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RDSS芯片在北斗终端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5.52 KB
- 文档页数:4
技术研究7数字通信世界2019.021 引言我国是渔业大国,海洋渔业水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渔业船舶28.14万多艘,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有1000多万人。
海洋渔业特点决定了海洋渔业生产是高风险、高危事故高发的行业。
目前,大部分海员出于海面无信号覆盖、个人卫星通信费用昂贵、无法自由使用船载公用卫星通信设备等原因,缺乏合适的通信渠道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可以说,通信是绝大多数航海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都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双向短报文通信和授时等功能。
目前,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在保障通信和应急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北斗系统的信号范围已覆盖整个亚太地区,根据国家北斗系统建设战略,2020年北斗系统信号将覆盖全球,具备全球短报文能力。
从现有文献上看,文献[1]采用了北斗二代定位及无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种落水人员报警终端,但是无线通信距离受限;文献[2]采用了北斗短报文功能实现了落水终端的设计,由于完全采用北斗一代定位与通信,定位精度不高,在终端低功耗设计方面也没有涉及。
为有效地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渔民的利救生终端主要由外壳、天线、主控板、电池、落水检测线等组成,其中,主控板包括LNA 单元、RDSS 射频收/发单元、RDSS 基带处理单元、RNSS 定位单元、MCU 控制单元、电源管理单元等,如图1所示。
天线和主控板组成主要定位功能的定位系统,将作业人员的定位数据反馈给救援中心。
同时主控板和落水检测线组成落水报警系统,一旦作业人员掉入水中,终端会被启动并进入SOS 位置上报求救模式。
终端启动后在120秒内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救援中心。
图1 系统组成框图1.1 工作原理救生终端在人员突遇险情时,可在人员落水后由落水检测线触点通过海水的导电作用启动终端进入SOS 工作模式或者人员手动按压SOS 键启动SOS 工作模式。
当救生终端进入SOS 后进入自检,同时进行RNSS 本地位置定位,当RNSS 定位成功后,RDSS 会将定位结果及人员信息指示灯相关信息发往救援中心,并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不间断的位置和求救信息上报。
实施方案一、检查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组织的,针对全部北斗导航终端级服务资质单位开展的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产品研产一致性检查。
本方案内容包括产品种类、术语和定义、抽样方法及数量、检验依据、承检机构、检验项目及方法、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和复检、计划安排、工作流程。
二、产品种类各北斗导航终端级服务单位资质范围内生产、销售的全部导航型、定时型、测量型和短报文型产品。
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案。
1、导航型终端利用北斗RNSS或RDSS业务,为车辆、船舶等运动载体提供位置信息、速度信息以及时间信息的终端。
2、定时型终端基于北斗系统授时功能,可以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完成解算、测量、时间修正、复现并保持输出BDT标准时间信息、时标信息功能的终端。
3、测量型终端提供北斗卫星信号原始观测值并完成静态测量、后处理动态测量、RTK等高精度测量的终端。
4、短报文型终端利用北斗RDSS业务,可以提供定位、导航、定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终端;RDSS指挥型短报文终端还应具备通播和监收功能。
5、复检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为了验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重新进行检验。
6、备用样品复检时使用的样品。
四、计划安排检查时间为20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
其中:人员培训:7月1日-7月15日;抽样时间:7月16日-7月31日;检验时间:8月1日-8月15日;出具报告:8月16日-8月31日;发放报告:9月1日-9月15日;异议期:9月16日-9月30日;结果确认:10月1日-10月15日;报告总结:10月16日-10月31日。
为保障企业权利,企业可于9月30日前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并开展复检。
检查工作结束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将汇总检查结果,上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
五、工作流程45天,期间承检机构系抽样时长15天检验时长15天出报告时长3天3天内发放异议期15天5天内,各承检机天内上报应管中心六、抽样方法及数量1、抽样小组由2名以上(含2名)人员参加。
北斗rd定位原理北斗RD定位原理引言:北斗RD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地质勘探、军事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斗RD的定位原理,包括基本原理、信号传输、数据处理和应用案例等方面。
一、基本原理北斗RD定位原理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通过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结合接收机测量的参数,实现对目标位置的精确定位。
具体而言,北斗RD采用了三角测量原理,即利用多颗卫星的信号强度差异,计算出目标位置的经纬度。
二、信号传输北斗RD的信号传输分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是指用户接收机向卫星发送请求信号,下行链路是指卫星向用户接收机发送导航信号。
上行链路主要包括信号传输、星历数据传输和校准指令传输等。
下行链路包括导航信号传输和差分数据传输等。
三、数据处理北斗RD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卫星信号接收、信号解调和定位计算。
首先,接收机接收到卫星信号后,经过前端处理,提取出导航数据和载波相位信息。
然后,利用解调技术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同时解调出导航数据和载波相位信息。
最后,通过载波相位信息的计算,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目标位置的经纬度。
四、应用案例北斗RD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RD可用于车辆定位、导航和防盗等功能。
在地质勘探领域,北斗RD可用于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
在军事安全领域,北斗RD可用于军事导航、目标跟踪等。
此外,北斗RD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渔业、精准农业等领域。
结论:北斗RD定位原理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多颗卫星的信号强度差异实现对目标位置的精确定位。
