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设计或艺术设计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
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设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需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增长,设计已成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一、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中国汉语“设计”一词的多义使用与“Design”在英语世界中的多义使用几乎遥相呼应,两者都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增添新的涵义。
(一)中国汉语“设计”的一词多义1 “设计”的基本内涵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设计” 一词几乎综合和包容了“设“与“计” 的所有含义,从而具有较为宽泛的内涵。
(1)“设”在汉语中作为动词,有安排、建立、构筑、陈列、假使等含义,由此复合成设置、设想、设法、陈设、设施、设计等词;(2)“计”在汉语中动词名词兼用,名词有如计谋、诡计,动词如计算、计议、计划等,计议、计划诸词又有名词的词性,因此,“计”作为动词有计划、策划、筹划、计算、审核等意。
2 “设计”的古典意义(1)“计谋”汉语中的“设计”最早的含义是“计谋”。
到了元代“设计"被解释为“设下计谋”。
明末“设计”的意思为谋划事情,出主意。
在近现代“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2)“意匠”在文学艺术方面,“意匠”一词与设计同义,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3作为与“Design”对译的词的意义(1)在中国“Design”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等词。
“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
凡是在日常生活器具的制造上加以美术设计的,都可以将其称为工艺美术。
(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实用英汉辞典》对“Design”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风格、图案、心中的设想等义。
艺术设计概论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______”的意思,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意的还有“______”一词●从设计的需要出发,即从“______ ______ ______”的基本原则出发,一造物的______或______的实现为基点,运用______和______的条件,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设计______的转变,是设计在20世纪最深刻的转变之一●西方现代设计在当代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其内容是1._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第二节、设计的范畴●分类根据不同对象大致可分为五大类1.______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_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______与______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______●设计的历史包括1.______2.______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8、中国古代的设计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第二节西方的艺术设计一、西方古代的设计●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史称“______”“______”时期,这一时期以_______为特征二、近代的设计●______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_______和________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集中地。
三、现代设计●20世纪的设计艺术运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1919年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学院。
●包豪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又被称为“__________”,现代主义设计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代表●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生活,为人的设计,设计发展始终以__________四、后现代设计17、后现代主义设计观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设计观。
1.艺术设计的特征一、精神性艺术设计通过完成的产品,最大限度地体现对人的关怀。
设计的人文价值体现于与物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互动过程,人使用产品时的精神状态和产品本身流露除的价值趋向决定着这种交流是否愉悦,因此产品的设计必须与人的心理相匹配,物的形式必然要求满足人们的愿望以及历史的人文和现实的人文追求。
设计是“创意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
设计的艺术性决定了设计不是模仿的,而是创造的,设计就是发明。
二、功能性所谓“功能性”,就是指一件物品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具备的条件,比如所需要的形态、结构、用途等。
我们运用功能的观念,可使一切物品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更加明确,而达到物尽其用的目标。
每一件物品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特性;所谓功能性,即任何人工制品首先必须具备人们的实际物质需要的基本条件。
1、实用功能简单的说,就是物品的功能。
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满足某种用途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2、认知功能产品的外在形式向人们表明它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产品的认知功能。
有:(1)指示功能;(2)象征功能:(3)展示功能;3、审美功能产品的含义及外在形式可以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从而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
审美功能是在实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心理功能。
三、人工性人工性就是人为地,所谓的“人为的”通俗地说就是人造的。
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物打上“人”的印记,使自然物“着我之色彩”。
人为事物与自然物的区别在于:人为事物是人为的,是人力所为,自然物是自然的,非人为所为‘人为事物具有目的性,自然物是大自然自我运动和自然生成的,不带有目的性。
2.环艺设计与城市的关系/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对城市形象提升有什么功能/与城市风格的关系1环境艺术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环境艺术是一种沟通人、社会和自然的艺术,是与人们密切相关,可能激发人们感情的公众艺术。
它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2、《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3、作为与英语“design”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4、作为名词的“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的方案。
5、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6、在文学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2009年)7、design被译为图案、工艺美术、美术工艺等词。
8、俞剑华将“design”译为“图案”,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样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9、所谓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
10、“design”与汉语原有词汇“设计”在本质上的含义是一致的,与汉语中的策划,策画,意匠,图案等词义相近。
