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章-电解质溶液(1)解析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45
考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2015·海南化学,11,4分)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 a =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b =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解析 根据甲、乙的电离平衡常数得,这两种物质都是弱电解质,在温度不变、浓度相等时,电离程度CH 3COOH<CH 2ClCOOH ,可以排除A 、C ;当浓度增大时,物质的电离程度减小,排除D 选项,故B 项正确。
答案 B2.(2015·课标全国卷Ⅰ,13,6分)浓度均为0.10 mol·L -1、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lg VV 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 (OH -)相等D .当lg V V 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 (M +)/c (R +)增大解析 A 项,0.10 mol ·L-1的MOH 和ROH ,前者pH =13,后者pH 小于13,说明前者是强碱,后者是弱碱,正确;B 项,ROH 是弱碱,加水稀释,促进电离,b 点电离程度大于a点,正确;C 项,两碱溶液无限稀释,溶液近似呈中性,c (OH -)相等,正确;D 项,由MOH 是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c (M +)不变,ROH 是弱碱,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平衡ROH R ++OH -向右进行,c (R +)增大,所以c (M +)c (R +)减小,错误。
答案 D3.(2014·山东理综,13,5分)已知某温度下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 浓度为0.1 mol·L-1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 .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 (NH +4)c (NH 3·H 2O )先增大再减小 C .c (CH 3COOH)与c (CH 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 .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 时,c (NH +4)=c (CH 3COO -)解析 CH 3COOH 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当CH 3COOH 与NH 3·H 2O 恰好反应时生成CH 3COONH 4,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再加入氨水,水的电离程度又减小,A 项错误;c (NH +4)c (NH 3·H 2O )=c (NH +4)·c (H +)·c (OH -)c (NH 3·H 2O )·c (H +)·c (OH -)=c (NH +4)·c (OH -)c (NH 3·H 2O )·c (H +)K W =K NH 3·H 2O ·c (H +)K W ,温度不变,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及K W 均不变,随着NH 3·H 2O的滴加,c (H +)减小,故c (NH +4)c (NH 3·H 2O )减小,B 项错误;未滴加氨水时,c (CH 3COOH)+c (CH 3COO -)=0.1 mol·L -1,滴加10 mL 氨水时,c (CH 3COOH)+c (CH 3COO -)=0.05 mol ·L-1,C 项错误;由于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故当加入NH 3·H 2O 的体积为10 mL 时,c (NH +4)=c (CH 3COO -),D 项正确。
一、电解质的基本概念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___________常见物质与类别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部分共价化合物: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全是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及绝大多数的有机物【注意】:(1)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CO2、SO2溶于水能够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他们本身电离所产生的,所以仍为______。
(4)在高中阶段,我们一般认为有机物中只有有机酸是电解质,其它都不是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不可逆部分、可逆常见物质强酸:HCl、H2SO4、HNO3等强碱:NaOH、KOH、Ba(OH)2等绝大多数盐:NaCl、CaCO3、CH3COONa等弱酸:CH3COOH、HF、HClO、H2S、H2CO3、H2Si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极少数盐、水物质类别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形态离子离子、分子电解质溶液章节复习知识梳理3.物质的导电情况共价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液中能导电。
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和溶液中均能导电。
金属:固体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导电能力取决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如:NaCl溶液导电性强于AgCl溶液,但两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2)电解质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关如:CH3COOH是弱电解质,BaSO4是强电解质(3)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NaCl固体是强电解质,但不导电;如Cu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第九章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 电量时,可以使1mol 物质电解。
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 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m 可以由Λm 作图外推到c 1/2 = 0得到。
得到。
9.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数值如下: 浓度(mol/dm 3)电导率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极限摩尔电导率极限摩尔电导率 1.0 k 1 L m,1 L ∞,1 0.5 k 2 L m,2 L ∞,2 0.1 k 3 L m,3 L ∞,3 0.01 k 4 L m,4 L ∞,4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1) L ∞,1<L ∞,2<L ∞,3<L ∞,4 (2)κ1=κ2=κ3=κ4(3) L ∞,1=L ∞,2=L ∞,3=L ∞,4 (4) L m,1=L m,2=L m,3=L m,4 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 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溶液,以下等式成立:(1) a = γb/b 0; (2) a = a +·a - ; (3) γ± = γ+·γ - 2;(4) b = b +·b - ; (5) b ±3 = b +·b -2 ; (6) b ± = 4b 3 。
基础化学习题及详细答案电解质溶液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难题解析[TOP]例3-1(1)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pH值为4.66,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00mmol·L-1,求混合前NaOH和H3PO4溶液的浓度各为多少?(2)若此NaOH和H3PO4溶液以2:1的体积混合,溶液pH和渗透浓度各为多少?(已知H3PO4:pKa1=2.16;pKa2=7.21;pKa3=12.32)分析(1)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由pH=4.66知混合后只有NaH2PO4,那么NaOH和H3PO4浓度相等,再由混合溶液渗透浓度求得NaOH和H3PO4溶液的浓度。
(2)NaOH和H3PO4以2:1体积混合,可计算出溶液pH和渗透浓度。
