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画: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 格式:doc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7
解读图画心理学心理学家可以从你随手涂鸦的一副作品中解析出你的一些内心世界。
这就是图画心理学的奥秘所在。
图画心理学的原理人们在画图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断,并把这些情绪、感受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在图画中,这时图画就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图画的象征性使其成为距离潜意识更近的一种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画家、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公开的隐私,只是由于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专业和艺术的面纱罩在上面,所以需要用特别的慧眼才能分析它们,人们更多地是从美学层面上去欣赏它们。
图画其实是一种投射技术,主要是用简单、模糊和不确定的指导语,让人们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于不知不觉中投射在图画作品上。
图画的基本要素是线条和色彩。
线条的流畅或生涩,遒劲或软弱,色彩的浓烈与素淡,暖色调与冷色调等,这两个要素的千变万化会传递出比语言丰富的信息。
常见的画图技术画人指导语非常简单:“请你画一个人”。
画人可以考察以下方面:智力、成熟度;情绪状态;人格特点。
由画人衍生出了其他一些形式。
如:画自画像、画一位异性、画雨中之人、画一个家庭等。
画树通过画树,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反映其对成长的感受。
画树更容易表现一个人对于自我负面的感受,可以让人表现出较原始、较基本的层面。
画屋——树——人屋——树——人的图画可以考察以下方面:智力;人格的整合程度;对待家庭、亲情的态度和看法;对待自我成长的看法。
自由绘画即自由联想绘画。
通过自由绘画,可以考察出作画者最主要的情结、被压抑最深的情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在自由绘画中表达的信息是开放的、丰富的,但它对评估者要求较高。
绘画讲故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咨询师告诉当事人:“我们来做一个互动游戏。
我们轮流画画、讲故事。
我先开始。
”咨询师在纸上画一根简单的线条,问当事人:“你觉得它像什么?”“它代表什么含义?”“你怎样解释它?”等,让当事人说出自己的解读。
然后请当事人在这根线条的基础上画成一副画,并让其回答:“这是什么?”“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故事?”等,让当事人把自己最主要的困惑通过对图画的叙述表达出来。
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在面对紧张情境时,为了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和愉快,应付或避免挫折、不安给人在精神上造成的痛苦和焦虑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应对方式。
下面我们以漫画的形式为大家做解释:②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①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不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
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⑥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
其实,他们心里是站在我这边的。
‛--这是‚投射‛;④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
‛——这是‚否认‛;⑦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于是,你对问题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这是‚退行‛;⑤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⑧你被家人从派出所交罚金领了回来,从此闭门思过,于一年后出版一本五万字畅销书《排队引发的人生思考》--这是‚升华‛。
③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这是‚合理化‛;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无论是正常人、神经症病人或精神病人,都在无意识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
使用得当,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但若使用不当或过分发展,会距现实太远,虽然现实冲突或挫折引起的焦虑减轻了,但却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心理疾病。
你我心中那点“死疙瘩”我们有不少同学在心里都皆有一个死疙瘩。
含义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方面的胁迫,如果它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
然而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
既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在面临挫折时,个体常常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适应策略)。
它包括心理防御机制(防御策略)和心理调节机制(应付策略)两种。
心理防御机制力图减少焦虑的情绪,维持心理平衡,是个体自我保护的心理需要,具有某种自发性。
这如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保持生理、生化活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内稳能力是一样的。
心理防御机制更大的价值在于为个体寻找解决挫折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提供时机。
心理防御机制具有这样一些特点:①任何与个人的愿望相冲突的刺激,都可能自发地唤起防御机制;②防御机制并不改变事实,而只是简单地改变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或处理方式;③防御机制总是不同程度与歪曲现实、自我欺骗相联系;④防御机制主要是无意识的;⑤大多数防御机制虽可暂时地免除或减轻痛苦和不安,但现实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只能起到一种回避现实的作用,有时反而会使现实问题复杂化,甚至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中。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1.压抑作用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常将自己那些不能被意识接受的欲望和行动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式。
由于压抑作用,某些欲望、冲动或威胁、痛苦似乎被遗忘了,人在意识层面上不感到焦虑和痛苦。
但实际上被抑制的东西没有消失,常常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心理和行为。
压抑虽然可以暂时减轻焦虑,但问题并没有真的解决。
如果经常对挫折进行压抑,痛苦的经验大大地超过个人的挫折容忍力,就会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
2.投射作用投射作用就是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加诸于他人或其他事物,以保护自己,并以此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图解《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有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身心健康,有的则对身心健康有害。
理想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升华,是遇到挫折后,将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通过艺术创作。
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有包括补偿、抵消和幽默。
补偿是遇到挫折后,通过别的事物把因挫折带来的损失从内心体验到行为给予补偿过来。
抵消是当欲望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以另外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来缓解矛盾。
幽默也就是自嘲,幽默很容易缩短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防卫机制会保护我们,也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中我们该建立起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逃避性防卫机制1、压抑2、否定3、退化4、潜抑(二)自骗性防卫机制1、反向2、合理化(文饰作用)3、仪式与抵消4、隔离5、理想化6、分裂(dissociation)(三)攻击性防卫机制1、转移2、投射(四)代替性防卫机制1、幻想2、补偿(五)建设性防卫机制1、认同2、升华以下为图解一、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
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二、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三、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
”--这是“合理化”;四、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
”这是“否认”;五、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六、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
心理漫画: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当我们面临挫折或冲突导致的紧张情境时,在内心活动中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不安,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
其积极地意义在于能够使我们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我们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其消极的意义在于使我们可能会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隔离、合理化、否认、移情、投射、退行、升华等。
这些专业名词很难理解,以下的几幅图是关于心理防御机制概念的最通俗的解释。
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
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
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
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
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
”——这是“合理化”;
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
”——这是“否认”;
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
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
其实,他们心里是站在我这边的。
”——这是“投射”;
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于是,你对问题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这是“退行”;
你被家人从派出所交罚金领了回来,从此闭门思过,于一年后出版一本五万言畅销书《排队引发的人生思考》——这是“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