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二首》(《渔家傲》《满江红》)练习(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21.58 KB
- 文档页数:4
《词⼆⾸》(《渔家傲》《满江红》)练习(含答案)
《词⼆⾸》(《渔家傲》《满江红》)练习
班级:姓名:
《渔家傲》
⼀、填空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_________(填朝代)⼥词⼈_______________(填⼈名),号_______________,济南⼈,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
⼆、解释加点的词。1.星河
..欲转:_______________ 2.归帝所
..:_______________3.殷勤
..问我:_______________ 4.嗟.⽇暮:_______________ 5.谩.有惊⼈句:_____________ 6.九万⾥风鹏正举.:_______________7.风休.住:_______________ 8.蓬⾈吹取三⼭
..去:_______________ 三、请把李清照的《渔家傲》补充完整,并完成下列题⽬。
渔家傲(李清照)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句。。风休住,。1.下列对诗⽂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A.这⾸词⽓势磅礴⽽豪迈,想象丰富⽽奇特,⼀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暮”表现了词⼈晚年孤独⽆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句”流露词⼈对⾃⼰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词把真实的⽣活感受融⼊梦境,巧妙⽤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2.试⽤⽣动的语⾔描绘上阕⼀⼆两句所写的梦境。3.本词被评家誉为“⽆⼀毫粉钗⽓”,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
4.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感觉:;⽓势:。
5.“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句运⽤了哪种修辞⼿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
6.下阕哪⼀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怎样的思想情感?
《满江红》
⼀、基础知识。
本⽂是妇⼥解放运动先驱所写的⼀⾸词,“满江红”是。该词作于1903年,词的基调⾼昂,语⾔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命者参加⾰命前的复杂⽭盾的⼼情,真切感⼈。
⼆、解释加点的词。1.⼩住京华..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花3.徒.思浙:_______________ 4.蛾眉
..:_______________5.殊.未屑.殊:_____________屑:_____________
6.男⼉烈.:_______________ 7.秋容如拭.:_______________
8.因⼈常热
....:_______________9.莽.红尘:_______________10.磨折
..:_______________ 11.觅.知⾳:_______________
三、请把秋瑾的《满江红》补充完整,并完成1~5题。
⼩住京华,早⼜是,中秋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容如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平⽣肝胆,因⼈常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莽红尘,何处觅知⾳?青衫湿!
1.下列句⼦对本诗理解有误的⼀句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命著名活动家,妇⼥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不得,男⼉列;⼼却⽐,男⼉烈”本句运⽤短句,节奏明快,格调⾼昂,豪迈雄健,将⾝不能为男⼉,⼼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C、《满江红》是题⽬,作者是浙江绍兴⼈,别号“易安居⼠”。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2.请从写法和情感的⾓度赏析“四⾯歌残终破楚,⼋年风味徒思浙”。
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青衫湿!”。
4.从词中举例说明反衬和⽤典的写法。
5.有⼈评价秋瑾这⾸词“基调⾼昂,语⾔刚健清新”。试联系“⾝不得,男⼉列;⼼却⽐,男⼉烈”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渔家傲》
⼀、宋代李清照易安居⼠漱⽟词
⼆、1.银河2.天帝的住所3.情意恳切的样⼦4.叹息
5.徒然6.举翼,向上飞。
7.不要8.古代传说渤海中有蓬莱、⽅丈、瀛洲三座神⼭。三、请把李清照的《渔家傲》补充完整,并完成下列题⽬。
2.⽰例:清晨,茫茫的⼤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般;⽽⽆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3.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雾⾃然地组合在⼀起,展现出⼀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种刚健昂扬的⽓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两处即可,不必⾯⾯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4.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5.⽐拟(拟⼈)。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抒情。
6.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句。表达了词⼈晚年在现实⽣活⾯前怀才不遇、孤独⽆依、奋⼒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7.“谩”,空空、徒然;词⼈慨叹有才⽆⽤、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向往“三⼭”的缘由。
8.“嗟”字⽣动地写出了词⼈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在⼈⽣道路上⽇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中的哀怨惆怅:⼀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丈夫)早逝,⽽⽆⼈能会意;⼆是慨叹⾃⼰⾝逢乱世,有着对现实⽆能为⼒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嗟”“谩”⼆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两⽅⾯的感情各1分)9.词⼈化⽤庄⼦的“鲲鹏展翅九万⾥”的典故,词⼈虽有⼤鹏⾼飞之志,但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能寄希望于梦幻中的仙境。含蓄地表达了词⼈对现实的不满之情。想象雄奇,浪漫激情,风格豪放。10.此词具有鲜明的豪放风格。该词意境阔⼤,想象丰富。⼀扫《漱⽟集》婉约风格。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李清照晚年虽⾝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个世界,幻想出⼀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了“九万⾥风鹏正举”的豪迈⽓概,浪漫情调。
《满江红》
⼀、秋瑾词牌名
⼆、1.京城的美称。这⾥指北京。
2.这⾥指菊花。
3.只,仅仅。
4.这⾥⽤为⼥⼦的代称。
5.殊:很。屑:顾惜,介意。
6.刚烈。
7.擦洗。
8.常因关⼼他⼈⽽热情⾼涨。
9.⼴⼤。
10.遭受磨难、挫折。
11.寻找。
三、
⼩住京华,早⼜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歌残终破楚,⼋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得,男⼉列。⼼却⽐,男⼉烈!算平⽣肝胆,因⼈常热。俗⼦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青衫湿!1.c (别号是鉴湖⼥侠)
2.词⼈化⽤“四⾯楚歌”这个典故,以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年风味徒思浙”⼀句,透出词⼈对封建婚姻的不满之情。总之,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和个⼈的艰难处境。3.本句引⽤典故,抒发了词⼈知⾳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情。(或本句引⽤唐⽩居易《琵琶⾏》“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对⾃⼰前途的担⼼和忧虑。4“秋容如拭”,秋⾊虽好,但秋天毕竟是让⽂⼈伤感悲秋的时节,词⼈⽤“秋容如拭”反衬内⼼的苦闷。“四⾯歌残终破楚”,词⼈化⽤“四⾯楚歌”这个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5.“⾝不得,男⼉列;⼼却⽐,男⼉烈”运⽤短句/节奏明快/格调⾼昂,豪迈雄健,将⾝不能为男⼉,⼼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然,却⼜刚健质朴。⽽结语真实地表达了⾃⼰知⾳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