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百分数(二)《解决问题》示范公开课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 格式:docx
- 大小:97.28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二单元《百分数(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上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基础知识,对百分数的意义和求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2.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图片、实物等,用于展示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商场打折促销,引入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百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百分数的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同时,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购物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合理选择购物方案。
教材第12页例5 .教材第12页”做一做”.教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将百分数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其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同学们!平常喜欢购物吗?每逢节日时各大商场人上人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说出买一送一、满100减30、打八折,满298送60购物券等)今天是个好日子,我给你们带来了好消息,各大商场都有促销活动.(课件出示)四副商场情境图。
提问:第一幅:晚8:00一律五折什么意思?第二幅:一律八折什么意思?第三幅:满200减100什么意思?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几折”来表示的?第四副:“折上折”什么意思?提问:(课件出示)怎么买更划算?揭示课题:(板书)选择购物方案二、提出问题、尝试达标教学例5。
(课件出示)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师:根据以上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尝试解答。
三、汇报交流、导学达标。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
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引导回答解题思路:(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
(板书):A:230×50%=115(元) B:230-2×50=130(元)A<B,A更省钱。
4.回顾与反思。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课件出示)这两种促销方式(1)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一样多?(2)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接近呢?(3)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差别大呢?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黄骅市滕庄子乡李官庄中心校康丽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用比例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代数知识的范畴,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
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家每吨水的价钱相等,就可以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
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上,能否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其关键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引导启发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为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学思考】: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吗【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5,完成教科书P14“练习二”中第13~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过程,能选择购物方案,并能充分解释方案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销售方式的正确含义,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提高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
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学情预设】学生举例:①打折销售;②有奖销售;③返券或返现金促销……师:购物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最实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到底哪家的便宜”的问题意识。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购买方案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5。
教学笔记(1)阅读理解题意。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找到“A商场打五五折销售”和“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一件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商品价格超过100元,一共减50元。
预设2: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每个100元都减50元,不满100元的不减。
师: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
“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5.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2)“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按5%缴纳增值税1500元,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需纳税的是()元。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4%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的14%。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作();税率为()。
(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4.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四、拓展练习5.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元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
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更便宜?学习小提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课件出示相关物品及其折扣,指名回答意义。
)“六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60%。
“五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5%。
“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
“七八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8%。
“六七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67%。
2.思考:原价,现价和折扣这间有怎样的关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归纳:原价×折扣=现价现价÷原价=折扣现价÷折扣=原价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油菜花图片,并讲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
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问题:这个“二成”是什么意思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归纳:“二成”就是十分之二,也就是20%。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追问:“三成五”又表示多少呢?2.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1)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把你的解题过程写清楚。
(2)课件出示:预设一:350×25%=87.5(万千瓦时)预设二:350×(1+25%)=437.5(万千瓦时)预设三:350×(1-25%)=262.5(万千瓦时)预设四:350-350×25%=262.5(万千瓦时)(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25%)求的是什呀?为什么都用乘法呀?三、活学活用。
1.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
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2.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
2 百分数(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103页至第105页的“百分数的应用”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深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能运用百分数描述数据和比例关系。
2. 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将百分数运用到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难点在于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尤其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百分数运用到问题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辅助教学,我将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笔记本、计算器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商品的折扣,引入百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百分数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我将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深入理解百分数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讲解完毕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我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百分数,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百分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百分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知识的计算题,另一部分是生活实际的运用题。
计算题例题:已知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折扣为20%,求折后价格。
答案:80元。
