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80.00 KB
- 文档页数:145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授课日期主备人副备人【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二、自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示,3℃表示;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2)0℃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授课日期主备人副备人【学习目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打折知识解决理财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整节课的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首先让学生先理解“打五折”和“满100送50”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两种促销方式分别计算出在A、B两个商场买同一条裙子所需要的钱数,再进行比较。
例题的设计难度不大,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的商品促销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
(6分钟)1.课件出示复习题。
(1)一件商品打三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
(2)一个篮球按照原价的70%出售,就是打()折销售。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1.认真思考复习题,小组内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并全班交流。
2.感知学习内容。
1.算出足球打折后的价钱。
原价:200元现价:()元二、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5分钟)1.阅读理解。
(1)课件出示教材12页例5。
(2)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
2.分析解答。
(1)解决问题(1)。
在A商场买裙子要花多少钱?在B商场买裙子要花多少钱?(2)解决问题(2)。
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3.回顾反思。
在购买同一种商品时,一定要根据商家的促销方式好好的算一算,要花最少的钱去购买。
1.(1)认真读题,明确题意。
(2)小组讨论并明确: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满100元减50元。
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独立分析、尝试解决并明确:(1)A商场:打五折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列式:230×50%=115(元)B商场:230中有2个100,所以要减去2个50。
列式:230-50×2=130(元)(2)比较115和130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主题图、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常见的圆锥形的物体。
二、探求新知(一)、认识圆锥的特征1、引出新知(1)出示主题图(挂图)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质疑:①天坛的屋顶是什么形状?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③舞台上的光束形成什么形状?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思考后回答(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
(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2、圆锥的基本特征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大家知道圆柱的高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较圆柱的高。
第四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1)1.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A.符号必定为正B.符号必定为负C.一定不大于零D.一定不小于零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D.1和-1互为负倒数3.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A.a>0,b>0B.a<0,b>0C.a,b 异号D.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4.3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5.(1)5×(-4)=;(2)(-6)×4=;(3)(-7)×(-1)=;(4)(-5)×0=;(5)=-⨯)23(94;(6))32()61(-⨯-=;(7)(-3)×31(-=.(8)=-⨯)8.0(2.1.6.(1)-7的倒数是,它的相反数是,它的绝对值是;(2)522-的倒数是,-2.5的倒数是;(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5.计算:(1)32(109(45)2(-⨯-⨯⨯-(2)(-6)×5×72)67(⨯-(3)(-4)×7×(-1)×(-0.25)(4)41)23(158245(⨯-⨯⨯-有理数的乘法(2)1.若ab b a ,2,5-==>0,则=+b a .2.计算:(1))5(252449-⨯(2)125)5.2()2.7()8(⨯-⨯-⨯-(3)6.190)1.8(8.7-⨯⨯-⨯-(4))251(4)5(25.0-⨯⨯-⨯--(5))8141121()8(+-⨯-(6))48(6143361121(-⨯-+--(7)543()411(-⨯-(8)34.075)13(317234.03213⨯--⨯+⨯-⨯-3.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5212+--的值.4.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m cd b a 2009)(-+的值.有理数的除法(1)1、填空:(1)=÷-9)27(;(2)103()259(-÷-=;(3)=-÷)9(1;(4)=-÷)7(0;(5)=-÷)1(34;(6)=÷-4325.0.2.