通过信号传输、数据处理和应用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北斗RD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北斗RD定位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北斗RDSS标准是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BDS)中的一种数据传输和交换标准。
该标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卫星定位终端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定位信息交换。
北斗RDSS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 双向无线通信:RDSS标准支持卫星定位终端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可以实现信息交互和位置共享。
2. 高效传输:RDSS标准采用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满足实时定位和导航的需求。
3. 可靠性和安全性:RDSS标准采用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兼容性和互操作性:RDSS标准与国际标准兼容,可以与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互操作,提高定位精度和可用性。
北斗RDSS标准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人员定位、车辆监控、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
在人员定位方面,RDSS可以实现人员位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定位,为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在车辆监控方面,RDSS可以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物流管理方面,RDSS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在公共安全方面,RDSS可以实现应急救援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总之,北斗RDSS标准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的定位和通信支持,促进了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7-0166-04北斗三号融合智能穿戴产品创新应用柳芳震(福信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智能生活是当下社会的主要趋势,随着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人工智能物联网)在诸多行业的普及,智能穿戴产品必不可少,北斗三号技术已成为当下一个热门课题。
最新北斗三号RNSS(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技术备受人们关注,北斗+智能穿戴产品将会是下一批市场潜力无限的产品。
产品拟将北斗芯片与物联网通信技术结合,将传感器网络、运动科学和云平台等集为一体,以实现动作识别、步态识别、体征感知、运动感知、健康检测、位置服务等功能。
在优化层面,则包含边缘计算、神经网络优化、网络安全等。
关键词:北斗三号;RNSS;智能穿戴;物联网中图分类号:TN967.1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17.050本文重点讲述了北斗三号融合智能穿戴产品创新应用的软硬件设计和相关案例借鉴,为发展北斗+智能穿戴产品提供技术借鉴。
1研究背景借助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赋能北斗技术走进民生已是国家战略,为规范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民用示范组织管理工作,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于2015-04-15印发了《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民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结合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需求,优先选取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公益的重大方向,全国各省都已开展北斗综合应用示范。
新时代下应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发挥北斗技术特点和“数字中国”建设良好基础条件的优势,进一步抓住创新驱动、大数据、“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机遇,结合鞋服产业,研发北斗三号穿戴感知产品,赋能北斗智能应用,打造数字鞋服,促进传统行业升级。
北斗rdss通信原理北斗RDSS通信原理北斗RDSS(Regional Data Service System)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其通信原理是实现卫星导航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双向通信。
本文将从北斗RDSS通信原理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北斗RDSS的基本架构、RDSS的数据链路和RDSS的通信协议。
一、北斗RDSS的基本架构北斗RDSS由一系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终端组成。
卫星是核心部分,提供导航信号和通信服务。
地面控制系统负责卫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用户终端则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导航和通信操作。
北斗RDSS采用了多星、多信道、多频点的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卫星以圆轨道方式运行,保持与地面的通信联系。
地面控制系统通过与卫星的通信,实现对卫星的控制和管理。
用户终端则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获取导航和通信服务。
二、RDSS的数据链路北斗RDSS的数据链路是实现卫星与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通道。
数据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用于用户终端向卫星发送数据,下行链路用于卫星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
上行链路采用频分多址(FDMA)技术,将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分成多个子信道进行传输。
每个子信道具有独立的频率,避免了频率冲突。
用户终端通过卫星选择可用的子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下行链路采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将卫星发送的数据划分成多个时隙进行传输。
每个时隙具有独立的时间段,避免了时间冲突。
用户终端根据时隙信息接收卫星发送的数据。
三、RDSS的通信协议北斗RDSS的通信协议是指卫星与用户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通信协议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错机制等。
数据格式规定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组织方式。
北斗RDSS采用了帧结构,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帧进行传输。
每个帧包含了必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内容。
