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肖新熙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41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说明书水利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 0一、地形、地质情况 0二、水位资料 0三、气象资料 0四、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石物理力学性质(见附表) 0五、其它 0第二章土坝设计 0一、基础处理: 0二、坝体剖面拟定: 0(一)确定坝顶高程。
0(二)确定坝顶宽度 (4)(三)确定坝坡和马道 (4)(四)排水体 (5)(五)截水槽设计 (6)三、渗流计算 (6)(一)《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规定 (6)(二)土石坝渗流分析的目的 (6)(三)渗流计算 (6)四、稳定性计算 (8)(一)《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规定: (8)二、具体计算步骤 (8)第三章细部构造设计 0一、坝顶构造 0二、上、下游护坡 0三、坝面排水 (1)四、反滤层 (1)第四章地基处理与两岸的连接 0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一、地形、地质情况坝址处河床宽约190米,坝轴线处河床最低高程为306米,河床覆盖层上层为湿陷性黄土夹杂有砾石,下边为砂砾石层,坝址岩体为花岗岩,透水性很小。
详见坝轴线地质剖面图。
二、水位资料死水位325m正常蓄水位338m 坝前水深32m设计洪水位(1%) 341m 坝前水深35m校核洪水位(0.1%) 342m 坝前水深36m正常蓄水时下游水位306m校核洪水位时下游水位313m三、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冻土深 1.2m四、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石物理力学性质(见附表)表1.1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注:内磨擦角及凝聚力中分子为水上数值,分母为水下数值。
五、其它工程等级:枢纽为二等,建筑物为二级;水库吹程:1公里;地震基本烈度:7度。
第二章土坝设计一、基础处理:1、清基:清除河床覆盖层上层的湿陷性黄土,并将砂砾石向下开挖0.3米,使土坝建立在砂砾石地基上,清除河床左岸表层的覆盖层。
2、削坡:河床左岸岩石良好,清除表面风化的岩石后,直接填土筑坝。
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作为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板及要求的制定对于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模板的设计和要求的规定,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下面将就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一、课程设计模板1. 课程设计题目: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确切地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题目应当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设计的内容和目的。
2. 课程设计背景:学生需要在这一部分介绍课程设计的背景,说明设计的意义和必要性,为课程设计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3. 设计内容概述:学生需要对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概述,包括设计的范围、目标和侧重点,让读者清晰地了解设计的整体构架和主要内容。
4. 设计方法与步骤:学生需要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操作过程,以及需要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5. 设计成果展示:学生需要在这一部分展示课程设计的成果,包括设计图纸、计算书、实物模型等,让读者全面了解设计的结果和效果。
二、课程设计要求1. 设计思路:要求学生设计的过程要符合科学、合理、系统的原则,注重创新和实用性。
2. 设计标准: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3. 设计内容:要求学生的设计内容要全面、深入,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型、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4. 设计成果:要求学生的设计成果要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回顾通过对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模板的设计和要求的规定对课程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模板的要求进行,注重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确保设计成果的全面和深入。
设计过程中要符合科学、合理、系统的原则,注重创新和实用性,严格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最终的设计成果要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水工建筑物是水利工程领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水资源的调度、利用和保护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到水工建筑物的各种设计原理、方法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将会从多个角度对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进行详细阐述和探讨。
我们将从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模板内容和学术要求,最后会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总结性的回顾。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您将会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能为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课程设计总体要求和目标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水工建筑物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课程。
