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4.86 KB
- 文档页数: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次北固山下王湾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老爷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答案: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3、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案: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4.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5.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答案: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答案:D9、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答案:1.哉咏 2.悬3.雁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答案:停泊唐王湾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次北固山下》习题及答案次北固山下》是XXX的一首诗,描绘了江南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一、理解性默写:1、句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
2、诗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新水调清歌传,芳林玉立春风早。
3、诗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赏析选择题:1、不正确的理解:B。
颔联并未描绘洪水浩瀚,而是描写了潮水平静的景象。
2、不正确的理解:A。
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在夜幕未褪之际,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3、不正确的理解:B。
颈联中的“青山”指的是次北固山,而不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4、不恰当的赏析:XXX并未描写平野开阔和波平浪静,而是描写了风助帆船前行的情景。
A、“平”和“阔”在三、四两句中并不是描述江水的状态,而是形容江水所带来的宽广感。
B、五、六两句中的“海上红日”和“江边春意”交相辉映,形成了自然景观的美妙画面。
C、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D、诗中的“归雁洛阳边”是诗人想要XXX捎信给家人的表达方式之一。
解析】A“平”和“阔”形容的是江水所带来的宽广感,而不是江水本身的状态。
这联表现了时序的交替,海上的红日冲破残夜,江边的春意赶走旧年的寒冬。
作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不息、时间的流转以及生命与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这种表现方式,既有具体的生活情境,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是诗歌的高度艺术表现。
当夜幕未散,太阳已从海面升起;当新年未过,江上已传来春天的消息。
这篇文章描绘了逼真的景象,蕴含了新生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的生活哲理,突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带来了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是一幅美妙的画面,想象一下,你身处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感受到潮水平静,两岸宽阔,微风拂面,帆船高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你展现它的美丽和宁静。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及答案频道为各位同学准备了《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及答案的资料。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初中《慈悲谷山脚》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常识填空1.这是一首“下山”风格的抒情诗。
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使用/划分诗歌的阅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天/生命/残夜,江春/入口/旧年。
乡间图书/去哪里?桂岩/洛阳那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磁北固山下》一诗的对联是:潮平两岸宽风扬帆。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调查与改进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早春。
青山绿水平潮正风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想念你的家乡。
农村的书到哪里去了?返回洛阳。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宽广”是潮流的结果。
大潮汹涌,河水浩瀚。
看着它,这条河似乎与河岸齐平,船上人们的视野也开阔了。
“悬挂”指的是末端笔直、高高悬挂的外观。
风的“正”表示它是顺风的,同时也是柔和的风,所以帆的末端是笔直而高的。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对风景和季节的描述中,有一种交替时间序列的自然兴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12.(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2分)⑵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3分)参考答案:12.⑴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2分)⑵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3分)以上练习为您提供了“北山下谷同步学习”的答案。
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大全]第一篇: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大全]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4分)1、(8分)(1)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4分)(2)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下字准确,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
因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
(4分) 拓展:相关阅读练习一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2)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3)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0.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9.C 10.《春望》表达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
C.有误,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春潮渐涨的壮观景象;故选C。
10.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持续了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表达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篇一: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篇三: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篇四: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篇五: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资料说明:本组试题均选自历年中考试卷中涉及到《次北固山下》的试题,均附有答案。
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训练二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⑵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训练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以下是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题)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2003年河南中考题)3.“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次北固山下》练习题及答案
1.五言律抒情诗,表达方式为描写自然景色。
2.作者为唐代诗人XXX。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5.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6.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的景色,从描写的青山、绿水、潮平和风正、XXX等方面可以看出。
7.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8.“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描述了一幅江船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风帆直挂高悬的画面。
如果身临其境,会感受到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壮美景象。
9.这联诗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同时,将“日”和“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生命的美好与脆弱,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
10.(1)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描绘了新生事物的美好,同时也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次北固山下一、解题及体裁《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次:停宿,标题:停宿在北固山下。
这是一首格律诗。
内容上属于思乡之作。
二、作者、朝代及诗风王湾,是唐代诗人。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诗风不详。
三、课下注释检测1.次:停宿。
2.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3.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4.风正:风顺而和5.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6.残夜:指夜将近未尽之时7.归雁:北归的大雁 8.书:家书、书信。
四、主题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六、练习1.说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并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理解。
内容:给家里写的书信怎样才能送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情感:诗人想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到洛阳,表达思乡之情2.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示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使用对偶句,“阔”,是“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表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生”“入”用拟人的手法,将“日”“春”拟人化,使它们有了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的变化,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透露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4.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篇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主旨: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
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
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题目以及答案▲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次北固山下》语文阅读及答案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阅,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上诗文都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人下面横线上。
(1)《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2)《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3)《观第五泄记》:____________5.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诗文语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依依不舍参考答案:答案1.D2.B3.(1)潭巾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次北固山下》阅读指导与练习阅读指导这是一首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练习题: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②客.路青山外客:③乡书.何处达乡: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5、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10.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12.“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答案:1、五言律诗思乡诗2、(略)3、顺利风正一帆悬4、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5、从北固山下寄信至家乡洛阳北方6、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客游他乡思念故乡8。
言之成理即可9.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10。
思念故乡11.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12、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3分(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2010年二模徐汇卷7.诗中的“万籁”是(2分)8.下列正确的一个选项是()(2分)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2010年市调研B卷7.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2分)8.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2分)A.“通幽处”写出环境的凄清,表现诗人心情的落寞。
B.“钟磬音”是以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这首诗描写了古寺肃静、幽深的环境氛围和美好的山水。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011年二模卢湾卷7.诗中的“万籁”是8.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
2011年二模静安卷7.诗中的“万籁”是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初日照高林”一句中初升的太阳令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
B.“潭影空人心”的含义是清澈的潭水能令人忘却所有的事情,内心只余空白。
C.“但余钟磬音”,这里凸显钟磬的声响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
D.作品中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
2012年一模松江卷7.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了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了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2012年一模金山卷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答案2010年二模徐汇卷(答案:自然界一切声音、B)2010年市调研B卷(答案:律诗、A)2011年二模卢湾卷(答案:自然界的一切声音;C)2011年二模静安卷(答案:自然界的一切声音;D)2012年一模松江卷(答案:幽、寂;B)2012年一模金山卷(答案:曲径通幽、万籁俱寂;B)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答: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鹧鸪郑谷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么?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 :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树枝开”改为“昨夜一支开”)被人称为1、雨昏、花落,【渲染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和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这一联涉及了【帝舜南巡死,二妃从征溺湘江的黄陵庙传说,和屈原被流落发配的故事】。
2、【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这两个细节,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3、【佳人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游子远离家乡闻声泪下。
游子、佳人被触动,更能烘托《山鹧鸪》的悲怨】。
4、【通过对游子、佳人的伤感,和落花暮雨的意境,抒发作者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
5、【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