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凤凰赋并序【唐】李德裕篇
- 格式:ppt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2
《李德裕·丹扆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李德裕·丹扆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臣闻《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②。
”此古之贤人所以笃于事君者也。
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
然臣窃念拔自先圣,偏倚宠光,若不爱君以忠,则是上负灵鉴③。
臣顷事先朝,属多阴沴④。
常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先朝嘉纳。
臣今日尽节明主,亦犹是心。
昔张敞之守远郡⑤,梅福之在遐徼⑥,尚竭诚尽智,不避尤悔⑦。
况臣尝学旧史,颇知官箴,虽在疏远,犹思献替⑧。
谨稽首上《丹扆》六箴,具列于后。
仰尘睿览⑨,伏积兢惶⑩。
一、宵衣箴(11)先王听政,昧爽以俟(12)。
鸡鸣既盈,日出而视。
伯禹大圣(13),寸阴为贵。
光武至仁(14),反支不忌(15)。
无俾姜后(16),犹去簪珥(17)。
彤管记言(18),克念前志。
二、正服箴圣人作服,法象可观(19)。
虽在宴游,尚不怀安。
汲黯庄色(20),能正不冠(21)。
杨阜毅然(22),亦讥缥纨(23)。
四时所御(24),各有其官。
非此勿服,惟辟所难(25)。
三、罢献箴汉文罢献(26),诏还騄駬(27)。
銮辂徐驱(28),安用千里。
厥后令王(29),亦能恭己(30)。
翟裘既焚(31),筒布则毁(32)。
道德为丽,慈俭为美。
不过天道,斯为至理。
四、纳诲箴(33)惟后纳诲(34),以求厥中(35)。
从善如流,乃能成功。
汉成沉湎(36),举白浮钟(37)。
魏明侈汰(38),凌霄作宫(39)。
中虽不忤,而善亦从。
以规为瑱(40),是谓塞聪。
五、辨邪箴居上处深,在察微萌。
虽有谗慝,不能蔽明。
汉之孝昭(41),叡过周成(42)。
上书知诈(43),照奸得情(44)。
燕盖既折(45),王猷治平(46)。
百代之后,乃流淑声(47)。
六、防微箴天子之孝,敬遵王度。
安必思危,乃无遗虑。
乱臣猖獗,非可遽数。
玄黄莫辨(48),触瑟始仆(49)。
柏谷微行(50),豺豕塞路。
睹貌献飧(51),斯可诫惧。
【注释】①丹扆(yi):丹屏,常借指君王。
山凤凰赋(并序)凤凰赋(并序)唐•李德裕仰在郡之坤隅,高松翳景,名翚所集。
有丽鸟殊色,如縟绣,邑人呼为凤凰。
爱其羽毛重于身命,虽遭矰缴,终不奋飞。
比夫雄鸡断尾,则殊知异心矣。
余感而赋之,以贻亲友。
懿灵之岑寂,实珍禽之可依。
何之英丽,信羽族之所稀。
混赤霄而一色,与白日而增辉。
焕若玉女携宓妃,凌丹壑兮游翠微。
振桂裳兮垂组绶,腾镳驾兮曳鸾旗。
粲若天桃发兮已,春朝霞烂兮露欲晞。
或饮于涧,或集于矶。
揉芙蕖之绛采,掩虹霓之夕霏。
既而衡网高悬,虞人人合围。
身挂纤缴,足履骇机。
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厉而奋飞。
乃知玉之败也,以致其琼弁;翠之焚也,犹袭其宝衣。
何异夫怀禄耽宠,乐而忘归。
玩轩冕而不去,惜印绶而无时。
嗟乎,秉君子之器,与兹鸟而同讥。
注:李德裕(787--80),字饶,赵郡人,唐代著名政治家。
出身名门望族,其父李吉甫为宪宗朝宰相。
历官浙西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宗大和七年任兵部尚书同平事,封赞皇县伯。
翌年便在朋党之争中败落,被排挤出京。
大和九年贬袁州长史,卜居袁州里江北之寺院(其址即今化成岩),翌年三月量移滁州刺史。
不久再度得势,开成年间任户部尚书同平事,武宗朝辅政朝廷,卓有政绩。
宣宗即位后再度遭政敌打击,贬崖州司户,卒于贬所。
后追封“卫国公”。
擅诗,工辞赋,谪居宜春时作有“二诗十五赋”。
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等。
仰赋(并序)元•李问孙兴公赋天台,特遥想逸兴驰神奋藻于吟望之间。
梁武帝赋游寺,其景物之佳,讽咏一时。
游览之胜,至于依本以美物,堆实以赞事。
林川泽之富,鸟兽草木之美,宫庙之轮奂,人物之魁梧,悉未闻也。
予既思摹前作而赋仰,非欲离出异俗、高论藻词,为远寄冥搜、散怀投兴之事,恐灵诮作逋客,姑咏其所闻、额其所见,以谢其所移而已。
乌显仰,岌京峙。
据乎春台之阳,阻乎秀水之涘。
枕吴头以盘回压楚尾而仰止。
连属群峰,回环千里,北跨罗霄,东下堵田,西接安成,南曜螺川。
冈峦襞积而叠翠,洞穴谽谺而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