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45
绿地系统规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绿地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和利用绿地资源,提高城市绿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制度适用于城市、乡村、工矿、旅游景区等各类绿地系统。
第三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注重绿地的功能性、景观性和生态性。
第二章规划编制第四条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依据城市、乡村、工矿和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符合城市绿化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绿地系统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布局原则。
第五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明确城市绿地的分类、等级和布局图施以及标志,逐步实现生态景观城市的建设目标。
第六条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依据乡村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传统名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引导绿色产业和绿色生活融合发展。
第七条工矿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依据生产用地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绿化和园林绿化设施,提高生产场所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八条旅游景区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依据景区规划,以承载容量为基础,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绿地系统。
第九条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时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环境资源。
第十条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应当概念创新,技术先进,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
第三章管理监督第十一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科学和有效的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第十二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三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机构应当与相关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监督和管理绿地系统。
第十四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绿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发布绿地资源动态信息。
第十五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绿地系统规划管理档案,完善规划管理情况的纪录和资料,便于查询和使用。
第十六条绿地系统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和绿地资源利用意识。
绿地系统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包头市的园林绿化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国务院1992年)3、《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4、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5、《包头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包头市1998年)6、《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10年)7、《包头市近期建设规划》(2002-2005年)8、《包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条规划范围为包头市四个城区及相应规划控制范围,共计885平方公里,其中:近期:2002~2005年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218平方公里。
中期:2006~2010年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240平方公里。
远期:2011~2015年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30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15年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1、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2、建设生态绿城3、城郊一体化的思想第六条规划原则1、系统性原则2、地带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5、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地区、历史与时尚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七条规划目标包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目标是形成“依山傍水,森林围城”、“半城楼房半城树,城市掩映森林中”的绿地格局。
即依据包头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目标,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公共绿地为重点,以居住区和庭院绿化为普及环节,以街头绿地为点缀,以道路绿化和城市组团间隔离绿带以及沿山、沿河防护林带、黄河湿地保护带为网络,以文化广场、绿化广场为亮点,构筑“城在绿中,林在城中”的自然山水园林城市的绿地风貌特色和塞外粗犷、浑厚的草原城市风格及优美的城市景观。
绿地系统规划资料总结第一篇:绿地系统规划资料总结第一章绪论1.人于自然的关系经历的5 大阶段: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人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2.当今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和谐3.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规划中“绿色的理想”的五大规划概念:1)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初)2)田园城市的构想(1989年)领导人: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思想: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左右,城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为农业土地所包围,农田面积比城市大5倍,田园城市的直径不超过2公里。
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便于老人和小孩进行日常散步,规划区有很大的公共绿地,除外围森林公园带以外,城市里业充满了花木茂密的绿地,市区内有宽阔的林荫环道、住宅庭院、菜园和沿放射形街道布置的林间小径等。
3)雅典宪章(1933年)领导人: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的帕提农神庙签署了《雅典宪章》思想:现代建筑的特征就是要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而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等户外空间,并要求把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优美之地段开辟为大众使用的公共绿地。
4)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5)世界环境宣言(1992年)4.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与特色1)中国传统园林的不同时期的功能A古典园林的萌芽——“囿”:最早见于史载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B皇家园林的形式——秦汉宫苑:模拟还说仙山,有林苑、未央宫、建章宫和甘泉宫;C自然山水园得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D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气势博大,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后至宋代则更注重生活环境的优化,全民都热衷于园林,宋代山水画、花鸟画兴盛,诗词入画,直接影响了园林的风格,确立了中国园林史上特殊的地位;E古典园林的辉煌时期——明清园林:《园治》在理论上总结了江南私家造园的技法,避暑山庄、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精湛的艺术水平;2)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A效法自然的布局B诗情画意的构思C园中有园得手法D建筑为主的主景E因地制宜的处理5.日本园林的特色和中国园林的相互关系日本庭园:日本庭园深受中国唐宋写意山水造园艺术的影响,他们经过自身长期实践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有林泉山水庭园(包括枯山水)、茶庭以及缩景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第一章测试1.理想绿地模式的代表城市()。
A:波士顿 B:韦尔温 C:莱齐沃斯 D:华盛顿答案:韦尔温;莱齐沃斯2.波士顿绿地系统——翡翠项链”(Emerald Necklace)的设计者为()。
A:霍华德 B:Forman C:麦克哈格 D:翰 ·查尔斯 ·奥姆斯特德答案:翰 ·查尔斯 ·奥姆斯特德3.下列关于功能绿地说法正确的是()A:核心理念是:将人与自然、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考虑。
B:着眼于城市总体建设用地的控制 C:将绿地规划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相结合 D: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是着眼于不同功能、规模和不同服务半径绿地之间的组合。
答案: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是着眼于不同功能、规模和不同服务半径绿地之间的组合。
4.Forman和Gordon在《景观生态学》中提出”斑块、廊道、基底”的景观结构基本模式()。
