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2.3原子的构成学案(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 2.3 原子的构造教案【学习目标】1、能论述原子、原子核的构成;2、能说出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能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学习过程】【一】原子的构造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P43第一段回答下边的问题①道尔顿提出了_______论断?②汤姆森发现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是_________。
多媒体演示实验:卢瑟福的α 粒子散射实验学生活动 2:从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剖析原由:①大部分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本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本来的运动方向③有很少量α 粒子被弹了回来(1) 现象一:: (2) 现象二:;(3) 现象三:。
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电子在外一个“很大” 的空间里环绕着一个带电荷的很小的运动。
想想:〔 1〕原子核很小,是否是不可以再分了呢?〔2〕你以为原子整体显电性吗?〔1 个质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电〕原子〔〕中子〔〕〔1 个电子带电荷〕学生活动 3:看表格,能有哪些发现?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101碳6666氧8888钠11111211铁26263026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说明:〔 1〕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上;〔2〕氢原子〔可能〕中子;〔3〕不一样类的原子的不一样;〔 4〕质子数不必定等于。
【二】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1、原子的质量一个铁原子的质量:9、 288×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 993× 10-26 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 657×10-26 Kg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1、 674× 10-27 Kg想想:在本质运用中假定使用原子的真切质量方便吗?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2、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其余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就是这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基准:11、 993× 10-26×12— =1、66× 10-27〔2〕计算:①公式法:②近似值法:相对原子质量=+〔3〕单位:“ 1”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 的相对分子质量 =;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堂练习】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构成的。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能根据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了解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4.认识元素周期表,能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相关信息;5.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链接: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原子。
自主学习:一、原子的结构1.阅读教材43页~44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是;(2)“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而体积(填大或小);(3)“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说明原子核带电(填正或负)。
2.原子的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核外电子()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有人说:“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吗?为什么?(2)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二、原子中的电子阅读教材45页~4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电子在原子核外按不同而;2.指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3.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层最多能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排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个电子。
㈠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后一列)的最外层电子是(氦是个),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具有稳定结构;㈡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㈢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
4.观察氯化钠的形成,想一想电子在其中的作用。
同理你能画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吗?可见,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不仅是由这些电子决定的,原子在中的表现也是由电子决定的,特别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4.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重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2.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一、原子的结构1.讨论交流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2.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你认为道尔顿的论断科学吗?你的依据有哪些?3.阅读课本认识原子的结构,思考交流: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小结: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和______构成的。
4.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若能分你的证据是什么?小结: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____________倍。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每个____________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_电荷,而____________不带电。
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核内质子的数目。
5.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数目都不同,同类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二、认识原子中的电子1.阅读教材,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并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尝试画出钠原子、氯原子(17个质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对原子的性质的影响,分析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的可能情况。
小结:离子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三节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教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2.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3.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学习材料1、19世纪以来,科学家为了探索物质的构成奥秘做出许多努力。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次提出了原子论,指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开启了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大门,科学家们把道尔顿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到1897年,英国另一位科学家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证明了原子是可分。
2、为了进一步研究原子的构成,1911年汤姆森的学生卢瑟福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α粒子轰击一张极薄的金铂,预计这些α粒子会毫无阻碍地穿过金铂到达对面的检测板。
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如下图所示,于是卢瑟福对原子的构成提出自己的想法:1)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铂且不改变原来方向,说明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3)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却比α粒子大的多。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一个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一定数目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电子在核很大的空间里运动,因此决定原子体积大小的是电子的运动范围。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决定。
3)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也叫核电荷数,中子不带电,由于整个原子不带电,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必然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抵消,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因此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3、跟分子一样,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所有的金属都是原子构成的,还有部分的非金属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我们不能说铜分子或碳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学案(无答案)(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原子的构成学案(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原子的构成学案(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原子的构成学案(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1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
认识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理解最外层电子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2.体会离子的形成,明确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
学会简单分类,找出原子、分子、离子的异同点知识储备1、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原子不带电的原因:3、根据原子的构成,填写下列空格内容名称符号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H10氧O88钠Na1112氯Cl1817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观看视频,将获取的信息填写到学案上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是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2、原子结构示意图试一试:你能说出各部分的含义吗?活动二:认识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21、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你可以得出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的哪些规律?2、认识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的影响(提示: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原子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可见: 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中有很大影响活动三:认识离子的形成交流讨论:在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和氯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欢迎运用形象的情景剧、语言描述、画图等方式表达你的理解。
原子的构成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2.原子结构(1)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粒子种类电性质量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67×10-27 kg中子不带电 1.67×10-27 kg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约为质子质量的1/1 836(2)①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几种常见原子的结构: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8 8 8钠11 12 11氯17 18 17②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普通氢原子无中子;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解析现象解释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说明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小变原来的前进方向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小部分α粒子受到排斥力导致其偏离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时进一步说明原子核体积小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1)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例如金由金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氦气由氦原子直接构成。
(2)原子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质量和体积很小、原子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总在不断运动等。
知识点二 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像汽车、火车一样有自己的运动路线,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较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1.认识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理解最外层电子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2.体会离子的形成,明确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学会简单分类,找出原子、分子、离子的异同点 知识储备
1、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原子不带电的原因:
3、根据原子的构成,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观看视频,将获取的信息填写到学案上
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 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 的区域运动。
2、原子结构示意图
试一试:你能说出各部分的含义吗?
活动二:认识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1、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你可以得出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的哪些规律?
2、认识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的影响(提示: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 的趋势)
可见: 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中有很大影响 活动三:认识离子的形成
交流讨论:在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和氯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欢迎运用形象的情
景剧、语言描述、画图等方式表达你的理解。
交流共享: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有何异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以致用:
1.右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B. 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C. 氯化钠形成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核内质子数
D. 金属原子一般容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8
+11 1 2 8 +17 7 2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