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 技能培训手册

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

2007 年 3 月

目 录

技能一.无脊椎动物解剖技能 (2)

技能二.脊椎动物解剖技能 (4)

技能三.分类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6)

技能四.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7)

技能一.无脊椎动物解剖技能

一.无脊椎动物的处死方法:

实验无脊椎动物的处死方法很多,应根据动物种类和实验目的,以及需要采集标本的部位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处死方法。最后通过观察其活动状况确定实验动物是否死亡。

无脊椎动物多采用过度麻醉处死法,但不同动物的麻醉剂与用量均不相同。

1.水螅处死法:先用含氯仿的1%丙酮溶液以滴管漫漫滴入,使动物完全麻醉后加入福尔马林溶液(使盛动物的水变成7%福尔马林溶液),使动物杀死。

2.涡虫处死法:用薄荷脑麻醉3小时,然后把薄荷脑和大部分水取出,加入7%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杀死。

3.蛔虫处死法:收集蛔虫洗净后放于盆中加水适量,缓慢添加70%酒精或甲醛。

4.蚯蚓处死法:收集蚯蚓洗净后放于盆中加水适量,缓慢添加70%酒精或甲醛。

5.河蚌处死法:收集河蚌洗净后放于盆中加水适量,缓慢添加70%酒精或甲醛。

6.鳌虾或蝗虫处死法:将鳌虾或蝗虫放于盆中加入70%酒精或10%甲醛溶液。

二.无脊椎动物的解剖方法:

为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常将麻醉或处死后的动物背面向上,爬卧解剖盘中,沿背中线或体侧由后向前剪开。

1.蛔虫的解剖技能:将蛔虫的浸制标本置于蜡盘上,背面朝上。用大头针固定两端,在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用大头针从后向前浅浅剪入,拉开体腔。大头针下去的一定要浅,以免损坏生殖器官或穿破肠壁。每剪开1厘米左右,即用大头针向两边固定,这样循序渐进地直至头端。左右大头针应交错向两边固定,针插方向与蜡盘成45℃角,并尽量向外倾斜,使两侧体壁完全展开(如下图)。观察时略加点水,以免虫体干燥,便于观察。

2.蚯蚓的解剖技能:将蚯蚓的浸制标本(或活体)置于蜡盘上,背面朝上。用大头针固定两端,用镊子镊住蚯蚓身体,在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用剪刀尖从肛门处浅浅剪

入,剪开体腔。剪刀尖一定要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或穿破肠壁。每剪开3~5个体节,即用大头针向两边固定,这样循序渐进地直至头端。左右大头针应交错向两边固定,针插方向与蜡盘成45℃角,并尽量向外倾斜,使两侧体壁完全展开(如下图)。观察时略加点水,以免虫体干燥,便于观察。

3.河蚌的解剖技能:活的河蚌由于闭壳肌的作用,两壳紧闭不易打开,解剖时可用左手执傍(使左壳向上),右手执解剖刀,用刀柄自两壳腹面中缝和处平行插入,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插入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以其柄将一壳内表面紧帖壳的皮肤皱褶轻轻分离,在以刀锋紧贴壳切断在前后背缘处的闭壳肌,壳即打开。或在解剖前先将河蚌放入35℃左右的温水中,待其伪足伸出后,继续加热水温以麻醉河蚌,直至用手触摸斧足不太收缩为止,即可用上述方法解剖。将左壳取下,进行观察。

4.鳌虾或蝗虫的解剖技能:用剪刀将虾头胸甲的一侧剪掉,露出鳃腔中的鳃,观察呼吸系统。然后用剪刀沿头胸甲向前剪,并用镊子将头胸甲与下面的器官轻轻剥离移去,再用剪刀沿腹部两侧由前向后剪,将腹部背面的外骨骼去掉。即可进行观察。

