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 格式:pptx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17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1: 两栖动物1.代表动物——青蛙( 1)体色:背部的皮肤呈黄绿色,间有黑色花纹,腹面呈白色,这使青蛙不论在陆上或水中生活,都不易被天敌发现。
(2)体形: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四肢三部分(以以下列图),躯干部广阔,前肢较短,主要起支持躯干部的作用,后肢富强,适于陆上跳跃,后肢的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头部呈三角形,能够减小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头部有眼、鼓膜等感觉器官。
蛙眼对于活动着的物体感觉特别敏锐,两眼后方的鼓膜能将声波传导到耳,产生听觉。
青蛙的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这是对陆地复杂生活环境的适应。
(3)呼吸:青蛙的肺比较简单,肺泡数量不是好多,因此气体互换能力不强,单靠肺进行气体互换还不能够知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青蛙的皮肤裸露,经常保持润湿状态,皮肤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互换,因此青蛙的皮肤也有呼吸作用,也就是说,青蛙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协助呼吸。
2.其他两栖动物蟾蜍、大鲵、蝾螈等也是常有的两栖动物。
( 1)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拙,反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腺体位于眼睛后方,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中药蟾酥的原料。
蟾蜍白天大多隐蔽在惨淡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
夜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路边或房子周围活动,特别雨后常会集于干燥的地方捕食各样害虫。
冬季进行冬眠。
(2)大鲵大鲵又叫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山区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溪流间。
大鲵是我国的特产动物,是受国家保护的可贵动物,一生有尾,尾较长而侧扁。
听闻它的叫声像婴儿呜咽,因此又名“娃娃鱼”。
( 3)蝾螈蝾螈一生有尾,生活在冷清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
成体约10~ 15厘米,是优秀的赏析动物。
蝾螈主要靠皮肤吸取水分,因此需要润湿的生活环境。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协助呼吸。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认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分析总结多种生物的特征,总结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由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栖动物中的代表动物:青蛙。
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或水中经常能发现青蛙,它们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的呢?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结合图示,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青蛙身体表面的颜色与它的生活环境的颜色相近,属于保护色。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把青蛙握在手中,会感到湿滑。
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青蛙的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强大,肌肉发达,善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足宽而趾长,趾间有蹼,善于游泳。
)青蛙用肺呼吸,肺的结构简单(肺泡数目少),不发达;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
设计意图:认识青蛙的身体结构特征。
观察其他两栖动物,如蟾蜍、大鲵、蝾螈,总结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各种两栖动物的特征,总结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爬行动物中的代表动物:蜥蜴。
结合图片和课本第27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蜥蜴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蜥蜴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头后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材编排特点:
第五节两栖类和爬行类主要以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青蛙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青蛙的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介绍为主,并通过对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重点带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
同时,通过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其它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
并通过和青蛙、蜥蜴的比较,得出两栖类和爬行类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
1.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归纳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家里养过蝌蚪和青蛙,对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比较熟悉,但对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青蛙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青蛙的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并不熟悉。
通过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青蛙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青蛙的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等,活体青蛙,青蛙的生活史等资料,蜥蜴、壁虎等爬行动物的图片和生活片段视频,活体壁虎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教材第25页的“想一想,议一议”的情境: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二)互动授课1.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教材第25页的图片,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并阅读教材第26页的内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等绿色环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青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把青蛙握在手中,会感到湿滑。
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3)青蛙的眼睛、鼓膜、鼻孔分别具有什么作用?学生:青蛙的眼睛是视觉器官,鼓膜能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4)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5)青蛙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学生: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能辅助呼吸。
2. 提问: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青蛙与其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青蛙的鼓膜可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又能划水。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归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分类,它们在进化和适应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中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两栖动物的特点及其代表1. 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陆地活动的动物。
它们的体表通常光滑湿润,覆盖着黏液和腺体分泌物,以保持水分和湿度。
2. 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皮肤进行皮肤呼吸,也可以通过肺和口腔进行肺呼吸。
3. 两栖动物有强大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爬行、跳跃和游泳。
它们的四肢前后相对较短,在陆地上行走的方式更类似于爬行。
4. 两栖动物以昆虫、蠕虫、小型脊椎动物等为食,采用捕食和食腐两种方式获取食物。
5. 两栖动物的代表性物种有青蛙、蝾螈和蟾蜍等。
二、爬行动物的特点及其分类1. 爬行动物是指以四肢爬行方式移动的动物,它们的身体被角质鳞片覆盖,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环境伤害。
2. 爬行动物的呼吸方式主要是通过肺进行肺呼吸,有些少数类群还可以通过皮肤进行皮肤呼吸。
3. 爬行动物的四肢较长而坚固,一般为直立式的,可以更加有效地爬行和奔跑。
4. 爬行动物的食性多样,有些类群以植物为食,如陆龟;有些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为食,如蛇和蜥蜴。
5. 爬行动物根据习性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可以分为鳄形类、蜥蜴类、蛇形类和龟鳖类等几个类群。
三、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比较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能在陆地和水中生活,但两者在生理结构和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异。
2. 两栖动物的皮肤光滑湿润,外界温度对它们的影响较大,需要保持皮肤湿度;而爬行动物的体表有角质鳞片覆盖,能够更好地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环境的刺激。
3. 两栖动物的四肢短小,适合爬行和跳跃,但在陆地上行动相对较慢;而爬行动物的四肢长且坚固,能够更快地奔跑和爬行。
4. 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可通过皮肤和肺进行呼吸;爬行动物主要通过肺进行呼吸。
5. 两栖动物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捕食和食腐两种方式;爬行动物的食性更加广泛,有些以植物为食,有些以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