数据传输方式指定了数据在通信链路中的传输方式。
北斗RDSS采用了分组交替传输方式,即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组,依次进行传输。
北斗短报文通信rdss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北斗短报文通信是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距离通信技术,通过北斗导航卫星提供的卫星定位和导航功能,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无线短距离通信。
该技术具有全球覆盖、高可靠性和实时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应急救援、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等领域。
北斗短报文通信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大的通信能力: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通过卫星网络实现多对多的通信,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用户设备,满足大规模的通信需求。
同时,其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可以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2. 高可靠性: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建立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之上,具有独立于传统通信网络的独立性和高度可靠性。
即使在通信网络中断或者信号覆盖不稳定的情况下,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仍能够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3. 全球覆盖: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全球性覆盖能力,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极地等特殊环境中,都可以实现可靠的通信。
这使得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
4. 应用广泛: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军事指挥、海事救援、物流运输、灾害应对、油田勘探等多个领域。
其应用范围涵盖了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各个层面,为各种行业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支持。
总体而言,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是一种具有全球覆盖、高可靠性和强大通信能力的短距离通信技术。
随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北斗短报文通信和RDSS标准。
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北斗短报文通信和RDSS标准。
2.1 北斗短报文通信部分将详细介绍北斗短报文通信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和技术原理。
首先,将对北斗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发射机构进行介绍,然后深入探讨北斗短报文通信的技术特点和能力,包括传输速率、可靠性、时延等方面的分析。
密级:编号:RTS9000北斗三号RDSS闭环测试系统-产品使用手册版本: 1.50页数:38RTS9000北斗三号RDSS闭环测试系统-产品使用手册拟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年7月版本修改记录文件编号文件名称RTS9000北斗三号RDSS闭环测试系统-产品使用手册日期版本修订说明修订人签署2019-2 1.00初稿李中林2019-8 1.10修订完善段移易2019-8 1.20修订完善李中林2019-8 1.30公司内部审核后再次修订李中林2020-4 1.40修订完善段移易2021-7 1.50修订完善张绍宏前言非常感谢您选择和使用湖南卫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RTS9000测试系统。
本手册介绍RTS9000北斗三号RDSS 闭环测试系统(简称RTS9000)的用途、性能特性、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可以帮助您尽快熟悉和掌握RTS9000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要点。
为方便您正确、熟练使用RTS9000,给测试提供灵活准确的测试环境,请仔细阅读本手册,并按照手册指导操作。
我们力求尽可能详尽地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便您可以更好的利用RTS9000进行工作。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产品。
我们将为您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同时带给您一流的技术支持和周到的售后服务。
提供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我们一贯的宗旨和承诺,我们竭诚欢迎您来电垂询,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箱:************.com网站: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尖山路39号中电软件园二期B2栋10层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客户批评指正!对于因我们的工作失误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Technology Application技术应用DCW205数字通信世界2020.0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微信导航定位系统,对于我国而言,有着不同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目前,该卫星系统尚未在市场上大面积应用,主要适用于我国军事、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北斗卫星系统应用终端的检测技术。
该系统可以采用GNSS 和RNSS 两种接收端接受信号。
本文主要以车载RNSS 接收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终端的检测技术。
通过对其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为以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认证检测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1.1 北斗导航系统近年来,我国为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该系统正式投入应用之后,我国人民都为之自豪、惊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全球人民提供全天24h 的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
经过研究计算分析,该系统用的定位精度为10m ,测速精度为0.2m/s ,授时精度为10ns 。
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空间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静止轨道卫星和非静止轨道卫星。
