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资料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3)第三章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规划 (4)1.全市干道网络绿色通道 (6)2.特区内道路廊道 (6)第四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1)第五章树种和绿化规划 (14)1.屋顶和房屋垂直面绿化 (16)2.交通步行系统绿化 (16)3.立交桥绿化 (16)第六章古树名木保护 (16)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17)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8)第九章附则 (20)附表1:XX道路廊道一览表 (23)附表2:XX、XX区城市公园规划一览表 (23)附表3:XX市森林、郊野公园规划控制范围一览表 (24)附表4:森林、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近期建设一览表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XX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XX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办法(试行)》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项目的规划范围为XX市行政辖区,包括XX经济特区(XX区、XX区、XX区、XX区)和XX区、XX区,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4-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根据XX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
与此相对应,本次规划所指的绿地,既包括城市建成区内各项绿化用地,也包括建成区外对生态环境改善起积极作用的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水域等各类生态绿地,前者主要对应于各级城市绿地的分类规划,后者纳入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范畴。
第六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全市绿色开敞空间总的建设指引。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与绿色开敞空间相关的规划、绿化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其他各种类型的开敞空间规划应与此相协调,实现城市生态空间资源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的“双赢”。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应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等5个规划设计层次。
2.目前,我国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种:①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编制;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规划方案征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论证和审批;③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规划成果经专家和领导部门审定后,交由城市规划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附录。
6.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等构成。
计算原则:①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②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③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程序①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整套全套资料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娱乐、进行体育活动、观赏自然景观以及进行环境保护的开放空地。
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需要一整套资料和措施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 市政规划文件市政规划文件是城市绿地规划的基础,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特定绿地规划等。
要确保城市绿地规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城市发展方向和人民需求,其中包括:-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绿化指标和分布,平衡城市发展与绿地保护的关系。
- 特定绿地规划:根据城市特征和需求,规划城市公园、广场、边坡绿化等具体的绿地项目。
2. 绿地设计方案绿地设计方案是根据市政规划文件,为具体绿地项目设计的详细方案。
方案中需要包括:- 绿地布局:确定绿地区域、功能分区和景观元素的布置,使其满足城市绿地的多样化需求。
- 设施设备规划:考虑到人们的需求,规划停车场、厕所、休息区等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3. 绿地建设施工图纸绿地建设施工图纸是进行绿地建设的依据,包括土建工程、绿化工程和设备安装等方面。
图纸中需要明确:- 土建工程:包括路径设置、建筑物的布置和排水系统的设计等。
- 绿化工程:确定种植植物的种类和布局,以及养护管理措施。
- 设备安装:规划照明设备、喷泉、垃圾箱等必要的设备安装。
4. 绿地管理规范和计划绿地的管理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和计划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 绿地使用规范:指导公众在绿地内的行为和活动,保护绿地环境和设施。
- 绿地维护计划:明确绿地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责任,确保绿地状况良好。
以上是城市绿地整套全套资料的基本内容,通过这些文件和措施的使用,可以确保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顺利进行,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和生活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一、相关概念1、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
城市绿地不包括:(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2)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地;(3)城市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2、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 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和任务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各个城市应当针对各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历史条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县城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县城绿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及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需对本规划进行修改时,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条规划范围县城城区规划区界定范围为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5、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6、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784号);7、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20号)8、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成[2005]43号);9、建设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的通知》 (建城函[2006]4号)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J185-2002);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建成[2000]192号);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成[2002]240号);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通知》(建成[2002]249号);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1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6、《公园设计规范》(GJJ48—92);第六条规划原则1.总体协调原则:2.因地制宜原则:3.远近结合原则:县城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首先应确立远景目标,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分期建设计划,做到远近结合,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4、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生态优先。
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增加县城绿量,完善县城绿色生态空间体系,规划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一、引言(一)、编制背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西部桥头堡的城市--西安,其城市建设也呈现出空前高涨的局面。
2002年12月18日,中共西安市委下发了《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关于率先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实现西部最佳的实施意见》,文件中要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大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在沣、渭、产、灞等河流沿岸形成环形绿化带,利用渭、灞、产三角洲建设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增加市区绿化面积,建成各类大中小型公园、绿地,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以上,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并提出“尽早把西安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
在这样大的背景要求下,《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这项工作就显得迫在眉捷。
在西安市80年代和90年代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
西安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在这两个规划成果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努力,园林绿地已初具规模,在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市容,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居环境水平的日益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与绿地建设工作之间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目前,西安市在全市域及全市的绿地系统方面还未做过专项规划,因此,探索绿地系统布局的新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步骤,将西安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将是本次专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工作思路(三)、工作特点1、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建国以来经历了几次发展,在尚没有正式的部颁标准之前,各地的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也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见下表:中国较典型的城市绿地系统分类现状目前,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在上报国家标准局批准。
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1、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2、经济及社会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
况
3、环境保护资料
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
料
4、团场历史与文化资料
5、绿化现状
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
二、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
四、绿化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建成区绿地率;
4、人均绿地面积;
5、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
2、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
五、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六、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
6、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7、管理资料
一、管理机构机构名称、性质、归口
二、编制设置
三、规章制度建设
四、职工总人数(万人职工比)
五、专业人员配备、工人技术等级情况
8、园林科研
9、资金与设备
10、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
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1、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2、经济及社会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况3、环境保护资料
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料
4、团场历史与文化资料
5、绿化现状
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
二、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
四、绿化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建成区绿地率;
4、人均绿地面积;
5、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
2、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
五、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六、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
6、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7、管理资料
一、管理机构机构名称、性质、归口
二、编制设置
三、规章制度建设
四、职工总人数(万人职工比)
五、专业人员配备、工人技术等级情况
8、园林科研
9、资金与设备
10、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