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文word版 (3页)
- 格式:docx
- 大小:19.81 KB
- 文档页数:4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作者:王全弟赵丽梅「内容提要」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
本文借鉴先进法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现状,提出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建议。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1890年,美国私法学者布兰戴斯和沃伦在《哈佛法学评论》(《Harvard Law Review》)上发表了《论隐私权》一文,首次提出了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的概念。
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隐私权作为公民人格权利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和保护,并呈现出国际统一化的趋势。
然而,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强化对网络空间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立法的当务之急。
一、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1]一般认为,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其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主要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及个人隐私利用权等。
[2]隐私权是公民的人格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伴随着人类对自身的尊严、权利、价值的认识而产生。
与英美法系国家极度重视个人隐私不同,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长期缺乏隐私权的概念。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通讯传播信息的发达,隐私权才开始取得宪法和私法上的地位,受到比较完善的立法保护。
法国、德国等国家先后制定了法律和单行法规,或以判例的形式对公民个人的隐私权进行保护。
即使在一些尚未承认隐私权作为一种独立民事权利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公民的隐私也在名誉权或者其他相关民事权利的名义下得到不同程度的间接保护。
本科毕业论文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法学班级:学号: 108502207 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2 年 4 月浅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摘要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迅速、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向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催生出大量的新兴产业,明显加快了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快速转变,网络在极大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改善当代生活质量的同时,其广泛覆盖性、快速传播性以及极大公开性,对人们隐私的隐蔽性造成了很大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随之日益受到各界关注。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个人数据法律保护自律目录引言 (1)1.侵害网络隐私权的形式 (2)1.1.在免费软件内安插广告 (2)1.2.黑客肆虐 (2)1.3.雇主监视雇员 (3)1.4.政府监控 (3)1.5.不当泄漏他人资料 (3)2.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必要性 (4)2.1.维护公民的价值、尊严和安全 (4)2.2.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4)3.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5)3.1.技术手段 (5)3.1.1.运用软件 (5)3.1.2.运用防火墙和加密技术 (6)3.1.3.网站加密用户信息 (6)3.1.4.P3P隐私参数选择平台 (6)3.2.教育网络使用者 (7)3.2.1.不随意泄漏个人资料 (7)3.2.2.了解网站的隐私权政策及是否经过认证 (7)3.2.3.使用内外网技术 (7)3.3.鼓励业者自律 (7)4.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之现状及建议 (8)4.1.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之现状 (8)4.1.1.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实践 (8)4.1.2.隐私权作为一项单独民事权利的地位仍未确立 (8)4.1.3.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不便操作 (8)4.2.我国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9)4.2.1.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 (9)4.2.2.鼓励制定行业行为自律准则 (9)4.2.3.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规则的制定 (9)4.2.4.增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10)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英文摘要 (13)引言网络的诞生与飞速发展给技术和经济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同时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框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隐私权保护的新问题。
【最新文档】浅议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浅议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网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加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一方面能更好的规范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更好的维护公民的个人尊严,保护公民的合法人格权益,倡导健康的社会风气,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
一、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及其内容隐私权的概念和理论始于19 世纪90 年代,由美国法学家布兰戴斯和沃伦首次提出。
在我国学术界,张新宝教授认为: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①网络隐私权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而新命名的一个非法定的术语,目前国内外都没有明确其定义。
我国学者赵华明认为: 网络隐私权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
②笔者认为,网络隐私权是专属于自然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综合性人格权,其权利由自己支配,非经本人同意,不受非法侵犯。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形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我们足不出门就可以尽知天下大事,另一方面也侵犯着我们的个人权利。
在一个无国界无地方区划的虚拟自由王国中,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数不胜数。
从侵权的主体来划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个人的侵权网络的方便快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个人数据呈现在第三方的应用平台中,而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在未经权利人同意的前提下,公开传播他们的隐形的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信息,侵犯权利人的知情权、选择权,给权利人带来无形的压力、痛苦。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网络隐私权概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X 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 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 8%。
