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史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音乐史部分:六代乐舞:周代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最高点饭的乐舞有六部,称为六代乐舞。
通常它们的演奏程序是:黄帝《云门》、尧《咸池》、舜《大韶》、禹《大夏》、商《大濩》、周《大武》。
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所谓雅乐,实质我国古代社会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在周代广泛用于郊社、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仪式。
雅乐是春秋战国才开始称为雅乐或雅颂之声的。
楚辞:“楚辞”有三种含义,一是公元前4世纪楚国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乃屈原所创;二是汉朝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其中合编了屈原、宋玉他们的模拟者的作品;三十根据楚国方言所产生的一种歌唱形式。
包括的歌曲有:《涉江》、《朱菱》、《劳商》、《薤露》、《阳春》、《白雪》等。
《九歌》是屈原根据祭祀乐歌加工改写而成的作品,就今天看来它是一种组歌形式。
《成相篇》:最早的说唱。
“成相”原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成相篇》是荀子模拟民间音乐形式而填的一首长诗。
中国音乐的五声是指宫、商、角、徵、羽。
最早见于《管子.地员》“八音”:从周代开始,按乐器的制造材料进行分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律学:十二律真正产生的方法是《管子.地员》所记载的“三分损益法”。
他是史载中最早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三分损益律所生的十二律是一种不平均律。
“三分损益法”推算出的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次序为:黄钟C、大吕#C、太簇D、夹钟#D、姑洗E、仲吕#E、蕤宾#F、林钟G、夷则#G、南吕A、无射#A、应钟B。
孔子的音乐思想: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
仁:“尽美矣,又尽善矣。
”揭示了音乐的道德作用。
中庸:“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隐喻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
墨子的音乐思想:“非乐”,即反对音乐,他只看到音乐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老子的音乐思想:他认为真正的音乐当使人忘记自我,甚至忘记音乐本身的存在,而于无形之中使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
中西方音乐史1.六代乐舞: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代表性的乐舞,包括黄帝时代《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大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溲》以及阆初的《大武》,这六部规横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分为大雅与小雅。
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祀、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小雅较接近民歌,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小雅用丁•诸侯的大射、典礼及七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3.雅乐:是周代宫廷中咅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近似大雅, 所用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4.房中乐:宫廷咅乐的一种,起于周代。
大型房中乐用于殿堂,设乐悬、房中乐、用丁宴亨宾客,亦有用于后宫。
5.四夷之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其“网夷”则指秦、楚、吴、越以及北方地区。
上述地区的民间咅乐被收集在宫廷,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韃氏“掌管。
它用丁•祭祀与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6.九歌:周代流行于楚国南部的一种巫风性的大型歌舞曲,在祭典之时所使用的歌舞。
诗人屈原整理,写成了全部歌词,全曲由十一首祭祀歌组成,命名为九歌是¥其多的意思。
7.八咅:周代乐器分类,以制作材料为准,分金、石、土、革鞠、竹八类。
谓之“八咅”各类代表乐器:金炎:钟、馎、於、铎等。
石类:磬等。
土类:损,缶等。
革类:鼓、搏拊等。
丝类:琴、瑟、筝、筑等。
木类:柷、敌等。
匏类:竽、笙等。
竹类:籥、策、篪、笛、管等。
8.曾侯乙编钟为战㈤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
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昔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咅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咅齐备。
它髙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咅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9.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其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的相生。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作为宫咅,然后就宫咅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即得低四度的徴咅。
中西音史知识点总结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的音乐发展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色。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开始,概括性地介绍中西音史的知识点,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影响。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起源于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希腊。
在古埃及,音乐常常与宗教仪式相结合,古希腊音乐则致力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演奏。
在古印度,音乐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宗教和哲学的深刻影响。
中西音乐的碰撞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和西方的音乐开始产生交流与影响。
