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全省环保产业统计情况(2019年)
- 格式:xls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湖南省林业总产值、总投资及重点林产品统计分析到2019年底,湖南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90%,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5.9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300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75.77%,,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2019年湖南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5029.77亿元,增长8.0%。
一、湖南省生态建设成效(一)年度造林任务超计划完成。
2019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88万亩,占我局“2017-2019三年滚动计划”中260万亩年度计划任务的110.8%;完成了封山育林247万亩,占240万亩年度计划任务的102.9%。
(二)森林质量提升扎实推进。
2019年全省共完成森林抚育709万亩,占700万亩计划任务的101.3%;完成退化林修复321万亩,占320万亩计划任务的100.3%。
(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2019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28.6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35.3万亩,涉及全省81个项目县(市、区),有力提升了建设地区的森林质量,加强了生态防护功能。
二、湖南省林业产业发展情况(一)产业结构《2020-2026年中国林业建设行业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湖南省林业总产值5029.77亿元,较上年增加372.79亿元,增长8%。
其中,一产业总产值1644.84亿元,增长7.85%;二产业产值1674.45亿元,同比增长6.07%;三产业产值1710.48亿元,增长10.12%。
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33:34:33调整为33:33:34,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
一产业产值同比增加119.76亿元,主要增长指标是: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814.51亿元,同比增加57.24亿元,同比增长7.56%。
主要是水果、坚果、含油果和香料作物种植和森林药材、食品种植业大力发展,产量增幅较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杜仲产量增加5.4万吨。
二产业产值同比增加95.74亿元,主要增长指标是: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550亿元,同比增加58.92亿元,同比增长12%。
经济 Economy73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李梦凡 (河北石家庄)京津冀地处中国环渤海地带,是中国北部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最具活力的区域,但由于历史上地理位置上的割裂,使得京津经济比较发达,而河北省则处于弱势,京津冀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所以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立足于国家战略,探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一、构建指标体系(一)指标的选择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评价工作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指标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和层级结构的明晰与合理。
根据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以“经济发展体系—社会发展体系—生态支撑体系”为基本思想,建立评价指表1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Economy 经济74标体系的框架。
基于这个框架,采用现有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和其他相关指标,选择频繁出现且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关键特性的指标,并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将协调发展理念和总目标相结合,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层面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选择,建立相关的指标框架。
1.目标层。
以“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水平”作为总目标层。
2.准则层。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经济发展指标。
在经济体系中,选择的主要是经济水平这一总量指标,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则是对经济发展理念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毫无疑问,它也是经济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是一种对经济发展具有约束与推动作用的软因素,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然可以推动一系列的社会发展。
所以,在选择社会发展指数时,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3)生态状况指标。
资源环境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重点体现了区域资源水平、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源使用效率等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1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再检验—陆文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最为突出的研究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通过爛权法测算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全国范围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并检验该曲线的地区异质性与指标异质性。
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我国整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确存在。
(2)人口增长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恶化了生态环境;环保投资对改善环境污染有明显效果。
(3)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指标异质性,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中部地区存在该曲线,而西部地区并不存在。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迅速增长。
1978—2018年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9.43%,2019年GDP总量为99.0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近16%,创造了“中国奇迹”。
但是,经济繁荣的背后有着沉重的生态代价,严重环境污染现象频发,破坏着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在过去的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35. 8%。
有关环保专家指出,我国环境污染压力前所未有。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2014年7月,环保部等6部门颁布了《环境污染防治计划实施细则》,旨在加快落实污染治理考核工作;同年9月,发改委联合环保部、能源局提出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支持同步开展环境污染物联合脱除。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控制住复合型污染,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2020年11月,国务院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提出新目标,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节能减排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范围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的行业数据。
2. 分析范围本报告主要分析以下内容:(1)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2)节能减排政策及措施实施效果(3)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4)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及交流三、数据分析结果1. 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1)能源消费总量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6.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