二、设计的意义1、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2010/2014/2018年)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最早提出“工艺美术”这一概念的是蔡元培。
3、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4、西方设计在当代的一些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的内容是完整性原则,变化原则,设计的资源,综合原则,服务原则。
(2006/2010/2017/2018年)5、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6、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2014年)第二节设计的范畴一、分类1、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可分为现代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2、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工业设计”。
二、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1、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他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2、人是环境设计的主题和目标,人类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
艺术设计概论“设计”(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
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1964年国际工业设计会对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目的是决定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不但是外部特征,而且主要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宁从生产和使用者的观点把一个系统转变为连贯的统一。
西方现代设计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1完整性原则,一件产品不仅好看好用,而且必须具有完整性2变化原则,设计要了解人的需求的改变,并通过设计来不断地满足。
3设计的资源,一方面是工业方面的材料,一方面是设计师本身4综合原则,即充分了解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在设计中加以体现,以满足人的需求。
5服务原则,工业设计师的工作是起协调和衔接作用的,它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为人设计,为人服务。
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可分为五类:1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坏境设计2产品设计3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织品与服饰设计。
平面设计是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中发展最快、成绩最好的领域。
产品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国家工业生产不平的标志。
中国工业设计良性发展的表现:1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使工业设计的观念得到社会的确认和政府的重视,由此会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更大的对工业设计的需求。
2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着一批较高质量和较高水平的设计师,会促进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3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外设计交流将会在新的层面上开展,有利于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方法,形成民族的设计特色。
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陶器的产生为标志。
“陶瓷”包括陶和瓷。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与灰陶相的比,彩陶在制作上趋于精致,彩陶的常见物以用器为主,其装饰图案以几何图形为主。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艺术设计的分类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艺术设计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2. 艺术设计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艺术设计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设计?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解1.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青铜器、陶瓷、绘画到现代的设计,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3. 艺术设计的分类和特点: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以及它们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作品,让学生分析其设计理念、手法和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体现艺术设计的分类和特点的?四、课堂讨论1. 提问:你认为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艺术设计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二、实践环节1. 让学生分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新意识,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设计,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1. 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案例分析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设计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艺术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艺术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艺术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以下是艺术设计概论中必考的知识点。
一、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艺术设计是一门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观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
它的特点包括:主观性、客观性、创造性、具象性、抽象性、形式美、功能性等。
二、艺术设计的分类和门类艺术设计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时空设计;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媒设计等。
三、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设计元素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点、线、面、色彩、质感、形状、空间等。
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如:对比、重复、平衡、对称、层次等。
四、艺术设计史艺术设计史研究从古至今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人体比例与构造人体是艺术设计的重要题材之一,艺术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和结构构造,以便能够准确表达人体形态和形象。
六、色彩学色彩学是研究色彩的科学,对艺术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构成、色彩的表现力和色彩的搭配原则,有助于艺术设计的创作和表达。
七、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一种视觉表达形式,视觉传达是艺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
通过色彩、形状、构图、排版等手段,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意图。