如唐代的燕乐、明清时期的西洋音乐传入等等,中西音乐的碰撞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更为广阔的视野。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的教会音乐(plainchant)是基督教音乐的标志,它是阿根廷音乐之父格拉鲁斯的重要基础。
古巴维拉的音乐理论工作对中世纪音乐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此外,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也是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鲁德诺音乐(troubadour music)和七音旋律(Arsnova)等。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中西音乐史上的关键时期。
在西方,巴黎音乐学派和荷兰音乐学派等草创性的音乐学派迅速崛起,使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中国,明清时期的音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广东音乐、苏州音乐等,成为古典音乐的代表。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大时期,其代表人物包括巴赫、亨德尔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中国,中西音乐的融合开始变得更加频繁,东西方音乐元素交融,创造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的诞生标志着音乐的规范化和体系化。
西方音乐的古典时期主要代表作家有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等,他们的音乐风格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典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如清代的南音、北音等。
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体情感与情感表达,是音乐史上的一大流派。
西方的柴可夫斯基、肖邦等人物都为浪漫主义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民族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有了更加明显的特色,如黄河大合唱、二泉映月等作品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
西音史重点1[五篇模版]第一篇:西音史重点1一、论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形成1、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音乐生活主要以宗教音乐活动为主,宗教音乐占主流地位,它是为政治服务的,来源与基督教及古文化遗产等几个方面,基督教成为支配社会的主体意识和指导思想,是压抑的时代,当时基督教的教会音乐占统治地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成了格里高利圣咏和复调音乐。
2、随着格里高利圣咏和复调音乐的出现民间的世俗音乐也在发展,世俗音乐来自于民间音乐,它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夹缝中生存,因为宗教音乐是为政治服务的,当时许多教会势力不统一,具有阶级性质,因而世俗音乐符合人类音乐的发展,其形成是必然的。
3、十四世纪初,法国音乐理论家维特里提出了“新艺术”的概念,在西方音乐史中习惯将1300到1450年之间的阶段成为新艺术时期,其音乐风格特点为(1)世俗音乐得到快速发展,(2)形成了新艺术的记谱法,(3)出现了等节凑经文歌,(4)出现了新音响,常采用乐器演奏。
在世俗音乐逐步走上艺术殿堂的历史环境下,造就了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马肖。
4、在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中出现了游吟诗人和恋诗歌手,游吟诗人产生在法国普罗旺斯11到12世纪,其群体包括宫廷贵族和骑士基层,还有有才华的下层诗人和音乐家,其歌曲以爱情体裁为主,宫廷之恋体裁最为流行,爱情和奉献是游吟诗人的重要主题,歌曲大多数是单声部,即兴弹唱时常加上伴奏,形成南北两个音乐风格。
12世纪到13世纪德国出现一种被称为恋歌的方言抒情歌曲,演唱歌手及恋诗歌手以演唱爱情歌曲为主及一些反映宗教信仰的歌曲,常常自编自唱用乐器伴奏,乐曲多为二拍子、四拍子,与游吟诗人相比显得沉重而缺乏生气。
二、古典时期的音乐现象1、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指1750到1820年,因为当时的正歌剧体裁多取自与罗马神话和历史故事,内容繁琐做作,剧情错综复杂,写法定型化程式化,加上阉人歌手的任意炫技,使宣叙调和咏叹调严重脱节,而且这类歌剧过分追求华丽,单纯炫耀声乐技巧,阉人歌手不顾剧情需要竭力炫耀歌喉完全忽略剧情的完整性,因此格鲁克对此进行改革。
中西方音乐史大一知识点音乐是一门迷人的艺术,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中西方音乐,都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历史。
本文将介绍中西方音乐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最早的音乐形式是由古人使用的石鼓、石钻、青铜器等制成的乐器。
古代中国的音乐以宗教礼仪和宫廷音乐为主要形式,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风范和社会秩序。
2. 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音乐以宗教和战争为主题,乐器主要是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音乐丰富多样,对后来的西方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 中世纪的音乐以教会音乐为主,主要由天主教会掌控。
宗教合唱、清唱和简谱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声部分明确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2.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人声和器乐为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念。
大型合唱和室内乐团成为主要表演形式。
知名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产生于这一时期。
三、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时期1. 巴洛克音乐时期(17至18世纪)以重复、装饰和复杂的音乐结构为特点。
巴赫和亨德尔等作曲家创作了许多重要的宗教和管弦乐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古典音乐时期(18至19世纪)的音乐以清晰的曲调和简洁的结构为特点。
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等作曲家活跃于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交响乐和协奏曲。
四、浪漫音乐时期和现代音乐1. 浪漫音乐时期(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音乐以个人情感和表达为重。
肖邦、柴可夫斯基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将音乐与诗歌、文学和绘画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富有激情和多变的作品。
