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黄水政[1993]35号)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6.05.18•【文号】水建管[2006]190号•【施行日期】2006.05.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水建管[2006]190号2006年5月18日) 为强化社会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对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权限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检查,重点检查了2002年以来的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越权审查和未按批复要求建设的违规建设项目。
根据检查结果,2002年以来,除新疆、西藏外,属于全国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审查权限内的各类涉河建设项目5155项,其中违规项目770项,占总建设项目的15%。
在违规项目中,未经审批擅建项目603项,越权审批的项目89项,未按批复要求建设的项目78项,分别占违规项目的78%、12%和10%。
在这些违规项目中,公路、铁路、码头和水电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30%、3%、10%和13%,其他为43%。
按照“边检查边整改”的要求,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对发现的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截至目前,已查处违规项目691个,已有处理结果的253个,约占总违规项目的1/3。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要进一步提高严格河道管理的认识。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做好堤防、闸坝等工程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河道、湖泊水域和岸线的管理,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管理,加强涉河工程的社会管理,保障河流的防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采取有力措施,对违规项目督促整改。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一、引言我国地域广阔,河流湖泊众多,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河流湖泊,河流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很多河流湖泊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为了保护和管理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其中不乏对河道建设项目的管理规定,本文将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
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定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堤防、挡土墙、河道改道、拓宽、加固、清淤、疏浚、重建、新建等。
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遵循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原则,保护和改善河流的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措施,严格控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公正公平原则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依法依规,注重公正公平,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保障公共利益,明确管理、监管和执法职责,加强对河道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3.科学规划原则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科学规划,注重前期工作,制定项目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安全评价报告。
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河道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合理规划项目建设内容,避免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4.安全优先原则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安全优先,遵循安全第一原则,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规定,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水法》《水法》规定了河流湖泊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水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合规进行河流湖泊的开发和利用活动,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和破坏,并对河道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度,确保河道建设项目的合法规范运行。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为了保护河道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维护河流生态平衡,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
项目策划阶段
在进行任何建设项目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需要进行项目规划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项目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项目方需提交详细的项目规划书,包括施工计划、环境保护措施等。
施工管理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时,需遵守相关法规,保证施工期间不会对河流环境造成破坏。
严禁乱倾倒渣土、施工废弃物等行为,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施工噪音和扬尘。
水资源管理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需合理利用水资源,严格控制取水量和排放标准,保证项目运行不会对周边水资源造成破坏。
建设项目需配套建设水资源保护设施,确保水质不受污染。
生态保护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中,必须重视生态保护。
建设项目需保护周边植被,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
在项目建设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确保其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监管与执法
建设项目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时,必须遵守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接受监督检查。
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处罚,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河道环境的健康。
结语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是保护环境、维护河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所有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规划、施工管理、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颁布单位】国务院批准,水利部、国家计委发布【章名】全文第一条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主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河段的具体范围由水利部划定;(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
其它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1)申请书;(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3.29•【字号】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施行日期】2023.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3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3月29日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2023年3月29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与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境内的黄河河道(包括黄河干流河道、沁河干流河道、滩区、滞洪区)及其工程、设施的管理、保护与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未作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包括黄河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应当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和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科学划定并公布。