网络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关系。
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困扰。
近年来,网络隐私权遭到侵犯的现象层出不办网络隐私权这个新名词也进入了公众视野,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隐私权属于人格权,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保护其私人生活的安宁,和保护其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犯和泄露的权利。
网络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在本质上完全相同,是传统隐私权在信息化时代的衍生和发展,是指自然人在网络空间里享有的,保护其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生活和保护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的人格权。
具体说来,网络隐私权包括网络信息资料、网络生活安宁以及网络领域不受侵害三个部分。
二、网络隐私权的特征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网络隐私权具有其区别于传统隐私权的新特征:(1)隐私权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诸如域名、电子邮箱、QQ号码、网站注册信息、网上购物信息等等都进入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领域。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家将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视为抢占商战先机的法宝,于是导致了网络用户信息泄漏成为常态,更增加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复杂性。
(2)网络环境下的侵犯隐私权行为,往往都是基于高科技方法,通过追踪软件、卫星覆盖技术等予以实现的。
高科技的介入,使得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3)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空间,信息传播极为迅捷,传播范围巨大,这使得网络隐私侵权案件的责任人难以认定,也使得侵犯网络隐私权行为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就很难控制,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三、侵害网络隐私权行为的表现形式(1)作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空间,私人网络空间属于隐私权保护的领域,任何人的非法侵入都构成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 引言1.1 概述网络隐私权是指个人在网络上享有的隐私保护权利,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受非法侵扰及公开的权利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和利用变得日益频繁,导致网络隐私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侵犯。
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仅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必然需求,也是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个人信息泄露、侵犯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
本文将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法律保护措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网络隐私权维护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案例分析等多个角度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强对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认识,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2. 正文2.1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护个人在网络上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是每个人的重要资产,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通讯录等,如果这些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将给个人带来严重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保护个人隐私权。
每个人有自己的隐私空间,不希望被他人窥视和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限制他人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尊重。
维护公民权利。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权利,包括自由言论权、人格权等,确保公民在网络上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维护公民权利,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隐私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重要保障。
加强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维护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繁荣和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的隐私变得更加透明。
在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网络空间中,常常会出现滥用网络传播自由的现象,这不但危及公共利益,也触及到了公民的个人隐私。
而网络隐私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隐私,它显得格外脆弱,这无疑对网络隐私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举“人肉搜索”之现象,从法律保护角度出发,试述我们应当重视并加强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给网络中的个人隐私安上安全盾。
【关键词】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一、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概述(一)隐私权概述1、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产生于美国,1890年,由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提出,即一种“不受打扰的权利”。
在遵守公共利益准则的条件下,它坚持人们有权因私生活受到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进行的不合理的侵犯而获得损害赔偿或规定的救济。
史尚宽先生认为隐私权是指“私生活上或工商业上所不欲人知的事实,有不被他人得知的权利。
”隐私是指自然人私人生活中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不愿被他人知悉或公开的秘密,它是一种非公开的个人信息,具有可定位性与识别性,对他人是有价值的。
而隐私权乃个人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i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格权,一旦公开公众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直接定位于特定个人并满足自己的需要,它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受他人尊重和不受侵犯的权利。
《民法通则》虽然对隐私权未作明文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2、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的主体只限于自然人,其内容主要包括私人生活安宁权、私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以及合法范围内的使用、收益权。
