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样品采集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以及检验技术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样品采集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和采样方法。
针对不同的食品性质和检验项目,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和采样方法,避免样品污染,同时获取可靠的检验结果。
2.采集样品前应进行充分的消毒。
在采集样品前应对采样工具、采样器具等进行充分的消毒,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因此选择适合样品的消毒剂,避免化学残留影响检测结果。
3.避免空气污染。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口吐在采样器具或者食品样品表面,避免因口部细菌的污染,导致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失真。
二、样品保存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和保存温度。
不同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样品保存的温度也有所不同,对于常规检测方法,一般建议样品储存于4℃以下,而对于极低温度保存的样品,应在检测前确保样品完全解冻,以避免样品由于冰冻遭受损坏。
2.为避免样品变质,应及时采取冷冻或干燥处理。
也可使用适当的添加剂或处理方法,如添加20%的甘油或70%的乙醇进行保存,以避免微生物由于种种原因失活。
3.在样品保存过程中防止二次污染。
保护样品,避免用手触摸,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和人体细胞等进入样品,影响检验结果。
三、检测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
在样品采集、保存、培养和检测等过程中,应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外源细菌污染样品,影响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常规检测技术。
常规检测技术包括菌落计数、PCR等,这些技术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充分考虑。
3.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方法,包括光学、电化学、免疫学等多种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仍需注意其所需的设备、人员及复杂度等问题。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不仅可以保障食品安全,还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和检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采样人员要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采样方法和操作技术。
采样人员在采样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保持采样器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2. 在采集样品前,要对采样容器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采样容器内部的无菌状态。
3.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对于散装食品,应在不同位置和深度进行多点采样,然后均匀混合成一份样品。
4. 样品的采集应该快速进行,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
采样完成后要立即将样品存放在低温条件下,如冰袋或冷藏盒中,并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
1. 样品采集后要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
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应将样品储存于4°C以下的低温环境,并在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2. 样品储存中要避免温度变化和阳光直射,以免导致微生物数量变化和样品质量下降。
3. 样品存放容器要具有密封性,防止外界空气和微生物的污染。
要确保样品容器内的空气被抽空,以减少氧气对样品的影响。
4. 食品样品的保存期限一般不超过48小时,特殊样品根据其自身特性和检测要求来确定保存期限。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1. 基本技术(1)常规培养法:通过将样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并计数微生物的数量,进而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2) 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通过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扩增和检测,快速鉴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2. 高级技术(1)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确定食品中微生物菌种的种类和数量。
(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特异性引物标记的荧光素,对微生物的RNA或DNA进行特异性杂交检测,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定量。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一)、采样要求进行食品检验,是在整批被检食品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检验样品,而对样品进行检验的结果用来说明整批食品的性状。
因此,采样时必需留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匀称性。
要仔细填写采样记录。
写明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采样条件、包装状况等,外地调入的食品应结合运货单、兽医卫生人员证明、商品检验机关或卫生部门的化验单、厂方化验单了解起运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状况,并填写检验项目及采样人。
(二)、采样数量和方法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意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章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
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个洁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实行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终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实行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依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数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校验,必需从整批食品中实行肯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校验。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收集或采样。
食品的种类繁多,成分简单。
同一种类的食品,其成分及其含量也会因品种、产地、成熟期、加工或保藏条件不同而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一分析对象的不同部位,其成分和含量也可能有较大差异。
