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空调器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14
DC12V通过温度保险丝给启动继电器、蜂鸣器、步进电机、风机内部霍尔检测板等提供工作电压。
DC12V再经过集成三端稳压器IC6(7805)稳压,C8、C12滤波,输出DC5V给主IC指示灯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提供工作电压。
当桥堆、IC5或IC6损坏,主板将失去工作电压,整机不工作。
二、时钟电路时钟电路如(图二)所示,振荡电路提供微处理器时钟基准信号,振荡信号的频率是4.19MHz,时钟电路是由晶体NT及两个电容和DC5V组成并联谐振电路,与主芯片CPU75048内部振荡电路相连,其内部电路以一定频率自激振荡,为单片机工作提供时钟脉冲。
如果NT损坏或者振荡电路中某一元件损坏,就不能给CPU提供时钟脉冲,CPU就不能工作,整机处于保护状态。
三、复位电路复位电路如(图三)所示,主芯片CPU75048的13脚为复位电平检测脚,低电平使复位有效。
正常工作时为高电平,电路中电阻R14和电容C25为和导通,输入主芯片第13脚的电位为低电平,进行复位。
(1)每次上电时,当电源电压处于0.7V~3.9V之间时,则13脚为低电平进行复位清零。
(2)当电源电压偏低(低于3.9V)时,则主芯片13脚为低电平,强行复位,单片机停止工作。
2、正常工作状态:当电路中A点电位为正常值(5V)时,硅稳压二极管ZD1导通,B点电位高于0.7V,则三极管T1处于饱和状态,将三极管T2的基极电位钳制在低电位,使三极管T2处于截止状态,主芯片的第13脚则为高电平,机组正常工作。
(1)当三极管T1、T2损坏,硅稳压二极管ZD1损坏,复位电路不工作,整机工作不正常。
接收遥控器发射的红外脉冲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R13输入主芯片CPU75048的35脚。
号转变的过程,实现温度的检测。
当温度传感器TA、TC开路或短路时会使输入至IC的24脚、25脚电压不正常,另外R32、R27开路,会使24脚和25脚电压变为高电平,R11、R12开路,C15、C16短路会使24脚、25脚电位变为0V,会造成整机保护性停机。
基于分体式空调器室内PG调速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分析作者:方显礼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年第05期小功率分体机室内风机目前用的是PG调速塑封电机,为单向异步电容运转电动机。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空调舒适性的要求,空调的正常运转即制冷、制热、湿度、空气清新度、氧气等指标都应达到标准值,所以必须保证室内风机的转速满足系统的要求,并保持转速的稳定。
为达到以上目的,可采用可控硅调压调速的方法来调节风机的转速。
为了保证所调电压满足转速要求,则必须检出电源的零点和测出风机的转速,故在实际电路中,还需使用过零检测电路来检出电源的零点,使用风机转速检测电路来检测转速,再通过调节可控硅导通角来使风机转速达到系统要求。
现小功率分体机采用的室内风机电机为塑封PG调速电机(如图1),为单相异步电容运转电动机,级对数为四级,并带转速反馈,电机每转一周,输出一个或多个方波信号。
单相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成本低,振动和噪音较小,并且只需单相电源供电,所以在家电行业中应用广泛。
它主要由定子与转子两部分组成。
定子部分由定子铁心、绕组和基座组成,定子铁心由硅钢片压成,且内圆有许多槽,用以嵌入定子绕组。
由于单相绕组只能产生脉动电势,电机没有启动转矩而无法启动,因此单相电机的定子有两相绕组,两相绕组的轴线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其中一相绕组称为主绕组,另一相绕组称为副绕组或启动绕组。
转子部分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组成。
转子铁心也用硅钢片冲制而成,且外圆冲有许多槽,用以安放转子导条。
电机的定子两相绕组通过交流电后,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产生旋转磁场,其旋转速度叫同步转速,以n1表示。
n1的大小决定于通入电流的频率和电机的极对数P,n1=60f/P(转/分)。
当转子导体被此旋转磁场的磁力线切割时,导体内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在转子回路闭合的情况下,转子导体中就有电流流过,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跟着旋转磁场转动,其转速为n。
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电路原理分析单元电路原理简析美的变频空调主要包括“数智星”、“数智星S”、“数智星R”挂机系列:“数智星R”、“数智星M”、“数智星F”柜机系列等。
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
属“数智星”变频系列。
其主要机型包括:KFR-26/33GW/CBPY、KFR-26/33GW/I1BPY等。
它们的电路原理基本相似。
结合图1~图6电路原理图,对整机单元电路作简要分析。
1.室内机主电源电路电路见上图,由电源捅头L、N两端输入AC220V交流电压,经保险管FS1、压敏电阻ZNR1、电容C1和C2、T2过流保护和高频滤波后。
一路经接线柱L、N两端送到室外机主电源电路的输入端。