个人隐私权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隐私权的私密性;2、他人不得恶意利用隐私侵害隐私权利人;3、隐私权利人被侵害后的救济。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隐私权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网络隐私权是指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和通信内容受到保护的权利。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信息流通的不受限制,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制定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成为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免受盗用、滥用和非法收集使用的侵犯。
在国际上,有许多国际组织和协定致力于推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从1990年开始就多次讨论了网络隐私权的问题,并于2012年通过了一份关于网络隐私的决议。
欧洲人权公约和欧洲数据保护指令也为欧洲国家的公民提供了一定的网络隐私权保护。
在国内,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网络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通信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分别规定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和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个人信息为主题的专门法律。
个人信息保护法主要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传输和存储等方面的规定。
根据该法律,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并且要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
个人信息的处理者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个人信息的违法收集和使用行为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国还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监督管理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
该机构负责颁布和修订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开展个人信息的安全审核和监测工作,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处置。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尚未完善,导致一些企业和组织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存在不规范和违法行为。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执法力度仍然不够强大,导致违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打击和惩罚。
2010年12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 ee.2010第24卷第6期J our nal of H ub ei U ni vers i t y of E c onom i cs(Phi l os ophy&Soci al Sc ie nc es)V01.24N o.6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李茂春(江西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江西南昌330029)捕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竣挑战.这种状况巴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迸一步发展。
在我国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己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内涵、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不足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具体构想.关键词;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一、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关于隐私权的概念及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隐私的概念是由美国法学家路易斯布兰戴斯和萨莫尔沃伦于1890年发表的论文《隐私权》中提出的。
在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隐私权才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开始运用并逐渐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和保护。
但在我国.隐私权作为一个严格的法律术语的出现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目前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出现隐私权的明确表述。
一般认为.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
网络隐私权权与现实生活中的隐私权不同.网络隐私权是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发展。
针对这一新兴的历史产物.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有的学者认为网络隐私权是指:“网络中的隐私权是自然人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空间中所享有的隐私权.是将现实空间中的隐私权向网络空间中的引申。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隐私权:“并非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隐私权.属于隐私权中个人资料隐私权的范畴。
个人资料包括以任何形式记载的、可供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种族、民族、肤色、肖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情况等信息”。
⽹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浅述论⽂ ⽹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络中的延伸,是指⾃然⼈在⽹上享有私⼈⽣活安宁、私⼈信息、私⼈空间和私⼈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和公开的⼀种⼈格权;也指禁⽌在⽹上泄露某些个⼈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
2013年11⽉26⽇,联合国通过由巴西德国发起的保护⽹络隐私权决议。
以下是店铺为⼤家精⼼准备的:⽹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浅述相关论⽂。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浅述全⽂如下: 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社会已经全⾯进⼊信息时代。
信息与技术产业的发展在计算机软件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计算机软件作为⼈类创造性的智慧成果,其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
⽬前,可以适⽤于计算机软件产权保护的法律有版权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等,它们从不同的⾓度对软件产权进⾏⼀定的保护。
但是,由于它们本⾝并不是专门针对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定的,所以在使⽤它们对计算机软件产权进⾏保护时,都存在着各⾃的缺陷。
这⼀点已经受到国际法学界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针对计算机软件进⾏专门的⽴法保护,已经成为了国际上计算机软件产权保护的⼀⼤趋势。
⼀、计算机软件⽴法保护的沿⾰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及特征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档。
“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的装置执⾏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可被⾃动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符号化语句序列。
计算机程序包括源程序和⽬标程序,同⼀程序的源⽂本和⽬标⽂本应视为同⼀作品。
“⽂档”是指⽤⾃然语⾔或形式化语⾔所编写的⽂字资料和图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发情况、测试结果及使⽤⽅法。
计算机软件具有⾃⾝的特点。
⾸先,它是⼈类脑⼒劳动的智慧成果。
计算机软件的产⽣,凝聚了开发者的⼤量时间与精⼒,是⼈脑周密逻辑性的产物。
