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40.54 KB
- 文档页数:6
台湾的经济特色。
一、台湾省位置和范围1.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
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
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
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
第九单元 第1课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 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和看到的图片中,都有阿里山。
你们有谁知道阿里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想不想到台湾去游玩? (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听歌曲、欣赏图片,思考回答: 台湾省想小组讨论,代表回答:A .查地图,确定台湾的位置。
B .查资料,了解台湾的地形和气一、地理位置阿里山 日月潭 高山族 北回归线标志台湾省点拨要点:1)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海运的要道,是东亚通往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台湾岛东临太平洋,是中国沿海和东太平洋上的军事前沿阵地是中国出入太平洋的门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学习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明确了她在海洋交通和海防方面的重要价值。
那么,她的地形和气候又如何呢1、读图观察引导:(1)台湾岛有哪几种地形?(2)台湾山脉的分布和走向?(3)台湾平原的分布?(4)台湾河流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何特征?2、计算竞赛:根据图中比例尺,估算台湾省台北市与福建省厦门之间的距离。
3、填写竞赛:在“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出有关地理事物的名称。
读图观察分析:1、台湾以什么地形为主?如何分布? 找出并标注最高峰、最大湖泊、最长河流。
2、台湾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大部分属于什么气候?3、台湾的这种气候常发生什么灾害?4、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的形北回归线)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名称:A B C D)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岛屿、群岛、河流:③④。
一、初二地理教案:台湾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等基本概况2、记住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3、知道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4、理解台湾省“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征,识记主要城市:台北、基隆、高雄5、通过读台湾省图、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的能力。
》6、通过分析台湾省自然条件与各种资源的关系、台湾工业的布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讲授、谈话、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通过过台湾自然环境与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对学[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首余光中的诗,我很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教师提问:这首诗歌里的两头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略)承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南地区,原属于福建管辖。
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台湾省。
((板书)台湾省(板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读图:“台湾省地形图”思考问题1、台湾的地理位置2、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学生一边做地理填充图册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出主要岛屿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填出的这些地理事物说明了什么位置的特点。
台湾四面环海,突出了“海岛”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示:前边我们讲过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一般从经纬位置、海陆位置、交通政区位置等方面入手。
经纬位置北纬22度到北纬25度东经120度到东经122度(板书)1、位置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四面环海西面是台湾省海峡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政区位置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隔巴土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望教师提示: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省南部,在图上找出来。
中考高考地理热点台湾01自然环境台湾省,简称“台”,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包括本岛、临近属岛和澎湖列岛等80多个岛屿,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大陆岛),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消亡)边界,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广泛分布于岛屿中、东部地区。
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
地势上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海拔最高处位于玉山主峰。
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台湾岛河流密布,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分流入海。
台湾省地图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大致将岛屿划为南北两个气候区,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中部和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台湾岛气候分区台湾山脉呈南北向排列,东部迎风坡,多地形雨;西侧为背风一侧,降水相对较少。
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侧,多年平均降水量达6557.8毫米,是中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中国雨极)。
台湾岛年降水量分布火烧寮多雨的原因:✓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湿润的海风,受山地抬升,在迎风一侧易形成地形雨;✓该地夏秋季多台风,台风易带来强降水;✓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吹出的西北季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到达台湾北部时多为东北风(偏北风),经过海域补充了水汽,遇地形抬升,在迎风一侧易形成地形雨;✓日本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台湾北部还有一个很值得去看的地方——野柳地质公园。
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米,由于海蚀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
【蕈状石】:形状像蘑菇的石头。
女王头蕈状石台湾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几乎遍布整个岛屿。
台湾地处火山地震带|改自网络台湾岛温泉分布02产业发展在湿热的气候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台湾植物种类众多,森林广布。
又因其地形高差较大,植被垂直分异现象明显。
盛产以甘蔗为代表的热带水果,水稻、茶叶等作物产量大,拥有“水果之乡”、“海上粮仓”、“东方甜岛”、“茶叶之乡”、“植物王国”等美称。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知识要点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自然环境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兼跨热带和亚热带。
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每年6-10月常受到台风袭击。
台湾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平原占1/3,山地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山脉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森林面积广阔,盛产樟、红桧、扁柏。
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日月潭是最大的湖。
2、人文地理:台湾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风景名胜有: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阿里山中的日月潭。
台南市的赤嵌楼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当大。
台湾主要的城市:省会——台北市(最大的城市)高雄最大的港口城市台南市二、跟踪训练1.20世界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是()A.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B.出口加工工业C.高新技术产业 D.畜牧业和养殖业2.台湾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优势条件是()A.资源、市场 B.技术、资金C.能源、劳动力 D.矿产、交通3.关于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通不便,与祖国大陆贸易量小B.面积狭小各种资源短缺C.中部降水丰富是主要水稻种植区D.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4.台湾省因为盛产甘蔗,所以被称为()A.海上粮仓 B.东方甜岛 C.水果之乡 D.森林之海5.读台湾铁路、城市和物产分布图,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图中支撑这一结论的信息是()①纬度位置②经度位置③森林分布④农产种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根据图中信息,有人推断台湾西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南涧县乐秋中学:张绍珍