其中N 端与通讯电路的S端组成室内、室外机的通讯传输线路;另一路经A、B两端送到电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三路送到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2.室内机辅助电源电路电路见中图,由电源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的两路低压交流电,一路经捕件CN5(3)、(4)脚送到整流桥堆IC6(1)、(2)脚,经IC6、C8和C35整流、滤波后,输m+13V电压,给换气风机(M2)供电;另一路经插件CN5(1)、(2)脚送到整流桥堆IC7(1)、(2)脚,经整流桥堆IC7、三端稳压块IC4(7812)和IC5(7805)、C9~C11和C32~C34整流、滤波、稳压后。
输出稳定的+12V和+5V 电压,分别给继电器控制、室内风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蜂鸣器、主控芯片、复位、过零检测、驱动、温度传感器、通讯、存储器、按键和显示等电路供电。
3.室内风机控制电路电路见上图、下图。
在主控芯片IC3(UPD780021)内部程序的控制下,由(1)脚输出室内风机控制信号,并由三极管04和双向可控硅光耦IC11(3526)进行控制,可实现室内风机(FAN)的运转、停转及无级调速等功能。
当IC3(1)脚输出高电平时,Q4导通,IC11内部发光管导通。
详细图解空调器电路(控制功能、CPU单元、电源与驱动电路)空调电路控制功能空调在运行过程中,为了确保空调性能的正常和防止事故发生,本身具有完善的检测控制功能。
主要的检测对象是温度、压力、电流。
温度检测用的是温度传感器,压力检测用的是压力开关,电流检测用的是交流互感器。
变频空调还具有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压缩机排气、回气管温度传感器。
2、常见温度传感器的作用(1)室内温度传感器:CPU根据设定工作状态,通过室内环温NTC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压缩机的通断。
(2)室内管温NTC制冷状态下:室内管温NTC 检测室内盘管温度是否过冷,在一定时间内盘管温度是否下降到一定温度。
若过冷,为防止内机盘管结霜,影响室内热量的交换,CPU压缩机停机保护。
一般-2℃-3℃进行保护。
制热状态下:防冷风吹出检测、过热卸荷、过热保护、制热效果。
空调制热开始内风机的运转手内管盘温度控制,当内管盘温达到28-32℃时,风机才运转,方式制热开始吹出冷风,造成人体不适。
制热过程中,若室内管温达到56℃,说明管温太高,CPU控制外风机停机,减少室外热量的吸收,压缩机不停机,称为制热卸荷。
若风机停机后,内管温度继续上升60℃,压缩机停机,这是空调的过热保护。
若在一定时间内,管盘温度没有上升到一定温度,CPU控制压缩机停机保护。
(3)室外管温NTC:主要作用是制热化霜温度检测,一般空调制热50分钟后,外机进入第一次化霜,以后的化霜就由室外管温传感器控制,温度降到-9 ℃时,开始化霜,管温回升到11-13 ℃停止化霜。
(4)外环温NTC:控制室外机的转速。
(5)压缩机排气NTC:避免压缩机过热、缺氟检测、使变频压缩机降频,控制制冷剂流量。
(6)压缩机吸气NTC:有电磁膨胀阀的空调制冷系统中,CPU通过检测压缩机回气温度控制制冷剂流量,有进步电机控制膨胀阀。
另外还起到制冷效果检测,判断故障状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二、压力开关1、压力开关的作用:压力开关有高压和低压两种。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近年来,我国空调器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2000年我国空调行业的生产规模便已经发展到1800万台左右,2003年度我国家用空调器行业的总生产能力已超过4000万台,2004年度这一数据已经扩大到了5500万台。
目前,中国的空调器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器制造大国,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空调器生产基地。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空调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都经历了持续的增长,其中2001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的增长尤为显著。
此外,近年来,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的空调器拥有量每年都有显著提高。
空调拥有量在各地区差异较大。
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中国的空调器出口也在连年迅速增长,空调器出口额占家电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
2002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我国空调产品的出口保持了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2003年度国内空调企业的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万台大关,超过了1400台。
2004年度国内空调器企业的出口量更是超过了2300万台,与国内销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格局。
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大力推动SPMC65系列芯片的应用,并根据国家标准验证其性能,走进国内各家电生产厂家。