其次,它具有极⾼的价值。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网络隐私权是指个人在网络上享有的关于个人信息、个人通信和个人活动的隐私保护权利。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权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泄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
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隐私权,各国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
这些法律保护措施的制定对于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旨在保护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利。
国家规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个人的隐私信息进行了保护。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个人信息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并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使用、处理个人信息。
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使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过用户同意。
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这一规定规范了网络运营者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保障了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对于个人通信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和权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知悉国家秘密后,应当严格保守,不得泄露。
对于网络通信中的保密内容,国家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未经许可,不得窃取、刺探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取他人的通信内容。
这一规定保障了网络通信中的隐私权,防止了通信内容的泄露。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对于个人活动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属于具有保密性质的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入,并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对于个人活动的保护,国家也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保护个人活动的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意义重大。
它保护了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隐私权,防止了他人对于个人信息的侵犯。
它规范了网络运营者的行为,促使网络运营者尊重和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浅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法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浅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摘要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迅速、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向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催生出大量的新兴产业,明显加快了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快速转变,网络在极大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改善当代生活质量的同时,其广泛覆盖性、快速传播性以及极大公开性,对人们隐私的隐蔽性造成了很大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随之日益受到各界关注。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个人数据法律保护自律目录引言11.侵害网络隐私权的形式2 1.1.在免费软件内安插广告2 1.2.黑客肆虐21.3.雇主监视雇员31.4.政府监控31.5.不当泄漏他人资料32.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必要性42.1.维护公民的价值、尊严和安全42.2.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43.网络隐私权的保护53.1.技术手段53.1.1.运用软件53.1.2.运用防火墙和加密技术63.1.3.网站加密用户信息63.1.4.P3P隐私参数选择平台63.2.教育网络使用者73.2.1.不随意泄漏个人资料73.2.2.了解网站的隐私权政策及是否经过认证7 3.2.3.使用内外网技术73.3.鼓励业者自律74.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之现状及建议84.1.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之现状84.1.1.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实践84.1.2.隐私权作为一项单独民事权利的地位仍未确立8 4.1.3.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不便操作8 4.2.我国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94.2.1.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94.2.2.鼓励制定行业行为自律准则94.2.3.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规则的制定94.2.4.增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10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英文摘要13引言网络的诞生与飞速发展给技术和经济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同时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框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隐私权保护的新问题。
摘要网络隐私权就是指公民在互联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收集、储存、传播和利用的一种权利。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让人们的隐私变得更加透明。
而当今社会对网络的深度依赖以及个人隐私在网络环境下极易遭受侵害,网络隐私侵权事件屡有发生,对公民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使得我们急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加强信息技术防范,以规范网络行为,提高技术保护水平,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促进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笔者针对当前我国隐私权立法现状,以及我们在保护隐私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侵权形式法律保护立法建议ABSTRACTABSTRACTWeb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is that citizens enjoy the tranquility of private lif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be protected by law, are not unlawful collection, storage, dissemination and use of a righ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privacy of the network so that people become more transparent. The depth of today's society depends on the network, and personal privacy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vulnerable to abuse, online privacy violations occur frequently, the individuals, or even the whole society have extremely adverse effects. Strengthen the personal data in