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201206)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摘要:一、临床药理学简介二、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三、药物相互作用四、临床试验五、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六、临床药理学的意义和任务正文: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以及药物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它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影响。
临床药理学在药物研发、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药效学旨在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动学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优化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疾病状态、药物代谢酶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物在个体间的药效和药动学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
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药物疗效。
5.临床试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是关键环节。
通过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等方面的数据,为药物的上市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6.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毒性机制和毒性评价,为新药研发和上市提供安全性评价。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应用,旨在为药物研发、合理用药和提高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药理学概述临床药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药效学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的理论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临床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进行概述。
一、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效应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通过系统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以及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药理学能够科学地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
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 药物代谢: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以揭示药物在人体内的去除速度和作用时间,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的药理学效应,即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效应。
通过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我们可以知道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产生的药理学效应的改变。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可以帮助医生合理选择药物组合,避免不良反应。
4. 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药理学还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药物的毒理学研究和不良反应监测。
通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可以减少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三、临床药理学的应用1. 药物研发:临床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药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药物代谢特性、药效学特点等,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个体化用药:临床药理学可以根据个人的药物代谢能力、药效学特点等个体差异,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 临床用药指导:临床药理学通过研究不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相互作用等,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应用和药物治疗方案的学科,属于医学的分支学科。
它包括药物的临床使用、药物治疗和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临床药理学是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它主要通过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为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药理学可以帮助医师了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临床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药物,并确定合理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用药频率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临床药理学还研究药物对个体的药效差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对药物反应的影响,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药理学还可以研究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帮助医师评估药物的风险与益处,制定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在药物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
2.循证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
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3.安慰剂: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
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
4.知情同意:是指在人体试验中,医生向受试者告知试验的各方面的情况后,受试者自愿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
5.临床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6.治疗药物监测TDM:是现代医学中的最新型学科,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7.治疗窗:药物浓度太低不产生治疗效应,浓度太高则产生难以耐受的毒性。
在这两个浓度之间限定一个合理治疗区域,该浓度区域常称为"治疗窗"(或称为治疗范围)。
8.临床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
9.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10.管理规范GCP是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
在我国引入、推动和实施GCP已经过了近十年的时间。
1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药效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
这个领域对于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份关于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的2000字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和应用前景。
一、临床药理学的基本原理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科学,其基本原理包括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1.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效果的科学,它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作用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等方面。