技能二.脊椎动物解剖技能

一.脊椎动物的处死方法: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很多,应根据动物种类和实验目的,以及需要采集标本的部位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处死方法。最后通过对呼吸、心跳、瞳孔、神经反射等指征的观察,确定实验动物是否死亡。

脊椎动物多采用过度麻醉处死法,但不同动物的麻醉剂与用量均不相同。

1.过量麻醉处死法:此法多用于处死蟾蜍、豚鼠和家兔。让动物吸入过量的乙醚或快速过量注射非挥发性麻醉药,使实验动物中枢神经过度抑制,导致死亡。

2.窒息处死法:此法多用于处死鸟类或哺乳类。将鸟类或哺乳类头部放入水中窒息处死,或用手中指固定鸟类下颌,拇指与食指分别堵住两鼻孔,使鸟类窒息死亡。

3.双毁脊髓法:此法多用于处死青蛙(蟾蜍)。用手指将青蛙(蟾蜍)头骨向上抬起,头骨后有一凹窝,此部位稍前既是枕骨大孔,用探针从这儿浅刺入内,在把探针转90度与身体平行刺入颅腔,搅动几下,破坏脑髓,再转向后刺入脊椎椎管,使脊髓被破坏,青蛙(蟾蜍)四肢处于软直状态即可。

4.空气栓塞法:此法多用于处死家兔、猫和犬等。向实验动物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形成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空气栓塞,或导致心脏内充满气泡,从而影响回心血液量和心输出量,引起循环障碍、休克或死亡。

5.击打头盖骨法:此法多用于处死豚鼠和家兔。操作时抓住实验动物的尾部(家兔抓后肢)并提起,用木锤等硬物猛烈打击实验动物头部,使大脑中枢遭到破坏,实验动物痉挛并死亡。

6.颈椎脱臼处死法:此法多用于处死大、小鼠。是将实验动物的颈椎脱臼,断离脊髓致死,操作时实验人员用右手抓住鼠尾根部并将其提起,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按压鼠头及颈部,右手抓住鼠尾根部用力拉向后上方,造成颈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实验动物立即死亡。

二.脊椎动物的解剖方法:

为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常将麻醉或处死后的动物腹面向上,仰卧解剖盘中,沿腹中线偏左(右)或由后向前剪开。

1.鲫鱼内部结构的观察:将鱼体左侧面朝上放于解剖盘中,从生殖孔沿腹中线,用剪刀向前剪至鳃盖骨下。再由生殖孔向上沿脊椎向前剪至鳃盖骨后,最后沿鳃盖骨后缘由上向下剪去一侧体壁。剪刀尖一定要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或穿破肠壁。然后就可观察鱼的内脏。

2.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内部结构的观察:将麻醉或处死后的动物腹面朝上,放于解剖盘中,鸟类或兽类要用水打湿腹部,分出腹中线。在身体腹面略偏腹中线处,用剪刀尖从由肛门处向前剪至肩带前,剪开体腔。剪刀尖一定要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或穿破肠壁。然后就可观察动物的内脏。

3.鲫鱼、蟾蜍、家鸽和兔子脑的观察:从头背部进行解剖,由脑颅骨后缘剪开,逐步剔除周围骨骼、组织,不要剪得太深以免损坏脑组织,影响观察。

技能三.分类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检索表是分类鉴定的工具,检索表所选用的动物特征是最明显的外部特征,而且是严格的对称形态,用最简练、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来,以利使用。常用的检索表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单项式:

单项式又叫连续式,双歧括弧式。同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分别在开头数字行及括弧内数字所示行中描述,二行之一必与待查的动物标本特征相符。检索时,先查开头数字一行特征,如相符,便按数字继续往下查;若不相符,则查括弧内数字所示一行。以此类推,直至查出名称为止。单项式检索表好用,但初学者不易编写。

