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计算器计算(一)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3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一个计算器。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知道它有什么用吗?你在哪里见到过或使用过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指出: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揭示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新课1.认识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挂图,谈话: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首先要认识计算器。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挂图,谁来指一指计算器上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哪两个区域?明确:计算器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显示区和键盘区两个区域,显示区主要用来显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键盘区的这些按键主要是计算时操作用的。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先在计算器上指一指显示屏和键盘的位置,再对照图中指示找一找这些键,并试着按一按,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和功能键,并适当演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消除键等的使用方法。
(如果有学生用的是科学计算器,也要让他们找一找相应的按键。
)指出:虽然每个同学手中的计算器型号各不相同,键盘的布局也可能不一样,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只不过有的功能多一些,有的功能少一些。
使用科学计算器实现一些金融计算(一)(一)引言概述:金融计算是当今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科学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计算。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实现一些金融计算。
我们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1) 利息计算;2) 贷款计算;3) 投资回报率计算;4) 货币兑换计算;5) 可变利率债券计算。
正文:1) 利息计算:- 简单利息计算:根据本金、利率和时间计算简单利息。
- 复合利息计算:根据本金、利率和复利周期计算复合利息。
- 折现计算:计算未来金额的现值,根据本金、利率和时间。
2) 贷款计算:- 月供计算:根据贷款本金、年利率和还款期限计算每月应还款金额。
- 总利息计算:根据贷款本金、年利率和还款期限计算总支付利息。
- 提前还款计算:根据贷款本金、还款期限和提前还款金额计算新的还款计划。
3) 投资回报率计算:- 简单回报率计算:根据投资成本和收益计算简单回报率。
- 复合回报率计算:根据投资成本、每期投资金额和每期回报计算复合回报率。
- 内部回报率计算:根据投资成本和现金流计算项目的内部回报率。
4) 货币兑换计算:- 汇率计算:根据两种货币的汇率计算货币兑换金额。
- 费用计算:根据兑换金额和手续费比率计算实际支付金额。
- 多种货币计算:支持同时计算多种货币的兑换金额。
5) 可变利率债券计算:- 票面利率计算:根据票面利率和债券面值计算每期付息金额。
- 市场利率计算:根据市场利率和债券面值计算每期付息金额。
- 久期计算:根据债券的现金流和市场利率计算债券的久期。
总结:科学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各种金融计算,包括利息计算、贷款计算、投资回报率计算、货币兑换计算和可变利率债券计算。
通过使用科学计算器,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这些计算,为金融决策提供支持。
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关使用科学计算器实现金融计算的内容。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北京圆明
三百四十六)让学生读图片下面的文字,自己写出这些数并
720000 三百四十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蒙
古
族
326295人
人
壮
族
10586087人16926381人
)学生认真看图,了解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
)读一读题中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
)教师说明:上面这些数都是精确数,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大数。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黄河路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6.1 用计算器计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用计算器计算⏹教学提示教材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器,通过大头蛙“你会使用计算器吗?”,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常用键及使用方法;接着,教材通过计算“5040+1073=6113”,详细介绍了计算器运算的操作步骤。
教学时,教师要用计算器(实物)组织教学,千万不要让学生认读教材上的计算器图文。
另外,用计算器进行例1的计算时,还可以增加三位数乘两位数,四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式题,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尝试着笔算。
一方面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用已有计算技能进行知识迁移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计算器的常用键及使用方法;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步骤,并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认识计算器并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用计算器计算充满兴趣,体验计算器计算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计算器的常用键及使用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运算。
难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运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吗?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
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呢?(播放收银台画面)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计算器,通过今天的系统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
(板书:用计算器计算)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从实际问题分析,引出能快速计算的工具—计算器。
(二)探究新知1、认识计算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想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预设)●计算器如何开、关。
●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
用计算器计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前言在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计算器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进行计算的工具,它能够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
在本篇教案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计算的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技能:•学习计算器的基础操作;•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能够在生活中有效地使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础操作;•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复杂操作;•计算器的极限使用。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础操作带着学生深入了解计算器的基础操作,并进行演示介绍。
让学生们明白计算器按键的功能,理解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器上的各类符号含义。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计算器的使用练习,从简单的整数计算开始,慢慢提高难度。
如,帮助学生了解:按下“+”键时,应先输入第一个数字,按下“=”键时,计算器会输出结果。
让学生们更详细地了解计算器各项功能和操作。
3. 计算器的生活应用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或实践体验课,引导学生把计算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让学生进行一些商场购物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器能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计算器,从直接实践中来掌握操作方法。
在课后,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提升应对计算机的速度和精准度。
教学评价通过调查、测试、作业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着重评估学生计算器使用的正确率、速度和精确度等方面。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学习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们需要不断熟练练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用计算器计算(第一课时)设计人:祁红霞审核人:王钰娜目标导航: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一、诱思导学认识计算器(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先认一认,再和同学说一说)1、计算器的界面一般可分为(显示区)和(键盘区)两个区域。
显示区主要用来显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键盘区的这些按键主要是计算时操作用的。
计算器上有(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运算符号键区)(等号键)。
2、开机按(ON )键;关机按(OFF )键;清除按(AC )键;按(等号)键显示结果。
二、质疑研学出示例1 用计算器计算38+27 30×18用计算器计算时。
先按(ON)键开机,然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显示屏上显示计算结果。
提醒:指出计算器虽然算得很准,但要注意千万别输错了数据。
所以检查的时候要看显示器上的输入算式是否正确。
三、达标评学1、选一选(1)在计算机上用来开机的键是()(A)ON (B)OFF (C)AC(2)在使用计算器运算中,如果发现使用的数据不正确,可以使用()键清除错误。
(A)OFF (B)AC (C)ON(3)计算器上的+-×÷是()(A) 开机键(B)关机键(C)运算符号键2、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765+4698 = 589×76 = 41600÷128=1438+2576 = 380×426 = 1438+2567= 3028-2965 = 625÷25 = 816+378= 218+493 = 2800-1798 = 380×426= 2191×35 = 3363÷57 = 3363÷57=3、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8547×13= 8547×26= 8547×39=8547×52= 8547×65= 8547×78= 4、你会使用计算器快速计算下面各题并填空吗?98+()=148 ( )-22=13828×( )=3584 6405÷( )=61四、反思促学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纠错锦囊:教学反思:。
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P54~5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
混合运算。
2、能够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3、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丰富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加、减、乘、除法,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
四则运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并会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
验算。
3、通过探究练习,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同时探究出一些数学的运算规律,使学生
产生一些数感。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这一现代化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正确,并在学习使用计算器中体验到计算的快乐。
●设计意图:
本部分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介绍计算器的初步使用方法,使学生学会计算器的初步使用。
并感受到这一现代化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正确;第二段安排了一个小探究,利用计算器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并丰富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具体实践操作,逐步掌握操作步骤和结论,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课后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