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 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秘结。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气 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甚则致阴阳俱虚。阴虚则肠 道失荣而更行干枯,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阳亏则肠道失于温煦, 阴寒内结,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11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直肠及肛门 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 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2
便秘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及感受 外邪。病机主要是大肠传导失司。
13
(一)病因
1.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 。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胃肠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胃受 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日:“太阴之厥,则 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日:“热气留于小肠 ,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 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在治疗方面,张仲景 提出了便秘有寒、热、虚、实不同病机,创制了苦寒泻下的 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 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内服以及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治通便 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