第四条黄河河道管理应当服从防洪减灾和生态保护的总体安排,坚持科学规划、强化保护、系统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沿黄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黄河河道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对黄河河道保护治理的财政投入,解决黄河河道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黄河河道管理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及其所属各级黄河河务部门,是其管理范围内的黄河河道主管机关,依法行使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
沿黄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黄河河道管理工作。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正文:----------------------------------------------------------------------------------------------------------------------------------------------------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1992年8月3日豫政〔1992〕6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黄河河道及治黄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的黄河干流河道(包括沁河干流河道、蓄洪区、滞洪区、行洪区、库区)及其工程设施。
第三条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四条河南省黄河河务局是我省黄河河道主管机关。
沿黄河各市、县黄河河务局(含管理局、滞洪办公室)是该行政区域黄河河道主管机关。
河南黄河河道,根据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等级标准进行管理。
第五条黄河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六条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及河道监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河道管理,执行供水计划和防洪调度命令,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堤防、滞洪工程安全和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
第二章河道整治与建设第八条河道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工程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第九条在黄河河道上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拦河、穿堤、跨堤、临河的桥梁、闸坝、码头、渡口、道路、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一篇: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一、背景河道是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复杂的自然系统,它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河道保护和管理,推动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管理,包括河道治理、河道疏浚、河道景观等各类项目。
三、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1. 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遵循:管理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保护环境优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3. 人民群众的利益优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利益,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四、项目建设管理流程1. 立项阶段: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的技术方案,申请有关部门的批准。
2. 设计阶段:完成项目设计图纸和技术方案,申请验收。
3. 施工阶段: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实施现场施工,并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检查等。
4. 验收阶段:经过项目质量验收和安全核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项目经理可以拆除施工现场的构造和设备,进行项目的竣工验收。
五、建设项目安全保障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和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生产措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
六、建设项目的质量保证加强质量监控和检测,确保项目质量满足设计标准和验收标准。
七、建设项目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文书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项目全过程档案,包括项目实施信息、技术质量、财务资料、合同记录和成果检验等。
八、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资金制度,进行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九、建设项目廉洁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发生和打击贪污腐败行为。
十、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的政府审批、验收、完工、质量和安全等信息应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文发布第一条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筑项目)。
第三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主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河段的具体范围由水利部划定;(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河道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
其它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1)申请书;(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都分的初步方案;(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淮委网站下载)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水政(1992)7号颁发第一条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主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河段的具体范围由水利部划定;(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河道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
其它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1)申请书;(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7.12.2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49号•【施行日期】2017.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发布根据2017年12月22日《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主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河段的具体范围由水利部划定;(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
其它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
水利部关于现行有效规章目录以及已经废止失效的规章和部分文件目录的公告为全面推进水利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12号),水利部对现行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
现将水利部现行有效规章目录以及截至2007年底已经废止、失效的规章和部分文件目录予以公告。