化简下列分数:(1)216-(2)4812-(3)654--(4)3.09--3.计算:(1)4)11312(÷-(2)511()2()24(-÷-÷-(3))3.0(45)75.0(-÷÷-(4))11()31()33.0(-÷-÷-有理数的除法(2)1.如果b a ÷()0≠b 的商是负数,那么()A.b a ,异号B.b a ,同为正数C.b a ,同为负数D.b a ,同号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若b a ,异号,则b a ⋅<0,ba<0 B.若b a ,同号,则b a ⋅>0,ba >0C.bab a b a -=-=- D.bab a -=--3.计算:(1)41(855.2-⨯÷-(2))24(9441227-÷⨯÷-(3)3411(213()53(÷-÷-⨯-(4)221(214⨯-÷⨯-(5)7412(54721(5÷-⨯⨯-÷-(6)213443811-⨯⨯÷-(1))2(66-÷+-(2))12(60)4()3(-÷--⨯-(3))6(61(51-⨯-÷+-(4)101411)2131(÷÷-(5))425(327261(-÷+-(6)]51)31(71[1051---÷(7)313(24(5)864+-⨯÷-(8)411(113)2131(215-÷⨯-⨯-1.对整数10,6,3,2-(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运算结果等于24,运算式可以是、、.2.已知a <0,且1a <,那么11--a a 的值是()A.等于1B.小于零C.等于1- D.大于零3.若实数y x ,满足0≠xy ,则yy x xm +=的最大值是.4.计算:251522-+⨯-5.已知03=++-y x y ,求xyyx -的值.6.若0,0≠≠b a ,≠c 0,求bba a+c c +的可能取值.课后巩固四1.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0a b +> B.0a b -> C.0a b ⋅> D.0a b>2.若0≠a ,求aa 的值.3.有两个数-4和+6,它们相反数的和除以它们倒数的和的值为多少?4.一天,小红与小丽利用温差测量山的高度,小红在山顶测得温度是4-℃,小丽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6℃.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8.0℃,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5.计算(1))12()9()15(8---+---(2))1()2.3(7)56(-+----(3)21)41(6132-----(4))2.4(3112)527(3211(------(5)41()52[()3(-÷-÷-(6)3411(213()53(÷-÷-⨯-(7))5(910(101(212(-÷-÷-⨯-(8)74)431()1651()56(⨯-÷-⨯-。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过程: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生:计算的方法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
宽是18.84厘米。
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2、明确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等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个周末,我回家看父母,想给他们带礼物。
(你们猜老师带了什么礼物回去?)我给他们一人买了一箱牛奶吧!(幻灯出示牛奶)回家前,我逛了县城最大的两家超市(广源百货和派拉朦百货),结果发现两家超市的标价不同。
“广源超市标价:58元”;“派拉朦超(你们觉得老师应该去哪家超市买比较好?为什么?)市标价:56元”。
说来也巧,那天广源超市因为店庆搞活动,“牛奶一律八折”;而我有派拉朦超市的会员卡,在里面购物能享受“九折优惠”。
(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到底该“去哪家购买更实惠?”)师: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来了解一下“八折”、“九折”表示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打折”的知识。
(板书课题:折扣)[设计意图:采用轻松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在平淡中显真实。
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超市购物为例,创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引入新课,感情新知。
师:同学们,“打折”是什么意思?题中的“八折”、“九折”又是什么意思?(听课件中人物对话,了解折扣的所表示的意义。
)师:小女孩和售货员阿姨的对话,你们听明白了吗?请你们也来说说看。
课件播放商场打折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七折、五折、八点八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去哪家超市买牛奶更实惠?广源超市:58×80%=46.4(元)派拉朦超市:56×90%=50.4(元)师问:通过刚才的计算,谁能总结“现价”、“原价”、“折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现价=原价×折数)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关键是要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一、数与代数
第3课时 数的运算(一)
【学习目标】
⒈能进一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⒉能熟练地应用四则运算关系对计算进行验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四则 运算 关系
意义 各部分之间关系 加法 加、
减法互为逆
运算 减法
乘法 乘、
除法互为逆
运算 除法
二、专项训练
⒈计算下列各题。
73.05-3.96 27.5×1.4 3.12÷15
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先想一想需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达标
⒈想一想,填一填。
(1)把80个0.375连加,和是( )。
(2)从8000里连续减去125,减( )次得数为0。
(3)一根铁丝长1米,比另一根短41米,两根铁丝共( )米。
(4)一瓶饮料10
3升,淘气喝了32,他喝了( )升。
⒉
⒊我校图书室有科技书840本,文艺书210本。
(1)科技书比文艺书多多少本?
(2)科技书是文艺书的几倍?
(3)科技书和文艺书共多少本?
(4)文艺书是科技书的几分之几?
