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09
钢筋下料计算的步骤以及法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法: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
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的围,构件交错的地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
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一)基础: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
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
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围应该加密。
(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行计算。
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
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钢筋下料方法钢筋下料是指确定制作某个钢筋构件所需的材料形状、数量或质量后,从整根钢筋中取下一定形状、数量或质量的钢筋进行加工的操作过程。
钢筋下料步骤1、看懂工程结构施工图;2、计算下料长度,要掌握保护层、钢筋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调整值等概念;3、根据计算结果,剪切钢筋。
简单常用的钢筋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如有搭接,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筋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2.5dd为钢筋直径2、弯钩增加长度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机械弯)钢筋直径(mm) ≤6 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3、弯起钢筋斜长系数弯起角度30°45°60°斜边长度S 2h。
1.41h。
1.15h。
底边长度L 1.732h。
h。
0.575h。
增加长度S-L 0.268h.。
0.41h。
0.575h。
h。
为弯起高度4、箍筋调整值箍筋调整值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者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确定箍筋量度方法①量外包尺寸②量内皮尺寸箍筋调整值箍筋直径(mm) 4~5 6 810~12量外包尺寸40 50 6070量内皮尺寸80 100 120 150~170。
【免费下载】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7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三、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常见问题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一)施工工艺1、钢筋制作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钢筋节约下料十三法钢筋是建筑业用量较大、价格较高的原材料,能否合理的利用、节省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经担任过钢筋班长20多年,通过长期施工实践,总结了一些节约钢筋的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使钢筋的损耗由预算的3%降低到0.5%左右,整体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现将钢筋下料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钢筋选择进料法一般来讲,钢筋的进料长度越长越好,这样不仅在下料时少出短料,减少废短头降低焊接量,而且在连续接长时能较少接头。
但实际工程中,需要的钢筋接头千差万别要求用较短的整尺钢筋下料后废料头最少或者为零,所以应在购买或领取钢筋是,针对下料单及工地实际情况,对钢筋的长度进行选择。
例1:某综合楼大梁需用ф25钢筋,料长9.83米,显然进10米的钢筋废料短头最少。
例2:某大型住宅楼基础桩主筋需用ф12钢筋,料长2.23米,2.23米×3=6.69(米),2.23米×4=8.92(米),2.23米×5=11.15(米),显然,应进9米长钢筋。
其具体做法是,以每根柱筋长为9米/4=2.25(米)下料,其中1层柱钢筋缩短2厘米即可。
例3:某商厦基础主梁主筋均为ф25钢筋。
因大梁主筋在同一截面内的焊接接头不允许超过50%,因此大梁主筋的起头除进12米长的钢筋以外,还应进一半9米或10米长的钢筋。
二、钢筋短料合理搭配下料法在钢筋制作过程中,同一种钢筋往往有多种下料尺寸。
不应按下料单中的先后顺序下料,而应先截长料,所余钢筋往往能作短料,反之就会浪费钢筋。
这就是钢筋下料的一项原则。
例:某框架梁需用以下负弯矩筋,现场有9米长ф25钢筋。
○1号筋 4.2米…………○3号筋 4.7米如果按下料单中的顺序分别下料,在截○1号筋时会有600毫米短头出现;而如果截○3号筋时,剩余4.3米钢筋,用搭配法下○1号料,只有10厘米短头出现。
另外在钢筋放样或计算钢筋下料时,应对短料的用处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住宅楼的预制过梁、梁垫、烟道、管道侧面的附加筋、框架梁端头的负弯矩筋等。
钢筋下料计算的步骤以及方法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方法: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标准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
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的范围内,构件交织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构造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构造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根底是什么类型。
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展计算。
〔一〕根底: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根底。
1、独立根底:框架构造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织布置;2、筏板根底:一般用于剪力墙构造,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根底:一般用于砖混构造。