一、水利部现行有效规章目录(51件,含水利部参与制定的部门联合规章)1、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1990年6月20日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水财〔1990〕160号发布)2、黄河下游浮桥建设管理办法(1990年8月31日水利部水政〔1990〕17号发布,1997年12月25日水利部水政资〔1997〕537号修正)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发布)4、全民所有制水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1994年4月14日水利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水人劳〔1994〕166号发布)5、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6月9日水利部令第4号发布)6、水文专业有偿服务收费管理试行办法(1994年6月27日水利部水财〔1994〕292号发布)7、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1994年10月27日水利部水移〔1994〕468号发布)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11月2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局水保〔1994〕513号发布)9、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管理规定(1994年12月1日水利部水农水〔1994〕516号发布)10、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试行)(1995年4月21日水利部水建〔1995〕128号发布)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令第5号发布,2005年7月8日经水利部令第24号修正)12、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1995年11月13日水利部、财政部、国家计委水政资〔1995〕457号发布)13、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1995年12月23日水利部水政资〔1995〕485号发布,1997年12月23日水利部水政资〔1997〕525号修正)14、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1995年12月28日水利部水管〔1995〕290号发布,1997年12月25日水利部水政资〔1997〕538号修正)15、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1996年7月29日水利部令第6号发布)16、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1997年8月25日水利部水建〔1997〕339号发布)17、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12月21日水利部令第7号发布)18、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1997年12月26日水利部令第8号发布)19、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1月7日水利部水建〔1998〕16号发布)20、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1998年12月15日水利部水保〔1998〕546号发布)21、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1999年3月4日水利部令第9号发布)2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1999年4月16日水利部水建管〔1999〕177号发布)23、珠江河口管理办法(1999年9月24日水利部令第10号发布)24、水利部行政复议工作暂行规定(1999年10月18日水利部水政法〔1999〕552号发布)25、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稽察暂行办法(1999年12月7日水利部令第11号发布)26、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2000年1月4日水利部水建管〔2000〕2号发布)27、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1月31日水利部令第12号发布)28、水政监察工作章程(2000年5月15日水利部令第13号发布,2004年10月21日水利部令第20号修正)29、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2001年10月29日水利部令第14号发布)3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年3月24日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15号发布)3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日水利部令第16号发布,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4号修正)32、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2003年2月21日水利部令第17号发布,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4号修正)33、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2003年5月26日水利部令第18号发布)34、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03年6月2日水利部令第19号发布)35、黄河河口管理办法(2004年11月30日水利部令第21号发布)36、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04年11月30日水利部令第22号发布)37、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3号发布)38、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2005年7月22日水利部令第26号发布)39、水行政许可听证规定(2006年5月24日水利部令第27号发布)40、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28号发布)41、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29号发布)4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30号发布)43、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11月29日水利部令第31号发布)44、水量分配暂行办法(2007年12月5日水利部令第32号发布)4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89〕环管字201号发布)46、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2001年7月5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令第12号发布)47、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3年3月8日国家计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令第30号发布)48、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2003年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广电总局令第2号发布)49、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03年7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令第4号发布)5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2004年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令第11号发布)51、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005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令第27号发布)二、截至2007年底已经废止、失效的规章和部分文件目录(32件)1、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暂行规定( 1989年4月3日水利部〔89〕水建1号发布,已经1997年8月25日水利部水建〔1997〕339号发布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废止)2、水利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工作管理规定(试行)(1989年4月29日水利部〔89〕水建7号发布,已经1995年4月21日水利部水建〔1995〕130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废止)3、水政监察组织暨工作章程(试行)(1990年8月15日水利部令第1号发布, 已经2000年5月15日水利部令第13号发布的《水政监察工作章程》废止)4、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1990年8月15日水利部令第2号发布,已经1997年12月26日水利部令第8号发布的《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废止)5、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1990年8月15日水利部令第3号发布,已经1997年12月26日水利部令第8号发布的《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废止)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试行)(1990年11月12日水利部水建〔1990〕9号发布,已经1996年8月23日水利部水建〔1996〕396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7、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试行)(1990年11月12日水利部水建〔1990〕9号发布,已经1996年8月23日水利部水建〔1996〕396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废止)8、关于征收农村水电供电地区电力建设基金的通知(1991年12月2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水财〔1991〕70号发布,规定适用期至1999年底,已经失效)9、水库移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水利部水移〔1992 