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篇购货和付款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55
采购及付款循环审计关键信息项:1、审计范围2、审计目标3、审计程序4、审计报告5、审计费用6、审计时间安排7、双方权利与义务8、保密条款9、违约责任10、协议变更与终止11、争议解决方式11 审计范围本协议所涵盖的采购及付款循环审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11 采购订单的生成、审批与执行流程。
112 供应商的选择、评估与管理程序。
113 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与变更情况。
114 货物或服务的验收与入库流程。
115 应付账款的记录、核算与支付流程。
12 审计目标本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121 评估采购及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122 检查采购业务的合规性与准确性。
123 确认应付账款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124 发现并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与舞弊行为。
13 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将采取以下主要审计程序:131 审查相关的文件、记录与凭证,包括采购订单、合同、发票、验收报告等。
132 对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访谈与调查。
133 实施分析性程序,对采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与趋势研究。
134 进行抽样检查,以验证采购业务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14 审计报告审计完成后,将向委托方提供详细的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41 审计的范围、目标与程序。
142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与风险。
143 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建议。
144 对采购及付款业务的总体结论。
15 审计费用本次审计服务的费用为人民币具体金额,费用支付方式如下:151 委托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的具体日期内支付审计费用的百分比作为预付款。
152 剩余费用应在审计报告交付后的具体日期内支付完毕。
16 审计时间安排审计工作预计在起始日期开始,于结束日期完成,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61 审计准备阶段:具体时间段 1,包括收集资料、制定审计计划等。
162 现场审计阶段:具体时间段 2,进行实地审计工作。
163 审计报告撰写与审核阶段:具体时间段 3,完成报告的撰写与内部审核。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本章重点)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购货与付款循环所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第二节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一、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购货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业务与凭证很多,在正常的审计中,如果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良好,则忽视这一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仅仅依赖于对与之相关的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往往费时、费力。
因此,这一循环的符合性测试很重要。
认真研读教材表11-1:购货业务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例】以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中,能够防止或发现采购及应付账款环节发生错误或舞弊的有()(1996年考题)A.所有订货单应经采购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其副本应及时提交财会部门B.现购业务必须经财会部门批准后方可支付价款C.收到购货发票后,应立即送采购部门与订货单、验收单核对相符D.采用总价法记录现金折扣,并严格复核是否发生折扣损失【答案】ACD购货业务的控制测试1.适当的职责分离(2004年新增内容)适当的职责分离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错误。
与销售与收款业务一样,采购与付款业务也需要适当职责分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规定,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这些都是对单位提出的、有关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职责适当分离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内部核查程序(2004年新增内容)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不仅明确了单位应当建立对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单位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应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而且明确了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采购与付款相关业务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2)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专题三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一)以一般制造业的赊销销售为例,相关交易和余额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通常包括:(6个方面)1.收入确认存在的舞弊风险。
2.收入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的错误。
3.发生的收入交易未能得到准确记录。
4.期末收入交易和收款交易可能未计入正确的期间,包括销售退回交易的截止错误。
5.收款未及时入账或记入不正确的账户,因而导致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的错报。
6.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不准确。
(二)在识别和评估与收入确认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舞弊风险1.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与收入确认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基于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评价哪些类型的收入、收入交易或认定导致舞弊风险。
2.假定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应当将与收入确认相关的所有认定都假定为存在舞弊风险。
动机相关的认定高估收入管理层难以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如:提前确认收入、记录虚假的收入】发生隐瞒收入管理层隐瞒收入而降低税负完整性推迟确认收入被审计单位预期难以达到下一个年度的销售目标,而已经超额实现了本年度的销售目标截止(主要)(三)常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1.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而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高估收入)(1)利用与未披露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循环虚构交易。
(2)通过未披露的关联方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
(高价销售)(3)通过出售关联方的股权,使之从形式上不再构成关联方,但仍与之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或与未来或潜在的关联方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
(4)通过虚开商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而将货款挂在应收账款中,并可能在以后期间计提坏账准备,或在期后冲销。
(5)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商品从某一地点移送至另一地点,以出库单和运输单据为依据记录销售收入。
(6)在与商品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尚未全部转移给客户之前确认销售收入。
例如,销售合同中约定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在一定时间内有权无条件退货,而被审计单位隐瞒退货条款,在发货时全额确认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