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等,活体青蛙,青蛙的生活史等资料,蜥蜴、壁虎等爬行动物的图片和生活片段视频,活体壁虎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教材第25页的“想一想,议一议”的情境: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二)互动授课1.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教材第25页的图片,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并阅读教材第26页的内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等绿色环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青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把青蛙握在手中,会感到湿滑。
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3)青蛙的眼睛、鼓膜、鼻孔分别具有什么作用?学生:青蛙的眼睛是视觉器官,鼓膜能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4)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学生: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5)青蛙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学生: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能辅助呼吸。
2. 提问: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青蛙与其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青蛙的鼓膜可感知声波;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又能划水。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归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分类,它们在进化和适应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节中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两栖动物的特点及其代表1. 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陆地活动的动物。
它们的体表通常光滑湿润,覆盖着黏液和腺体分泌物,以保持水分和湿度。
2. 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皮肤进行皮肤呼吸,也可以通过肺和口腔进行肺呼吸。
3. 两栖动物有强大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爬行、跳跃和游泳。
它们的四肢前后相对较短,在陆地上行走的方式更类似于爬行。
4. 两栖动物以昆虫、蠕虫、小型脊椎动物等为食,采用捕食和食腐两种方式获取食物。
5. 两栖动物的代表性物种有青蛙、蝾螈和蟾蜍等。
二、爬行动物的特点及其分类1. 爬行动物是指以四肢爬行方式移动的动物,它们的身体被角质鳞片覆盖,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环境伤害。
2. 爬行动物的呼吸方式主要是通过肺进行肺呼吸,有些少数类群还可以通过皮肤进行皮肤呼吸。
3. 爬行动物的四肢较长而坚固,一般为直立式的,可以更加有效地爬行和奔跑。
4. 爬行动物的食性多样,有些类群以植物为食,如陆龟;有些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为食,如蛇和蜥蜴。
5. 爬行动物根据习性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可以分为鳄形类、蜥蜴类、蛇形类和龟鳖类等几个类群。
三、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比较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能在陆地和水中生活,但两者在生理结构和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异。
2. 两栖动物的皮肤光滑湿润,外界温度对它们的影响较大,需要保持皮肤湿度;而爬行动物的体表有角质鳞片覆盖,能够更好地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环境的刺激。
3. 两栖动物的四肢短小,适合爬行和跳跃,但在陆地上行动相对较慢;而爬行动物的四肢长且坚固,能够更快地奔跑和爬行。
4. 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多样,可通过皮肤和肺进行呼吸;爬行动物主要通过肺进行呼吸。
5. 两栖动物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捕食和食腐两种方式;爬行动物的食性更加广泛,有些以植物为食,有些以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