2. 现代音乐以20世纪中叶至今的音乐为代表,各种音乐流派和风格如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等迅速发展。
音乐的形式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上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影响。
1. 东方音乐对西方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一、客观题(选择、填空、判断)1、(德)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第三、五(命运)、九(合唱)交响曲》英雄性、戏剧性。
《第一、四、八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
《第七交响曲》群众性、舞蹈性。
《第二交响曲》综合性。
《第六交响曲》(田园)自然与哲理相结合。
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在形式上有所开拓,标题音乐。
32首钢琴套曲,《月光》、《悲怆》、《热情》、《暴风雨》。
歌剧《费德里奥》——拯救歌剧。
2、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①(德)韦伯——《魔弹射手》——使用“主导动机”。
②(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
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自传式作品)——失意、哀伤。
艺术歌曲《野玫瑰》、《魔王》、《鳟鱼》等。
《圣母颂》源自瓦尔克《湖上夫人》中的《艾伦之歌》。
器乐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
总的交响曲有9部。
3、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①(德)门德尔松48首“无词歌”——单乐章的钢琴小品,专为钢琴而创作。
音乐会序曲、标题性序曲(单乐章、带有标题的管弦乐序曲)有7首作品,代表的是《仲夏夜之梦》,其中有《婚礼进行曲》为其配乐。
带有描绘性标题的作品是《春之歌》、《猎歌》等。
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主奏乐器在第三小节就奏出了乐器。
1843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
1847年指挥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史上第二次。
②(德)舒曼——1840年-1841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艺术歌曲之年。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意》。
钢琴套曲——有描绘性、篇幅小。
《狂欢节》、《童年情景》(每个乐章都是独立的,尤其是第七首《梦幻曲》著名)。
他还倡导“大卫同盟”理念。
③(波兰)肖邦音乐创作特征:主要创作的是钢琴独奏曲,以单乐章为主,而且古朴而忧伤,寂静而神秘。
在音乐中运用弹性节奏。
使用波兰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素材,旋律宽广。
如玛祖卡、波兰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甚至将其运用到史诗性作品中。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方音乐史的复习资料:
1. 西方音乐史的时间线:整理出西方音乐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事件,例如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以及现代音乐等。
2. 音乐史中的重要作曲家:研究西方音乐史中的重要作曲家,例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斯特拉文斯基等。
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
3. 音乐风格和流派:研究西方音乐史中的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例如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和现代音乐等。
了解每个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重要音乐作品:了解一些西方音乐史中的标志性作品,例如巴赫的“Brandenburg Concerto”、莫扎特的
“Symphony No. 40”、贝多芬的“Symphony No. 9”和斯特拉文斯基的“Rite of Spring”等。
5. 音乐理论和技术:学习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理论和技术,例如调性音乐的发展、和声学、调式和非调式音乐等。
6. 音乐演奏和表演实践:了解西方音乐史中的不同演奏和
表演实践,例如古乐器演奏、歌剧演唱和管弦乐队指挥等。
7. 影响和作用:考虑西方音乐史在音乐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例如对其他文化音乐的影响以及西方音乐与社会、政
治和文化的关系。
这些资料可以在音乐史的教科书、音乐学习网站和音乐史
研究论文中找到。
重要的是系统学习和理解西方音乐史的
主要内容和关键概念,以便在复习和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1 :我国的第一部音乐史著作是叶伯和《中国音乐史》,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始2::我国古代律调中存在着两类调名体系,分别为“为调”和“之调”。
3:世界上第一位发明十二平均律的是朱载堉4:十八律是有蔡元定发明的5:德国的第一个音乐学院是由作曲家门德尔松创建的莱比锡音乐学院6:西方的复调音乐最早的形式为奥尔加农7: 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为春柳社8:我国最早到琵琶曲为元代的《海青拿天鹅》9: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是《神奇秘谱》10: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上海贫儿院弦乐队,其创办者是李叔同11:古希腊音阶的基本元素是下行四音列12:古希腊的乐谱是字母谱13: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主插体14:我国的说唱曲种可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15:汉族的说唱音乐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16:我国第一个音乐社团是音乐讲才会,是由沈心工发起组织的。
17:古希腊弦乐器的代表是里尔,管乐器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18: 1836年,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在彼得堡上演,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歌剧的诞生。
19:我国最早运用西方20世纪音乐技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是江文也20:“八音”分别为金,石,丝,竹,土,革,木,匏。
21:西方音乐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从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开始的。
22: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复调音乐。
23: 16世纪意大利最主要的世俗声乐音乐体裁是牧歌。