通过对药效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对于治疗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它主要包括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半衰期、血浆蛋白结合率和组织分布等方面。
通过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规律,为确定用药方案和剂量提供科学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人体内同时或连续使用时相互影响的现象,它可以有利于或危害人体健康。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影响程度和临床应用中的管理策略,旨在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不利影响。
4.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转化的过程,药物排泄是药物通过尿液、粪便、汗液、呼吸等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研究药物代谢和排泄规律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临床药理学的基本原理,下面我们将介绍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前景。
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试验设计和药物评价: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临床药理学研究包括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以及对于新药物的评价和比较治疗的研究。
临床药理学一、概述临床药理学是适应医学、药学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
早在上世纪初,Wilcox和Osborne就认识到,临床医生注重掌握医学知识和诊断技术,但药物治疗水平相对落后。
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医学和药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医学与药学的迅速发展,也对临床医师和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医学领域总体情况而言,药物治疗水平与医学理论和诊断技术的发展仍然不相适应。
药学的迅速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新药不断涌现,但如何实现临床合理用药,保障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规范,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临床药理学》旨在为国家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学员继续教育构建有关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知识结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该书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问题,反映了现代临床药理学的进展。
全书共分为6篇36章。
第一篇总论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至第六篇为各论,除了介绍神经与精神、心血管、血液、内分泌、内脏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外,还根据当今疾病谱的变化,设专章介绍脑血管疾病、痴呆、肝脏疾病、糖尿病、偏头痛、肺动脉高压、性功能障碍、艾滋病的药物治疗等。
内容涉及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主要领域,对指导合理用药有较大实用价值。
本教材每章开始都有重点内容提示,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为适应学员阅读外文专业文献的需要,章末列出英文总结。
作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辅导教材,要求学员重点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以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措施和方法。
二、选定的各章节基本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临床药理学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临床药理学与基础药理学的区别在在于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实验动物。
临床药理学的基础是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其范围涉及临床用药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等方面。
临床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作用规律的学科。
主要任务包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制定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检测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安全性;对已上市的药物进行评价,为药品管理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稳态血药浓度: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经4~5 个半衰期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也称坪值。
3、药源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
4、治疗药物监测治疗药物监测是以药代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分析测定药物在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级毒性间的关系,用以评价疗效或确立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20155、累积系数药物达稳态的平均血药浓度(C)与一次给药后的平均血药浓度(C1)之比值称为积累系数。
RC= C /C1=1/(1-e-kτ)20156、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通常认为静脉给药制剂生物利用度是100%)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7、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8、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2.药动学研究: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3.毒理学研究:即在研究、考察药物疗效时,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不良反应;4.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对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等,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5.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临床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影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剂型、药物颗粒大小、服药时的饮水量、饭前饭后、胃肠道的pH 值、胃肠蠕动、胃肠内容物以及胃肠内正常存在的酶和菌群等都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血浆蛋白结合率;局部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体液pH值;体内屏障;首关消除是指口服药物在从胃肠道内进入肠壁细胞和经门静脉系统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部分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首关代谢或首关效应。
生物转化又称代谢,是指进入机体内的药物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代谢药物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肠、肾、肺等组织。
(1)I相反应:即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2)II相反应:即结合反应。
肾是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器官。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临床药理学概念和意义及研究内容一、综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疗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临床药理学。
