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一章 第7节 哺乳动物
- 格式:pptx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七节哺乳动物课标要求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描述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标解读1.《哺乳动物》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
本章内容按照动物的进化历程从低等到高等呈现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本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所学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以从体表特征、生殖方式等方面和其他类群动物的特征进行比较,更深入地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本节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中,让学生分析哺乳这种抚育后代的方式,与其他动物抚育方式相比有什么优越性,使学生对哺乳动物的特点有个初步地认识,为后面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类群动物的本质特征这一重要概念的学习做铺垫。
教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的哺乳动物,引发学生思考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设计了观察并比较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牙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及这些牙齿在处理食物时的重要作用。
之后,教材介绍了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益处和害处,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教学中,可以始终采取“综合和概括”的方法,从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入手,尽量准备形态差别大的、生活环境差别大的动物,请同学们识别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有很大差异的动物都属于哺乳动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初步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接下来可以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学生一个个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
在分析时与其他类群动物的相关特征比较,这样不仅对前面所学知识复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加深了对本节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也应出示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从驯养的家畜到野生哺乳动物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人类生活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关注哺乳动物的重要性,在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害处时,可以分析“洞庭湖人鼠大战”的新闻等,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对人类有害的哺乳动物进行合理防控?最终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哺乳动物》同步练习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鲸B、娃娃鱼C、甲鱼D、鱿鱼2、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A、心脏四腔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用肺呼吸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C、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D、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4、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A、胎生哺乳B、体内受精C、不完全变态D、牙齿分化5、哺乳动物特有的胎生方式使哺乳动物()A、成体减轻了生殖的负担B、幼体发育较好,后代成活率高C、成体加重了生殖的负担D、幼体能够更快地长大6、哺乳动物能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最主要的是( )A、体表被毛B、用肺呼吸C、牙齿分化D、神经系统发达7、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勇敢机智的喜羊羊获得了小朋友的青睐。
下列对羊的特征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肺呼吸;②胎生、哺乳;③体表被毛;④变温动物;⑤心脏四腔;⑥牙齿分化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8、你知道十二生肖吗?“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这十二种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牛、马、羊B、兔、鼠、狗C、虎、猪、猴D、龙、蛇、鸡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哺乳等B、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C、适应环境能力强,生存率高,能适应地球任何环境D、有些生活于淡水中10、下列哪项不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用途( )A、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B、一些哺乳动物的皮毛具有经济价值C、很多哺乳动物是人类的得力助手D、有的哺乳动物有时会传播疾病11. 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
它身体呈鱼形,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头部有一吻,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①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③获取证据:村民甲的证据: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民乙的证据: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________(选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第 1 页第七节哺乳动物式相比有什么优越性,使学生对哺乳动物的特点有个初步地认识,为后面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类群动物的本质特征这一重要概念的学习做铺垫。
教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的哺乳动物,引发学生思考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设计了观察并比较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牙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及这些牙齿在处理食物时的重要作用。
之后,教材介绍了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益处和害处,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教学中,可以始终采取“综合和概括”的方法,从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入手,尽量准备形态差别大的、生活环境差别大的动物,请同学们识别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有很大差异的动物都属于哺乳动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初步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接下来可以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学生一个个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
在分析时与其他类群动物的相关特征比较,这样不仅对前面所学知识复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加深了对本节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也应出示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从驯养的家畜到野生哺乳动物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人类生活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关注哺乳动物的重要性,在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害处时,可以分析“洞庭湖人鼠大战”的新闻等,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对人类有害的哺乳动物进行合理防控?最终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目标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总体思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哺乳动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重点关注哺乳动物的呼吸方式、牙齿和神经系统的内容,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材编排特点:
第九节哺乳类部分主要通过对家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及通过对家兔体温的测量活动,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如通过对家兔外形的观察,可以看到家兔被毛,观察乳头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家兔哺乳,通过对家兔内脏浸制标本的观察,可以了解膈及其作用,并说明它是哺乳动物的特殊结构;测量不同环境下的体温,说明家兔的体温基本保持恒定。
通过上面的活动以后,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也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能力目标
尝试进行哺乳动物的观察。
情感目标
进一步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
一般学生对家兔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这种温顺的小动物,因此实验过程中会有较高的兴趣,容易获得关于哺乳动物的直观认识。
在教学前,教师应准备好家兔和家兔的标本,供学生观察用。
由于有前面两节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观察过程不需太多的指导,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即可。
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讨论即可解决。
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结合观察结果和日常经验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第七节 哺乳动物本课主要研究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它们有很多能适应多变环境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大脑皮层高度发达,感觉器官完善等特点。
归纳脊椎动物的特征,有利于构建“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观。
学生熟悉的猫、狗、兔等动物都是哺乳动物,学生对于哺乳动物有许多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启发、下自己探究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的图片,包括陆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质疑:这些动物的形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动物界最高等的一类动物——哺乳动物。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哺乳动物的图片,思考: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几种动物的区别。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体表有毛)教师进一步提问:所有的哺乳动物体表都有毛吗?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讲述: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多媒体展示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看图,回答教师问题)师生共同总结: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2.多媒体展示袋鼠、熊猫、猴子哺乳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殖、发育等方面说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青蛙产小蝌蚪的数量和成活率,鱼产鱼仔的数量和成活率,以及哺乳动物产仔的数量和成活率,思考胎生、哺乳的优越性。
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教师讲述:优越性: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体直接产出幼崽。
第七节哺乳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知道哺乳类的代表动物;➢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理解哺乳类形态结构特征的进步性表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哺乳动物信息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利用,从而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通过各项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合作试探究教学,进一步完善学生有关于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生物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哺乳类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资料准备:网络资料(哺乳动物的视频、图片、文字)2、教师自制课件准备(哺乳动物的视频、图片、文字)3、教师教学知识反馈资料(目标达成训练题)4、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准备(哺乳动物视频、图片、文字)5、师生互动角色道具的准备探究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趣导思教师展示《狐假虎威》动画,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教学情景。
凭已有的经验判断《动画》中,哪些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信息资源1、创设情境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料:(1)《狮子》视频短片等(2)“鸭嘴兽、北极熊、大熊猫”图片(3)“哺乳动物多样性”打印资料(4)自制课件《哺乳类》[ 探究活动1](见附表1)1、创设情境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料:(1)“猫、狗、马、牛、兔、猴、黑猩猩、大猩猩、”等哺乳动物的图片(2)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文字资料(3)《动物世界》视频(4)自制课件《小白兔》板书设计:生态系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