〕3号发布,已经2003年3月24日水利部水移〔2003〕113号发布的《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废止)10、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格认证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3月14日水利部水文〔1992〕4号发布,已经2003年2月21日水利部令17号发布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废止)11、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管理办法(试行)(1992年5月14日水利部水建〔1992〕15号发布,已经1996年8月23日水利部水建〔1996〕396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管理办法》废止)12、水利前期工作项目计划管理办法(1994年12月7日水利部水规计〔1994〕544号发布,已经2006年2月14日水利部水规计〔2006〕47号发布的《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办法》废止)13、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12月19日〔94〕财政部、水利部财农字第345号发布,已经1999年5月25日财政部、水利部财农字〔1999〕238号发布的《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办法》废止)14、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1995年3月20日水利部水管〔1995〕86号发布,已经2003年6月24日水利部水建管〔2003〕271号发布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废止15、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1995年4月21日水利部水建〔1995〕130号发布,1998年2月9日水利部水政资〔1998〕5号修正,已经2001年10月29日水利部令14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废止)16、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1995年6月9日水利部水保〔1995〕155号发布,已经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5号发布的《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废止)17、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资金管理办法(1996年4月4日财政部、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财农字〔1996〕51号发布,水利部执行的相关内容已经水利部水国科〔2006〕542号发布的《引进国际先进水利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废止)18、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1996年8月23日水利部水建〔1996〕396号发布,已经1999年11月9日水利部水建〔1999〕637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19、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1996年8月23日水利部水建〔1996〕396号发布,已经1999年11月9日水利部水建〔1999〕637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废止)20、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管理办法(1996年8月23日水利部水建〔1996〕396号发布,已经1999年11月9日水利部水建〔1999〕637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废止)21、水政监察证件、标志管理办法(1997年2月12日水利部水政资〔1997〕45号发布,已经2004年9月15日水利部水政法〔2004〕398号发布的《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废止)22、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1997年8月31日水利部水管〔1997〕349号发布,已经2004年5月8日水利部水综合〔2004〕143号发布的《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废止)2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单位考核办法(1997年10月30日水利部水保〔1997〕410号发布,已经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5号发布的《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废止)24、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1998年7月8日水利部水建〔1998〕275号发布,已经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5号发布的《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废止)25、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分包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11月10日水利部水建管〔1998〕481号发布,已经2005年7月22日水利部水建管〔2005〕304号发布的《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规定》废止)26、库区建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1999年3月19日水利部水移〔1999〕133号发布,已经2003年3月24日水利部水移〔2003〕113号发布的《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废止)27.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办法(1999年6月24日水利部水规计〔1999〕333号发布,已经2006年2月14日水利部水规计〔2006〕47号发布的《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办法》废止)28、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7月4日水利部水规计〔1999〕353号发布,已经2004年3月4日水利部水规计〔2004〕29号《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的管理暂行办法》废止)29、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10月29日水利部水建管〔1999〕590号发布,已经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5号发布的《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废止)30、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1999年11月9日水利部水建〔1999〕637号发布,已经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28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31、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1999年11月9日水利部水建〔1999〕637号发布,已经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29号发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废止)32、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1999年11月9日水利部水建〔1999〕637号发布,已经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5号发布的《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废止)。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水建管[2第一篇: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水建管[2【发布单位】水利部【发布文号】水建管[2006]190号【发布日期】2006-05-26 【生效日期】2006-05-26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水利部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水建管[2006]190号)为强化社会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对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权限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检查,重点检查了2002年以来的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越权审查和未按批复要求建设的违规建设项目。
根据检查结果,2002年以来,除新疆、西藏外,属于全国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审查权限内的各类涉河建设项目5155项,其中违规项目770项,占总建设项目的15%。
在违规项目中,未经审批擅建项目603项,越权审批的项目89项,未按批复要求建设的项目78项,分别占违规项目的78%、12%和10%。
在这些违规项目中,公路、铁路、码头和水电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30%、3%、10%和13%,其他为43%。
按照“边检查边整改”的要求,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对发现的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截至目前,已查处违规项目691个,已有处理结果的253个,约占总违规项目的1/3。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要进一步提高严格河道管理的认识。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做好堤防、闸坝等工程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河道、湖泊水域和岸线的管理,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管理,加强涉河工程的社会管理,保障河流的防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试行)(合集)第一篇: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试行)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黄河工程管理,保持工程完整,改善工程面貌,提高工程抗洪强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黄委管辖的黄河干流、沁河、大清河、东平湖、北金堤及渭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
