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6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意识的本质,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课时分析论证人能够认识世界,能够通过意识的指导对世界的改造,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是这一课思想的落脚点,具有方法论意义,也成为这一课的重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之一,是我们学好下一课的基础。
教学重点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1.动物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能力目标1.通过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2.通过意识作用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2.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
3.通过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拓展提升】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特别提醒】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要克服的错误认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拓展提升】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知识点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情分析:该部分内容是对上一课知识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使我们对唯物主义有了更具体和深刻的认识、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通过学习意识能动作用,使学生逐步培养起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或是工作,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也要重视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意识的作用过程设计:考点明确: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解答:一、全面理解意识概念1、从意识的产生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4、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小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1、物质可以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意识依赖于物质。
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意识反映事物不是消极、被动的(是能动的作用),不同于照镜子、拍相片,人脑不是装东西的仓库,而是加工厂。
二、意识的作用(重点解答)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仅能反映…,而且能把握…;不仅能“复制”…,而且能追溯……能够创造……)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1)意识对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注意:①意识不能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通过实践的途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5.1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五篇第一篇:5.1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意识的本质》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的第1框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以及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本框开始学习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意识”。
本框教材共设计了三目: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好本课将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并对下一框意识的作用打下扎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反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在于为什么说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本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对于以后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