cyberspace and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privacy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etwork of legislation, so we need to establish a sound legal system and enha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event, to regulate the network behavior,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prote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privacy the right to legal protec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The author f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ivacy legislation, and our course i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problems, proposed legislative proposals privacy of our network.Key words:Internet Privacy; Infringing form; Legal Protection ; Legislative proposals目录目录一、网络隐私权概述 (1)二、网络隐私权侵权形式 (3)(一)在网上揭露、公布他人隐私 (3)(二)篡改、假冒他人的电子邮件 (3)(三)非法获利,利用他人资料谋取利益 (3)(四)网站对个人信息的侵权 (3)三、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3)(一)《侵权责任法》的新规定自然延伸到要求保护网络隐私权 (3)(二)维护公民的人格独立、尊严与安全,保障人们生活和精神安宁 (4)(三)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5)(四)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需要 (5)(五)严重的网络隐私权侵害现象的要求 (6)四、当前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问题与不足 (6)(一)网络隐私权保护虽有立法但是还很不健全 (6)(二)法律对网络隐私权重视不够 (7)(三)在实践中网络隐私权的法律维权很难实现 (7)(四)网络隐私权的法律研究较为滞后 (7)(五)公民法律保护意识薄弱 (8)五、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8)(一)立法规制应该是最基本的规制方式 (8)(二)可以将电子证据作为诉讼中的证据 (9)(三)在法律条文中明确网络隐私权的范围 (10)(四)网络服务运营商也应当加强相关保护 (10)主要参考目录 (12)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引言: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网络隐私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各种“门”事件以及人肉搜索等等事件都突出的反映了隐私权在网络领域出现的问题,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分别为行业自律模式和法律规制模式的利弊,提倡运用综合的法律手段调整互联网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
一、隐私与网络隐私权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让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颁布,在第二条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包括隐私权。
这意味着我国法律已将其纳为人格权的一种,成为现今社会中每个人都无条件享有的权利。
而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在打破了阻碍人类发展的时间以及空间的界限,给人类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使得束缚人类交流的时间、空间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传统隐私权所赖以存在的屏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正如美国学者A.斯皮内洛所言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社会里、社会中每个人拥有的个人隐私正在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隐私权的说法应运而生。
网络隐私权与隐私权有异曲同工之处,指的是自然人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
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基本涵盖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本文即以此展开阐述。
二、国外对于网络隐私的保护方法辨析 从世界各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制度来看,占主导地位的分别为行业自律模式和法律规制模式。
下面笔者将对于这两种模式的概念,特点,利弊分而述之。
(一)行业自律模式 网络中的行业自律指的是由网络业者(从事网络服务和提供网络产品的主体)制定的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用来表明它们在网络隐私上的立场、态度和具体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行为规范或标准来约束网络业者的行为,从而实现对网络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
这种模式最大优势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其次,它避免了传统法律过于僵化,只具有稳定性而缺乏自由裁量空间的弊病,更加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制定出高于法律规范的保护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和网络发展服务。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马可欣(美国南加州大学㊀90007)ʌ摘㊀要ɔ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ꎬ互联网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ꎮ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隐私权也频频遭到侵犯ꎮ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权在立法保护上的不足以及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实施上还不到位ꎬ甚至沦为一纸空文ꎮ从我国立法上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和网络环境下侵犯网络隐私权具有隐蔽性㊁开放性等特征着手ꎬ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及其他国家的先进模式ꎬ提出完善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方法ꎬ希望为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撑起一把法律保护伞ꎮʌ关键词ɔ网络隐私权ꎻ行业自律模式ꎻ法律规制模式2004年3月14日修订的宪法第四修正案明确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ꎮ这是我国在根本法中首次将人权概念写进宪法ꎬ对我国人权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ꎮ当今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人权的社会ꎬ在这样一个高度重视人权的社会里ꎬ隐私权独立的价值意义越来越凸显ꎮ近些年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ꎬ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ꎬ与此同时网络可谓是一把双刃剑ꎬ个人隐私甚至国家的机密信息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ꎮ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者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地收集包含公民隐私的各种信息ꎮ另一方面ꎬ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泄露的私密信息往往会被他人非法收集㊁利用和传播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ꎮ网络隐私权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到个人㊁各种组织及国家的高度关注ꎬ因此对网络隐私权就其法律保护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就十分有必要ꎮ一㊁网络隐私权及其侵权特征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ꎬ而且其传递手段异常的简单和迅速ꎬ网络隐私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ꎮ网络隐私权可以说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隐私权之上的新型隐私权ꎬ通常人们所说的网络隐私权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和资料的隐私权的范畴ꎮ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ꎬ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相关的立法和实践方面已经做得相当成熟ꎮ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什么是网络隐私权还没有一致的观点ꎬ有些研究学术的人认为 