例:1(2)鳃裂6~7个;背鳍1个┄┄┄┄┄┄┄┄┄┄┄┄┄┄┄┄┄┄┄┄六鳃鲨目

2(1)鳃裂5个;背鳍2个

3(6)具臀鳍

4(5)鳍前方具一硬棘┄┄┄┄┄┄┄┄┄┄┄┄┄┄┄┄┄┄┄┄┄┄┄┄虎鲨

5(4)鳍前方无硬棘┄┄┄┄┄┄┄┄┄┄┄┄┄┄┄┄┄┄┄┄┄┄┄┄┄真鲨

6(3)臀鳍、硬棘或有或无┄┄┄┄┄┄┄┄┄┄┄┄┄┄┄┄┄┄┄┄┄┄角鲨目 二.双项式:

双项式又称并列式检索表。同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在一条内并列为二行描述,其中之一必与待查的动物标本特征相符。检索时,按条文前面的数字进行,看两行中哪一行与标本特征相符。末尾的数字则表示下一步应查的那一条,以此类推,直至查出名称为止。单项式检索表与双项式检索表可以互相转换,双项式检索表检索速度较单项式

检索表略慢,但初学者容易编写。

例:1.翅无,或极退化┄┄┄┄┄┄┄┄┄┄┄┄┄┄┄┄┄┄┄┄┄┄┄┄┄┄┄2 翅两对或一对┄┄┄┄┄┄┄┄┄┄┄┄┄┄┄┄┄┄┄┄┄┄┄┄┄┄┄┄┄23 2.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和直翅目等昆虫体内,

仅头胸部露出寄主腹节外┄┄┄┄┄┄┄┄┄┄┄┄┄┄┄┄┄┄┄┄┄┄┄捻翅

有足,头和胸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 3.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7 4.无触角;腹部12节,第1~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 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5 5.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弹尾目

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6 6.有1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复眼┄┄┄┄┄┄┄┄┄┄┄双尾目 除1对尾须外还有1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 7.口器咀嚼式.┄┄┄┄┄┄┄┄┄┄┄┄┄┄┄┄┄┄┄┄┄┄┄┄┄┄┄┄┄┄8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虹吸式等┄┄┄┄┄┄┄┄┄┄┄┄┄┄┄┄┄┄┄┄┄18 8.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或尾铗┄┄┄┄┄┄┄┄┄┄┄┄┄┄┄┄┄┄┄┄┄┄┄9 腹部无尾须┄┄┄┄┄┄┄┄┄┄┄┄┄┄┄┄┄┄┄┄┄┄┄┄┄┄┄┄┄┄15 9.尾须呈坚硬不分节的铗状┄┄┄┄┄┄┄┄┄┄┄┄┄┄┄┄┄┄┄┄┄┄革翅目 尾须不呈铗状┄┄┄┄┄┄┄┄┄┄┄┄┄┄┄┄┄┄┄┄┄┄┄┄┄┄┄┄┄10 10.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 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11 11.前足捕捉足.┄┄┄┄┄┄┄┄┄┄┄┄┄┄┄┄┄┄┄┄┄┄┄┄┄┄┄螳螂目 前足非捕捉足.┄┄┄┄┄┄┄┄┄┄┄┄┄┄┄┄┄┄┄┄┄┄┄┄┄┄┄┄12 12.后足跳跃足.┄┄┄┄┄┄┄┄┄┄┄┄┄┄┄┄┄┄┄┄┄┄┄┄┄┄┄直翅目 后足非跳跃足.┄┄┄┄┄┄┄┄┄┄┄┄┄┄┄┄┄┄┄┄┄┄┄┄┄┄┄┄13 13.体扁,卵圆形,前胸背板很大,常向前延伸盖住头部┄┄┄┄┄┄┄┄┄┄蜚蠊目 体非卵圆形,头不为前胸背板盖住┄┄┄┄┄┄┄┄┄┄┄┄┄┄┄┄┄┄┄┄14 14.体细长杆状 ┄┄┄┄┄┄┄┄┄┄┄┄┄┄┄┄┄┄┄┄┄┄┄┄┄┄竹节虫目 体非杆状,社会性昆虫 ┄┄┄┄┄┄┄┄┄┄┄┄┄┄┄┄┄┄┄┄┄┄等翅目