运用题例题:某班级有男生40人,女生占60%,求该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答案:男生40人,女生40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百分数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百分数(二)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内容包括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正确运用百分数,如折扣、百分比增长或减少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将百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找出关键信息,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百分数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百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百分数的概念,以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图表、公式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布置一些基础的百分数计算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作业:设计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拓展作业: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分析: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这几部分的内容。
百分数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概念和相关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本单元内容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要求: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课时安排:1、折扣……………………1课时2、成数……………………1课时3、税率……………………1课时4、利率……………………1课时5、学会购物………………1课时生活与百分数…………………1课时1折扣第一课时主备人: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出示例12、让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板书:(1)180×85%=153(元)(2)160×(1-90%)=16(元)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三、巩固练习:1、小华买了一辆玩具车,原价是2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小华少付多少元?2、一双运动鞋按原价八五折销售是204元,这双运动鞋原价是多少元?3、某商店搞促销活动,一件1000元的羽绒服按八折优惠。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 百分数(二)《解决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掌握求百分率问题的解题策略。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小数化百分数、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生活经验很少,对于出勤率、发芽率等百分率知之甚少。
所以课前有必要请学生搜集百分率的知识,老师在设计本课时也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球赛入手,引出命中率的概念。
然后探究学习如何将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这个互化的过程我还设计成微课,方便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在此基础上,再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让学生讨论分析,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百分率。
3重点难点1、掌握小数化百分数、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2、灵活运用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求百分率》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中国男篮在今年10月3日获得了亚锦赛冠军。
下面让我们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视频)2、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王涛和李强也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呢。
(出示课本84页的情境图。
)看,这是他们投篮的结果。
王涛(学生齐答:5投3中),李强(学生齐答:6投4中)王涛的投篮次数是( )次,投中次数是 ( ) 次;李强的投篮次数是( )次,投中次数是( )次。
你们认为他们俩谁投篮更准呢?(学生回答。
预设:没学生回答时,师:请大胆猜一猜吧!)(预设1:两位同学答案一样。
师:这两位同学都认为李强投篮更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预设2:如果两位同学答案不一样。
师:他们两人谁说得对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如没答出,则问:王涛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呢? 师板书:3÷5=3/5 4÷6=2/3)3、师:这位同学是用投中的次数除以投篮的次数来比较两人的投篮水平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解决实际问题(例5)|人教新课标(年秋)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及其应用;2. 能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百分数的概念及其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 例题解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百分数的定义和性质;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些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二、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及其应用(10分钟)1. 讲解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 讲解百分数的表示方法:用百分号(%)表示,如25%表示25/100;3. 讲解百分数的应用:表示比例、比率、增长率、减少率等;4. 举例说明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品打折、考试成绩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例5)(15分钟)1. 出示例题:一种商品原价为200元,打8折后,现价是多少?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价、打折、现价之间的关系;3.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现价 = 原价× 折扣;4. 引导学生计算:现价= 200 × 0.8 = 160元;5. 讲解解题思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计算;6.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一种商品原价为300元,打7折后,现价是多少?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百分数的概念及其应用;2. 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找出关键信息,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应用;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反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解析:
购物中的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能轻松解决“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问题,因此这不是本节课的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本质区别,因此,需要对比这两种优惠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领会“每满100元减50元”是对价钱中的整百元打五折,没有满100元的部分没有享受这个折扣,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促销方式,并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2. 经历计算、对比、观察,理解“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本质区别。
3. 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1/ 7
教学重点:
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促销方式,并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教学难点:
理解“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2/ 7
3/ 7
4/ 7
5/ 7
答:去甲超市购买划算。
6/ 7
7/ 7。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百分数(二)的第5课时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将百分数应用到折扣、利润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百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笔记本、文具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标签上的百分比,引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折扣、利润等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将百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百分数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百分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2. 折扣问题的解决方法3. 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一件衣服原价为200元,打八折后售价是多少?(2)一家商店进购了100件商品,其中20%的商品是处理的,处理的商品有多少件?2. 答案:(1)200元× 80% = 160元(2)100件× 20% = 20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解: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2.教师课件展示课本中的4件主题图。
提问:(1)这些设施的费用是从哪儿来的?(政府投资的,国家出钱建设的。
)(2)国家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国家的起源主要来自于税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讲解: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种。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课件演示计算公式)2.思考: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之间还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思考,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之间的关系。
)3.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0万元——营业额(收入)5%——营业税的税率追问:怎样算应缴纳营业税?(根据已知和未知,选择公式计算。
)30×5% = 30×0.05 = 1.5 (万元)答: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三、理解与运用。
1.我会判。
2. 一家运输公司1月份的营业额是28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4.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审稿费为200元。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解析:
购物中的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能轻松解决“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问题,因此这不是本节课的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本质区别,因此,需要对比这两种优惠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领会“每满100元减50元”是对价钱中的整百元打五折,没有满100元的部分没有享受这个折扣,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促销方式,并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2. 经历计算、对比、观察,理解“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本质区别。
3. 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1/ 7
教学重点:
理解购物中的多种促销方式,并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教学难点:
理解“打五折”和“每满100元减50元”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2/ 7
3/ 7
4/ 7
5/ 7
答:去甲超市购买划算。
6/ 7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