什么是临床药理学呢?简而言之它就是研究药物如何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科学,这不仅涉及到药物与疾病的相互作用,更关注药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潜在影响。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新药问世的好消息,但是在这些药物进入我们的视线之前,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验证。
这些实验是为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在这个过程中,临床药理学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连接实验室和患者的桥梁,确保药物不仅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发挥作用,更能在真实世界中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临床药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更关乎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吧!1. 临床药理学定义和背景介绍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效应和作用的学科,当我们听说某种药物可能可以治疗某种疾病时,临床药理学就是用来验证这一点的科学。
它的背景是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和对药物不断探索的过程,简单来说临床药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让药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我们知道药物的作用机制很复杂,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有时候药物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带来副作用。
那么临床药理学就是在帮助人们了解这些情况,以确保药物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这涉及到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包括对药物效果的观察、评估以及改进。
这项研究不仅是理论层面的探索,更多的是关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临床药理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且在每一个研究环节中都充满着挑战与努力。
这一切都基于对人类健康的关怀和对药物安全有效的追求,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2. 临床药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临床药理学,就像是给药物和疗法做“试验场”的科学家。
当我们听到某种新的药物或疗法可能对某种疾病有疗效时,这就需要临床药理学来验证。
第一章绪论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方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目标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研究和评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是评价一种制剂的有效性的常用指标。
药物生物利用度常受药物的剂型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和肝脏首关效应的影响。
分类:绝对生物利用度:被试口服制剂与其静脉注射剂的曲线下面积之比;相对生物利用度:被试药制剂与其参比制剂口服后的曲线下面积之比。
我国的临床试验分四期: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基地组织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位应在临床药理基地中选择,一般不少于3个。
每个中心的病例数据不得少于20例。
对此阶段的各项要求与Ⅱ期基本相似,但一般不要求双盲法。
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postmarketing suneillance)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理学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临床方面的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映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1.药效学2.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藥物体內過程ADME概述?药物体内过程: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被排泄出体外。
(简答1)首过效应: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是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名词解释)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对游离性药物的影响:1. 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竞争,使其中药物游离型增加,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
2. 当一种药物结合达到饱和以后,再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游离型药物可迅速增加,导致药物作用增强或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有三种方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被动重吸收(选择)肝肠循环能延迟药物的排泄,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消除速率有几种:可分为一级动力学过程(一级速率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零级速率过程),米-曼速率过程(填空)1、一級動力學過程:一级速率过程: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c/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2、零級動力學過程:零级速率过程:指药物自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3、米-曼遠率過程:是一级速率过程与零级速率过程相互移动的过程药物消除速率与半衰期公式:半:t1/2=0.693/Ke(填空)一级:dc/dt=-kc零级:dc/dt=-kc0=-k米-曼:dc/dt=-VmC/KmtC一级动力学过程特点:1.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随时间而下降。
2.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3.血药浓度对相同时间间隔给药,约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完达到稳定浓度。
4.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与所给予的单一剂量成正比。
零級動力學過程特點:1、运转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运转,即等量运转,但单位时间内运转的百分比是可变的2、半衰期不恒定,劑量加大,半衰期可超比例延長3、血藥濃度對時间典線下面積与劑量不成正比,劑量增加,其面積可超比例增加。
米-曼速率过程特点:高浓度时是零级动力学过程,低浓度时是一级动力学过程。
(选择)稳态血液浓度: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畜积率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该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此时的血药浓度。
负荷剂量:凡使首次给药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的剂量称为负荷剂量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
(选择)治疗指数(TI):LD50/ED50之间比值,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名词解释)P43图4-3一次给药后的时效曲线讲解。
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时间,疗效维持时间,作用残留时间,作为制定用药方案的参考。
部分激動劑特點:内在活性弱,当存在别的强激动药,这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而无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则可与受体结合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激动药作用。
(选择)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并与受体相结合,但其内在活性为0,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与受体是可逆,只要增加激動藥的劑量可与拮抗藥竟爭結合部位,終仍能使量效曲線的最大作用強度達到原來的高度在應用一定劑量的拮抗藥,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名词解释)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填空)1.给药方案2.药物的剂型3.制药工艺4.药物的相互作用受试者的权益保障的主要措施:(选择)倫理委員會与知情同意書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共4期。
