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包扎评分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伤口处理考核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为伤口处理考核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伤口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评分标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伤口清洁度、伤口包扎技术、药物应用、患者安全和记录完整性。
评分标准伤口清洁度 (20分)- 10分:伤口清洁度良好,没有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7分:伤口基本清洁,有少量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5分:伤口不够清洁,有较多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3分:伤口明显不清洁,有大量血液、分泌物或污物残留。
- 0分:伤口极不清洁,有严重感染迹象。
伤口包扎技术 (20分)- 10分:包扎牢固、整齐,不松脱或限制血液流动。
- 7分:包扎基本牢固,轻微松脱或对血液流动有轻微限制。
- 5分:包扎不够牢固,易松脱或对血液流动有适度限制。
- 3分:包扎松脱,不能保持固定的状态或对血液流动有明显限制。
- 0分:包扎未能起到固定伤口和控制血液流动的作用。
药物应用 (20分)- 10分:正确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应用。
- 7分:选择正确的药物,但剂量或频率有轻微偏差。
- 5分:药物选择不恰当,剂量或频率有适度偏差。
- 3分:药物选择明显不当,剂量或频率有明显偏差。
- 0分:药物选择错误或未应用药物。
患者安全 (20分)- 10分: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 7分:基本采取感染控制措施,但有轻微疏漏。
- 5分:感染控制措施有一定不足,但没有明显的安全风险。
- 3分:感染控制措施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 0分:严重违反感染控制原则,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记录完整性 (20分)- 10分:完整记录伤口处理过程,包括伤口情况、药物应用和患者反应等。
- 7分:记录基本完整,但有轻微遗漏或不准确。
- 5分:记录不够完整,有一定遗漏或不准确。
- 3分:记录明显不完整,存在较大遗漏或不准确。
- 0分:未能做出任何记录或记录内容极不准确。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伤口处理考核评分标准,旨在评估伤口处理质量和效果。
伤口包扎
(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浩伤口,再盖上消毒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2. 根据包扎部位,选择适宜的绷带及三角巾等。
3. 包扎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组织损伤,过松易致滑脱。
操作时动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
4. 包扎时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
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膝下、腹股沟等,要隔以棉垫或纱布,骨突处也要用棉垫保护。
四肢包扎时,必须使之处于功能位。
5. 包扎原则上从下向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绷带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禁忌在伤口处、骨突处部位打结。
6. 解开绷带时,须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
若绷带被伤口分泌物渗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骨折固定
(二)目的:
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三)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
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采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外伤止血包扎操作技能竞赛评分细则
1.情景
张奶奶,72岁,能自理,自行如厕时不慎跌倒,右上臂肘关节碰在墙壁上,局部有皮肤擦伤,表面有少量渗血,自己感觉右侧肘部轻微疼痛,不影响活动。
请养老护理员采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右侧肘部伤口止血包扎。
2.考核要求
(1)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沟通工作;
(3)按照操作流程完成用绷带包扎法进行外伤止血包扎全过程;
(4)做好操作后的整理工作;
(5)掌握操作的注意事项。
3.否定项
(1)操作过程中,泄漏考生信息(地区、单位、姓名等),该题得“0”分。
(2)未评估有无骨折即包扎为否定项,该题不得分。
单肩外伤止血包扎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物品准备
三角巾、纱布绷带、胶条、手套
二、单肩外伤止血包扎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自我保护)
2.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伤情
3.纱布覆盖伤口,伤口封闭要严密并予以固定
4.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度,大片在后压住小片,放于伤肩上
5.燕尾夹角对准侧颈部
6.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打结
7.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至对侧腋下打结
三、单肩外伤止血包扎操作评分标准
区县机构姓名得分。
一、止血带止血法操作流程:
①上止血带前,先将患肢抬高2-3分钟以增加回心血量;
②止血带位置: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
上肢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上1/3处,
手指在指根部;
③绕扎止血带:在上止血带处放棉垫,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缠绕肢体2-3周,松紧程
度以控制出血,远端表浅动脉触摸不到为宜,橡皮管末端紧压在另一端下。
④在标记牌上记录使用止血带的开始时间,部位。
⑤每间隔30-40分钟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止血带时间为1-3分钟,期间注意观
察伤肢末梢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压迫住出血动脉的近端。
二、绷带包扎法操作流程:
①绷带螺旋包扎法适用于四肢非关节部位,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然后用绷带自肢体远端向近端螺旋形缠绕,直至将创面敷料完全包扎在内,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末端用胶布固定。
②8字形包扎法适用于关节、手部、肩部等部位,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然后用绷带呈8字形围绕关节部位包扎缠绕直至将伤口完全包扎覆盖,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末端用胶布固定。
止血、包扎操作流程、评分细则
科室:姓名:得
日
止血、包扎操作流程、评分细则
科室:姓名:得
日。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操作评分标准
大腿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操作流程
选手素质要求认真,着工作装,仪表端庄。
操作前,物品需经评委认定合格后,向裁判举手示意开始计时。
首先,操作者需评估环境,确定安全,并口述:“现场环境安全”。
接着,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抚慰伤员,口述:“别紧张,我来帮你!”然后高声呼救,喊出伤员大腿出血,快来人啊!