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石油消费量占23.1%,天然气消费量占8.6%,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10.6%。
(2)碳排放量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为100.4亿吨,同比增长2.9%。
其中,煤炭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57.6%,石油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22.9%,天然气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7.2%,其他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12.3%。
2. 节能减排政策及措施实施效果(1)政策体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①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③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④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2)实施效果①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较2018年回落1.2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
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开发区、园区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每月8号前报送至常泓处,传真:28813847,qq:33111779,统计工作群:80829899,报表需盖章)企业代码□□□□□□□□□□ 表号:园区203表企业详细名称:制表机关:湖南省统计局联系电话:文号:湘统〔2009〕59号传真号码:批准文号:国统制〔2009〕92号电子信箱:有效期至:2011年1月1.园区规划面积:指报告期末经国家或省级国土部门批准的可由开发区使用的所有土地面积,包括已开发和待开发的土地面积,具体以“红线图”为准。
2.已开发面积:指实际上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包括已完成道路通、电力通、供水通、排水通、燃气通、土地平整等全部“五通一平”的区域。
3.工业用地面积:指已开发土地面积内按照土地规划作为工业用地的面积。
工业用地是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4.年末企业个数:指报告期末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在开发区管理机构进行统计登记的法人单位数,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5.从业人员:指报告期末在开发区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岗职工:指报告期末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不包括在单位承包某项加工、运输等业务而不由本单位组织安排的人员以及实习的学生。
其他从业人员:指未作在岗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开发区所有单位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示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实际完成投资额(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计算。
1、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10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1∕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1∕8•1∕4•1∕22、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2•3•43、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下列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科技实力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____小康社会_____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建设决胜建设决战•建成决胜•建成决战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新时期•新阶段•新征程•新时代6、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的关系。
•农业和农村•农村和农民•农民和土地•农村和土地7、广东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着力点是()。
•实施“头雁”工程完善村规民约•支持人才“上山下乡”•做强富民兴村产业二、是非题(每题5分,共7题)1、2019年,广东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7.5%,已经达到了国家下达的约束性考核目标。
•是•否2、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是•否3、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是•否4、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是•否5、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低于东京湾区。
是•否6、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是•否7、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是•否三、多选题(每题5分,共6题)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
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 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②污染防治③产业结构调整④精准脱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
一、引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新时代下党中央对中国现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的精准判断和战略规划。
正确认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寻求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最大平衡,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具体表现为:一是不需要投入过多生产要素;二是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三是资源环境整体成本较低;四是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表现较好。
它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数量或者质量的单向衡量,也涵盖了政治、社会、经济等若干方面的具体内容(任保平,2018),融入了绿色、创新、共享、协调、开放的五大理念(金碚,2018),是经济高效率增长在长远效益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平衡(魏杰和汪浩,2018),是追求经济增长“量”与“质”的统一(任保平和文丰安,2018)。
本文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丰富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采取双重赋权法对我国2009~2018年31个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规划提供参考。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指标选择以往学者主要从经济增长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进行构建(钞小静,2009;魏敏,2018),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丁涛和顾金亮,2018;刘瑞和郭涛,2020)。
这些研究主要以全国整体为样本,分析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变动,以省级经济单位为样本的研究较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域性特征的分析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结合地域经济特征从经济增长、经济稳定、经济创新、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绿色经济六个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罗春婵何代弟孙梦蔚(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②③④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①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以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精品文档沅江经开区2019-2020年“环保管家”工作实施方案湖南坤宇咨询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11月.精品文档目录一、公司简介 .............................................. ................................................. . (1)二、环保管家定义 .............................................. ................................................. .. 3三、沅江经开区环保现状 .............................................. .................................... 4-5四、解决方案 .............................................. ................................................. . (5)五、具体工作内容及实施方案 .............................................. .......................... 6-13六、环保管家效益及效应 .............................................. (13).精品文档简介》《公司位于益阳市资阳区长春经济开湖南坤宇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环;环境工程监测咨询发区,成立于2018.5.28。