其总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熟悉水工建筑物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针对具体工程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综合能力,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模板及要求内容详解在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中,其模板及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前言、设计依据、设计内容与任务、设计主要内容、参考文献。
其中,设计依据部分需要对水工建筑物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和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设计内容与任务部分则需要对具体的设计范围、任务和考核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并明确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而设计主要内容部分则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需要包括水工建筑物的整体布置、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的内容。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大工23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的模板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对水工建筑物设计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前进闸设计计算说明书学号: 1100301041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姓名: 黄文浩指导教师: 潘起来2014年 12 月 15日目录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4)1.设计资料 (4)2.枢纽设计 (5)第二章闸孔设计 (6)1.确定闸室结构型式 (6)2.选择堰型 (6)3.确定堰顶高程及孔口尺寸 (6)第三章消能防冲设计 (10)1.消力池设计 (10)2.海漫的设计 (12)3. 防冲槽的设计 (13)第四章地下轮廓设计 (13)1.地下轮廓布置形式 (13)2. 闸底板设计 (14)3.铺盖设计 (14)4. 侧向防渗 (15)5. 排水、止水设计 (15)第五章渗流计算 (16)1.闸底板渗透压力计算 (17)2. 闸基渗透变形验算 (21)第六章闸室结构布置 (21)1. 闸室的底板 (21)2. 闸墩的尺寸 (21)3. 胸墙结构布置 (21)4. 闸门和闸墩的布置 (22)5. 工作桥和交通桥及检修便桥 (22)6. 闸室分缝布置 (23)第七章闸室稳定计算 (24)1.闸室抗滑稳定计算 (24)2. 闸基应力计算 (27)参考文献 (28)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1、设计资料1.1工程概况前进闸建在前进镇以北的团结渠上,是一个节制闸。
本工程等别为Ⅲ等,水闸按3级建筑物设计。
该闸有如下的作用:(1)防洪。
当胜利河水位较高时,关闸挡水,以防止胜利河的高水入侵团结渠下游两岸的底田,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村镇。
(2)灌溉。
灌溉期引胜利河水北调,以灌溉团结渠两岸的农田。
(3)引水冲淤。
在枯水季节,引水北上至下游红星港,以冲淤保港。
1.2 规划数据(1)团结渠为人工渠,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
渠底高程为2194.5m,底宽50m,两岸边坡均为1:2 。
(比例1:100)图1 团结渠横断面图(单位:m)m/3。
此时相应水(2)灌溉期前进闸自流引胜利河水灌溉,引水流量为300s位为:闸上游水位2201.83m,闸下游水位2201.78m;冬春枯水季节,由前进闸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自流引水至下游红星港,引水流量为100s2201.44m,闸下游水位2201.38m。
《水工建筑物》教学大纲(The Course Outline of Hydraulic Structures)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时间为第七学期,总学时为72学时(64学时课堂教学+8学时学生试验)。
学习《水工建筑物》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新动向,掌握水利枢纽中各种常见水工建筑物的形式及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各种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与布置原则,以及运行管理技术。
通过课堂教学、课程作业、试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配合其它有关课程学习,为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对水利枢纽中典型建筑物(重力坝、土石坝、拱坝、水闸、河岸式溢洪道及隧洞等)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和工作原理。
2.能从安全、经济、实用、美观及方便施工的原则出发,按照水利枢纽中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枢纽布置中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施工、建材、环保等条件,初步掌握进行水利枢纽布置及水工建筑物的选型、体型设计及拟定基本尺寸的方法与步骤。
3.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和计算方法,对水工建筑物进行水力计算、渗流分析、稳定验算及强度校核等。
4.能根据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原理及具体条件确定地基处理及主要细部构造方案。
5.了解我国大中型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当前实施的设计阶段、程序所需的原始资料及内容。
6.对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和观测有所了解。
7.具有绘制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图纸、编制设计文件的技能。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1.水力计算、渗流计算的基础理论在《水力学》课程中讲授。