四、拓展练习
小华把一个数除以76错算成了乘7
6,结果是15。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8课鸽巢问题的应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8课鸽巢问题的应用导学案【第1篇】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例1,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1题。
教学目标1.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建立基本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身边的问题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学情预设】一年有4个季节。
师:我们班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老师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一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总有”和“至少”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一定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出生。
(教师追问:至少2人是什么意思呢?)预设2:最少2人,可能有3人、4人、5人、6人。
师:那老师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各小组现场统计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现场统计后,得到的结论都是每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春、夏、秋、冬)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
师: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这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到课堂上来揭晓这个秘密吧!二、经历过程,初步感知“鸽巢原理”模型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教学提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突破“总有”“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1。
师:谁来解释“总有”和“至少”这两个词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就是一定有1个笔筒里最少放2支铅笔。
预设2:至少放2支铅笔就是2支或2支以上。
师:这几个同学解释得对吗?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想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10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威信县长安中心校 导
学 案
年级: 六年级 班级: (1) 科目: 数学 教师: 杨思勇
二O一四年秋季学期 一 二 三 四 五 上 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午 休
下 午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星 期 科
目 节 次
课 程 表 威信县长安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表 科目: 数学 年级 六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优秀生与后进生情况分析:
课后辅导对象: 措施:
期望取得成果: 本 学 期 应 达 到 的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计 划 进 度 表 周 次 教学单元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 一 周 第 单元 第 二 周 第 单元 第 三 周 第 单元 第 四 周 第 单元 第 五 周 第 单元 第 六 周 第 单元 第 七 周 第 单元 第 八 周 第 单元 第 九 周 第 单元 第 十 周 第 单元 第 十一 周 第 单元 第十二周 第 单元 第十三周 第 单元 第十四周 第 单元 第十五周 第 单元 第十六周 第 单元 第十七周 第 单元 第十八周 第 单元 第十九周 第 单元 第二十周 第 单元 课 题 《 负数认识 》(第1课时)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 习 过 程
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自主探究: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2.认识正、负数。 在8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8人,添上“-”表示转走8人。 介绍:像“-8”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八。“-”,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8”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八。我们可以在8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 书:8)。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3.进一步认识“0”。 (1)课件: 16 ℃~- 16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数的重新分类。 正、负数能把所有数写完吗? 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正数、0、负数。 5.负数的历史。 合作交流展示: 1.小组研讨: (1)你知道“℃”和“°F”各表示什么吗? (2)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3)负数的前面有“-”号,正数的前面也一定有“+”号,这句话对吗? 2.交流解惑 (1)某天扬州市区的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1℃,这天的温度相差多少摄氏度? (2)海拔高度为-30米,其中的“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 (3)0是正数还是负数? (4)甲冷库的温度为-8℃,乙冷库的温度为-5℃,哪个冷库的温度高一些? 学 习 过 程
三、课堂测评 1.零下17摄氏度记作( );零上80摄氏度记作( ),这两个温度相差( )℃。 2.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它的海拔高度为( )米;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读作( )米。 3.汽油的凝固点是-18℃,表示汽油的凝固温度比0℃低( )℃。电视台播报天气预报时,画面上显示23℃,表示气温比( )℃高23℃。 4.某天早晨的气温是-3℃,中午的气温比早晨上升了7℃,中午的气温是( )℃;晚上的气温比中午的气温又下降了5℃,晚上的气温是( )℃。
四、质疑评学 1、质疑: 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评学: (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 (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
课 外 延 伸
1.第2页的“试一试”和第3页的“练一练”第2题。 2.练习一的第1、3、4、5、6题(第3题的正数有两种写法;第6题图中的每格表示10℃,0刻度线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计算温差:(1)0℃分别与5℃和-5℃温差分别是几?一样吗?(2)12℃与8℃温差是多少?-2℃-6℃?-11℃与9℃? 课 题 《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第2课时)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认识数轴,理解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同时能够由数 轴上的点说出其所表示的数。 2、能够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3、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4、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 习 过 程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 摄氏度。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游戏中体会运动变化中的负数 出示例3,学生观察后提问: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1)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2)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提问:怎样用 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3)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 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 轴。 (5)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设计意图:利用运动的路线结合接触过的用直线表示数的知识把运动情况记录在直线上,从而使学生认识数轴,也在此过程中学会数轴的画法。)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 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设计意图:明确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关系,结合生活常识和温度计的刻度排列特征使学生能够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学 习 过 程
三、课堂测评 一、填空题: 1、若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8米记作( ),不升不降记作( )。2、如果向东走为正,那么-50米表示( );如果向南为正,那么走-50又表示( )。 3、下面每格表示2米,小华开始的位置在0处。 A、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 )米。 B、如果小华的位置是+6米,说明他是向( )行( )米。 C、小华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在( )米处。
四、质疑评学 1、质疑: 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评学: (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 (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
课 外 延 伸
二、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3○2 -5○4 0○-8 -0.5○-1.5 6○-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