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析及辩证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547.53 KB
- 文档页数:2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ernterspiratorytractinefctions,RRTIs)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1987年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
2007年在“慢性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研讨会”上,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名诊断理解为“临床概念”;将“诊断参考标准”修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
[1][定义]: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内収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一、病因:多与护理不当、人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入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
对鼻咽部慢性病灶,必要时请耳鼻咽喉科协助诊断。
由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系病毒感染,故不应滥用抗菌药物;2. 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以及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3.护理恰当;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5. 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免疫调节剂。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反复气管支气管炎一、病因:多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使病情向下蔓延所致。
大多也是致病微生物引起,少数与原収性免疫功能缺陷及气道畸形有关。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2.注意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収性痉挛性喉炎等鉴别;3.抗感染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定,合理应用抗生素;4. 对症治疗同反复肺炎。
反复肺炎:对于反复肺炎,除必须考虑何种致病微生物,更重要的是认真寻找导致反复肺炎的基础病变。
1、免疫缺陷病(特异性与非特异性)?2、先天性疾病(气道、肺及血管、心脏畸形)?3、纤毛运动障碍(原収与继収)?4、管腔内阻塞或管外压迫?5、反复吸入?(一)病因:(1)原収性免疫缺陷病:原収性抗体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吞噬功能缺陷病以及其他原収性免疫缺陷病等。
中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谭婉君(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浙江浦江322200)[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痰瘀互结;补肾运脾;化痰活血[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3-3441-0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 TI)指根据不同年龄段,呼吸道感染年次数在8次左右者[1]。
现代医学认为RR TI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功能紊乱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有关,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补充营养物质的方法[2]。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逐步完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机为正气虚弱、邪毒留伏,治疗上也注意扶正祛邪兼顾[3-4]。
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痰瘀互结伏于体内是RR TI病根难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1 病因病机111 肺脾肾功能虚弱为病理基础 RR TI多因禀赋不足、养护失宜,致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抵抗力低下,稍有不慎外邪便从皮毛或口鼻入侵犯肺;肺气失宣,肃降失调,则治节无权,水液停聚而生痰浊,内贮于肺而使其功能更加虚弱。
小儿“脾常不足”。
饮食不知自节,脾胃易伤致运化失健,土不养金,则卫外不固而易感。
充盛的肾气为小儿生长发育之原动力,小儿“肾常虚”,动力不足,影响其他脏腑功能的发挥,以致整个机体缺乏生机,遂成易感。
肺脾肾功能不足,三焦水道失疏,水聚成痰,注于血脉,壅塞脉道,使脉络瘀阻,每遇诱因,便外呼内应发为呼吸道感染。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RR TI的免疫功能失调与体液免疫[4]和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活性、代谢酶等[5-6]有关,免疫球蛋白有不同程度降低,这与肺脾肾虚弱之病机颇为吻合。
112 痰瘀互结为重要的病理环节 RR TI多数表现为病根难断,普遍存在间断性咳嗽、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苔腻、脉滑、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大多有血小板黏附率及聚集率增高、微循环障碍等血瘀表现[7]。
即可消失,并可继续服用。
3.2 卡介苗素 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用法和用量:肌注,每次0.5~1mg,7~15天1次, 10次为1疗程。
不良反应: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痛等不适症状。
3.3 必思添 克雷白氏肺炎杆菌中提取的糖蛋白。
用法和用量:口服,2mg/d,连8天,停服3周(第1个月);1mg/d,连8天,停服3周(第2个月);1mg/d,连8天,停药(第3个月),3个月为1疗程。
不良反应:偶有一些消化道症状。
3.4 核酪用法和用量:肌注或皮下注射,每次2ml,每周2次,4~6周改为每周1次,2~3个月为1疗程。
口服,每次10ml,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有效者可改为1次/周,继续用2~3个月。
不良反应:极少,偶有口干、皮疹和过敏反应。
3.5 干扰素(Interferon) 促进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法和用量:肌注,一次100万u~1000万u,每日1次,5~10天为1疗程。
不良反应:较轻,个别有发热、肌痛、关节痛、少见有白细胞、血小板少、精神异常,一旦有不良反应应停药或减少剂量。
3.6 微量元素 对微量元素锌、铁、镁等缺乏的患儿,积极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卢 志 卢克俭100053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 复感儿 ,临床特点为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据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统计,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量的65%,其中复感儿占33%左右,是儿科常见病。
本病大约95%以上为病毒感染,据目前所知,呼吸道感染病毒大约有130个型别,而且变异快,人体免疫力不能持久,因此抗病毒疫苗不能有效的防止再感染的发生,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它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
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仅见于感冒、咳嗽、痰饮、咳喘等证中,没有统一的理论与辨证治疗的规律,现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该病的中医临床辨证作简略的探讨,以期找出治疗规律,提高疗效。
