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三5.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格式:pdf
- 大小:316.53 KB
- 文档页数: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称“双百”方针,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作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而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
“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特别是文艺领域出现好戏连台、异彩纷呈的局面。
但是,“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
文革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冠以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批判,大批学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从而背离、抛弃了“双百"方针,严重影响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和进步。
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1。
1957年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是我国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教学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和教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图片以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由来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PPT展示本课标题及学习目标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从百花奖的兴衰可以看出“双百”方针贯彻实施经历的哪几个阶段?PPT展示材料: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有11.7万人参加评选;第二届(1963)增至18万多人,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
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
但由于种种原因,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撤消了这次评奖。
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1980年举办了第三届,有70多万人参加评选,此后每年举行一次(直到2004年),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百花奖逢偶数年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引出本科知识线索问题二、(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分析得出“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提出、地位、内涵、前提是什么?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附: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必须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地位:是我国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4、内涵:(1)“百花齐放”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高二历史知识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泽东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结果:”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代表人物及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1、“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的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受到政治批判的人物及作品: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
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结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1、出现的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
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繁荣的表现: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养育人文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活动探究【知识链接】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教学过程】一、“双百”方针的制定1、背景:⑴⑵2、提出3、含义⑴“百花齐放”⑵“百家争鸣”⑶地位4、成果: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三里湾》)二、挫折: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1、背景:2、内容:3、结果:四、经验教训1、教训:2、经验:(一)、(二)、(三)、【学思探究1】“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课堂检测】(1-3为A级,4为B级)1.“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A 1949年 B1950年 C1956年D 1978年2.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3.“双百”方针中所说的“百花齐放”是指()A在艺术问题上,可以自由发展不前 B在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C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4.“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惨遭摧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B无数文艺界知名人士遭到迫害C“八亿人口八个戏” D“文革”十年,文化艺术工作完全停滞【作业布置】做三维设计【学后(教后)反思】。
一、选择题1.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C.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2.仅1956年一年,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数量比1950-1955年6年的总数还多。
文学创作方面,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
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目有360多个。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B.“双百”方针的贯彻C.“大跃进”运动的浮夸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3.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①科技领域②军事领域③文艺领域④金融领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党急需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毛泽东针对科学文化工作提出了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C.文艺工作者接受“再教育”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5.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
这一年()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6.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B.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C.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7.“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授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课件1---12)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在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3)1956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