技能四.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一.标本的采集:

1.网捕:采集能飞善跳的昆虫种类,可采用网捕。正在飞行的昆虫,可用空网,迎头捕捉或从旁掠取。当昆虫进网后迅速摆动网柄,将网袋下部连虫带网翻到网框上,取虫时,先用左手握住网袋中部,空出右手来取毒瓶,将毒瓶伸入网内,把虫扣住装入瓶中。大型蛾蝶也可先隔网控住其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之后,放入毒瓶。生活于草丛或灌木丛中的昆虫,要用扫网边走边扫捕。

2.振落:利用许多昆虫的假死性,可通过摆动和敲打植物,树技,把它们振落,加以捕捉。有些无假死性昆虫,经振动虽不落地,由于飞行暴露了目标,便可网捕。

3.诱集:利用昆虫的某些特殊趋性或生活习性来采集昆虫,常用的方法在灯光诱集,食物诱集,场所诱集。

(1)灯光诱集:适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设置诱集,诱虫灯最好用20瓦或40瓦的日光灯,也可用普通的电灯或汽灯。灯下装一漏斗和毒瓶,诱采的昆虫经过漏斗落入毒瓶而被毒死。也可在漏斗下装一个不同网孔和分层筛,减少虫子互相撞伤,保持虫体特征的完整。也可在炎热无风的黑夜,在采集的地方点盏荧光灯,张挂一块白布,就可诱到大量虫子。

(2)食物诱集:某些具有趋化性的昆虫,可以利用这些昆虫有正趋性的食物诱饵来诱集。如利用糖醋液诱集粘虫,小地老虎和种蝇等。

(3)场所诱集:可利用某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诱集。如草堆诱集地老虎幼虫、蟋蟀;果树上束草,捕捉多种越冬害虫。

此外性诱剂也是一种采集的方法。

4.挖掘:对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挖掘方法捕捉。

5.饲养:对寄生性昆虫,可采集宿主虫体饲养,即可得到寄生性昆虫。对于不认识的种类,饲养其幼虫或蛹,羽化后的成虫,通过鉴定,达到认识的目的。饲养可获得一种昆虫的多个虫态。

采到标本后,要及时做好采集记录,包括编号,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等。当时的环境情况。寄生以及害虫的生活习性等也要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注意当地的气象记录,如气温、降水量、风力等也要加以记载。

昆虫标本,应尽量设法保持其完整,若被损坏,就会失去应有价值。昆虫的翅、足、触角及蛾蝶的鳞片等极易碰损,故应避免直接用手捕捉。

二.标本的制作:

1.蛛形类标本制作:采到蜘蛛等标本,一般都可投入75%的酒精或5%福尔马林等浸渍液,制成浸制标本。如不浸渍,采集后,直接制作干制标本,需剖腹取出内脏,填充脱脂棉,经固定、整姿,制成干制标本。

2.多足类标本制作:蜈蚣体壁坚硬,捕捉后,先用注射器从肛门向体腔内注入甲醛,杀死后经固定,整姿,制成干制标本。蜈蚣马陆等多足类动物,一般多制成浸制标本,但马陆浸清时多卷缩成团,躯体不能伸展,所以在浸前也应向体腔内注入甲醛液。

3.昆虫标本制作:

应根据不同昆虫的特点和用途,制成针插,展翅的干制标本和浸渍标本,生活史标本,玻片标本和包埋标本,现主要个介绍下列几种:

(1)针插标本的制作:一般用来制作成虫标本。

① 制作用具:昆虫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长度为37—40毫米,依粗细分为1、2、3、