从大量的、组成成分不匀称的被检物质中采集能代表全部被检物质的分析样品(平均样品),必需采纳正确的采样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病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非常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的检验技术。
一、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1. 采样容器的选择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应选择干净、无菌的采样容器。
最好使用玻璃瓶或者塑料瓶,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可能会与采样样品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2. 采样工具的消毒使用消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采样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工具的表面无菌,并避免交叉污染。
在采集食品样品时,应选择代表性强、干净卫生的地点进行采样。
尽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采样,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采样方法在采集食品样品时,应遵循专业的采样方法,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
有些食品样品可能需要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采集,以确保获得全面的检测结果。
5. 样品标识对每个采集的样品进行清晰的标识,包括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样者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检验工作。
6. 保持样品的温度在采集完样品后,应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
有些样品需要在低温下保存,以避免微生物的繁殖。
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保存,一般来说,冷藏保存是常见的方式。
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后续检验的准确性。
2. 样品保存的时长不同的食品样品在保存的时长上也有所不同,有些样品需要尽快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以避免样品品质的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3. 防止交叉污染在保存食品样品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应保持样品容器的密封性,避免样品之间相互接触。
4. 监测保存条件在保存食品样品的过程中,要定期监测保存条件,确保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食品保存指示剂或其他工具来监测保存环境。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标准1. 引言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样品的采集、运输与保存是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准确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采集、运输和保存三个方面,探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的标准要求,以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2. 样品采集标准在进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时,样品的采集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要选取新鲜、无污染的样品,并且在采集过程中避免手部接触,以免污染样品。
对于液体食品,应该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取样,避免用不干净的容器盛装。
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比如表面抽样、深层抽样等等。
3. 样品运输标准样品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发生变质或受到外界污染。
在运输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保证样品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另外,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样品造成影响,保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运输。
还需注意避免样品之间的相互交叉污染,保持样品的独立性。
4. 样品保存标准为了保证样品检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样品在保存过程中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在保存过程中,样品应该避免受到阳光直射,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样品变质。
另外,还需要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保持样品的新鲜性和原始状态。
需要注意不同食品样品的保存期限,保证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进行检验。
5. 个人观点和理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有效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的标准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加强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水平,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总字数:3387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常见原因之一。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采样点的选择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采样点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时,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选择采样点时,要考虑污染源、存储条件、加工流程等因素,以确保所采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时,需要根据被检测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无菌容器、无菌袋、无菌棒等工具进行采样。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外界污染的介入,保证采样的无菌性。
3. 采样方法的操作规范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时,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样。
首先要对采样器具和采样容器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采样的无菌性。
然后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采样,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
采样时要避免采样工具的接触,以减少外界污染的可能性。
4. 采样过程的记录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对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工具等信息进行记录。
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检验结果分析和样品保存至关重要。