A:错 B:对答案:对5.功能绿地模式是着眼于城市总体建设用地的控制,希望通过环形绿带的建设来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并与城市内部结构优化相结合()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EG区域绿地分为风景游憩绿地、区域设施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四个中类。
A:生态保育绿地 B:风景名胜区绿地 C:郊野绿地 D:防护绿地答案:生态保育绿地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A:错 B:对答案:对3.G2防护绿地是用地独立,具有卫生、隔离、安全、生态防护功能,游人不宜进入的绿地()。
A:错 B:对答案:对4.城乡规划是政府对规划区内()环境保护和各项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统筹协调,并确定各类专门性规划的统一要求;是社会必须遵守的公共政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doc 79页)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3)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0)第五章城市绿地景观规划 (32)第六章树种规划 (37)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42)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 (46)第九章防灾绿地系统规划 (49)第十章城市绿地近中期建设规划 (5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0)第十二章附则 (7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缘由为适应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整合并优化商丘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为城市绿地的系统性、持续性发展提供法规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20号);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1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1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豫政[2002]47号)19、《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1998年)20、《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意见》21、《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22、《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3、国家及河南省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例和行业标准等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立足于商丘现有城市绿地基础,充分借助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绿地骨架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规划本着近、远期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结合的原则,以宏观控制为前提,严格依据规划分期建设,营造与城区风貌相协调的各类绿地,形成地域性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城市绿地景观。
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概述一、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二)保证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三)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要求二、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形式1.规则式。
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具有庄严、雄伟、肃静、整齐、人工美的特点。
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
2.自然式。
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作手法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
其缺点是不易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
3.混合式。
三、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园游人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一20%,一般为全市居民人数的10%。
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m2);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四、其它:公园用地规模、内部用地比例、常规设施等见规范。
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公园规划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任务书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
一、调查研究阶段1.调查内容:建设单位情况、社会环境、历史人文资料、用地现状、自然环境条件和规划作业。
2.调查资料分析与利用。
3.规划设计图纸的准备二、编写计划任务书(设计大纲)阶段三、总体规划阶段1.公园绿地的位置图2.现状分析图3.功能分区图4.道路系统规划图5.园林建筑规划图6.竖向规划图7.电气规划图8.管线规划图9.绿化规划图10.总体规划平面圈另外,一般还要做出全园和各主要景点效果图,写出说明书。
四、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也称为详细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每个局部的技术设计。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树种规划第七章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和现状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在2007年完成的隆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地方政府管理条例,结合隆昌县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隆昌县绿地系统尚未进行过专类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游园、滨河绿地等缺乏系统布局,城市绿地率达不到省园林县城的要求,各类绿地都尚存面积偏小,景观效果较差以及植物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隆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隆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并利用隆昌河纵贯城区,外围古湖风景区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风格独具的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条规划宗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既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又是为以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造绿色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隆昌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提升隆昌县的城市品位,必将使隆昌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人才流的理想场所,汇集更多、更广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文件城建[1993]784号);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3、《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4、《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2000]106号)。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订稿)202x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xx.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xx.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xx.4.28)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xx.8.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xx.7.2)8、鲁建发《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xx.1.8)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xx年—202x年)》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202x年)》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2x—202x年,其中:近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订稿)2000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6.4.28)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8.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9.7.2)8、鲁建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的通知》(1994.1.8)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00—2010年,其中:近期为2000—2005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06—201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