24:赵元任被萧友梅誉为“中国的舒伯特”。
25: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26: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用板和眼来标记强拍和弱拍。
27:学堂乐歌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28:第一部真正意义的音乐会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29:我国最早用比较音乐学原理来阐述中国古代乐制的著作是由王光祺《东西乐制之研究》。
30: 14~15世纪,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开创了文艺复兴音乐的新风格。
中西方音乐史背诵讲义中国部分一、远古、夏、商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18支,保存最完整七音孔吹出河北民歌《小白菜》,距今7920年,音乐考古历史8000年2、远古及夏商的乐器类型①贾湖骨笛②河姆渡骨哨③河姆渡古土员④孙家寨彩陶盆3、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①巫术说②娱情说③模仿说④劳动说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六代乐舞西周鼎盛,杨荫浏分类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四夷之乐和宗教性乐舞黄帝《云门大卷》、唐尧《大咸》(也称《大章》)、虞舜《韶》、夏禹《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2、西周的音乐教育(目的,对象,意义)礼乐制度,周公,基本类容(①规定用乐的等级②规定伴随礼的乐舞是雅乐)目的:巩固奴隶主阶级在等级制社会的地位。
钟磬被视为身份和权利的象征3、汉乐府的领导人﹑官职①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②蔡文姬,《胡笳十八拍》4、十二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5、“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6、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7、儒、墨、道三家音乐观点儒:主张礼乐思想,提倡音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社会功能墨:“非乐”思想,反对音乐,劳民伤财道:老子“大音希声”庄子“清静无为”“无言而心悦”分音乐“天籁”“地籁”“人籁”8、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乐记》成书于西汉,但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者。
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1、相和三调:艳—曲和解—趋或乱2、《碣石调·幽兰》谱式:文字谱3、古琴七弦十三徽形制的确立南北朝通过琴演奏4、《广陵散》古琴曲5、《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宫廷燕乐:二部伎名称:立部伎、坐部伎2、梨园:专习法曲,乐器演奏,御用歌舞教坊:宫中管理音乐歌舞和训练培养乐工3、古琴减字谱:唐人曹柔4、法曲:《法显传》、《霓裳羽衣曲》第五章宋元时期的音乐1、瓦子:也称“瓦舍”“瓦肆”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及重点勾栏: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
《西方音乐史》学习要点一、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1.古希腊音乐的起源和性质2.古希腊音乐的理论体系和构成要素3.古希腊音乐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二、中世纪音乐1.中世纪音乐的起源2.圣歌和宗教音乐的发展3.节奏和音高的演进4.水绘教堂音乐及其影响三、文艺复兴音乐1.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2.纳塔利派和弗洛伦蒂诺派的音乐风格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理论和学术四、巴洛克音乐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2.巴洛克音乐的表达形式:合奏、奏鸣曲、赋格等3.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五、古典音乐1.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3.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六、浪漫音乐1.浪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3.浪漫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肖邦、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七、现代音乐1.现代音乐的兴起和特点2.前卫音乐和各种实验性音乐形式3.现代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等八、音乐学派和学说1.音乐学派和流派的发展和特点2.音乐学派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九、音乐技术和音乐研究方法1.音乐记录和传播技术的演变2.音乐研究的方法和工具3.音乐学研究的新领域和发展十、音乐的社会和文化影响1.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和作用2.音乐对文化的影响和塑造3.音乐在政治、宗教和社会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西方音乐史》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作曲家和作品有一定了解,同时也要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社会的相互影响关系。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要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1 :我国的第一部音乐史著作是叶伯和《中国音乐史》,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始
2::我国古代律调中存在着两类调名体系,分别为“为调”和“之调”。
3:世界上第一位发明十二平均律的是朱载堉
4:十八律是有蔡元定发明的
5:德国的第一个音乐学院是由作曲家门德尔松创建的莱比锡音乐学院
6:西方的复调音乐最早的形式为奥尔加农
7: 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为春柳社
8:我国最早到琵琶曲为元代的《海青拿天鹅》
9: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是《神奇秘谱》
10: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上海贫儿院弦乐队,其创办者是李叔同
11:古希腊音阶的基本元素是下行四音列
12:古希腊的乐谱是字母谱
13: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主插体
14:我国的说唱曲种可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
15:汉族的说唱音乐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16:我国第一个音乐社团是音乐讲才会,是由沈心工发起组织的。