八、设计工具和软件应用艺术设计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设计工具和软件应用技巧,例如:手绘工具、平面设计软件、建模软件、渲染软件等。
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和软件,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九、艺术设计与社会艺术设计与社会密切相关,艺术设计师需要关注社会变化、文化潮流和市场需求,将艺术设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
总结:艺术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包括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艺术设计的分类和门类、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艺术设计史、人体比例与构造、色彩学、视觉传达、设计工具和软件应用以及艺术设计与社会等内容。
艺术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设计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974《大不列颠百科全书》“Design: blah blah. ...... 只要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郝伯特·西蒙:“凡是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
”——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不是以大工业生产为前提的意义)二、设计的意义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
【设计的宏观定义】“一种对目标问题的求解活动”“从现存事实转向未来可能的思想跃迁”“......”“ .. ”1950 麦德华·考夫曼·琼尼:现代设计的12 项定义:【大工业生产后的定义】1)应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2)应体现时代精神3)应从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不断汲取营养(自我发展)4)应灵活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不断使其发展(与时俱进)5)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外观创新)6)应明确的表达对象的意图、绝不能模棱两可(理念清晰)7)应体现使用材料所具备的区别于他种材料的特性及美感(忠于材料)8)应明确表达产品的制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行、实际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骗手段(诚实)9)在实用、材料、工艺的表现手法上,应给人以视觉的满足,特别应强调整体效果的满足(效果展示)10)应给人单纯洁净的美感,避免繁琐的处理11)必须熟悉和掌握机械设备的功能12)追求豪华情调的同时,必须顾及消费者节制的欲求及价格问题(物美价廉)1957 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ID)1964 年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他的目的是解决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这些造型质量不但是外部特征,而且主要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他从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观点把一个系统转变为连贯的统一。
艺术设计概论知识点总结艺术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对艺术设计概论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艺术与设计的概念1.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创造性表达来表现情感、想法和观念的一种人类活动。
2. 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创作活动。
3. 艺术与设计的联系:艺术与设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艺术可以为设计提供灵感和创造力,而设计可以将艺术通过实用、功能和符号等方式应用于实际。
二、艺术设计的元素与原则1. 艺术设计的元素:线条、形状、色彩、纹理、光线、空间等是构成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通过它们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2. 艺术设计的原则:平衡、对比、重复、节奏、重点、比例等是指导艺术设计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和谐、有力度。
三、视觉与感知1. 视觉原理:颜色视觉、视觉运动、视觉错觉等是影响人们视觉感知的重要原理,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这些原理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产生特定的视觉效果。
2. 色彩意义:色彩可以传达情感、代表符号、产生情绪等,了解色彩的意义和运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表达创意和沟通信息。
3. 空间构图:空间构图是指在设计中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元素与对象的位置和关系,以创造一种有序、平衡的空间效果。
四、设计风格与流派1. 设计风格:设计风格是指在不同历史、文化和地域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和风格的设计表现形式,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2. 设计流派:设计流派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领域内形成的艺术设计的一种流派或学派,如包豪斯学派、洛可可风格等。
五、艺术设计与社会1. 艺术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存在于纸上或屏幕上,还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设计师需要考虑作品与环境的融合与呼应。
2. 艺术设计与文化:艺术设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表达方式与视觉语言也存在差异,设计师需要在跨文化交流中注意文化的敏感性和多样性。
艺术设计概论
艺术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艺术设计概论,学生可以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重要代表作品,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在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中,通常会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平面设计等多个艺术设计领域。
学生将学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线条、形状、颜色、质感等,以及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
他们还会学习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概论还会介绍艺术设计的应用领域和行业发展情况,以及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技巧,如平衡、对比、重复等,以及一些常用的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艺术设计概论,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设计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艺术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是一种跨学科的创造性活动,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设计领域。
通过结合美学、技术和创新,艺术设计旨在创造出视觉上具有吸引力和情感共鸣的作品,以传达作者的观念和情感。
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艺术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文明中,艺术设计被用来装饰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发展,艺术设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学科和职业领域,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时装设计等。
