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5.1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五篇第一篇:5.1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意识的本质》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的第1框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以及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本框开始学习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意识”。
本框教材共设计了三目: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好本课将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并对下一框意识的作用打下扎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反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在于为什么说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本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对于以后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把握思维的奥妙一、考点整合:(一)意识的本质P3-381、意识的含义:(1)从起上看,意识是产物。
(2)从生理基础上看,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机能。
(3)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反映。
意识的内容自于客观世界。
注意:1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2不能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看成是直观的镜子对事物的反映。
因为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放映。
因此,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
4、电脑≠ 人脑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电脑不能产生意识。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1)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2)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第一,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第二,人的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第三,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对未的预测,例1、(200年综全国卷30)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
这表明()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例2、(200年综全国卷,29)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社会和个人的统一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二)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P38-40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
知识准备:
1、物质的含义、
2、意识的含义、
3、意识的作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牧羊童发明了防御网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有个小孩叫约瑟夫,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无法继续读书,只得去帮人家放羊。
约瑟夫喜欢读书,他常常因为在放羊时埋头读书,羊撞倒栅栏跑到地里损坏了庄稼,而受到老板的训斥。
约瑟夫决心找出一个能防止羊群冲出栅栏的好办法来。
他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羊群能冲倒用铁丝做成的栅栏,却不敢去碰用蔷薇做成的围墙,因为蔷薇有刺。
他试着栽了一些蔷薇在铁丝做的栅栏旁边,果然解决了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约瑟夫感到,要在几十公尺的范围内密密麻麻地种植蔷薇,未免太费力气了。
他把蔷薇刺缠在铁丝上,也起作用。
但是,蔷薇刺容易枯萎,效果不太理想。
不过,他又想到,把细铁丝剪成四五公分长短,就像蔷薇的刺那样,然后把它们缠在栅栏的铁丝上,再一试,效果好极了。
就这样,约瑟夫开了一家小工厂,专门生产这种“不需要看守”的铁丝,后来,他又将两根铁丝绞合起来,把剪短了的铁丝夹在当中,就更牢固了。
改良后的带刺铁丝,大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不但一般的家庭可以用来防盗,就连军队也用它作为战地的防御网。
点评:(看我的——)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也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意识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约瑟夫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模拟练习: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一家门口,向一位大嫂乞讨。
这个乞丐太可怜了,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随风晃荡着,让人看了非常难受。
大嫂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让我搬砖。
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这位大嫂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弯下身子搬起砖来,她故意把一只手插进裤兜里,只用一只手搬。
搬了一趟回来说:
“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过了一会儿,终于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大嫂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让他擦拭汗水,又给了他二十元钱。
乞丐接过钱说:“谢谢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
几年之后,一位老板模样的人来到了这位大嫂家的门前。
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的一条空空的衣袖随着风儿一荡一荡的……
点评: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意识的作用”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意识的作用?)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会帮助别人吗?)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二)
知识准备:
1、物质的含义、
2、意识的含义、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晏子使鲁
孔子听说晏子将要出使鲁国,便趁机打发自己的学生子贡去观察晏婴的言行,以便从中受到某种启迪和教育。
子贡回来对孔子说:“人们称赞晏婴是个熟习礼节的贤明之士,可我今日所见,并非如此。
”孔子不信,便问:“何以见得?”子贡说:“礼书上写道:登阶梯时不能跨越,进献宝玉不应该跪着,可是晏婴的所为和上述规定相违背,可见他不过是个名不副实的贤士罢了。
”
晏婴在上朝拜见鲁国国君后,专程来拜访孔子,俩人谈得十分投机,当谈到礼时,孔子问:“按照礼的规定,臣子在殿堂上不能快步走,给人家宝玉时不能跪着,您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晏婴回答说:“这次朝见时,贵国国君礼贤下士,不仅离座相迎,而且走得很快,所以我不敢怠慢,故越梯而行。
至于那块玉,一则不算名贵之物,再则为报答贵国国君礼遇之恩,故下跪进献。
”晏婴告辞后,孔子对学生赞叹说:“谁说晏婴不懂礼呢?他不仅懂礼,而且善于灵活用礼,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啊!”
点评:(看我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晏婴在上朝拜见鲁国国君时,不拘泥于礼法,善于灵活用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模拟练习:
键盘的标准设计
现在,所有的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都是按“QWERTY……”模式组合的。
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它既难记忆又难熟练。
据说原因是这样的: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
由于当时的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的弹回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地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
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情况下,一位工程师提出,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
人们就把26个字母的顺序打乱,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结果,这种“QWERTY……”模式组合的键盘诞生了,并且逐渐定性下来。
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弹回速度远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的顺序却依然没有改动。
点评: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趣味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准备中的内容?)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了解到了我国的一些古代礼仪?现在的键盘设计可否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