收稿日期:2008-09-10作者简介:王力宁(1963-),女,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虞舜,倪光夏,赵霞,李燕宁,艾军(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 p irat orytract infecti ons,RRTI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3诊断3.1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见表1。
表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 732~5 622~14 522 注: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d 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③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④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3.2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4辨证4.1肺脾气虚证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食少纳呆,口不渴,多汗,动则易汗,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4.2营卫失调证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
4.3脾肾两虚证反复外感,面色萎黄或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鸡胸龟背,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发育落后,喘促乏力,气短,动则喘甚,少气懒言,多汗易汗,食少纳呆,大便溏烂,或五更泄泻,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治疗有的妈妈说,我的宝宝总是身体体质差,隔三差五的就得了感冒、气管炎,动不动就要跑医院。
千万别小看这些症状,说不定你家宝宝就被反复呼吸道感染找上了门!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宝宝的常见病,关于它的症状你了解吗?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 岁最常见。
在1 年内有7~10 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轻症患儿会有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嗓子痛、扁桃体充血的症状,但发热一般低于38.5℃,症状持续两三天。
重症患儿体温可达39℃~40℃,并有流涕、咳嗽、头疼、全身不适、烦躁不安等症状,婴幼儿还有合并呕吐、腹泻的,高热甚至可达一两周。
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我家的宝宝感冒了好几次,难道就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吗?妈妈们不要过于紧张宝宝的健康状况,宝宝身体体质差容易生病是十分常见的,不一定就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哦!如何判断宝宝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呢?下面教你怎么看!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严格诊断标准的,不是宝宝一感冒多了就是反复呼吸道感染。
年龄在0至2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3次;3至5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6至12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
同时,两次呼吸道感染的间隔时间至少应在7天以上,方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未达到诊断标准,可加下呼吸感染的次数。
根据上面的判断标准,妈妈们可以看看宝宝是否是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早发现早进行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宝宝反复感冒,患上气管炎、肺炎,等妈妈们发现的时候其实宝宝就已经患上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是宝宝到底是为什么患上这种疾病的呢?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下面的科普知识告诉你!1、宝宝身体体质差宝宝免疫系统和机械屏障功能均未发育完善,鼻粘膜娇嫩、缺少鼻毛、常用口呼吸、易呛奶,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染。
肺系病症——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病,若反复感染发病,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本病多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1~3岁的幼儿更为常见。
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尤易反复不已,夏天有自然缓解的趋势,一般到学龄期前后明显好转。
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喘、水肿、痹证等病证,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
古代医籍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与本病证接近。
中医学在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效。
[病因病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造成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之势。
其发病机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禀赋不足,体质柔弱若父母体弱多病或在妊娠时罹患各种疾病,或早产、双胎、胎气孱弱,生后肌骨嫩怯,腠理疏松,不耐自然界中不正之气的侵袭,一感即病,父母及同胞中亦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喂养不当,调护失宜人工喂养或因母乳不足,过早断乳,或偏食、厌食,营养不良,脾胃运化力弱,饮食精微摄取不足,脏腑功能失健,脾肺气虚,易遭外邪侵袭。
3.少见风日,不耐风寒户外活动过少,日照不足,肌肤柔弱,卫外不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弱,犹如阴地草木、温室花朵,软脆不耐风寒。
一旦形寒饮冷,感冒随即发生,或他人感冒,一染即成。
病后又易于发生传变。
4.用药不当,损伤正气感冒之后过服解表之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不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多,卫阳不能外御而易感。
药物使用不当,损耗小儿正气,使抵抗力下降而反复感邪不已。
5.正虚邪伏,遇感乃发外邪侵袭之后,由于正气虚弱,邪毒往往不能廓清,留伏于里,一旦受凉或疲劳后,新感易受,留邪内发;或虽无新感,旧病复燃,诸证又起。
总之,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藩篱疏松,阴阳二气均较稚弱,复感儿则肺、脾、肾三脏更为不足,卫外功能薄弱,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一旦偏颇,六淫之邪不论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均及于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概述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是由于素体脾肺亏虚,或素有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病症。