艺术设计的重要性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艺术设计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和生活质量,使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共鸣。
其次,艺术设计可以带来经济效益,通过创意设计产生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艺术设计也是文化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传递着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艺术设计的创作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设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平衡和组织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作品需要在形式、色彩、空间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
再次,功能和美学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设计作品既要满足使用功能,也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将进一步影响艺术设计的创作方式和呈现形式,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将引领艺术设计走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注重设计作品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创造性活动,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情感表达的渴望。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艺术设计将继续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精神的提升做出贡献。
1、1.艺术设计概念简称设计,英文是Design,广义来说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成为设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案、计划、图样的实践性工作,是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制作物品的活动,20世纪初,design由日本传入中国,被称为图案、工艺美术、美术工艺等词,80年代后逐渐步入正轨并开始使用“艺术设计”(本科)“设计艺术”(研究生)专业名称。
合理化和美化是它的两个要素,设计的最高准则是“合情合理”。
3、▲艺术设计的原则①功能原则所谓功能原则是指设计时考虑设计品具有的目的和效用,功能原则是多重多层次的,具有主次功能之分。
它强调了以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
○2经济原则即现代设计师要考虑设计的材料费、生产成本、价格、运输、贮藏、展示推销等一系列设计经济核算问题,力求以最小成本获得最适用、优质、美观的设计○3科技原则设计时要考虑现代材料的性能和加工方法,以利于优质高效的批量生产,能够更好的服务人类。
科技原则应用要根据现实情况。
○4信息原则设计师要重视现代设计的信息因素,在设计时考虑设计产品应当具有的信息成分和快速准确的传送有效信息。
○5艺术原则设计作品要具有艺术性,造型具有审美特征和较高艺术品位,艺术原则突出了现代设计应当包括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也强调了现代设计的创造性要求。
艺术原则要求设计师创造新的造型形式,也要求设计师具有健康向上的艺术审美意识。
艺术性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艺术性要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坚持设计的艺术原则的时候,设计师关注的是客观存在的普遍性美学和艺术标准,首先考虑在时代社会、民族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美感,而不是个人的审美爱好。
○6合理原则合规律性原则或合逻辑性原则,在设计时要考虑尊重和复合客观规律,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4、设计师的知识技能:1、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造型基础技能是通向专业设计技能的必经桥梁。
造型基础技能包括手工造型(含设计素描、色彩、速写、构成、制图和材料成型等)、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
1、纯艺术:所谓“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使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具体的说即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绘画包括油画、版画、中国画、壁画等各种门类2、实用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它虽然也具有审美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但却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是实用功能,即它的物质功能。
3造物及造物活动:所谓造物,即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
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意义。
4、产品的形态一般分为功能形态、符号形态(或装饰形态)、色彩形态三类。
5、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
6、现代设计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以英国威廉`莫里斯为首的艺术家正组织起一场为生活而艺术的工艺美术运动,即手工艺艺术运动。
宗旨是反对“为生产而生产”和“为艺术而艺术”的社会倾向,主张以艺术装饰设计和手工艺术的方式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
7包豪斯的影响与意义:包豪斯提倡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通过自身的教学与实践,形成了崭新的设计形式和独特的风格。
这种形式和风格具有真正的现代品质,这就是在建筑和产品设计中排除了传统的、表面的装饰形式,从功能出发,从结构出发,做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品格和风格的形成,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现代艺术运动真正结束了旧有装饰形态存在的历史。
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差异(1)、古典技术产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受制于自然提供的物质和可能性;而现代技术掌握着自然,环境被打上了技术的烙印,而且人也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2)古典技术所掌握的材料是自然所能提供的,其造物的形式总与自然所赋予的形式相联系;在现代技术中,人们选择材料,并将自然材料减化成小的成分,再织入想望的结构中,形式上尽量脱离自然所赋予的形式。
(3)、在“能量”这类技术形式中,技术的早期主要是由动物和人类提供的拖力和肌肉力量;在现代,除自然的风力、水力等外,还有间接的原子能、太阳能等。
(4)、古典技术的“形式赋予”是由人类所使用工具的技能决定的;在现代,人的技艺被融入机器的技术装置中,这导致了技术的决定性更新,并出现全新的技艺。
(5)、手工业时代,产品的生产制作基本上由一个人完成,制造者又是消费者,所谓自作自用;现代技术必须由工程师、缔约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制造的过程独立到工业企业中,与消费者的联系与手工业时代已完全不同。
在设计方面,古典技术时代,设计与制作过程往往是一体的,边想边做,边设计边制作,一个人完成全过程:在现代技术中,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而存在,设计作为意向性构形和实际生产之间联系的中介,他勾勒出或者给出一个抽象的图景,其计划的每一细节都可以由脑力(理论)决定(6)、与古典技术相比,现代技术依靠现代工具(技术设施)尽量在技术构形中除去人的因素,它借助技术措施提供的能量转换过程,有可能依靠理论制造物品。
这即是生产的“自动化”根本差异:古典技术直接受到人类自然潜能的限制,在技术的承传方式上,也几乎是自然性的,日常经验由父传子、母传女、师傅传徒弟的方式进行,因而技术是未分化和静止型的。
联系:从历史的观点看,现代技术出自于手工技术,它以科学为基础,与科学的结合同意是其最根本的特征。
可以认为,没有手工技术即没有科学,没有科学也不可能有现代技术或者说技术的现代化。
8系统具有以下内涵:(1)、它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环节)组成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要素可以是单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小系统。
(2)、这些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