第三条险工、控导工程分为主体工程(丁坝、垛、护岸和联坝)、附属设施(工程观测设施、标志标牌和管护庭院等)及护坝地。
第四条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管理第五条坝顶。
坝顶高程、宽度保持原设计标准。
坝面平整、碾压密实,沿横断面方向每10m长度凸凹不超过5cm。
以栽植葛笆草为主,生长旺盛,草坪修剪高度不超过10cm,草皮覆盖率98%以上。
坝面无凸凹、陷坑、洞穴、水沟、浪窝、乱石、杂物及杂草。
第六条沿子石。
沿子石顶宽1.0m,厚度不小于15cm,采-1-用现浇混凝土或浆砌块石;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每1m设伸缩缝1条。
沿子石外沿轮廓线要线直弧圆,平整一致。
沿子石与土坝基结合部,紧贴沿子石埋设混凝土块(80cm×15cm×30cm),埋设混凝土块采用40cm×50cm的三七灰土填筑,三七灰土上部盖10cm厚的黏土。
混凝土块与坝顶面平,高出沿子石3cm。
沿子石无凸凹、墩蛰、塌陷、空洞、残缺、活石;沿子石与土坝基结合部无集中渗流。
第七条备防石。
备防石存放要考虑工程管理和防汛抢险需要,存放位臵合理,做到整齐美观、整体划一。
每垛高1~1.2m,长宽尺寸要尽量一致,垛间距1m,距迎水面坝肩不少于3m,背水面坝肩2m。
每垛50m,以10的倍数为准,坝垛号和方量标注清晰。
备防石采用水泥沙浆抹边、抹角,边、角抹面宽度0.15~0.20m。
经常靠河工程的备防石可不抹面。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下面我来简要介绍一下该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总则为了保护黄河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规范黄河河道的利用和开发,加强对黄河河道的管理和维护,制定了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
该办法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河道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二、河道管理黄河河道的管理是指对黄河河道的使用、经营、保护、修缮、整治和监管等活动和行为的统一管理。
黄河河道的管理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黄河河道绿化和黄河河道保护。
三、河道建设与利用为了保护黄河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控制黄河河道的开发,制定了以下规定:1、对于工程建设及其他河道利用项目,需在规划及环评审批后,经过管理部门审批,方可进行开发利用。
2、开发利用黄河河道时,必须严格遵照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规定,确保对河道的影响最小化。
四、河道保护1、加强土地监测,保护黄河河道的地质环境安全。
建立黄河河道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将地质灾害纳入黄河河道管理的常规监测范围。
2、加强水质监测,确保黄河河道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并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监管力度。
3、严格执法,打击违法采砂等行为,保护河床和河堤的完整性。
五、河道维护黄河河道维护是指黄河河道的维护保养、清淤疏浚和修缮等工作。
为了保障黄河河道的畅通和安全,规定了以下内容:1、严格执行黄河河道防洪标准,加强河道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处理危险隐患。
2、加大投入,加强设施维护,及时清理河道漂浮垃圾,保障河道的清洁和安全。
六、监督管理1、建立健全黄河河道管理与监督机制,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跟踪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黄河河道管理情况的监督。
2、对违反黄河河道管理办法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以上是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通过该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河道,促进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2.08.03•【字号】豫政[1992]64号•【施行日期】1992.08.0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1992年8月3日豫政〔1992〕6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黄河河道及治黄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的黄河干流河道(包括沁河干流河道、蓄洪区、滞洪区、行洪区、库区)及其工程设施。
第三条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四条河南省黄河河务局是我省黄河河道主管机关。
沿黄河各市、县黄河河务局(含管理局、滞洪办公室)是该行政区域黄河河道主管机关。
河南黄河河道,根据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等级标准进行管理。
第五条黄河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六条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及河道监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河道管理,执行供水计划和防洪调度命令,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堤防、滞洪工程安全和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
第二章河道整治与建设第八条河道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工程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第九条在黄河河道上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拦河、穿堤、跨堤、临河的桥梁、闸坝、码头、渡口、道路、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需要破堤施工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报送破堤开工报告,经当地黄河河道主管机关上报省黄河河道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破堤施工。
黄建管〔2007〕48号关于印发《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的通知委属有关单位,三门峡库区各管理局:为加强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范技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法规、规范,结合黄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我委制定了《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1、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2、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条文说明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1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防洪评价项目技术审查工作,保障河道防洪安全与建设项目的安全运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水利部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技术审查,包括桥梁、浮桥、管线等建设项目。
第二章技术审查一般要求第三条具备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且熟悉黄河基本情况的甲级资质单位,按照其资质承担的业务范围,可从事大、中、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具备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且熟悉黄河基本情况的乙级资质单位,按照其资质承担的业务范围,可从事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四条报送审查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应列出项目建设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建设项目采用的防洪标准、依据的技术规范等;审查项目所在河段防洪治理规划及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河段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工程 (合同编号:*****)
防汛度汛方案