解(1)因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4.66=(pKa1+pKa2)/2,可判断混合溶液只含有NaH2PO4,因此混合前NaOH和H3PO4浓度相等,又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00mmol·L-1,即2某c(NaH2PO4)=200mmol·L-1c(NaH2PO4)=0.10mol·L-1根据c(NaH2PO4)推出混合前c(NaOH)=0.20mol·L-1,c(H3PO4)=0.20mol·L-1(2)NaOH和H3PO4溶液以2:1的体积混合发生的反应为:2NaOH(aq)+H3PO4(aq)Na2HPO4(aq)+2H2O(aq)由于混合前c(NaOH)=0.20mol·L-1,c(H3PO4)=0.20mol·L-1,混合后溶液只含有Na2HPO4,浓度为c(Na2HPO4)=(2/3)某0.20mol·L-1因此溶液的渗透浓度为3某(2/3)某0.20某1000mmol·L-1=400mmol·L-1由于混合溶液只含有Na2HPO4两性物质,pH=(pKa2+pKa3)/2=(7.21+12.32)/2=9.76例3-2在0.100mol·L-1HA溶液的解离度为1.32%,(1)计算HA的解离常数。
选择题精准练(七)电解质溶液(建议用时:25分钟)1.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加到HA、HB两种弱酸溶液中,两溶液中pH与粒子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K=-lg K a。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HA、HB两种酸中,HB的酸性弱于HAB.b点时,c(B-)=c(HB)>c(Na+)>c(H+)>c(OH-)C.同浓度、同体积的NaA和NaB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D.向HB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的混合溶液中lg c(B-)-lg c(HB)=pH-pK2.(2019·高考北京卷)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 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3.(2019·高考江苏卷改编)室温下,反应HCO-3+H2O H2CO3+OH-的平衡常数K=2.2×10-8。
将NH4HCO3溶液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浸取废渣中的ZnO。
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2 mol·L-1氨水:c(NH3·H2O)>c(NH+4)>c(OH-)>c(H+)B.0.2 mol·L-1 NH4HCO3溶液(pH>7):c(NH+4)>c(H2CO3)>c(HCO-3)>c(NH3·H2O)C.0.2 mol·L-1氨水和0.2 mol·L-1NH4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NH+4)+c(NH3·H2O)=c(H2CO3)+c(HCO-3)+c(CO2-3)D.0.6 mol·L-1氨水和0.2 mol·L-1 NH4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NH3·H2O)+c(CO2-3)+c (OH -)=0.3 mol·L -1+`c (H 2CO 3)+c (H +) 4.已知亚硒酸(H 2SeO 3)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硒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所得溶液中H 2SeO 3、HSeO -3、SeO 2-3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九 考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1、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 A .pH=10的NaOH 和Na 2CO 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 4)2CO 3溶液与(NH 4)2SO 4溶液中+4NH 的物质的量浓度C .相同温度下,100mL 0.01mol/L 的醋酸与10mL0.1mol/L 的醋酸中的H +物质的量 D .将pH=3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所加水的体积2、25℃时不断将水滴入-10.1mol L ⋅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A.B.C.D.3、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C. 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33c CH COO c CHCOOH c OH ⋅增大D. 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 溶液,电离常数不变 4、常温下,对下列四种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 变化最大的是①和④B .②、④两溶液相比,两者的k w 相同C .①、②、③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醋酸铵固体后,三种溶液的pH 均减小D .①、④两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一定为:c(+4NH )>c(Cl -)>c(H +)> c(OH -)5、常温下,pH 均为2、体积均为V 0的HA 、HB 、HC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 ,溶液pH 随lgVV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常温下:K a (HB)>K a (HC)B .HC 的电离度:a 点<b 点C .当lg 0VV =4时,三种溶液同时升高温度,()()c A c C --减小D .当lgVV =5时,HA 溶液的pH 为7 6、室温下 10mL 0.1mol/L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 .溶液中33(CH COO )(CH COOH)(OH )c c c --⋅不变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也增大D .再加入 10mL 0.1mol/L 的 NaOH 溶液,混合液的 pH=7 7、人体血液存在2233424H CO /HCO HPO /H PO ---、等缓冲对。
第九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化学电源【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原电池1、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实质: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构成前提:两个电极中至少有一个可以和电解质溶液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其中一种可以为非金属,即作导体用)作电极。
(2)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外线用导线连接,可以接用电器。
)4.原理:ⅠⅡ5.两种装置的比较装置Ⅰ中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2+直接接触,易造成能量损耗;装置Ⅱ能避免能量损耗;装置Ⅱ中盐桥的作用是提供离子迁移通路,导电。
二、常见的化学电源1.一次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反应原理:负极: Zn Zn + 2OH- - 2e- ==== Zn(OH)2正极: MnO2 2MnO2+2H2O+2e-====2MnOOH+2OH-总反应式:Zn+ 2MnO2+2H2O==== 2MnOOH+ Zn(OH)22.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蓄电池为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其电极反应分为放电和充电两个过程(1)正负极材料正极:PbO2负极:Pb 电解质:H2SO4溶液(2)放电过程负极:Pb(s)+SO42- (aq)-2e-====PbSO4(s) 氧化反应PbO2(s)+4H+(aq)+SO42- (aq)+2e-====PbSO4(s)+2H2O(l) 还原反应正极:放电过程总反应: Pb(s)+PbO 2(s)+2H 2SO 4====2PbSO 4(s)+2H 2O (l )铅蓄电池充电的反应则是上述反应的逆过程 (3)充电过程阴极:PbSO 4 (s) +2e - ====Pb(s) + SO 42-(aq)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阳极: 2PbSO 4 (s)+2H 2O -2e - ==== PbO 2(s) + 4H ++ 2SO 42-(aq)接电源正极 氧化反应充电过程总反应:2PbSO 4(s)+2H 2O(l)====Pb(s)+PbO 2(s)+2H 2SO 4(aq)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Pb+PbO 2+2H 2SO 4放电2PbSO 4+2H 2O3.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