公司主要经营:项环境影响评价咨询保技术咨询;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咨询;;项目申请报告的制作及项目评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自成立估咨询、节能减排咨询以及其他环保专业咨询业务。
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有可能发生以来专注于环保管家服务于一体,大气专业人员三公司现有市级环保专家两名,的环境污染问题。
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针对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指标分析 (3)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 (3)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比重统计 (3)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指标分析 (7)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指标分析 (11)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比重统计分析11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指标分析 (15)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 (15)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比重统计 (15)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4 表7: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5 表9: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比重统计表..11 表21: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6 表31: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7 表33: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现状概况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和食用油消费量情况现状统计表第二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指标分析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表2: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表3: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比重统计分析表4: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千克)占总值比重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5: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6: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指标分析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表10: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比重统计分析表12: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千克)占总值比重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谷物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指标分析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18: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比重统计分析表20: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千克)占总值比重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21: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22: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23: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24: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25: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五节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指标分析一、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26: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27: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现状统计表三、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比重统计分析表28: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千克)占总值比重四、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29: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五、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30: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31: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32: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33:湖南省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同全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中国环境保护数据库用户使用手册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2013年6月目 录一、数据库简介 (1)1.1系统概况 (1)1.2系统特点 (1)二、数据库构架及使用指南 (1)2.1环境资讯库 (2)2.2分析评论库 (3)2.3法律法规库 (4)2.4发展规划库 (5)2.5环保统计库 (6)2.6环保会议库 (7)2.7环保十年 (8)一、数据库简介1.1数据库概况《中国环境保护数据库》是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研发的,旨在为研究机构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审批决策和大型企业投资规划等工作提供环保资讯、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统计数据的在线信息资源数据库。
《中国环境保护数据库》依托中经网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成熟的数据库建设和系统集成经验,以及庞大的专家团队,通过对环保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而构建。
该数据库能有效的解决现有环保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不畅、信息的持续获得性差、可得信息与需求信息匹配度低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1.2数据库特点★ 内容全面、权威、更新及时:数据库信息均来源于权威的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内容涵盖了环保资讯、数据、评论、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多类环保信息内容。
信息更新及时,为用户提供第一手的专业资料。
★ 灵活、高效、方便的数据检索和转换:检索设计与用户所关注的内容相吻合,既可以实现任意词检索,又可实现条件更为细致的高级检索。
此外,环保信息平台还设置有应用图表库,反映了近十年来环保领域发展变化及成果,方便用户查询和应用。
★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架构,将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便于检索查询。
同时,实现信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
二、数据库构架及使用指南中国环境保护数据库是由七个子库构成的数据库群,涵盖了国家、31个省区市以及部分重点城市的最新环保资讯、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及统计数据等多类环保信息内容。
包括环境资讯库、分析评论库、法律法规库、发展规划库、环保统计库、环保会议库、环保十年。
