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件 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556.00 KB
- 文档页数:9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A.唐朝后期 B.五代十国时期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最终完成了南移,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2.宋代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A.朝鲜B.日本C.越南D.印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北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得到推广。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北宋的四川地区B.南宋的四川地区C.北宋的汴梁地区D.南宋的临安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纸币的出现。
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后来慢慢发展,交子真正成为了纸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4.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①②④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的时间是唐朝,故③表述错误。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导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汇总的教案分享知识。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讲学稿【学习目标】掌握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和表现,【学习重点】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习难点】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为什么此时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合作探究】1、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什么时候开始?何时完成?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呢?2、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得到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国古代自唐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超过北方,又具备了哪些因素?你觉得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3、阅读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朝廷故都时,实仰东南赋。
”—南宋诗人陆游请回答:⑴材料中的“苏湖”“故都”分别指今天的哪儿?⑵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于何时?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课堂自测】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宋时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C.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发展D.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宋代商业的发展B.统治阶级的重视C.宋朝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3、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铸造钱币的金属紧缺B.商业活动频繁C.江南经济的发展D.造纸技术成熟4、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5、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