止血的操作步骤包括:迅速用双拇指或双手掌根重叠压迫止血部位(腹股沟韧带中点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评委检查止血效果;在拟上止血带部位加垫;上止血带(具体部位在大腿中上部或伤口上方10-15cm左右,止血带头回插结扣内),检查止血效果、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口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大腿喷射状出血停止!”最后,评委检查止血效果,并记录扎止血带时间。
包扎的操作步骤包括:确定伤口部位,加敷料(手接触敷料面不能接触伤口),用三角巾包扎,要求工整、美观。
包扎后三角巾上下移动不超过1cm。
将肢体固定于健侧肢体上。
固定的操作步骤包括:将健肢移向患肢,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髋关节处、小腿中段处、踝关节处。
所有结不许打在患肢侧。
踝关节处固定时要求用8字固定法。
两膝、两踝关节处要求加垫。
固定松紧适宜,活动度不超过1cm,动作轻柔。
整个操作流程顺序是止血→包扎→固定,全过程时间为3分10秒。
操作所需物品包括三角巾7条,止血带1条,敷料3块(2大1小),记录卡片1张,笔1只。
操作完毕后立即向裁判报告,裁判员终止计时。
创伤包扎操作流程及评分准则创伤包扎操作流程是医疗救助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在急救和护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正确的包扎可以有效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本文将介绍创伤包扎的操作流程,并提供评分准则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创伤包扎前,必须先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材料,包括消毒剂、纱布、医用胶布、剪刀、手套等。
同时,确保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并做好个人防护,戴上手套和口罩。
二、伤口清洁在进行包扎前,必须彻底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碘酒擦拭周围皮肤,清除污垢和细菌。
如果伤口有大量出血,要先用纱布进行敷压止血。
三、包扎选择根据伤口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和方法。
轻度伤口可使用透气性较好的敷料,如无菌敷料或纱布;重度伤口则需使用吸水性好的压力敷料或医用胶布。
四、包扎操作流程1. 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
2. 将包扎材料打开并铺放在干净的工作台上。
3. 用消毒剂或酒精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 用纱布或无菌棉球轻轻擦拭伤口,以去除血液和污垢。
5. 将纱布或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并用医用胶布固定。
6. 如果需要施加压力,可以使用压力敷料或绷带,固定在伤口周围。
7. 检查包扎是否牢固,确保伤口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固定。
8. 完成包扎后,清理工作台,正确处置废弃物,并洗手消毒。
五、评分准则为确保创伤包扎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评分准则:1. 包扎材料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符合伤口特征。
2. 操作的无菌程度,是否做到了有效的感染控制。
3. 包扎的紧固度和固定度,是否能够保护伤口。
4. 创伤包扎的整体效果,是否达到了止血、保护伤口和促进愈合的效果。
5. 操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是否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并得到患者的配合。
评分准则的目的在于提供参考,帮助医护人员和急救人员评估自己的包扎操作,并及时做出改进和调整。
总结:创伤包扎是一项关键的技能,在急救和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的包扎操作流程和准确的评分准则可以保证创伤包扎的质量和效果。
外伤包扎操作评分标准考号:外伤包扎一、目的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和夹板,减轻疼痛。
二、材料绷带、三角巾等三、操作方法1、伤口处理清洗去污,止血,缝合,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绷带包扎法包扎时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以绷带外面贴近局部,应由伤口低处向上,经常是由左向右,从下到上进行缠绕。
⑴环形包扎常用于手、腕、足、颈、额等处包扎。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但第一圈的环绕应稍作斜状,第2~3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胶布将绷带尾部固定,也可将绷带尾部剪成两头并打结。
⑵螺旋形法常用于肢体和躯体包扎。
先将绷带按环形结缠绕数圈,随后上缠的每圈均盖住其前一圈的1/3或2/3。
⑶8字形法常用于关节部位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
3、三角巾包扎法⑴头部普通包扎法选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横指宽,把底边的中部放在前额,两底角接到头的后方相互交叉,打平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⑵头部风帽式包扎法在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成风帽。
把顶角结放在前额,底边结放在头部的后下方,包住头部,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并折成3~4个横指宽后包绕下颌,交叉后拉至头部后方打结固定,或两底角直接在下颌处打结。
⑶胸部包扎法把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创伤部位的下方,顶角越过伤侧肩的上方转到背部,使三角巾中央部盖伤侧的胸部。
左右底角在背部打结,顶角和左右底角打的结会合在一起并打结。
⑷背部包扎法与胸部包扎法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三角巾的大部分放在患者的背部,而打结是在胸部。
⑸腹部包扎法把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腹部受伤部位的上方,顶角向下,两底角向后绕到腰部打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与左右两底角打结。
⑹肩部包扎法用两条三角巾,将其中一条三角巾的中央部放在肩部,顶角朝向颈部,将底边折叠约2横指后横放在上臂的上部,两底角交叉,绕上臂后在上臂的外侧打结。
用另一条三角巾将患侧前臂悬吊于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