网络隐私权的概念指隐私权中个人资料隐私权的范畴ꎮ 有些学者则认为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上享有的私人生活 ꎬ还有一部分人认为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个人信息㊁网上个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ꎬ不被他人非法侵犯㊁知悉㊁搜集㊁复制㊁公开㊁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 ꎮ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具有自身的特征ꎮ互联网的流动性和便捷性非常强ꎬ这样的技术特点就使得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更容易实行ꎬ一旦遭到侵犯后通常难以及时救助ꎮ网络隐私权的侵犯主体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ꎬ这就导致侵权的手段很是隐蔽ꎬ监管上难度也很大ꎮ网络隐私大多以数据形式存在ꎮ加之网络隐私权兼具人格和财产属性ꎮ一方面ꎬ隐私权被侵犯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ꎻ另一方面ꎬ商家为了经济利益会绞尽脑汁地挖掘公民个人数据的商业价值ꎮ互联网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世界ꎬ但同时它也是一个虚拟模糊的世界ꎬ这样就导致各国的法律适用上时有冲突ꎮ再加上各国的管辖制度是立足于地域基础之上由此导致各国的管辖制度无法有效适用于网络空间ꎬ最终冲突定然不断ꎮ网络隐私权的侵权方式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ꎮ一是个人侵权行为ꎬ此种侵权行为的主体是自然人ꎬ其主要表现为一些人未经他人授权擅自将他人的隐私或者与他人相关的私密信息在网络上发布ꎻ个人未经授权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邮箱及其他网络空间盗取里面的重要信息ꎬ更甚者通过制造计算机病毒等方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ꎮ二是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ꎬ其主要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以及互联网内容的提供者ꎮ所谓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主要指为客户提供接入㊁信息等业务的电信运营商ꎮ所谓互联网内容的提供者主要是通过建站向用户提供信息ꎬ其通常会通过特定的文件记录客户的信息资料甚至记录客户的邮件地址和上网习惯等ꎬ这样一来客户的隐私就很容易被侵犯ꎮ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起步比较晚ꎬ直至七十年代才在宪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中里对隐私权进行了模糊的规定ꎬ明确性显然不足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ꎬ人们对自己的隐私权普遍开始重视起来ꎬ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一套隐私权相关的法律的保护系统ꎬ但是仍需不断完善ꎬ灵活性也有待提高ꎮ二㊁我国目前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现状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我们要比国外晚的多ꎬ直到七十年代才对隐私权进行了不是十分明确的比较宽泛的规定ꎮ例如最高法«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第7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160条都没有突破已有的规定ꎬ从行为定性上仅将其认定为侵犯名誉权的行为ꎬ从保护方式上也不是直接保护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新的司法解释对隐私权进行保护ꎬ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时不再需要附属于名誉权ꎬ公民的隐私权得到直接保护ꎬ这一举措进步意义十分重大ꎬ但其不足之处仍然十分明显ꎬ«解释»采取了列举的方式对应保护的公民的个人住址㊁个人隐私㊁通信等做了规定ꎬ刑法中也有关于保护隐私的规定类型ꎬ然而被保护类型中却不包括隐私权ꎮ司法解释在此可谓采取了慎之又慎的态度ꎬ只是称为 隐私 ꎬ将其放入 人格利益 中予以保护ꎮ首次将隐私权列入法律保护民事权益范畴的是在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中ꎬ主要分布在第一章第二条ꎬ除此之外在 互联网专条 即第36条中列明了侵权的责任主体为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ꎬ同时也规定了责任主体应如何承担责任及应承担何种责任ꎮ互联网改变了世界ꎬ如今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的日常生活都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ꎬ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ꎬ网络商和各商家乃至个人都开始借所谓的 大数据 互联网+ 搜集储存个人信息ꎬ再加上互联网极大的开放性㊁互动性㊁虚拟性ꎬ最终导致了这种侵权行为有着不同与其他侵权行为的特点ꎬ这种手段多样㊁方式隐蔽的特点就为保护网络隐私提高了难度ꎮ当前ꎬ在国家层面我们没有特别的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的方式或者机构ꎬ主要是依靠的还是行业自律ꎬ不同的网站都出台有对网络隐私进行保护的相关措施ꎮ这是好现象ꎬ但问题依然很多ꎬ比如各网站的声明比较简单且多为单方的 霸王合同 ꎬ如果出现侵权行为大家相互推责ꎬ没有良好的保障性ꎮ所以单纯依靠自律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ꎬ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并使之系统化ꎬ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才能对网络隐私权进行更有效的保护ꎮ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应该多多地向发达国家学习ꎬ因为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做的相当成熟ꎮ三㊁国外对于网络隐私进行保护的主要方法世界上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制度中ꎬ最具代表性的分别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法律规制模式ꎮ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ꎮ网络中的 行业自律 指的是由网络从业者制定的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ꎬ用来表明它们在网络隐私上的立场㊁态度和具体的保护措施ꎬ通过这些行为规范或标准来约束网络业者的行为ꎬ从而实现对网络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ꎮ这种模式的主要好处是它既具有稳定性又不失自由裁量ꎬ有利于互联网商务的发展ꎬ并且它不像传统法律那样僵化ꎬ更加适应网络世界的瞬息万变ꎮ但是ꎬ任何模式都不是完美的ꎬ这种模式在执行和保障手段上㊁公信力以及公示力上就明显不如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支撑的传统法律ꎮ此外ꎬ行业自律模式只对那些加入的组织和个人有约束力ꎬ而对除此之外的团体或个人来说ꎬ并无任何约束和规范作用ꎮ因此ꎬ其在范围上远远不及法律的约束范围广ꎮ另外ꎬ行业自律模式更侧重于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侵犯网络隐私的问题ꎬ对网络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有所重视不够ꎮ美国人认为把公民个人的隐私搜集在一起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ꎬ此种权利一旦被滥用其危险性将是不可想象的ꎮ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美国更加倾向于将行业自律作为保护隐私的主要手段而将法律作为辅助手段ꎮ具体讲来ꎬ美国行业自律手段主要包括:(1)建设性的行业指导ꎻ(2)网络隐私认真计划ꎻ(3)技术保护模式ꎻ(4)安全港模式ꎮ立法上ꎬ美国的宪法和民法都有对隐私权的保护ꎮ制定了专门的隐私法ꎬ该法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ꎮ其他相关的法律还有许多ꎬ诸如金融隐私权法等ꎮ总体看来ꎬ采用该种模式符合美国的实际情况ꎬ因为它不仅填补了立法空白同时也有利于互联网贸易的发展ꎮ第二种是以欧盟为代表的法律规制模式ꎮ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是欧洲通过立法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典范ꎮ它既有利于保护个人的隐私ꎬ同时也有利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交流互动ꎮ相比于网络自律模式ꎬ该模式更侧重于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ꎮ这种模式不仅具有较强的强制性ꎮ而且从立法㊁执法㊁守法到监督都建立了完善的行业规范ꎬ因此可以有效地在各个阶段保护个人隐私数据ꎬ为信息过渡提供良好的环境ꎬ在信息管理中切实做到依法办事ꎮ法律规制模式的强制性毋庸置疑ꎬ但在灵活性上其仍有不足ꎮ首先ꎬ法律具有稳定性ꎬ但社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ꎬ这种矛盾决定了法律的相对滞后性是必然的ꎮ法律界有句名言 