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可以提高后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5. 采样后的样品保存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后,需要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保存。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采样的样品放置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以避免样品的变质或微生物的生长。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样品的物理变化和二次污染。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检验技术1. 样品的预处理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检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首先要对样品进行样品的制备,使其符合检验的要求。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以及其检验技术。
1. 样品的代表性在采集样品时,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即所采集的样品应该能够真实反映出被检验食品的微生物状况。
要考虑到被检验食品的不同部位、不同批次和不同生产流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
2. 避免污染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要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的污染,尤其是手部和工具的污染。
在采样前要做好手部消毒,并使用清洁的采样工具进行采样,避免细菌的外源污染。
3. 样品数量样品数量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每个样品点至少要采集3份样品,进行平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 采样容器的选择在采集样品时,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
不同食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容器,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易于保存,避免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污染和变质。
5. 采样时间样品的采集时间也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在采集样品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如果是对食品原料的微生物检验,通常在货物到达时立即进行采样;如果是对成品的微生物检验,可在产品包装完成后采样。
6. 采样标识在采集样品时,要对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的采集日期、地点、批次号等信息,确保样品的追溯和管理。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保存注意事项1. 保存温度样品保存的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样品应该在低温环境下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不同食品可能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保存时间样品的保存时间也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微生物检验的样品保存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24小时内送检。
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送检,样品需要保存在低温环境下,避免微生物的生长。
3. 样品保存容器样品保存容器的选择也是保存样品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实习一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
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或食品企业自身为了解和判断食品的营养与卫生质量,或查明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可使用采样检验的方法。
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结合感官检查,可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作出评价,或协助企业找出某些生产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食品采样是食品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也是营养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采样目的食品采样的主要目的是鉴定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包括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食品及其原料、添加剂、设备、容器、包装材料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种类、性质、来源、含量、危害等。
食品采样是进行营养指导、开发营养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强化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以及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依据。
(二)采样原则1. 代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待鉴定食品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测,而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测来推断该食品总体的营养价值或卫生质量。
因此,所采的样品应能够较好地代表待鉴定食品各方面的特性。
若所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无论其后的检测过程和环节多么精确,其结果都难以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可导致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2. 真实性采样人员应亲临现场采样,以防止在采样过程中的作假或伪造食品。
所有采样用具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食品的可能。
应尽量避免使用对样品可能造成污染或影响检验结果的采样工具和采样容器。
3. 准确性性质不同的样品必须分开包装,并应视为来自不同的总体;采样方法应符合要求,采样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及留样的需要;可根据感官性状进行分类或分档采样;采样记录务必清楚地填写在采样单上,并紧附于样品。
4. 及时性采样应及时,采样后也应及时送检。
尤其是检测样品中水分、微生物等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或样品中含有挥发性物质或易分解破坏的物质时,应及时赴现场采样并尽可能缩短从采样到送检的时间。
实验一食品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实验目的
掌握苹果、青菜、大米、大排等几种食品原料类型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理解采样的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
2.1采样原理
采样是指从整批被检食品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
采样是食品分析的首项工作和重要环节。
同一类的食品成品由于品种、产地、成熟期、加工或保藏条件不同,其成分及其含量有相当大的差异。
同一分析对象,不同部位的成分和含量也可能有较大差异。
因此必须掌握科学的采样和保存技术。
否则,即使以后的样品处理、检测等一系列环节非常精确、准确,其检测的结果亦毫无价值,以致导出错误的结论。
2.2采样原则