可以把环境看成是系统所从属的更大的系统。
(3)、这个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要素(部分)的新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由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和结构决定的。
10、“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
功能主义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
功能美的历史意义和存在价值;1、“形式服从功能”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2、合理的功能形式是美的形式。
11、技术美介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主要是指机械工业技术的美。
12、技术美与功能美有着内在的联接和一致性,作为“包含着本质上同功效相联系的全部美的一个概念,而标志着同自然美和艺术美均有区别的特殊的美的存在领域,并能在这两极的范畴概念之间占有一个独立的地位”。
技术美不同于功能美,但与功能美密切相关。
功能美构成了技术美的特征,也是技术美意识结构的核心因素。
13、技术美与功能美是密切相联的,因为技术美有很强的功能因素,而这种功能因素不仅与功能所体现所固有的有效价值或合目的性的价值相联系,而且也与材料特征以及造物形式的感性因素相联系,功能之中浓缩着各种因素:形式是由功能决定和演化的形式,材料是为功能结构服务的,功能是结构的力,同时也是技术的力。
如何理解人的自然尺度与设计的关系:1人的自然尺度首先构成和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和接受方式;2人的自然尺度首先构成和决定了人观察的标准、接受或感受的标准,甚至审美的标准。
3人的自然尺度决定了造物的尺度和极限。
一方面,人的造物都以人的自然尺度为依据;另一方面,人造物特别是手工造物直接受到人自然尺度的制约。
4人的自然尺度是造物设计基础,又是人超越的对象,手工工具作为人手能力的伸延、车辆作为人足力的扩大,这一切都是人通过创造对自然尺度的一种超越,是人对自然尺度深刻认识和把握的结果。
人对自身的自然尺度既有遵循的一面,又有超越的一面。
14、造物设计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他艺术形态和人类活动形式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和质量准确的反应文化的完整性。
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工艺造物是最终产品形态而不是半成品或原材料生产。
第二,工艺文化是生活的文化,是为生活服务的设计文化。
第三,工艺造物是一般造物的上升形态,在这样一个上升形态中更集中的体现着人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反映人的本质。
第四,作为艺术的造物,它具有生活的实用性,可以作为生活的工具、用具等被使用,而不同于油画、雕塑之类的广泛意义上的艺术造物。
15、传统实际上是文化本质的一种延续,文化的发展是文化在传统的发展。
16、传统文化(1)、传统相对于现代而言,有时序上的先后之别,传统是旧有的,但不一定是落后的,是来自于过去但现在仍有生命活力的东西;(2)、传统是积淀的,从远古至现今,可以说是生生不息,某一传统可能有所式微或消失,但整体而言,旧的消失了新的又有所产生;各传统存续的时间长短不同,但总是不断地延续;(3)、每一民族的传统是一个大的系统,这系统上又有无数的子系统,因此,传统是单一的,而是多见的;(4)、多元的传统又必然是流动的、有机的,而不是凝固僵化的;(5)/在时间的流变中传统是历史选择和人的主体性参与选择的结果,选择导致变迁,因此,传统是变化的,发展的。
17、17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
现代文化中包含着传统文化,即当代存续的传统文化,在时序的意义上,被现代文化所包含的那部分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文化。
但现代文化又总是以一种创新的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它既来自传统,有来自于当代,既是本民族的,又是外来的,既是原有的,又是整合的,在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中,其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的整合,总是在矛盾中进行,在矛盾中完成和发展的。
18、传统文化的意义:第一,包括艺术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和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它是在民族文化沿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文化连续性的保证。
第二,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的力量所在,是人们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依据,是民族精神的依托。
第三,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地艺术之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
第四,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由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所组成所丰富的。
19、设计思维所具有的特点:(1)、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
(2)艺术思维是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3)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性的,跳跃性的特征。
20、创造性思维:人们一般把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科学认识上新概念、新假设和新理论的形象以及新的艺术作品的创造思维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1)、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包括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阶段的创见性的思维活动过程。
(2)、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其创造性也体现在这种综合之中。
(3)、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陌生化”的特点。
21、什么是设计师的社会意识与职责:意识: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
(1)服务意识,设计师从事任何设计,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一种服务的方式设计、软件等的非物质设计、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等,他所面对的不是设计师自己,而是大众,是产品用户、广告或者传达设计的受众和服务的客户或对象;(2)奉献意识与服务意识密切相关,服务是奉献的基础,奉献是服务意识的上升形态。
奉献不是不要报酬或不考虑报酬,也不仅仅与报酬相关,其关键在于不计报酬,不囿于报酬、不为报酬所限的那种服务和奉献精神和品质。
(3)协同意识,又可以称作协作意识,这也是设计本质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在当代大工业生产的情况下,一方面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因此,也就越来越需要协同与协作。
职责:作为设计师的职责,为大众是其根本的出发点。
所谓“为人的设计”其根本就是为大众的设计。
设计师作为美的创造者和美的使者,应当以真善美的创造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必须要有艺术家的素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旅行家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23、设计师具备创造性思维的条件:(1)需要有感受性。
(2)要思维流畅,或者叫思想丰富。
(3)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灵活性,亦指摈弃旧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
(4)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独创性,或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联想的那种能力。
(5)、为事物重新定义,即能够按照新方式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以重新组织的能力。
(6)是精益求精,或是指运用两种或更多的技能去建构更复杂的事物的那种能力。
24、唐三彩:在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作“冥器”,它的种类多,其造型多方生活用器,以黄、褐、绿色为基本用色。
25、装饰艺术: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