2.土坡稳定的圆弧法及折线法、地基承载力、地基深层滑动稳定计算的基本理论在《土力学》课程中讲授。
3.钢闸门的结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在《钢结构》课程中讲授。
1.水闸根本设计资料1.1.根本资料1.1.1工程概况东风渠起自魏县北寨村南卫XX岸,经广平、肥乡,于曲周县城南入滏阳河,是黑龙港流域老沙河系的较大排水渠之一,担负东风渠以XX区排涝任务,排涝控制流域面积765k m2。
东风渠兼有输水任务,主要引蓄黄河水和卫河水,为XX市水网、魏县“梨乡水城〞及下游黑龙港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环境用水。
东风渠也是引黄入冀补淀输水渠道的重要组成局部。
1..2工程地质工程区位于XX平原南部,地势根本平坦开阔,总体自东南向西北略倾。
该段渠道水流方向亦由东南流向西北。
两岸地面高程45.75~55.10m,渠底高程为43.78~46.66m,现状渠道河口宽度为46~72m。
岸坡存在冲蚀、坍塌现象,渠底多处坑洼不平。
渠底浅部多分布有淤泥和杂物,厚度约0.5~1.0m。
1.1.3水文规划资料本水闸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设计排沥流量为83.2m3/s,引黄设计流量为58m3/s,上游设计排沥水位为44.82m,下有设计排沥水位为44.72m,上游引黄设计水位为44.08m,下游引黄设计水位44.03m,蓄水位为46.02m,河底高程为40.30m,渠底宽度为17m,边坡顶部高程为48.5m。
1.2设计标准本水闸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水闸等级为四级,闸室康华稳定平安系数,根本组合时[k]不小于1.20,特殊组合时[k]不小于1.05。
本水闸本身并无交通要求,考虑到农田耕作及水闸自身施工运行要求设人行便桥。
1.3设计任务1.3.1闸孔设计包括闸孔型式与尺寸,闸底板型式及高程。
1.3.2消能防冲设计包括消力池、海漫、防冲槽型式与尺寸,上下游护坡湖底等。
1.3.3 防渗排水包括地下轮廓线设计,渗流计算,抗渗稳定验算,反滤层设计等。
1.3.4闸室构造设计布置,分缝,止水布置,闸室稳定计算。
1.3.5两岸建筑物设计包括闸室与上下游连接与两岸岸坡的连接,侧向防渗设计与验算。
2.闸孔设计2.1闸孔型式确实定此处东风渠上建一排水闸,无通航要求,因此底板采用宽顶堰式水平底板。
水工建筑物水闸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工建筑物水闸的基本概念、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水闸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熟悉水闸的主要结构组成及其作用;(3)掌握水闸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具备一定的绘图和计算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水闸设计图纸。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工建筑物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水闸的基本概念:介绍水闸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使学生了解水闸在水工建筑物中的重要性。
2.水闸的结构组成:讲解水闸的主要结构组成,包括上游连接段、下游连接段、闸室、工作闸门、启闭设备等,并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3.水闸的工作原理:阐述水闸的工作原理,包括上游水位上升、下游水位下降、闸门开启和关闭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水闸的运行规律。
4.水闸的设计要求:介绍水闸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则,包括结构稳定性、泄洪能力、过船条件等,为学生后续学习水闸设计打下基础。
5.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水闸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闸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水闸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水闸工程,亲身体验水闸的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水工建筑物水闸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溪源水库重力坝设计The Gravity Dam Designing of Xiyuan Reservoir学院:水利电力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生:邓柏旺学好:20052406指导老师:郝群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日目录1基本资料 (1)1.1概况 (1)1.2地形地质概况 (1)1.3水库及大坝设计数据 (1)1.3.1水库特性 (1)1.3.2大坝设计数据 (1)2坝体实用剖面尺寸的确定及抗滑稳定和强度验算 (2)2.1初拟重力坝的基本剖面 (2)2.1.1重力坝坝高 (2)2.1.2重力坝坝面坡度 (2)2.1.3重力坝坝底宽 (3)2.2坝顶高程的确定 (3)2.3坝顶宽度 (4)2.4剖面尺寸及形状 (4)2.5抗滑稳定验算和强度校核 (5)2.5.1设计洪水位荷载计算 (5)2.5.2抗滑稳定验算 (6)2.5.3坝基面强度验算 (7)3细部构造 (7)3.1坝顶构造 (7)3.2坝体结构 (8)3.2.1横缝 (8)3.2.2纵缝 (8)3.3廊道设计 (8)3.3.1坝基灌浆廊道 (8)3.3.2坝体排水廊道 (8)3.4坝体防渗与排水 (8)3.4.1坝体防渗 (8)3.4.2坝体排水 (9)3.5坝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9)4地基处理 (10)4.1坝基的防渗处理 (10)4.2坝基排水处理 (10)5设计成果图 (10)参考文献 (10)1基本资料1.1概况溪源水库位于A省境内B江上游峡谷内,下游灌区虽有小型水利设施,但现有保灌面积3843亩,现有13217亩缺水,加上可开垦面积2792亩,共有受旱面积15009亩,属重旱区。
溪源水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该地区作物灌溉问题。
水库枢纽组成包括:重力坝;左右灌溉输水隧洞;坝后式水电站。
1.2地形地质概况坝址地形详见地形图。
河床覆盖为砂、卵石及大孤石,库岩多属基岩,岩性为砂岩和砾岩以及千枚岩,基岩强度坚硬,地质条件较好,无滑坡和大量渗水的可能。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开课系:水利工程系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学时:1周学分:1撰稿人:曾越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技能训练:1、使学生对水工设计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2、增强学生使用水工设计规范的意识;3、提高学生收集相关设计资料的能力;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原则、步骤及方法;5、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