1 空调工作原理(1)制冷原理图 1-1空调制冷原理空调制冷原理如图1?1所示,空调工作时,制冷系统内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室外侧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
高压液体经过节流毛细管降压降温流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热量;同时室内侧风扇使室内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的变冷的气体送向室内。
如此,室内外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2)制热原理图 1-2空调制热原理空调热泵制热是利用制冷系统的压缩冷凝热来加热室内空气的,如图1?2所示。
空调电气原理与控制电路图,看图判断故障?怎样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
主电路中通过的电流相对较大,主要是对压缩机、风机、水泵、电加热等主要用电设备供电;控制电路主要是给控制器及控制器外围的电器元件如交流接触器、过流保护器等供电;保护电路则是机组的各种保护反馈给控制器或通过控制电路实现保护的回路。
如需进技术交流群,后台回复进群看图步骤:⑴先看主电路,看主电路中有些什么用电设备。
⑵看主电路中的用电设备是用什么电器元件控制的。
⑶看保护电路中各有多少种保护元件,保护元件的保护回路是反馈给哪里的。
怎样计算空调机组电参数:⑴单相空调:P=U*I*cosφ。
其中cosφ为功率因数,阻性负载(如电加热管等)为1,感性负载(如电机等)小于1。
内销机组中,U为220V。
⑵三相空调:P= √3*U*I*cosφ。
其中cosφ为功率因数,阻性负载(如电加热管等)为1,感性负载(如电机等)小于1。
内销机组中,U为380V。
注:电机铭牌上的标的功率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关系为:P 输出=P输入*η,其中η为效率。
交流接触器在空调中主要控制压缩机、三相风机、水泵及电加热管的工作电源通断。
当接触器工作电源端得电,接触器吸合,主触头闭合;常开辅助触头闭合,常闭辅助触头断开。
在空调使用中,接触器的工作电压一般均为220V~,少数出口美国的机组使用的接触器工作电压为24V~。
三极交流接触器:故障判断:过流保护器的使用:过流保护器是通过检测接到负载端电线的电流,当检测到的电流大于过流保护器的动作值时过流保护器的常闭触点动作断开。
此触点通常是接到控制器的报警端口,此时控制器报警。
故障判断:热继电器的使用:热继电器是通过检测接到负载端电线的电流,当检测到的电流大于热继电器的动作值时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常闭触点通常是接到控制器的报警端口,此时控制器报警。
热继电器按安装方式又分为独立安装型和嵌入安装型,独立安装型的热继电器与交流接触器分开安装,装在交流接触器的下端。
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与原理排水系统将空调制冷运行时,室内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上的冷凝水,通过排泄管排向室外适当位置。
(二)室外机组的结构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室外机组如图','所示,图中未画出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轴流风扇及电动机等。
在室外机组侧面管路上有两个阀,一个是两通阀和室内机的液管(细的一种)连接,另一个是三通阀和室内机的气管(粗的一种)连接,三通阀中有一个维修口可以抽真空和加制冷剂。
由于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一般在-43&Y'+2&X 之间,容量小,故其室外机组均为单个风扇类型。
对于制冷量较大的分体式空调器,如柜式空调器,其室外机组的空气循环系统一般采用双风扇形式,以加大空气循环量。
二、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分体挂壁式空调器按其功能划分主要有冷风型和热泵型两种,其中以热泵型居多。
分体空调器的制冷原理与窗式空调器类似。
图',.是日立牌热泵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原理图,图',.b是制冷工况时的制冷剂走向,图',.c是热泵制热工况时的制冷剂走向。
制冷状态下制冷剂流向为:压缩机A 消声器A 四通换向阀A 室外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A 单向阀-A 干燥过滤器%A 毛细管%A 室内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A 缓冲器A 四通换向阀A 压缩机。
热泵工况下制冷剂的流向为:压缩机A 消声器A 四通换向阀A 缓冲器A 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A 单向阀%A 干燥过滤器-A 毛细管-A 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A四通换向阀A 压缩机。
三、电气控制原理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电器控制内容与窗式空调器基本一样,由于挂壁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往往挂得比较高,因此多采用遥控的形式来操作。
早期是线控,现在普遍采用红外线遥控的形式,用微电脑技术控制空调器,其功能更加丰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采用微电脑技术以后,其温度控制不再使用普通机械温控器,而换成电子式温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