多由于患儿禀赋缺乏,肾气不充、肺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反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要点〔采用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6期)王力宁等编写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制定的标准〕〔1〕5岁以小儿每年患感冒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2〕5岁以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与普通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每次都是急性发作,以临床病症、体征及相关检查为诊断依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单位时间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为诊断依据。
〔二〕西医诊断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假设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那么不能。
假设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那么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5〕按半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半年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2、鉴别诊断: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
可进一步检查纤支镜、肺CT、呼吸道纤毛活检等。
三、诊疗计划〔一〕阶段医嘱急性感染期住院治疗,缓解期门诊治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是一篇旨在为临床医生和中医爱好者提供关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法的指导性文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中医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实用的中医诊疗指南,对于规范和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基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还注重介绍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汤剂、推拿、针灸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临床疗效,为广大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病因病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从中医角度来看,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涉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外邪侵袭等多方面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
若父母体质虚弱,或有胎传疾病,则子女多体质不强,易反复发病。
后天调护失当: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贮于肺,遇感即发。
衣着不当,寒温失调,亦易感受外邪。
外邪侵袭: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不固,若调护失当,则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易于侵袭,导致呼吸道感染。
外邪之中,又以风邪为主,因其善行数变,故易致病情反复。
正邪相争:小儿脏腑娇嫩,正气不足,难以驱邪外出,故邪正交争,缠绵难愈,易于反复。
病后正气受损,更易感受外邪,形成恶性循环。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外邪侵袭以及正邪相争等方面。
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为原则,结合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三、诊断要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诊疗,其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舌象、脉象以及辅助检查等方面。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析及辩证治疗发表时间:2015-10-21T16:44:24.727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李宗怀[导读]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医医院 RRTI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反复、数次感染,最终形成习惯性呼吸道感染。
李宗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医医院陕西宝鸡 722400)【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1)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共39例,病因分别为胃食管反流13例,慢性鼻窦炎11例,慢性扁桃体炎9例,病因不明6例;下呼吸道感染共41例,胃食管反流7例,哮喘9例,支气管及肺先天异常6例,肺炎感染5例,纤毛不动综合征5例,气管异物3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4例,病因不明2例。
(2)观察组中,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两种,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中医辩证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辩证治疗【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89-02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尤其多见于少年儿童[1]。
RRTI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反复、数次感染,最终形成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中认为先天因素(严重肺部感染),后天因素(支气管异物),全身因素(免疫功能缺陷),局部因素(纤毛不动综合征)等[2]是RRTI的最常见发病原因,而且患儿病情变化快,病程长,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还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
中医理论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所致。
本文中将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5.14±0.64)岁;体重9-33 Kg,平均(13.57±3.51)Kg。
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5.77±0.26)岁;体重8-31 Kg,平均(14.05±3.45)Kg。
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且伴有恶心、呕吐、呛奶或厌食、消瘦、贫血、腹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痛等症状。
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脑、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
1.2方法1.2.1诊断标准本组患儿诊断参照我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制定(1987 年)、经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修订(2008 年)的RRTI诊断标准[3]进行:(1)症状:咳嗽、咽痛、发热以及咳痰气喘等;(2)体征:鼻黏膜及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肺内呈现异常呼吸音;(3)辅助检查:X线胸片:提示肺部有炎性变化或双肺呈现紊乱及纹理增粗,伴有片状及点状阴影;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升高,红细胞轻中度降低;(4)发作次数见表1。