通专结合点:1、通过分组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提升团结协作能力;2、训练同学们利用设计规范的能力;3、训练同学们搜集参考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4、通过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和组织信息能力;5、通过出工程图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6、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技能训练:1、确定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对象(重力坝、土石坝、水闸、渡槽);2、分析基本设计资料;3、确定工程的等级;4、进行工程平面布置;5、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布置;6、荷载计算;7、水工建筑物的稳定分析;8、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计算;9、设计说明书的编写;10、设计图的绘制。
通专结合点:1、搜集相关资料与资料分析能力结合;2、工程平面布置与水工建筑物结构布置协调能力的训练结合;3、水工建筑物型式方案的选择和学生选择、判断、优化能力训练结合;4、计算工况与荷载计算训练结合;5、稳定分析、结构计算与计算分析能力训练结合;6、设计说明书编写和设计图与计算机能力、组织信息能力、空间思维训练结合。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技能训练:1、对设计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2、熟悉水工建筑物相关的设计规范;3、熟悉相关参考资料的搜集方法;4、掌握水利枢纽分等及水工建筑物分级的原则;5、熟悉工程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6、熟悉水工建筑物结构布置的原则;7、掌握荷载的计算方法;8、掌握水工建筑物稳定分析的方法;9、掌握水工建筑物结构计算的方法;10、掌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原则;11、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的方法。
通专结合点:1、提升搜集相关资料与资料分析能力;2、提升选择、判断、优化能力;3、形成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4、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5、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信息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6、提升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姓名:肖新熙学号:2014010183专业班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3)班指导教师:石莎2016年 6 月15 日目录设计计算说明书1.基本资料...........................................................................................1.1自然条件及工程............................................................................1.2坝址与地形情况............................................................................1.3工程枢纽任务与效益....................................................................2.枢纽布置...........................................................................................2.1枢纽组成建筑物及其等级............................................................2.2坝线,坝型选择............................................................................2.3枢纽布置........................................................................................3.非溢流坝剖面设计...........................................................................3.1设计原则........................................................................................3.2剖面拟定要素................................................................................3.3荷载计算及其组合........................................................................3.4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3.5应力计算........................................................................................4.溢流坝段设计...................................................................................4.1泄水方式的选择、布置原则........................................................4.2工程布置........................................................................................4.3溢流坝剖面设计............................................................................4.4消能防冲设计................................................................................5.