一、教材分析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一节为星球地图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单元《台湾省》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了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台湾丰富的资源和台湾的经济特点,而本课主要讲的是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既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又为学习台湾丰富的资源和经济特点打下基础,这就是本单元编写的思路;同时台湾省特殊的位置意义,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终身发展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把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台湾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四、教学难点
台湾各自然要素的特征以及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上课时进行交流
(2)多媒体课件
(3)《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同步练习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部分区域地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分析问题的具体应用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
在原来的教学中,学生阐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时,更接近时事政治,本节课要注重引导用地理事实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说
明。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利用图形展示的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展示“日月潭”和“阿里山“的风景图片,学生看了之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方是我国哪个省的吗?”学生很容易想到台湾,由此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师生交流,活动探究]
活动一:话说台湾
台湾知识成果展示
①小组交流: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作好记录,准备发言。
②班内交流: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搜集的材料多。
③成果归纳: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表彰先进。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对台湾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为下一活动作下铺垫。
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二:走进台湾
A、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多媒体展示出“台湾省”图,学生观察,完成三个问题:
1、在图上找出台湾省所包含的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
2、说出台湾岛大致的经纬度范围,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什么部位?判断台湾省所属的温度带。
3、讨论台湾在祖国海上交通运输方面的重要价值。
学生观察讨论,老师检查学习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
第一组:描述台湾的形状,并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台湾省各重要岛屿的位置。
第二组:在地图上找出能反映台湾纬度位置的特殊纬线,并画在黑板上,进一步分析这条特殊纬线南北两侧的温度带。
第三组:观察地图,总结出台湾的海陆位置,并讨论台湾在祖国海上交通运输方面的重要价值。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
1、位置范围
海陆位置:四面临海
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诸多岛屿
纬度位置:中南部北回归线穿过
在明确了台湾的位置范围之后,学生思考: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发生了大地震,思考:为什么台湾地区多地震?
设置目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部分区域地理,已经弄清了地理位置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掌握了地理位置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习台湾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的时候,我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台湾的气候:
通过观察台湾台风照片,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为什么多发台风吗?”从而引出分析台
湾的气候。
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台湾的位置范围讨论:台湾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老师明确: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台湾气候具有湿热的特点,因此属亚热带、热带气候季风气候。
3、台湾的地形
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地形”和“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学生观察,完成两个问题。
1、台湾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2、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找出最高山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明确:
地形以山地为主,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
地势东高西低玉山山脉海拔3952米
4、台湾的河流
在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下,台湾的河流有什么特点?找出最长的河流和最大湖泊。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明确:
河流特征——河短水急、水能丰富
浊水溪日月潭
活动:
台湾的位置台湾的气候台湾的河流台湾的地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了自然环境所包含的几个要素的特征以及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总结:完成了“走进台湾”这一活动之后,老师及时对所写知识作总结归纳,并把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活动三:寄语台湾
(1)、想一想: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通过问题的设置,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从历史版图、文化渊源、风俗节日等多角度寻找证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神圣的领土。
(2)算一算:
让学生观察教材58面图9.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比例尺,计算台湾省的台北市和福建省的福州市之间的距离。
通过让学生计算两地的距离,让学生明白台湾与大陆的距离之近。
(3)、说一说: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三则补充资料,学生看了之后说一说这三则补充资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的?
通过各种资料展示使学生了解到台湾与祖国是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
(4)写一写:
台湾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你想对台湾的同胞说些什么呢?请写几句话寄给台湾的同胞们。
设计意图: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九、检测反馈,查漏补缺
随堂检测内容:①选择题(11个)
②读图填空题(2个)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目标测试教学效果,以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从而把学生的练和教师的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乐学,使教学增效。
十、归纳小结,感悟升华
1、学了这节课我们了解了——
请学生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
2、全班同学一起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设计意图: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台湾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束语: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唱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让我们齐声呼喊“台湾,快回来吧!”
十一、板书设计
范围
(一)、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
范围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二)、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气候特征
(三)、台湾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十二、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很受学生欢迎。
2、讲练结合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
3、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渗透了情感教育。
4、注重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技能,利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