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比例线段(1)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16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 4.1成比例线段(1)教学设计观察1:下面的每组图形,有什么特征?答案: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观察2:下面的每组图形,又有什么特征呢?答案:形状相同找一找: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吗?答案:追问: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答案:大小不同讲解1:对于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我们可以用相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讲解2: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CD=m:n或AB mCD n=,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如图,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cm,A′B′=3cm,AB:A′B′=5:3,53就是线段AB与A′B′的比,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指出:如果把mn表示成比值k,那么ABkCD=,或AB=k·CD,E'D'C'B'A'ABC DE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引入比值k 的方法是解决比例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后经常会用到. 做一做: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 ,AD ,EF ,EH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AB AD DC BCEF EH HG FG的值,你发现了什么?答案:82,4AB EF ==2102,10AD EH == 252,5DC HG ==2172,17BC FG == 即:AB AD DC BCEF EH HG FG===归纳1: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cb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作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如:在AB ADEF EH=中, AB 、EF 、AD 、EH 是成比例线段或者AB 、AD 、EF 、EH 也是成比例线段追问:你还能说出一组成比例线段吗?议一议:如果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即,a cb d=,那么ad =bc 吗?反过来,如果ad =bc ,那么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吗? 归纳2: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如果,a cb d=,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cb d=.例: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 =am ,宽AD =1m ,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宽与长的比与原绸布的宽与长的比相同,即那么a 的值应当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可知,AB =am ,AE =am ,AD =1m .由,AE ADAD AB = 得113,1aa = 即2113a = ∴a 2=3.开平方,得a =3(a =-3舍去).。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教案1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线段的性质,进而得出比例线段的定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索比例线段的性质,从而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及其性质。
2.学会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线段的性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PPT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比例线段的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在一条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线段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线段的定义及其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比例线段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例如:“已知线段AB和线段BC的长度比为2:3,求线段AC的长度。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例线段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解答题,题型多样,难度适中。
第13讲 《图形的相似》培优训练4.1成比例线段§4.1成比例线段学 习 目 标1.知道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并且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知道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并会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3.熟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重点:1、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2、知道成比例线段的定义 3、会用比例的性质应用 难点:成比例线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认真准备】小学里已经学过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口答下列问题: 1、若a 与b 的比值和c 与d 的比值相等,应记为: 2、地理中的比例尺是指什么?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任务一:自学课本76页——77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练习:1、一张桌面的长a=1.25m ,宽b=0.75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2、已知线段AB=1.5m ,线段CD=250cm ,那么线段AB 与CD 的比是3、已知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60km,画在地图上其距离A ’B ’是6cm,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归纳定义:两条线段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完成课本77页“做一做”: 1、计算:=EFAB =EH AD =AD AB =EH EF2、发现: 归纳定义:成比例线段:任务三:完成课本78页“议一议”内容1、结论: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dcb a ,那么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 .还可以写成 形式。
【展示交流】1 、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m,AD=1m ,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长与宽的比与原绸布的长与宽的比相同,即 AD AE = ABAD,那么a 的值应当是多少?,2、已知a=3,b=6,c=9(1)若a,b,c,x 是成比例线段,求x.(2)若a,x,b,c 是成比例线段,求x【当堂练习】1、已知:线段a=5cm ,b=2cm ,则ab= 2、已知a ,b ,m ,n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2cm ,b=3cm ,n=9cm ,则m= . 若a=2,b=18,且a :x=x :b ,则x=3、把mn=pq (m,n,p,q 都不等于0)写成比例式,写错的是( ) A .m q p n = B .p nm q= C .q n m p = D .m p n q =4、如图,△ABC 中,AG DEAH BC=,且DE=12,BC=15,AG=4,求AH .5、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为 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b a =dc,那么__________。