1.2.2治疗方法本组研究中,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进行诊断,给予营养支持、增强体质、抗病毒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根据患儿的发病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1.2.2.1 对照组:对于胃食管反流患儿给予胃动力药物,改善其胃肠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对于原发性免疫力低下的患儿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增强其免疫力;对于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及时将异物取出;对于哮喘患儿则先给予解痉平喘治疗。
1.2.2.2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三型:(1)肺脾气虚症见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懒言少动,多汗,食少纳差,大便溏薄,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治法宜益气固表。
方选玉屏风散加减。
(2)营卫失调症见反复外感,恶风畏寒,面色少华,四肢欠温,多汗易汗,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治法宜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脾肾两虚症见反复外感,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发育落后,乏力气短,多汗易汗,食少纳差,大便溏稀,夜尿频繁,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治宜温补肾阳,健脾益气。
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
1.3评价标准[4]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参照:(1)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程缩短;(2)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但病程缩短;(3)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及病程均无明显好转甚至有所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病因分析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共33例,病因分别为胃食管反流9例,慢性鼻窦炎11例,慢性扁桃体炎13例;下呼吸道感染共39例,胃食管反流7例,哮喘7例,支气管及肺先天异常6例,肺炎感染5例,纤毛不动综合征5例,气管异物3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6例;病因不明8例,见表2。
3 讨论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儿童肺、脾、肾三脏亏虚,肌表疏松,而且鼻腔结构发育尚不成熟,呼吸道气道狭窄,含气量少,肺部弹力纤维不足[5],外邪容易经口、鼻或皮毛入肺,导致鼻塞、流涕和喷嚏不止。
而且儿童鼻黏膜淋巴血管分布丰富,组织质嫩、柔软,黏膜下分布有肥大细胞,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易充血肿胀而患鼻炎,兼之窦腔开口较小,且常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鼻窦炎。
因此一旦发生感染极易引起局部黏膜水肿,导致RRTI的发生。
RRTI的病机本质正是肺、脾、肾三脏虚损,而致卫外不固,反复感邪,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发病“关键不在邪多,而在正气不足”。
本组研究中可以发现呼吸道感染是RRTI临床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呼吸道感染又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两种,其中小儿胃食管返流(GER)是两种感染共同的原因,GER是指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哭闹、呕吐、溢乳、拒乳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而且还会伴有慢性咳嗽、哮喘、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暂停、婴儿猝死综合征等呼吸道症状[6]。
GER引起RRTI的作用机制考虑与胃液返流进入呼吸道后,会对于儿童的呼吸道及上呼吸道感受器及食道黏膜感受器产生化学性刺激有关,当呼吸道及食道黏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导致以迷走神经反射机制为主的气道介质释放、炎症反应及气道痉挛[7]。
本组研究中对于GER患儿给予胃动力药物,改善其胃肠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虽然GER是上呼吸道反复感染与下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共同原因,但是发病比例相对较少,本组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共出现胃食管反流9例(11.25%),下呼吸道感染共出现胃食管反流7例(8.75%),其中慢性鼻窦炎与慢性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分别占13.75%与16.25%;慢性肺炎则是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11.25%)。
对于慢性鼻窦炎患儿除了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外,还要保持鼻腔通气与卫生[8],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患儿抵抗力,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及下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哮喘,支气管及肺先天异常,肺炎感染,纤毛不动综合征,气管异物,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RRTI的重要发病原因,根据发病原因给予相应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生黄芪、党参、防风、橘红等中药与推拿疗法共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经络畅通、脏腑调和,从而能达到“祛邪”治病,扶正、强身健体、预防保健、抵御外邪入侵的目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两种,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辩证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王燕.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病因及其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5):82-83.[2]李瑞凤,康文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胃食管返流关系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8):978-979.[3]范云英.100 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 87.[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小儿胃食管返流病诊断治疗方法(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96.[5]黄东华,周启深,蔡爱尤.反复呼吸道感染72例的病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0(20):52-54.[6]徐雯杰,刘卫红,郑铁勋,等.北京朝阳区3-6岁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北京中医药,2011,30(4):258-261.[7]黄海碧.影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02-303.[8]乔静,梁爱萍,庞新丰.60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学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