1. 代表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待鉴定食品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测,而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测来推断该食品总体的营养价值或卫生质量。
因此,所采的样品应能够较好地代表待鉴定食品各方面的特性。
若所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无论其后的检测过程和环节多么精确,其结果都难以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可导致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2. 真实性
采样人员应亲临现场采样,以防止在采样过程中的作假或伪造食品。
所有采样用具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食品的可能。
应尽量避免使用对样品可能造成污染或影响检验结果的采样工具和采样容器。
3. 准确性
性质不同的样品必须分开包装,并应视为来自不同的总体;采样方法应符合要求,采样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及留样的需要;可根据感官性状进行分类或分档采样;采样记录务必清楚地填写在采样单上,并紧附于样品。
4. 及时性
采样应及时,采样后也应及时送检。
尤其是检测样品中水分、微生物等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或样品中含有挥发性物质或易分解破坏的物质时,应及时赴现场采样并尽可能缩短从采样到送检的时间。
2.3四分法采样
“四分法”将原始样
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
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
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
厚度在3cm以下的形状,并
划成对角线或“十”字线,
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线
的两份混合,再加上分为四
份,取对角的两份。
这样操
作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
此即是平均样品。
3.仪器及材料
3.1仪器
多功能组织粉碎机、刀
具若干、80目筛、精密天平
3.2材料
大米、大排、苹果、青菜
4.实验步骤
4.1苹果的取样
随机选取3只苹果→清洗→沿生长轴按四分法切→取对角2块→加入相同质量的水→组织粉碎机粉碎(长刀)→转移至干净容器→待测
4.2青菜的取样
随机选取3只青菜→清洗→沿生长轴按四分法切→取对角2块→组织粉碎机粉碎(长刀)→转移至干净容器→待测
4.3大米的取样与保存
取一定量的大米→按四分法取样→组织粉碎机粉碎(短刀)→过80目筛→转移至干净容器→装入铝盒保藏→待测
4.4大排的取样
取一定量的大排→去骨去筋→按四分法取样→组织粉碎机粉碎(长刀)→转移至干净容器→待测
制备好的试样应该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和备查用,每份不得少于5g。
采样时除注意样品代表性外,还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写明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采样条件、包装情况等。
样品的起运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厂方化验情况、品质,并填写检验项目、检验人、采样时间。
4.5注意事项
1. 采样工具应该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人样品中。
2. 样品在检测前,不得受到污染、发生变化。
3. 样品抽取后,应迅速送检测室进行分析。
4. 在感官性质上差别很大的食品不允许混在一起,要分开包装,并注明其
性质。
5. 盛样容器可根据要求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烯制品,容器上要贴上标签,
并做好标记。
4.6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于当天分析,以防止其中水分或挥发性物质的散失以及待测组分含量的变化。
如不能马上分析则应妥善保存,不能使样品出现受潮、挥发、风干、变质等现象,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制备好的平均样品应装在洁净、密封的容器内(最好用玻璃瓶,切忌使用带橡皮垫的容器),必要时贮存于避光处,容易失去水分的样品应先取样测定水分。
样品保存的主要方法有:放在密封洁净的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存;低温冷藏;加入适量不影响分析结果的稳定剂或防腐剂。
5.实验结果及分析
1.苹果的取样物成黄色悬浊液,有大量絮状悬浮物。
2.青菜取样为绿色粘稠状物,含一定量水分,放入洁净玻璃皿中保存,放入恒温箱保藏。
3.大米取样为白色粉状固体,放入洁净铝盒保存,放入恒温箱保藏。
4.大排取样为浅黄色悬浊液。
实验所有取样正确,保存方式得当。
6.讨论与心得
6.1思考题
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在食物分析中有何重要性?
采样是指从整批被检食品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
食品的种类繁多,且组成很不均匀。
不管是制成品,还是未加工的原料,即使是同一种样品,其所含成分的分布也不会完全一致,如果采样方法不正确,试样不具有代表性,则无论操作如何细心、结果如何精密,分析都将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采样是食品分析的首项工作。
采样的正确与否,是检验工作成败的关键。
样品的保存也非常重要,样品在保存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各项理
化指标不发生变化,这样才能保证样品在检验时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也是决定食品分析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新鲜水果蔬菜样品在采集和保存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水果蔬菜类原料的取样应该遵循体积较小的(如山楂、葡萄等),可随机采取若干个整体作为检样,切碎、混匀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体积较大的(如西瓜、苹果、菠萝等),可按成熟度及个体大小的组成比例,选取若干个个体作为检样,对每个个体按生长轴纵剖分4份或8份,取对角线2份,切碎、混匀得到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体积蓬松的叶菜类(如菠菜、小白菜等),由多个包装(一筐、一捆)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检样,混合后捣碎、混匀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针对新鲜果蔬的具体情况,对于采取的样品,为了防止其水分或挥发性成分散失以及其他待测成分含量的变化(如光解、高温分解、发酵等),应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立即分析或是作为复验和备查的样品,则应妥善保存。
6.2实验心得
这是第一次进行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
实验内容总体还是很基础的采样和保存任务。
其中我主要学会了四分法采样,这在以后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试验中是很常用的。
在采样过程中我注意了要保证样品原料保持洁净,同时认真清理了保存容器。
之前做过很多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其中对于采样和保存的要求各有侧重。
作为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这是提高我们实验技术,掌握基本的试验方法的基本。
所以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好好理解。
同时感谢老师和助教的讲解,使得我对实验的各项要求目的都有明确的掌握。
同时还要感谢同组组员的合作配合,使得我们在短时间内就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实验要求。
我相信我们的配合会更加娴熟,相信实验课会越来越顺利。
由于水平有限,实验报告中定有纰漏错误之处,请老师不吝赐教!
【参考资料】
[1]谢笔钧,何慧.食品分析[M].2009.科学出版社.
[2]谢笔钧.食品化学[M].2004.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