课题:4.1.1成比例线段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学习线段的比的必要性,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2.借助几何直观,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3.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难点: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美图欣赏,情境导入导语:同学们,色彩斑谰的世界中有许多美丽的图形,它们有的形状、大小都相同,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和全等形(多媒体出示图1);有的只有形状相同,这就是相似图形(多媒体出示图2).你知如何刻画图形的相似吗?你知道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你知道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章,本章将研究图形的相似,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成比例线段”开始学习本章.【板书课题:4.1成比例线段(1)】图1 图2处理方式: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存在的全等形及相似形,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全等形的基础上感知相似图形.设计意图: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的的图片,引入本章的学习内容—相似图形.初步感知相似图形,引发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活动1:两条线段的比1.考考你的眼力(多媒体出示)你能在下面的这些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吗?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处理方式:学生先自主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看法,交流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可作以下引导:(1)图中形状相同的图形,大小有什么不同?(2)形状相同的图形其中的一个如何由另一个得到?(多媒体动画演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形状相同的图形对应的线段如何变化的?(4)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你认为如何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对于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可以用相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适时引出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2.引入线段的比(多媒体出示)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就是它们的长度比,即AB∶CD=m∶n,或写成AB mCD n=.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mn表示成比值k,那么ABkCD=,或AB=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处理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两条线段的比的定义.强调相关要点,明确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接着出示下面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条线段的比的认识.(多媒体出示)五边形 ABCDE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cm,A′B′=3cm.AB∶A′B′=5 : 3,就是线段AB与线段A′B′的比.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五边形对应边的比,具体说明线段的比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3.想一想(1)在计算两条线段的比时我们要注意什么?(2)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3)两条线段的比结果有单位吗?处理方式: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举例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共同归纳出:在计算两条线段的比时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两条线段的比结果没有单位,是一个数.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两条线段的比的认识.体会: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活动2:成比例线段(多媒体出示)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 ,CD ,EF ,EH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AB AD AB EFEF EH AD EH的值,你发现了什么?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分析题意,明确图中两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可以通过观察或勾股定理得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计算,,,AB AD AB EF EF EH AD EH 的值,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AB ADEF EH=,AB EFAD EH=.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的书写.完成后追问: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强调:上图中AB ,EF ,AD ,EH 是成比例线段,AB ,AD ,EF ,EH 也是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多媒体出示)设计意图:通过方格纸上两个四边形对应边的比值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进而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跟踪练习:判断下列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1)2,(2)3,2,(3)4,6,5,10;(4)12,8,15,10.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处理方式:学生先自主判断,然后再在全班展示交流.共同总结出:四条线段成比例与这四条线段的顺序有关.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活动3:比例的基本性质议一议如果a,b,c,d四个数成比例,即a/b=c/d,那么ad=bc吗?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a,b,c,d四个数成比例吗?与同伴交流.处理方式:第一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ab=cd两边同时乘bd,得到ad=bc;另一方面可以介绍引入比值k的方法:设ab=cd=k,那么a=bk,c=d k,因此ad= bk·d=b·kd=bc.第二个问题,要注意条件.通过学生的展示,共同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零),那么ab=cd.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三、例题解析,应用新知例1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 m,AD=1m,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长与宽的比与原绸布的长与宽的比相同,即AE ADAD AB=,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处理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题意,自己尝试解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做题情况,借助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规范学生的书写,强调知识的应用.解:根据题意可知,AB=a m,AE=13a m,AD=1m.由AE ADAD AB=,得1131aa=,即2113a=.∴a2=3.开平方,得aa).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提供应用比例基本性质的一个具体情境,加深学生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事例?你能举例吗?学生举例:房屋装修平面图,手机模型,汽车模型,深圳世界之窗,建筑物的效果图等等.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段的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四、回顾反思,提炼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处理方式: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强调:1)线段的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前项、后项及比值k;2)两条线段的比是有序的;与采用的单位无关,但要选用同一长度单位;3)两条线段的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零),那么ab=cd.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梳理,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五、达标检测,反馈提高活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收获的质量如何呢?请完成导学案中的达标检测题.(同时多媒体出示)1.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5倍,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 _____.2.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35,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__ ___ .3.已知a、b、c、d是成比线段,a=4cm,b=6cm,d=9cm,则c=_ _ __.4.如果2x=5y,那么xy=__ __.5.把mn=pq写成比例式,写错的是()A. m pq n=; B.p nm q=; C.q nm p=; D.m pn q=.6.已知a∶b∶c=2∶3∶4,且a+b+c=15,则a=___,b=___,c=___.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必做题:课本 79页习题4.1 第1题、第2题.选做题:课本 79页习题4.1 第3题.板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对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进一步延伸。