法律从制定之日起就已经过时 正是对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ꎮ其次ꎬ法律具有极强的僵化性ꎬ一旦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其标准一般比较高ꎬ这种高标准虽然可以有效的达到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目的ꎬ但这种做法增加了整个网络信息产业的成本ꎬ有可能阻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ꎮ四㊁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建议第一ꎬ确立隐私权独立的法律地位ꎮ«侵权责任法»中正式确认了隐私权属于公民人格权的一种ꎬ同时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也有涉及ꎮ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ꎬ原则性的基本法律出台之后ꎬ相应的还应该制定除«侵权责任法»之外的其他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法规ꎮ我国目前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法律规定ꎬ因此应尽快在法律地位上给网络隐私权一个 名分 ꎬ除了民法方面还要有其它部门法的相互配合ꎬ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ꎮ网络隐私权自身的特点十分明显ꎬ网络隐私权独立的法律地位肯定是要确立的ꎬ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着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使已有的规定详细化以增强其操作性ꎮ不仅应该在民法方面同时还应在刑事行政等方面对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进行规制ꎬ由此形成一个由各部门法相互配合的有体系的完善的法律系统ꎮ第二ꎬ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ꎬ完善我国的法律ꎮ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法律规制模式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侧重点各有不同ꎬ前者注重保护网络隐私权ꎬ以便为互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ꎬ后者主要以保护个人隐私㊁遏制侵权行为为目的ꎮ但我们不能搞 一刀切 ꎬ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ꎬ因此要对各种模式的优点兼容并蓄ꎬ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ꎬ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模式ꎮ我国是大陆法系ꎬ所以我们采取以立法保护为主㊁行业自律为辅的混合模式更接地气ꎬ但不是说一旦模式定型了就一成不变了ꎬ实际中还是要采取灵活ꎬ如此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ꎮ一是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ꎬ特别是要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门法律法规ꎮ在专门法律法规中ꎬ应当对什么是网络隐私权ꎬ什么样的行为算是侵犯网络隐私权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作出明确而细致的规定ꎬ以便于实践中具体的认定ꎮ二是要提高网络服务者的社会责任感ꎬ自觉遵守法律不实施相关的侵权行为ꎮ三是国家要对有关行业进行适当的行政干预ꎬ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对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ꎬ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ꎮ第三ꎬ网络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ꎮ我国目前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ꎬ因此应当尽快建立专门的自治协会ꎬ各主要的网络运营商可以作为主要发起者来创建自治协会ꎬ再由该协会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ꎬ用政策来规范企业的网络经营ꎮ还要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ꎬ如果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那该政策就没有威信ꎮ在考虑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ꎬ吸取适合适于我们的经验办法ꎬ形成适合于我国的法律规范和原则ꎮ此外ꎬ提高公民保护自己网络隐私权的意识ꎬ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ꎬ加大执法力度ꎬ及时监督制止各种侵权行为ꎮ最终通过多种监督方式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ꎬ促进网络世界健康发展ꎮʌ参考文献ɔ[1]矫健.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ꎬ2006(2) [2]殷丽娟.专家谈履行网上合同及保护网上隐私权[N].检察日报ꎬ19990526[3]卢爱国.谈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ꎬ2004(4) [4]佟娜.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商ꎬ2015[5]李德成.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ꎬ2001。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隐私权是人们所享有的一种基本人格权利, 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 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权利。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隐私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不能够为他人所侵犯的一种人格权利, 它也是公民人格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格权利之一。
然而与欧美国家极度重视个人的隐私权不同, 作为一个大陆法系国家, 我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太多的隐私权保护意识, 这种观念甚至是一度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开始运用使人们开始关注对于人权的保护。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隐私权向着网络领域延伸, 而网络隐私权不同于公民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隐私权。
对于一般隐私权, 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保护, 而网络隐私权则不同, 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公民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缺乏一定的意识或技术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经营者为了进行商品的经营活动, 别有用心的搜集、整理网络中用户的个人信息, 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他们的经营活动, 甚至有一些极端者会窃取用户的信息加以利用。
这些行为在对公民造成一定的骚扰的同时还有可能对公民的财产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
这些行为就对公民所享有的对隐私权进行隐瞒及支配等权利有所侵犯。
在网络中, 大部分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会造成公民的财产利益的损害, 如窃取或用其他手段获取公民的诸如身份证等证件的号码或者是一些密码等, 就会对公民的财产权益造成损害。