*********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部 ********年四月十六日 防汛度汛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作内容为拆建北沙大桥(7×20m×8m)1 座、芦蒲大桥(10×20m×8m)1座。 新建*****大桥位于黄河故道桩号31+818处,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跨径布置为7×20m,桥面连续,总宽8m,净宽7m。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直径φ120cm,桥面高程▽10.02m。 新建*****大桥位于黄河故道桩号7+654处,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跨径布置为10×20m,桥面连续,总宽8m,净宽7m。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直径φ120cm和φ130cm,桥面高程▽11.18m。 二、施工度汛方案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2.1、施工度汛方案制定的原则 本标段工程位于*******境内,由于施工工期9个多月,横跨1个主汛期,事关黄河防汛安危,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度汛方案编制工作,周密细致地安排好施工防洪,从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进度两方面的要求出发,确定施工度汛的原则如下: 施工度汛严格遵照国家及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 2.2、施工度汛方案的编制依据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黄河防洪和河道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条例及工程施工安排,依据上述原则,确定本标段施工度汛方案制定的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1988年1月21日第61号主席令公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7年8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第88号主席令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6月10日第3号国务院令发布施行; (4)《防洪标准》(GB56201-94),1995年1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文发布; (6)《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1993年11月29日黄水政[1993]35号颁发; (7)《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17年9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8)《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四次修正。 (9)工程施工设计文件。 (10)其它相关规定。 三、防汛度汛方案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防洪评价报告1 概述1.1 项目背景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黄河三桥,下同)作为京郑客运专线及河南中原黄河大桥共同跨越黄河的重要通道,在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铁路交通枢纽标志性建筑。
规划的黄河三桥公路北起河南省新乡市境内原阳县原武镇阎庄,向南经原阳县原武镇,跨越黄河。
公路桥北接现国道G107线,南与新建的G107辅道(郑州东四环)相接。
黄河三桥位于黄河典型的游荡性河段内,河段属强烈堆积性河道,河面宽阔,泥沙淤积严重,主流摆动多变,河床演变规律复杂。
为使黄河三桥及相关路段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受河南中原黄河公路大桥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了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防洪影响评价任务。
与此同时,受河南中原黄河公路大桥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清大水木科技研究所分别开展了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水文泥沙分析和防洪影响及河床演变模型试验工作,并于2006年5月分别提交了《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水文泥沙分析报告》和《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防洪影响及河床演变模型试验研究报告》;委托单位分别于2006年6月6日和2006年6月7日对两成果进行了验收。
在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水文泥沙分析和防洪影响及河床演变模型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水利部2004年2月20日试行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完成了《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防洪评价报告》。
1.2评价依据编制本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的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发布施行;(4)水利部、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发布施行;(5)水利部《关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权限的通知》,1993年5月27日发布施行;(6)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1993年11月29日发布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1998年10月发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144—9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10)S1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9;(1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004.2.20);(12)JTJ062-91《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13)HSY-GH-112《黄河流域(片)防洪规划纲要》(2001年6月);(14)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2005年);(15)《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水文泥沙分析报告》,H×-2006-10-26(N14),2006年5月,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16)《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防洪影响及河床演变模型试验研究报告》,清大科技第2006016号,北京清大水木科技研究所,2006年5月;(17)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5年6月6日黄水政[2005]7号文。
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来源:黄水政[1993]35号作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日期:93-11-29 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防洪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水利部“关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权限的通知”,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跨堤、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一、审查权限第三条在水利部划定的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建设项目审查,必须按照下列权限,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干支流审查权限划分为:(一)黄河干流托克托(头道拐水文站基本断面)以上河道,支流湟水(含大通河)、皇甫川、窟野河和渭河耿镇桥以上(含泾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分别由地方省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经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初审后,报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审查;兴建中型建设项目,分别由地方省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审查;(二)黄河干流托克托至禹门口区间河道管理内兴建大中型建设项目分别由地方省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经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初审后,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地方河道主管机关审查,抄黄委和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核备;(三)黄河干流禹门口以下,左岸至风陵渡黄河铁路桥、右岸至陕豫两省交界处河道(包括该段三门峡库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黄河小北干流山西、陕西管理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四)黄河干流左岸风陵渡黄河铁路桥、右岸陕豫两省交界处至三门峡大坝保护区,渭河干流耿镇桥以下至吊桥工程处河道(包括该段三门峡库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设项目,分别由陕西、山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五)黄河干流三门峡大坝保护区至西霞院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设项目,报黄委审查;(六)黄河干流西霞院至黄河入海口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及各类穿堤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或山东黄河河务局审查;(七)支流沁河紫柏滩以下至入黄口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由黄委河南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黄委河南黄河河务局审查;紫柏滩以上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中型建设项目,报黄委审查;(八)黄河北金堤滞洪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审查;其中金堤河干流北耿庄以下至张庄闸区间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