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 格式:ppt
- 大小:12.96 MB
- 文档页数:15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
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种的速度增加。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
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
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昆虫学(entomology)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
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
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
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从而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分类系统来反映自然谱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预见性的分类系统和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益虫(包括资源昆虫及天敌昆虫),测报及控制害虫,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
昆虫分类学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一、昆虫分类学的定义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的命名、鉴定、描述及其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科学。
二、昆虫分类的意义1、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和动物分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昆虫学和其它动物学分支学科的基础。
2、是认识昆虫的重要手段。
3、预测某种未知昆虫的生活习性。
三、物种的概念物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元,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因而种又是繁殖的基本单元。
四、分类阶元在生物分类学中,常采用界、门、纲、目、科、属、种等范围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分类排序等级,这些排序等级就称为分类阶元。
分类阶元的类型:基本阶元:种主要阶元:界、门、纲、目、科、属次生阶元:亚种、亚属、族、亚科、亚目和总目等。
排列在一定分类阶元上具体的分类研究类群称为分类单元。
按照分类阶元的等级顺序,根据分类单元的从属关系而排列成的文字简表称为分类体系。
分类阶元: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种(species)分类单元:昆虫纲Insecta 、鳞翅目Lepidoptera 、夜蛾科Noctuidae 、实夜蛾属Helicoverpa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类阶元类单元ngdom 界AnimaliaPhylum 肢动物门ArthropodaClass 昆虫纲Insecta亚纲Subclass 有翅亚纲Pterygota目Order 直翅目Orthoptera总科Superfamily 蝗总科Locustoidea科Family 蝗科Locustidae亚科Subfamily 飞蝗亚科Locustinae属Genus 飞蝗属Locusta种Species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亚种Subspecies 东亚飞蝗L.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五、种下单元亚种(Subspecies):是指具有地理分化特征的种群,具体表现为同一种不同区域个体群有不太显著的形态特征或生物学特征上的区别。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群体,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奥秘,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深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增进对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4.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形态特征,如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头部结构、翅膀类型、足部构造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识别昆虫的种类,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放大镜、显微镜、分类检索表、记录本等。
2. 实验工具:解剖刀、镊子、剪刀、酒精、显微镜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
2. 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分类检索表,结合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对昆虫进行分类。
3. 解剖昆虫:选取一种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4. 分析昆虫生态习性:查阅资料,了解所选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5.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特征、分类结果、解剖过程和生态习性等信息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如头部的形状、翅膀的形状、足部的构造等。
2. 昆虫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特征,我们将昆虫分为若干类,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
3. 昆虫解剖:通过解剖,我们了解到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的形状、呼吸系统的构造等。
4. 昆虫生态习性分析: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
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种的速度增加。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
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
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昆虫学(entomology)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
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
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
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从而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分类系统来反映自然谱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预见性的分类系统和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益虫(包括资源昆虫及天敌昆虫),测报及控制害虫,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