本节内容通过比例线段的概念,引入了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和运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线段的性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1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线段的比与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了解线段比的概念,并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结合实际情境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3.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4.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求解.难点: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及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解: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同.讲授新知知识点1线段的比已知线段a=30 cm,b=60 cm,c=0.15 m,d=30 cm.(1)求线段a与线段b的比;(2)求线段c与线段d的比.[点拨]先化为相同单位,然后进行计算.解:(1)a∶b=30∶60=1∶2.(2)0.15 m=15 cm,c∶d=15∶30=1∶2.[归纳]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 ∶CD=m ∶n 或写成AB CD =m n .其中,AB ,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m n表示成比值k ,那么AB CD =k 或AB=k ·CD. 知识点2 成比例线段计算下列四条线段中a ∶b 与c ∶d 的值,你能发现什么?(1)a=2 cm,b=4 cm,c=3 m,d=6 m;(2)a=0.8,b=1,c=2.4,d=3.解:(1)a ∶b=2∶4=1∶2;c ∶d=3∶6=1∶2,两个比相等.(2)a ∶b=0.8∶1=4∶5;c ∶d=2.4∶3=4∶5,两个比相等.[归纳]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1)若a ∶b=k ,说明a 是b 的k 倍;(2)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 知识点3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四条线段:a=3,b=4,c=6,d=8,它们成比例吗?计算ad 与bc 的值,你能发现什么? 解:它们成比例,ad=bc.[归纳]如果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即a b = c d .那么ad=bc.如果ad=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 c d . 范例应用例1 如图所示,已知在Rt △ABC 中,∠C=90°,BC=8 cm,AC=6 cm,CD 是斜边AB 上的高,求CD ∶AB 的值.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AC 2+BC 2=√62+82=10(cm ),由面积公式,得S △ABC = 12AC ·BC=12AB ·CD.所以CD=6×810 = 245(cm ).所以CD ∶AB = 245∶10=1225.例2 下列四个数成比例的是(A)A.3,9,5,15B.1,2,3,4C.2,4,5,8D.3,5,7,9例3 若x ∶3=5∶(x+2),求x 的值.解:因为x ∶3=5∶(x+2),则x (x+2)=3×5.即x 2+2x15=0. 解得x=5或x=3.所以x 的值为5或3.课堂训练1.如果3x=5y,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B)A.x y = 35B.x y = 53C.x 3 = y 5D.3x = 5y2.已知a b =52,那么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A.2a=5bB.a+b=7C.a=5,b=2D.a 2 = b 5 3.在比例尺为1∶2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4 cm,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48 km.4.如图所示,有矩形ABCD 和矩形A'B'C'D',AB=8 cm,BC=12 cm,A'B'=4 cm,B'C'=6 cm.则线段A'B',AB,B'C',BC 是成比例线段吗?解:因为AB=8 cm ,BC=12 cm ,A'B'=4 cm ,B'C'=6 cm ,所以A'B'AB =48=12,B'C'BC = 612=12. 所以A'B'AB =B'C'BC .所以A'B',AB ,B'C',BC 是成比例线段.5.已知三个数2,4,8,请你再添上一个数,使它们成比例,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数. 解:设添加的数为x ,当2∶4=8∶x 时,x=16.2∶4=x ∶8时,x=4.2∶x=4∶8时,x=4.x ∶2=4∶8时,x=1.所以可以添加的数有1,4,16.课堂小结1.线段比的概念.2.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判断及注意事项.3.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1 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 线段的比与比例的基本性质1.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 ∶CD=m ∶n 或写成AB CD =m n.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b,c,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 四个数成比例,即a b =c d ,那么ad=bc.如果ad=bc(a,b,c,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d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性质,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对学生而言,这个概念基于图形背景中,比较直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比例的性质,是后续研究相似图形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分式的运算提供一些便捷,而且比例的基本性质中蕴含着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可适当运用到后续知识的学习中,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任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相交线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
比例线段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比较方法,它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是解决比例、比例分配等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性质,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线段、射线、直线等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比例线段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比例线段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性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证明。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5.总结提升: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线段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课题:4.1成比例线段(1)【教学目标】理解相似形、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概念及其性质;【课前预习】1.解方程:743)1(=x 743)2(=x2.两个口袋中分别装有两张卡片:a,d 和 b,c ;分别从中取出一张,共有______种结果:_______________.3. 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 :CD =___:____,或写成___________其中,AB,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____项和______项.如果把nm表示成比值k,那么k CDAB =,或AB=_______.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____的比。
4. 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_________,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_______________.5.如果dc b a =,那么_______=ad 。
6.如果)都不等于0,,,(d c b a bc ad =,那么_____=b a 【探究新知一】阅读课本P77。
1. 线段AB=5cm ,A ’B ’=3cm 。
AB : A ’B ’=___ :______,线段AB=0.5dm ,A ’B ’=0.3dm 。
AB : A ’B ’=___ :______,2.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___,AD=____,EH=____,EF=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成比例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成比例线段, 练习:1、线段a=8 cm, b=4 dm,_____=ba 2、线段a 的长度是线段b 长度的5倍,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EFEH AD AB EF AD EH AB3. 线段a 的长度是线段b 长度的53,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_____. 4.在比例为1:5000的地图上,一段路的图上距离为16厘米,这段路的实际距离为____米5.下列是4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