由黄委金堤河管理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黄委金堤河管理局审查;(九)支流大汶河戴村坝以下河道、东平湖滞洪区、齐河北展宽滞洪区、垦利南展宽滞洪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由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审查;(十)黄河河口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地区规划流路和现行流路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由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前老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中、小型建设项目,由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审查;(十一)三门峡大坝保护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设项目,由黄委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审查;(十二)故县水库库区及大坝保护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由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审查;(十三)在黄河流域其它支流兴建大型水工程项目,由当地省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初审意见,报黄委审查;(十四)除上述已明确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权限外,在黄河干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管理,地方河道主管机关在发放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时,须抄黄委核备。
第四条黄委在审查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重要建设项目时,征求有关省、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二、项目审查第五条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时,必须按照上述管理权限领取并填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提供如下文件一式三份:(1)申请书;(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方案;(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第六条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为:(1)是否符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有关的国土及区域发展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4)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5)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影响;(6)是否妨碍防汛抢险;(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8)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9)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
第七条河道主管机关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填发黄委统一印制的审查同意书,并抄知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由黄委审查的建设项目,在接到申请书三十日内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
第八条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不同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要求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应当在批复中说明理由和依据;建设单位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批复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第九条在建设项目审查过程中,需补做的勘察、试验、技术评价等工作,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三、施工监督第十条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安排、施工期间渡汛方案、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报送负责建设项目立项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同意后发给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方可组织施工。
第十一条因建设项目的兴建,占用、损坏河道管理范围内滩地、工程设施,降低工程效益及防御洪水标准的,应采取补救措施或按规定给予补偿;施工期间施工区的防汛任务由建设单位承担,确保防洪安全。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施工中,由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机关,对该建设项目是否按审查意见和批准的施工安排施工,组织检查监督。
第十三条经批准施工的建设项目,在施工中如有变动,应及时征得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部门的同意;在性质、规模、地点等方面作较大变动时,应按照河道管理权限,重新履行审查手续。
四、启用、检查第十四条为保证建设项目竣工后现场清理干净,保证河道安全畅通,施工单位在开工时按清理现场的工作量向填发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管理部门预交现场清理复原抵押金,全部清理完毕后退还施工单位。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竣工后,需经填发审查同意书的河〖JP2〗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三十日前应将有关竣工资料报送相应的河道主管机关。
第十六条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十七条对未按本实施办法在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和不服从安全管理的,有关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河道管理条例》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可并处罚款。
五、附则第十八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和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由黄委统一印制。
第十九条以往有关规定或办法中与本实施办法条款有抵触时,应按本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本实施办法由黄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实施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补充规定(暂行)黄水政〔2005〕1号文印发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切实履行国家赋予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水行政管理职责,提高工作效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1992年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作如下补充规定:一、建设项目申请时间和申请材料内容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时,应在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提供以下材料一式三份:(1)申请书;(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3)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依据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二、受理1. 由黄委负责审查的建设项目分别由以下单位受理:(1)黄河干流禹门口以上河道,支流湟水(含大通河)、皇甫川、窟野河和渭河耿镇桥以上(含泾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受理。
(2)黄河干流禹门口以下,左岸至风陵渡黄河铁路桥、右岸至陕豫两省交界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黄河小北干流山西、陕西河务局受理。
(3)黄河干流左岸风陵渡黄河铁路桥、右岸陕豫两省交界处至三门峡大坝保护区,渭河干流咸阳铁桥以下至吊桥工程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分别由山西、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河务移民管理局受理。
(4)黄河干流三门峡大坝保护区以下至黄河入海口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委黄河小北干流山西河务局受理。
(5)黄河北金堤滞洪区(含金堤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受理。
(6)支流沁河紫柏滩以下至入黄口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黄委河南黄河河务局受理。
(7)支流大汶河戴村坝以下河道、东平湖滞洪区、齐河北展宽滞洪区、垦利南展宽滞洪区管理范围内、黄河河口三角洲(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河口之间的扇形地域以及划定的容沙区范围)地区规划流路和现行流路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