17:古希腊弦乐器的代表是里尔,管乐器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18: 1836年,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在彼得堡上演,标志着
俄罗斯民族歌剧的诞生。
19:我国最早运用西方20世纪音乐技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是江文也20:“八音”分别为金,石,丝,竹,土,革,木,匏。
21:西方音乐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从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开始的。
22: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复调音乐。
23: 16世纪意大利最主要的世俗声乐音乐体裁是牧歌。
24:赵元任被萧友梅誉为“中国的舒伯特”。
25: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26: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用板和眼来标记强拍和弱拍。
27:学堂乐歌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28:第一部真正意义的音乐会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29:我国最早用比较音乐学原理来阐述中国古代乐制的著作是由王光祺《东西乐制之研究》。
30: 14~15世纪,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开创了文艺复兴音乐的新风格。
31: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作品为《费德里奥》。
32:德彪西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作品为《佩里亚斯与梅利桑德》。
33:“第二维也纳乐派”包括作曲家勋伯格,贝尔格,威伯恩。
34:目前我国公认最早的钢琴曲是《和平进行曲》。
35: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
36:亨德尔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为正歌剧和清唱剧。
37:无词歌由门德尔松创立。
38: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39 :被誉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的是沈心工。
40: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是由黄自创作的《怀旧》。
41:评剧最早产生于河北。
42:“整体艺术”观念是由德国第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韦伯提出。
43:我国的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是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
44: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大型歌剧”是有张曙作曲的《王昭君》45:堪称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和最具贡献的古琴社团是今虞琴社。
46:抗日根据地的第一部歌剧作品是《农村曲》。
47:我国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是《南词叙录》。
48: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碣石调·幽兰》,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是《神奇秘谱》。
49: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巫乐”和“淫乐”。
50:歌剧产生于意大利弗罗伦萨。
51: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军乐文献是李映庚编写的《军乐稿》52:马勒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采用了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的诗歌为歌词。
53: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由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达芙妮》,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优丽狄茜》。
54:1733年,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标志着喜歌剧的诞生。
55:我国第一个专业戏曲学校是由张謇创办的南通伶工学社。
56:第一部器乐合奏谱集是由清代蒙古文人荣斋编写的《弦索备考》。
5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58:京剧四大名旦为: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
59:我国第一个简历起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的朝代是西周。
60: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是相和歌。
61:古希腊最著名的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
62:被美国报纸称为“第一个上美国电视台的中国人”是卫仲乐,也称“琵琶大王”。
6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何占豪和陈钢作曲。
64:格林卡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歌剧《伊万·苏萨宁》和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娅》分别开创了俄罗斯民族歌剧和民族交响乐。
65:《中国音乐史纲》是由杨荫浏撰写的。
66:“新艺术”一词是由维特里提出。
67: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世称“20C的巴赫”。
68: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作者。
69:“维也纳三杰”是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70:京剧老生前三杰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71:新三鼎甲或老生后三杰是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
72:《梅兰芳歌曲谱》是由刘天华记写的。
73:王光祈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明确抱着“音乐救国”的理想而踏上
音乐研究道路的音乐家。
74:我国近代音乐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教育机构是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75:我国最早的一部琴史专著《琴史》的作者是朱长文。
76:马勒是遵循维也纳交响乐传统的19C最后一位德奥作曲家,他的《第八交响曲》编制庞大,被称为“千人交响曲”。
77:强力集团的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