在2018年12月,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既可以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在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为全球展开服务,截止2019年11月5日,我国发射第49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系统轨道组网顺利完成,预计在2020年,我国将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的组网。
其实,我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受到国外人士的赞誉,在2014年,泰国、文莱、马来西亚等八个国家的技术人员作为国家代表奔赴我国学习北斗技术,这代表众多国家对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肯定。
在2014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
美国学者凯文曾表示,北斗系统可在其复杂的范围内进行精确的定位。
这是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的肯定,随着我国北斗系统越来越完善,该系统可以为全球人民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北斗二号用户终端RDSS基带SoC芯片BM3005MQ
佚名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所属单位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简介该产品可用于基带信号处理和发射基带信号的生成,具有无源、有源两种应用方式,可实现高精度定位、授时、高可靠通讯、指挥等功能,可应用于多种型号的北斗终端设备。
【总页数】1页(P4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1
【相关文献】
1.北斗RDSS基带处理芯片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J], 夏飞艳;田亚素
2.RDSS基带信号耦合寄生小信号的研究 [J], 马煦;田振光;赵晓东
3.北斗RDSS芯片在北斗终端的应用 [J], 无
4.北斗二代/GPS多模导航基带处理SoC芯片BM3008 [J],
5.北斗二号RNSS/GPS双模基带处理芯片BM3009MQ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北斗二代RDSS与RNSS组合技术作者:陈德旭王成皇刘延鹏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7期[摘要]正在组网建设的“北斗二代“系统不仅完全继承兼容”北斗一代“,在用户容量、服务区域、动态性能、定位精度和使用方式上将有重大改进和提高。
”北斗二代“将RDSS和RNSS 功能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北斗资源,不但可以进行双向信息联络,还能及时通报确切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更便捷的完成军民两个领域的快速定位、系统监控等平台服务任务。
本文就北斗二代的RDSS技术和RNSS技术进行分析,并就北斗二代的RDSS与RNSS组合技术的方向进行描述。
[关键词]北斗 RDSS RNSS中图分类号:F4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049-01一、RDSS与RNSS技术1.北斗一代的RDSS技术“北斗一号“的导航定位,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基于到达时间(TOA)的三球交会测量,利用两颗已知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两球心,两球心至用户的距离半径为两球面,另一球面是以地心为球心,以用户所在点至地心的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三个球面的交会点就是用户位置。
这种导航定位方式与GPS、GLONASS所采用的被动式导航定位相比,虽然在覆盖范围、定位精度、容纳用户数量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其成本低廉,系统组建周期短,同时可将导航定位、双向数据通信和精密授时结合在一起,使系统不仅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区域有源导航定位,还能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
另外,当用户提出申请或按预定间隔时间进行定位时,不仅用户能知道自己的测定位置,而且其调度指挥或其他有关单位也可掌握用户所在位置,因此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用户,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而在救灾行动中起作用显现尤为明显。
2.北斗二代的RNSS技术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的卫星是无源卫星,不同于”北斗一号“的有源导航,“北斗二号”增加了RNSS系统,采用RNSS导航定位技术时,用户被动测量来自4颗导航卫星发出的信号,根据信号传输时间测定用户到这些卫星的距离,然后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3维坐标与速度。
北斗三号RDSS 通信在测绘保障中的应用作者:马俊峰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3期【摘要】北斗三号的 RDSS 在保持前两代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更新,可以为测绘导航保障的发展提供促进作用,本文对两者结合的应用进行探讨展望,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北斗三号 RDSS 测绘导航保障一、北斗三号 RDSS 通信简介北斗三号系统不但能够进行定位,还能提供双向点对点或组播短报文通信功能,尤其是北斗卫星的广域位置监控和双向数据通信功能有着其它导航定位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特定的需求层面能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北斗短报文通信能为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地面中心站之间提供每次最多120 个汉字(相当于1680 比特)的信息传递服务。
每个终端拥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ID 号,采用一机一密的硬件加密方式,所有短报文都可经过地面中心站发出。
其中,基于一个北斗GEO 卫星即可完成短报文通信,根据通信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地面中心站可以选择不同的卫星对短报文信息进行转发,转发时间延迟约为1/2 秒。
基于北斗三号系统RDSS 通信功能的短报文是其系统自带的独特优势,是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
二、测绘导航保障任务需求分析在传统的测绘保障任务当中,通信主要依赖于地面移动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手段。
其通信流程都是由信号产生载体发出信号,信号通过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介质为电缆,无线通信介质为空气)传输,最后由信号接收载体接收并将信息转化传达给信息需求人员。
笔者今年在新疆中哈边境执行中哈第一次边境联合检查大地测量任务时,当在喀纳斯湖上游等地区执行无人区执行测绘导航保障任务时,地面移动网络完全没有信号覆盖,而卫星通信十分昂贵且信号稳定性和持续性得不到保障,随着新一代北斗接收机的配发,北斗通讯保障成为在该地区满足测绘导航保障任务需求的唯一新通信手段。
与常用通信手段相比,北斗三号系统的RDSS 通信功能在既能够解决在无人区执行测绘导航保障任务时的实时通讯问题,又能够将作业成本控制在一般测绘导航保障任务的预算之内,解决人员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