收稿日期:2022-10-02修回日期:2022-12-14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来自277个地级市数据的证据张茜俞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且本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对邻近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从中介效应来看,绿色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在绿色金融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传导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绿色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水平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23)03-0052-07DOI :10.19647/ki.37-1462/f.2023.03.008作者简介:张茜,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俞颖,女,江苏扬州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经济飞速增长是基于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实现的,这种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将会降低经济的发展效率,因此,我国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说明,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因此,当前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更要注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马茹等,2019)[1]。
2016年G20峰会上,绿色金融的理念被首次提出。
绿色金融不仅可以实现资源整合、环境改善,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序号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1 完善项目由来,核实项目产品方案及其规模。
核实主要原料钢带清洗剂用量,完善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种类及其理化性质,核实项目再生料用量和主要原料最大存储量,明确再生料来源及使用限制要求,补充项目主要设备清单。
①P1已完善项目由来②P23已核实并修改项目产品方案及规模③P26已核实原辅材料种类,修改钢带清洗剂用量;已核实项目再生料用量和主要原料最大存储量④P27已明确项目再生料来源及使用限制要求⑤P29完善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油漆、稀释剂等)理化性质⑥P32已补充主要设备清单2 核实雨水、污水排放途径,完善项目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可行性及合法性分析。
①P33已核实项目雨污分流及相应的排放途径②P111已完善了项目依托湘阴县第三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及合法性分析;并补充了项目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3 完善大气等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核实项目废气排放执行标准①P9已完善PM10、TVOC等因子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及标准②P63已补充湘阴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情况③P10已修改工艺废气中VOCs的执行标准为《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4 细化项目周边现状分析,补充区域污染源调查P74已细化项目周边现状分析,并补充金龙新区工业园污染源调查统计表5 细化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完善施工期扬尘及噪声控制措施P34-35、P75-78已细化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并完善施工扬尘及噪声控制措施6 细化项目投料方式,明确钢带清洗方式,冷却方式和废料回收方式,细化完善项目产排污节点①P36已细化投料方式(密闭运料通道及料仓);②P37已明确钢带清洗方式、产品冷却方式③P42已明确废料回收方式④P39已细化门处理产排污节点及图7 核实项目废气产生节点及废气收集方式和收集效率,完善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控制措施,核实项目大气污染源强,结合废气量及排放参数,核实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P36-41已修改部分废气产生节点图①P47已修改废气收集方式及收集效率②P51已修改胶加热无组织有机废气的收集及处置措施③P49已修改家具加工时颗粒物产污情况④P79-88已根据修改后的大气排放源强重新进行预测分析⑤P110已调整喷漆废气的处置措施为“干式过滤+UV光解+活性炭吸附”8 根据核实的钢带清洗废水、直接冷却废水等污染源强,完善相应废水处理措施,强化废水总磷等预处理达标排放的可靠性分析。
“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能否提升城市低碳竞争力作者:白洁曾慧来源:《江汉论坛》2024年第07期摘要: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基于2004—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来评估该政策与城市低碳竞争力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对城市低碳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长株潭城市群相比,武汉城市圈的低碳竞争力受“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影响更为显著,城市规模越大受政策影响越显著。
机制分析表明,“两型社会”试验区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等路径提高城市低碳竞争力。
因此,应继续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探索,提高政策精准度和实施力度,并由点及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制度创新经验,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关键词:“两型社会”试验区;低碳竞争力;环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依托三大都市圈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的路径与机制研究”(HBSK2022YB618)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4)07-0051-08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选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试验区)。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
那么,“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实施效果如何?是否有效促进城市低碳竞争力?目前,鲜有研究对“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与城市低碳竞争力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
基于此,本文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中国碳排放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2019-10-24⼀、引⾔进⾏现代化建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越⽇本成为全球第⼆⼤经济体。
反思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动因,不难发现这种增长是以资源⾼消耗、⾼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这不仅造成了巨⼤的资源浪费与低效率,⽽且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随着全球⽣态破坏⽇益加剧,⼤⽓中CO2等排放物增多,温室效应对⼈类的影响⽇趋严重,特别是温室⽓体的排放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温室⽓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之⼀。
温室⽓体减排⾏动正在逐步成为⼈类发展的责任和共识,如何实现碳减排也越来越被重视。
因此,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碳排放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碳排放测算⽅法及数据来源(⼀)测算⽅法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三个⽅⾯:煤炭、⽯油、天然⽓的使⽤。
本⽂参照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表1),计算出中国代表性产业的⼆氧化碳的排量,据以观察国民经济增长中⼆氧化碳排放量的重点产业。
本⽂⽤于计算碳排量的公式为Et=δfEf+δmEm+δnEn ,其中,Et为碳排放量,δf为煤炭消耗的碳排放转换系数,Ef为煤炭消耗量;δm为⽯油消耗的碳排放转换系数,Em为⽯油消耗量;δn为天然⽓的碳排放转换系数,En为天然⽓消耗量。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表资料来源:根据徐国泉、汪刚等⼈的相关研究整理得出。
(⼆)数据来源数据根据1994-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获取,代表性⾏业选取了农业,⼯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贸易、餐饮业和其他产业。
三、中国碳排放变化特征分析根据已给出的碳排放测算公式,测算1996-2011年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1996年碳排放总量为467646.21万t,⽽2011年碳排放总量为852116.88万t,年均增速为4.12%,从总体上来看,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速呈阶段性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