、控制面积、涉及界线调整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上报国土部进行备案。

第二次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及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第二次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及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会议提纲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二次调查成果复核 2、以二次调查初始调查成果为基础(2009年3月),将二次调查成果统一更新到2009年12月31日标准时点。 3、查清2009年度各类土地变化情况,完成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二次调查成果复核 根据省市要求,自2010年起我省全面启用二次调查数据。为做好二调数据启用前的各项工作,查缺补漏,最大限度的减少我们在二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我们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因此,就很有必要开展二调成果的复核。复核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各所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二调图纸进行全面复核。主要是看图件地类和实地是否一致?是否有遗漏和错误调查情况(如实地为建设用地,图件为其他地类)?重点核实新一轮规划范围内的地类情况。对有疑问的图斑,各基层所进行详细记录并填写二调复核需修改图斑一览表(疑问图斑涉及行政村、所在图幅号、图斑号、变化前后地类等)。 2、各所对图件上标绘的行政村名称、道路、河流名称和单位名称等文字

注记等进行复核,看标注是否正确?有无别字? 3、参照分幅现状图、卫星影像和行政村界线,对行政村界线进行复核。由于更新调查影像分辨率的原因,原更新调查时确定的各级权属界线套合到二次调查影像上有偏差。为此,需对现有的行政界线走向说明和行政界线套合到影像图的位置进行对照核实,看有无上图偏差,有无明显切割影像地物现象。各基层所通知各行政村负责人,到国土所(参照放大的影像)对权属界线进行再次确认。这次复核,只是对县内的界线进行核实,不涉及县界。国土所根据各行政村的复核情况对需要调整的界线在分幅图纸上用铅笔进行标注。对相邻村在图纸上不能确认的界线经实地确认后确定。各所将权属界线复核情况于12月3日前报县局地籍管理科。县局将根据各所对界线的复核情况,配合济南四维公司的技术人员更新数据库。 在复核过程中,省调查办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对地方复核上报的成果进行修改。经实地复核发现错误的可以调整,但必须实地拍照,填写《土地调查外业调查记录表》。允许修改的是:行政区划变动;村级权属界线调整;地类认定错误;建设用地细化地类引起的属性变化、其他属性录入错误。“批而未用”土地经严格核实后可更改。 (二)、开展标准试点统一更新调查 因我县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调查完成是在今年的三月份,距离现在已经八九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新增项目落地、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等,有很多地类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家要求汇总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的时点要求,需要将现有的二次调查初步数据更新到2009年12月31日。因此,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市区外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112°20北纬39°35′—41°25′。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产业区,具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占%,平原占%,丘陵占%,其他占%。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丁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2℃—2.5℃,南部丘陵6.5℃一6.7℃;≥10℃积温2000一3000℃;无霜期105 —150天,大部分地区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

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于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全市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60余处,矿种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辖4个区,5个旗县,82个乡,14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全市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市区人口万人,郊区人口29 . 79万人,旗县人口万人。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

最新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2020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第二篇: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第三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第四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第五篇: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2020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 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1848万亩。这是国土资源部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 少耕地11380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1土地资源调查 1.1.1土地资源调查的定义 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1.1.2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调查为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的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18亿亩耕地是保证全国人民的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但是其中可以使用的耕地面积却只有1/3,开展土地调查可以掌握区域或者国家的耕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在掌握了土地的基本情况以后可以依据一定的法律手段来进行对土地的保护措施以及对农民的基本权益进行维护,同时也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依据,为城乡发展的决策做出一定的辅助功能。 土地资源调查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了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作为其决策的依据,那么某些决策在提出的时候就会由于缺乏有力的形式依据而显得苍白无力。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可以清楚的了解即将规划的地区、需要保护的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质量,只有了解了这些数据才能更客观的更科学的提出相应的有理有据的决策方案。 1.1.3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分为土地利用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由于在具体调查的时候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因此这四种调查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接下来3s技术的应用的讨论中也将会把他们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境界与土地权属界限;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任务: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对土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主要措施有土地评价其优劣程度。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性状指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测定;收集相关学科的调查成果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从而获得土地的可量度或可量测的属性如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 土地类型调查主要内容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调查目的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为土地评价服务;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科学研究服务;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土地权属调查需要确定界限,勾绘界限,处理法定界限。权属单位各方同时到场,共同踏勘确认签署意见。若以线状地物为界者应标明线状地物的归属关系。对无争议界线,勾绘界线填写认可书;对有争议土地,将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并填写缘由书。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权属界线,按证明文件确定的界线量算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