细部构造设计...................................................................................5.2分缝止水........................................................................................5.3混凝土标号分区............................................................................5.4坝体排水........................................................................................5.5廊道系统........................................................................................6.地基处理设计...................................................................................6.1清基开挖........................................................................................6.2坝基加固........................................................................................6.3防渗排水........................................................................................6.4软弱带处理....................................................................................设计计算说明书2.枢纽布置2.1枢纽组成建筑物及其等级2.1.1根据枢纽的任务确定枢纽组成建筑物由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水库的主要任务,枢纽主要建筑物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为便于施工,还需要导流建筑物,施工围堰等临时建筑物。
2.1.2确定建筑物等级表2-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等指标因为任务书并未给出灌溉面积、保护农田面积以及水电站装容量,但已知大坝集水面积144.5km²,河底高程约556-557m,河中开挖深度5m,故计算此坝库容为:V=144.5×[643.86-(556-5)]×10³/108≈0.1342亿m³确定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工程规模、工程等别、防洪标准及设计标准。
灌溉农田在50万亩以上,属于Ⅲ等中型工程。
发电在20万千瓦。
根据规范,按各指标中最高等级确定工程等别:综合取水库工程等级为Ⅲ等中型工程。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中“水库大坝提级指标”表中的规定,混凝土和浆砌石重力坝大坝高度超过了100m,按提高一级的规定,大坝的建筑物级别提高为1 级。
其余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的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2 级,而洪水标准不提高。
本设计中大坝高度未超过100m,故建筑物级别不提高。
2.2坝线,坝型选择坝型,坝址选择是水力枢纽设计的重要内容,二者互相联系,不同的坝址可以选用不同的坝型。
同一个坝址也应考虑几种不同的枢纽布置方案并进行比较。
在选择坝型,坝址时,应研究枢纽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流条件和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枢纽布置等。
2.2.1坝址、坝型比较与选择根据坝区水文气象以及地质条件,本水库枢纽可行性研究阶段,在选择坝型,坝址时选择如图所示:2.3枢纽布置2.3.1布置原则:通过对水文站历史洪水换算,坝址历史洪水两次,1933年洪峰流量1380m³/s和1934年洪峰流量1180m³/s.坝区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条件具备了修建50~60米坝高及成库条件,特别是坝址处河谷呈“V”型,两岸山体较雄厚,地形基本对称,较完整,两岸地形坡度为30°~40°.流域内峰峦叠嶂,山体雄伟,四周分水岭为700m~1856m的高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道两岸基岩裸露,河床堆积块石,孤石和卵石,坡降大,水流急,属山区性河流.河床宽20~30m,坝址基岩岩性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河岸边及冲沟底部见有弱风化基岩出露.河床冲积层厚度一般为2.0~2.5m,左岸覆盖层厚度为3-8m,右岸覆盖层厚度为0.5~5.0m,覆盖层主要为坡残积含碎石粘土层.3.非溢流坝剖面设计3.1.1 剖面设计原则1、设计断面要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2、力求剖面较小;3、外形轮廓简单;4、工程量小,运用方便,便于施工。
3.1.2 拟定基本剖面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指在自重、静水压力(水位与坝顶齐平)和扬压力三项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并使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如图3—1,在已知坝高H、水压力P、抗剪强度参数f、c 和扬压力U 的条件下,根据抗滑稳定和强度要求,可以求得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尺寸。
根据工程经验,一般情况下,上游坝坡坡率n=0~0.2,常做成铅直或上铅直下部倾向上游;下游坝坡坡率m=0.6~0.8;底宽约为坝高的0.7~0.9 倍。
图3-1 重力坝的基本剖面图示3.1.3 拟定实用剖面一.确定坝顶高程1、超高值Δh 的计算(1)基本公式坝顶高程应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防浪墙顶至Δh = h + h z + h c(3-1)Δh—坝顶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h —波浪高度,m;h z—波浪中心线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h c—安全加高,按表3-1 采用,对于Ⅲ级工程,设计情况h c=0.4m,校核情况h c=0.3m。
表3-1 坝的安全加高h c下面按官厅公式计算h, h z。
(适用于V0小于20m/s,D小于20km的峡谷水库) V0 为计算风速,m³/s,库水面以上10m高处的风速.在正常运用条件下的Ⅰ ,Ⅱ级坝,采用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2.0倍;Ⅲ、Ⅳ、Ⅴ级坝,采用多年平均最大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