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51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提出问题: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猜想与假设:猜想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有关;猜想2: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有关;猜想3: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有关;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研究物质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实验方案: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2、研究物质吸热的多少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取质量不同的水,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2、研究物质吸热的多少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实验方案:取等质量的水,使其升高不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记录数据表格结论一: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 。
结论二: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________ 。
结论三: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 。
六、评估:1、控制变量法研究物质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需要控制__________相同。
研究物质吸热的多少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__________相同。
研究物质吸热的多少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需要控制_________相同。
2、转换法用相同的电加热杯或酒精灯加热,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把对热量的比较转换成对加热时间的比较。
3、比热表规律:(1)、规律:水的比热容最大,金属的比热容较小(液体的比热容一般大于固体的比热容);(2)、记住:C铝> C铁> C铜> C铅;(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4)、同一物质的比热容不随质量、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5)、同一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实验热量差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实验热量差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不同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它们的温度变化往往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同样的阳光照射下,沙滩会很快变热,而海水的温度升高却相对缓慢。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物质的比热容。
那什么是比热容呢?简单来说,比热容就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比热容,这也就导致了它们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的表现有所差异。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我们来进行一个比热实验。
实验中,我们选取常见的两种物质——水和铁,来比较它们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首先,准备好两个相同规格的容器,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有相同质量的铁。
同时,还需要两个相同功率的加热装置,以及精确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实验开始,同时打开两个加热装置,对水和铁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水和铁的温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铁的温度上升得比水快得多。
这是因为铁的比热容比水小得多。
水的比热容约为 4200 焦耳/(千克·摄氏度),而铁的比热容大约只有 460 焦耳/(千克·摄氏度)。
这意味着,要使 1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 1℃,需要吸收 4200 焦耳的热量;而要使 1 千克的铁温度升高 1℃,只需要吸收 460 焦耳的热量。
当停止加热后,让水和铁自然冷却。
此时又会观察到,水的温度下降得比铁慢。
这同样是由于比热容的差异。
水能够储存更多的热量,所以在失去相同热量时,温度下降相对较慢。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物质比热容不同所带来的热量差异。
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通常会选择比热容较大的水作为冷却液。
因为水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自身温度上升相对较小,可以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过热。
在气候方面,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也对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
第十二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李二峰一、教学思路本节要求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使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及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所以“比热容”就成了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物体吸热、放热现象与生活紧密相关,所以问题的提出应是比较自然的,对于提出的问题做解释时,还应从发掘生活中的现象开始,要启发和鼓励学生举出一些物体吸热、放热时温度变化的例子,猜测造成他们温度变化不一致的原因。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并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联系实验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不应包办代替。
提倡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尽管实验误差较大),提倡用手边器材自制教具完成实验,提倡尊重实验事实,提倡用比热容概念解释自然现象,比如:“三峡水库建成对小气候的影响”和“海陆风的成因”。
另外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