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课题钢铁长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阶段简要讲述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2.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点,说出科技发展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3.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进而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特征中,感悟现代化军队中科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念。
2.在体验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时,说出怎样面对考验,取得成功。
3.在探究人民海、空军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我国国防力量的加强,犹如形成一条“钢铁长城”,从而增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钢铁长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和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等的概括。
教学方法情景设定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长城图片并提出问题:长城在当时有什么作用呢?教学反思:(一)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用活动来激活课堂。
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讲故事,进行社会调查,编演历史剧等。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应该注意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等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掌握,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三)充分发挥小组作用。
要注意科学分组,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15课钢铁长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诸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2.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新时代的强军之路【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建立和发展【学习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和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空军:(1)20世纪50年代初,就面临着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2)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4.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
二、合作探究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那么你知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吗?三、练习巩固1.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民军队是()A.陆军B.海军C.导弹部队D.特种部队2.人民空军诞生就面临的考验是()A.进行抗日战争B.进行解放战争C.进行抗美援朝战争D.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第14课钢铁长城一、教学目标与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2)培养学生从各种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水平;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国防钢铁长城形成的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3)演示人民海军、空军发展的历程,实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力量的对比,在比较中体会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提升通过比较掌握知识的水平。
【分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掌握知识,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而使学生树立国防意识,激励同学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奋发努力,报效祖国。
【分析】通过落实该目标,使学生树立起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形成准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本课讲述的是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
本课教学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和交流,了解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师生互动建构新知识。
其模式为:提出问题一自学探究一合作交流一提炼总结。
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网站、书报,搜集资料,了解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针对学生对军事的了解不是太多的情况,教师应补充材料,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从对比中直观感受国防现代化的进程。
第15课钢铁长城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度与价值观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要展示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要求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并以我国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日益增强,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内容标准以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某某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等史实,概括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树立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形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对这部分内容会通过很多途径有所了解,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多和现实相联系,多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相联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交接入列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讨论探索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强,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国防观念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法学法教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适当补充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法: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丰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导弹与炮弹的相关图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
理解鼠标及鼠标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鼠标的发展史。
2.让学生了解鼠标的种类。
3.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演示、讲解、练习、辅导五.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小小的动物谜语,引入新课—.理解鼠标及其基本操作(一)给出一个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老鼠)那它的的英文名是什么呢?(mouse)我们这节课就来理解一下鼠标并学习鼠标的用法。
二、进入课题鼠标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设备,因其外形像老鼠而得名,和键盘相比,虽然它只有两三个键,但操作起来,比键盘灵活、方便多了。
特别是在Windows系统下,绝绝大部分的操作,都能够用鼠标来实现。
(一)鼠标的发明者是1968年发明的,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
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发明的。
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
自此,鼠标和电脑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
(二)理解鼠标让学生自己观察手中的鼠标,将观察的鼠标外形描述出来。
鼠标的分类:观察鼠标的正面看分类,通常的鼠标有两个键也有三个键的,当前我们最常用的是中间带有滚轮的。
它由左键、右键和滚动球组成,左键是最常用的键。
观察鼠标的背面看分类,按工作原理能够分为两种:机械鼠标和光机鼠标,光电鼠标。
(三)鼠标的基本操作鼠标的基本操作:移动、指向、单击、右击、双击移动:握住鼠标在桌子上滑动移动鼠标是最基本的操作,用准确的握法,握住鼠标并在桌面上移动,这时会发现鼠标指针会跟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现在把鼠标拿离桌面,再移动鼠标,看看鼠标指针有什么变化(鼠标指针不能移动)因为鼠标的移动是靠鼠标下的光电感应来带动鼠标光标的移动的。
指向:将鼠标移到指定位置。
指向:把鼠标移动到某一对象上,以鼠标指针的尖端指向该对象。
用于激活对象或显示工具与图标的提示信息。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主要讲述了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国防建设,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和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国防建设,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国防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2.难点:“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2.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我国国防建设的图片,如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要进行国防建设?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介绍我国在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方面的研制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总结我国国防建设的过程和成就,阐述“两弹一星”的意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加强国防力量,建设现代化国防体系的过程中,钢铁长城的变迁和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国防力量的历史和现状,旨在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基本情况,对于军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钢铁长城这一专题内容较为专业,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掌握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钢铁长城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史料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网络资源: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的相关报道、论文等。
4.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钢铁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钢铁长城的壮观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现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钢铁长城》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国防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展开,通过讲述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
4.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第15课 钢铁长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
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
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8.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提示:旧中国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
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9.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建设上也有重大突破。
(三)空军
1.史料展示:
“1956年国庆阅兵过程中,当飞机经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
2.教师提问:毛泽东这句话说明我国的空军有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我国空军装备的飞机走上了国产化的道路。
3.图片展示:
中国新型战机歼20
4.教师讲述:上图是中国最新型的战斗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的飞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飞跃。
5.引导学生回答:建立人民空军的基本情况。
提示: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6.教师提问:人民空军建立后经历了什么战争的考验?
提示:朝鲜战争。
7.教师继续提问:人民空军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提示: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目标导学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图片展示:
早期DF-21中程弹道导弹
2.教师提问: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何时建立的?它主要承担什么任务?
提示: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1966年,它主要承担核反击的任务。
3.教师讲述: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开始创建于1957年12月,时属炮兵建制。
1959年6月决定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扩编为地地导弹战斗营,这是我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也是今天战略导弹部队的“种子部队”。
1966年6月,中央决定组建第二炮兵,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原地地导弹部队划归第二炮兵建制。
同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第二炮兵”。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