各类新药类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Ⅰ药物耐受性实验和药物动力学研究Ⅱ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新药治疗作用确诊阶段Ⅳ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Ⅱ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选择)1.代表性2.重复性3.随机性4.合理性Ⅱ期临床试验常对照试验的有边几种?(填空)平行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率。
(选择)评价指标:AUC、Cmax、Tmax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Cmax:最高血药浓度Tmax:达峰时间新药临床试验申报资料:1.综述资料2.药学研究资料3.药理毒理研究资料4.临床检验用参考资料我国非处方药遴选原则:1.应用安全2.疗效确切3.质量稳定4.使用方便。
妊娠期:卵子与精子结合至分娩约40周期间,亦称胎儿期。
(填空)胎盘屏障:由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5层的血管合体膜。
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1.被动转运2.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3.胞饮作用4.膜孔转运。
(选择)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对药物临床胎儿致畸影响分类:A.BC.D.X 共5类。
(选择)乳汁与血药浓度比M:P含义:可反映药物向乳汁仲转运的量,比值可由所列公式计算,若此比值小于1,表明仅有少量药物进入乳汁,大于1则有较多量药物运转入乳汁。
(填空)儿童年龄分段:新生儿期出生后的28天、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1个月~1周岁、幼儿期1~3周岁、学龄前期3~6/7周岁、学龄期女6,男7~女12、男13周岁,青春期或少年期:女11—13周岁至17—18周岁,男13—14周岁至18—20周岁。
灰婴综合症:(选择)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排泄功能不完善,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氯霉素解毒能力差,药物剂量过大可致中毒,表现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即由氯霉素引起的心血管循环衰竭称灰婴综合征。
新生儿惊厥常用药:1.地西洋(首选)2.苯妥英钠3.苯巴比妥4.副醛5.硫喷妥奶(选择)老人心血管、呼吸、消化典型生理、生化改变?(填空)心血管:褐色心消化:老年性食管老人肾脏排泄特点(选择)建议看看书肾脏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常规成人用量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CYP1A2活性异常得什么病?1.结肠癌、2.膀胱癌、3.肺癌。
(选择)CYP2D6含量、催化药物的数量仅占肝脏中CYP总量的1%-2%。
已知经其催化代谢的药物却多达80余种CYP3A不同表型的差异(选择)CYP3A酶活性高的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性高于低酶活性个体CYP3A4野性型比突变型个体对于化疗药物所致白血病有更高发生率β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选择)建议看书A145G多态性导致受体第49位氨基酸发生Ser/GlyG多态性,该部位变异可能改变受体表达与调节属性,并影响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及药物疗效等。
遗传药理学在新药研制和开发中的应用意义1.开发针对性强、对特定疾病及特定人群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药2.发现药物新作用靶点,开辟新药设计新途径。
3.改善药物开发与新药临床试验过程4.提高新药研制的成功率。
5.降低新药开发成本和医疗费用。
6.减少参试人群数量。
机体节律对那些药物吸收有影响对药物吸收、分布、蛋白结合、代谢、排泄的影响。
如何使用时辰药理学指导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选择) 胰岛素上午作用效果比下午好硝酸甘油凌晨6:00时给药可有效预防患者运动性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下午15:00给药效果很差药品不良反应A类与B类各包括什么,与剂量的关系(选择)A类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征等,与药物剂量有关。
B类包括: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特应性-特异质反应)、药物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药物引起的特殊毒性?(选择)药物引起的特殊毒性包括: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2.自愿呈报制度3.安全趋势分析4.病例对照研究5.队列研究6.mata分析法。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标准(选择)建议看书1.微观评价方法:标准肯定很可能可能条件可疑2.宏观评价:标准信号出现期信号加强期信号评价期药物警戒:(名词解释)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联合用药:(填空)建议看书再找找,此处不全)1.提高药物的疗效2.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3.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填空)1.体外药物相互作用2.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3.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的吸引的因素中,离子的作用(选择)含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钙、镁、铁、铋、铝)的化合物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难容络合物,使抗生素在胃肠道的吸收受阻,在体内达不到抗菌有效浓度。
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酸性分子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与其形成难容的复合物,妨碍药物的吸收。
酸碱性对肾小管重吸收影响?(选择)应用1.酸性:藥物大部分不解离而呈脂溶性狀態,易被腎小管重吸收。
2.碱性:藥物則与上述情況相反。
药物依赖性: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名词解释)药物依赖性可分为: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药物滥用造成机体对所滥用药物的适应状态。
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由于滥用药物对大脑“奖赏中枢”产生非生理性刺激所致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
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精神药品: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之兴奋或抑制,反复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滥用药物过量,常致中毒死亡原因:(选择)应用1.吸毒者从非法途径所得毒品质量差异甚大实际用量无法掌握,易致过量吸食,造成急性中毒2.滥用者经过一段时间停药,若再度使用原剂量,因耐受性降低,而产生急性中毒3.药物滥用者常因精神过度抑郁,蓄意过量用药自杀。
美沙酮替代治疗依据:(选择)应用美沙酮系合成麻醉性镇痛药,具吗啡样药物作用,但口服吸收好,作用时间长,是目前用作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依赖性患者替代递减治疗的主药药物。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目的:成功恢复药物依赖患者的职业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
药物成本分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分类:1.最小成本分析 2.成本—效果分析 3.成本—效益分析 4.成本—效用分析。
(填空)效用值测量方式有哪几种1.等级评分法2.量值估计法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填空)1.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和作用药2.钙通道阻滞药3.交感神经阻断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5.血管舒张药。
6.利尿药心绞痛药的分类(选择)1.硝酸脂类2.钙通道阻滞药3.β受体阻断药心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选择)1.心室壁张力2.心率3.心肌收缩力。
抗心率失常药物的分类:1.第Ⅰ类:钠通道阻滞药2.第Ⅱ类:β受体阻滞药3.第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4.第Ⅳ类: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缓解心衰机制(选择)ACEI能降低全身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水钠潴留,增强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