4、5号。号数越大,针越粗。另外还有一种更小的“微针”。长度为12mm,是制作微小昆虫标本供二重插时用的。

三级台:由一块整木板制成,长7.5cm,宽3cm,高2.4cm。分为三级,第一级高8mm,第二级1.6cm,第三级高2.4cm,每级中间有一小孔以便插针。三级台用来,针插标本时,使所制作的标本及其标签插针高度一致。

整姿板:用高2.5cm的木框,上面盖以软木板作成,或用厚的硬泡沫塑料板,整姿更为方便。

展翅板:多用较软的木料制成。板中有一槽沟,中央铺一层软木板。沟旁的两块板其中一块是可活动的,便于调节中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在小昆虫展翅的需要。也可用硬泡沫制成展翅板。

台纸:用硬一些纸,剪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用来粘制小型昆虫标本。

粘虫胶:修补昆虫标本用,采用木工用的白乳胶效果也较好。

② 制作方法:虫体针插标本应按昆虫的大小,选用适当粗细的昆虫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天蛾等大蛾类用4或5号针。盲蝽蟓,叶蝉,小蛾类用1或2号针。虫针在虫体上的针插位置是一定的,例如鳞翅目、膜翅目等都从中胸背面正中央插入;同翅目

从中胸的中间偏右的地方插针;直翅目插在前胸背板的右面靠后处,鞘翅目插在右鞘翅基部的1/4处;半翅目插在中胸不盾片的中央偏右处。针插部位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插得牢固,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插针不破坏虫体的鉴定特征。

虫体在针上有一定高度,在制作时,可将插有虫的针转过来,放入三级台第一级的小孔中,使昆虫体背部贴在合面上,使成虫体上部的留针长度为8mm。

微小昆虫,如飞虱、米象、寄生蜂等,可用重插法或三角纸点胶法来作。重插法是先用“微针”从虫体的胶面插入固定在一块长方形的小软木片上,再照昆虫的插法,将软木片插在普通昆虫针上。三角纸点胶法是以卡片纸剪成长数毫米的小三角纸片,尖端沾少许白乳胶或万能胶贴在虫体的中足的前足间,再用普通昆虫针从小三角形的底边插入。使它达到与昆虫一样的高度。小三角纸的尖端向左,虫体的前端向前。

整肢与展翅:虫体插针后,还需将触角和足的姿势加以整理,使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足向左右;触角短的伸向前方,长的伸向背侧面,使虫体两侧的附肢保持对称、自然、美观。

腹部膨大柔软而不易干燥的昆虫,如螳螂、螽蜞、蝼蛄、蝗虫等,容易腐烂变形,或者体内还会渗透出油脂来。因此,可将新鲜标本从腹部的侧膜区剪一条小口,取出内脏,用脱脂棉填充成原形,再针插保存。

蛾蝶、蜻蜓、蜂等昆虫针插后还需展翅。展翅时,把已插针的标本插在展翅板槽底软木板上,使虫体背面与两侧木板平行,并调节活动的木板,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相适应,然后用昆虫针插在较粗的翅脉上,将左右前翅向前拉。鳞翅目,以两翅后缘是一直线为准,而蜻蜓目昆虫,则以后翅的前缘成一直线为准,前翅后缘,稍向前倾。蝇类和蜂类以前翅的尖端与头粗齐准。把前翅暂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拉后翅,蛾蝶类的后翅前缘压在前翅后缘下,左右对称,充分展平。最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以大崐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燥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

纸条压翅法操作麻烦,改用玻片压翅法,不仅简化手续,加快展翅速度,而且能获得翅展平整的标本。

每一个针插昆虫标本,都放附有两种标签,一种写采集时间,地点,寄主。另一种写昆虫的名称。

3.浸渍标本的制作:一般昆虫的卵,幼虫,蛹,或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成虫,都可制成浸渍标本保存。一般浸渍前要使虫体饥饿1—2天,让体内粪便排除干净或先将活虫用热水杀死再投入浸渍液内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