而在网络上还有一种行为会造成公民精神层面的损害, 例如透漏或泄漏一些公民不愿公开的隐私信息或秘密, 则会对公民的精神造成损害。
然而由于精神上的损害属于主观感受, 我们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标准进行确定, 也就难以对公民由于泄漏隐私造成精神方面的损害实施法律上的保护措施。
【优质文档】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近期,据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的棱镜事件,不仅引发了各国对美国政府监视、侵犯各国网络信息的声讨,更引爆了人们对网络隐私权的关注,并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的确,网络的普及,不仅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们查阅资料,扩宽知识的覆盖;同时,网络的普及也更有利于人民监督权利的行使,近期众多高官的落马与网络监督密切相关,网络反腐成为新的反腐阵地。
发达的网络在给人类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使作为隐私权屏障的时间、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网络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却也增加了侵犯隐私权的几率。
网络的公开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公众,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聊天记录,甚至艳照频繁暴露于网络,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一问题也引起社会、政府和广大网民的重视,并在全社会形成建立与完善一整套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及其执行机制的讨论与研究。
网络隐私权是网络环境中产生的新问题,现阶段虚拟空间中的网络隐私权时常受到侵害却得不到有效保护,问题就在于缺乏对网络隐私权的系统研究。
本文从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涵义入手,阐述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特点,分析网络空间中个人隐私权遭受的侵害状况,分析国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分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情况,对法律保护模式及其他的执行机制进行理性思考,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全文共9771字。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广泛普及,需要着手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就是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从因特网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但一直以来被人们重视的程度都不够。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资料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祖国2018.11.上|政法研究|摘要: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享受更为快捷方便的网络服务的同时,也身处于个人网络信息、隐私泄露的危险之中。
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并加以利用,将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与法律困扰。
本文将从网络隐私权的概述及其基本特征、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法律的角度就如何加强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浅谈个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文/周蔚琳近几年来,个人网络信息被窃取和不法利用,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引发法律纠纷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
可以说,加强个人网络信息、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很多人纷纷响应,希望国家能够加强保护个人网络隐私的力度,也意识到了个人应该对自身的网络隐私这一块,给予更多的重视。
一、网络隐私权概述及其基本特征(一)网络隐私权的概述隐私权的概念源于美国,由布兰戴斯和沃伦首次提出“保护个人的著作以及其他智慧感情的产物之原则,是为隐私权[1]。
”从那以后,隐私权这一概念,以及关于它的理论才逐渐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而在我国,关于隐私权的定义,却还没有得到最后明确的统一。
有人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独自享有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进行支配的人格权[2]。
也有人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生活和信息不被非法侵害的一种人格权[3]。
而网络隐私权,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在网络空间里的隐私权。
(二)网络隐私权的基本特征1.经济性我们说,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新的经济形态也凭借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也就是说,很多的经济行为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由此可见,很多人的信息中包含了大量涉及经济方面的数据信息,甚至包含了财产本身。
我们也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的办理,如收转存取欠款等。
还有现在很多流行的电脑游戏,其中附加的东西大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这些都与个人信息和隐私息息相关,一旦被不法分子侵害盗取,那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推荐下载】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分别为行业自律模
式和法律规制模式的利弊,提倡运用综合的法律手段调整互联网引起的各种社
会关系。
一、隐私与网络隐私权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
的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
人侵入或让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201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颁布,在第二条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包括隐私权。
这意味着我国法律已将
其纳为人格权的一种,成为现今社会中每个人都无条件享有的权利。
而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在打破了阻碍人类发展的时间以及空
间的界限,给人类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使得束缚人类交流的时间、空间因
素的影响逐渐减小,传统隐私权所赖以存在的屏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
正如美国学者A.斯皮内洛所言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社会里、社会中每个
人拥有的个人隐私正在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隐私权的说法应运而生。
网络隐私权与隐私权有异曲同工之处,指的是自然人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
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利用
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
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基本涵盖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包
括内涵与外延,本文即以此展开阐述。
二、国外对于网络隐私的保护方法辨析
从世界各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制度来看,占主导地位的分别为行业自律模式
和法律规制模式。
下面笔者将对于这两种模式的概念,特点,利弊分而述之。
(一)行业自律模式
网络中的行业自律指的是由网络业者(从事网络服务和提供网络产品的主体)制
定的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用来表明它们在网络隐私上的立场、态度和具体的
保护措施,通过这些行为规范或标准来约束网络业者的行为,从而实现对网络
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