〔二〕上部构件:1、柱:柱钢筋比拟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
纵筋要注意底层的根底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
〔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展计算。
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展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
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免费下载】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7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三、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常见问题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一)施工工艺1、钢筋制作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钢筋优化下料系统V1.0简易操作手册第一节一洲钢筋优化下料软件特点介绍◆依据国标图集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内容作出钢筋翻样,结果符合06G90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要求。
◆柱非顶层钢筋下料优先选用整数长度3m、4m、5m、6m(基本模数为0.5m),在顶层才做适当调整;梁上、下部通长筋同时考虑搭接点后,优先选用整数长度钢筋截断,避免定尺长度钢筋的余料产生。
8000300060005、8、7、26、3、8、52200040003600梁端1/3点第二下料尺寸第一下料尺寸12001000连接点360024004000连接点3400500080007000梁跨度梁端1/3点梁端1/3点非连接区非连接区非连接区非连接区梁上部钢筋连接点示意图◆ 采用先进的数学统筹原理对定尺长钢筋(12m)做出最优化的断料表,大幅度降低钢筋加工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节一洲钢筋优化下料软件操作1.打开菜单栏工程信息楼层管理窗口(如图1),点击【工程信息】按钮即可进行楼层管理添加楼层:(如图2)所示(图1)(图2)2.柱的计算:在界面左下角中选择按钮,软件自动切换到【桉构件】显示方式;2.1新建子构件点击柱构件后,按鼠标右键在界面中选择【新建子构件】,软件自动弹出【楼层范围】窗口,见下图,2.2用户在点击“确定”后,软件自动按【工程设置】中已输入的楼层范围,楼层高度;2. 3用户按柱表的内容输入柱的【集中标注】、【其它调整】相关计算数据,点击计算;2. 4界面下部分显示钢筋计算结果。
(如图)3.梁的计算,建立子构件:在选择楼层的梁构件后,点击鼠标右键,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增子构件】,软件将要求用户输入框架梁的最大分号,梁的默认编号从KL1开始,逐步增大。
3.1输入梁数据进入到表格法输入界面,按输入梁的信息提示:输入钢筋数据时,可以用【批量修改】功能快速输入列钢筋信息,4计算结果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软件将自动汇总计算结果,在屏幕底部将显示该子构件的根数、钢筋重量和下料长度。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三、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常见问题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一)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最全的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教程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钢筋的精确测量和切割,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套详细的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的步骤和方法。
1.钢筋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钢筋材料。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确定所需的钢筋种类、直径和长度,并按照需要的数量进行采购。
2.确定钢筋长度根据结构图纸或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长度应略长于构件的实际尺寸,以留出余量进行调整。
在确定长度时,还要考虑到钢筋的搭接要求,确保搭接部位的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3.计算钢筋数量根据结构图纸上的要求或设计要求,计算所需的钢筋数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每单位长度的钢筋数来计算,然后乘以构件的长度得出总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构件形状和布置方式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制作钢筋下料图根据设计图纸和计算得出的钢筋数量,制作钢筋下料图。
下料图要清晰明了,标注准确,以便进行后续的裁剪和拼接。
5.钢筋切割根据钢筋下料图,进行钢筋的切割。
在切割钢筋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切割成指定长度,并保持切口平整光滑,避免出现毛刺或裂纹。
6.钢筋拼接根据设计要求,将切割好的钢筋进行拼接。
拼接时要注意钢筋的对称性和对齐度,确保拼接点的紧密连接。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拼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或螺栓连接。
7.钢筋加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对钢筋进行弯折、弯曲或者打孔等加工。
这些加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保钢筋的形状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加工部位的强度和稳定性。
8.安装验收在进行钢筋的安装之前,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钢筋的规格和质量、切割和拼接的准确性、加工部位的合理性等。
只有通过验收,才能确保钢筋的安装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地下料和计算,可以确保钢筋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全的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教程钢筋弯曲现象:钢筋在弯曲过程中,内皮缩短,外皮伸长,中心线不变,弯曲处变成圆弧.图示长度(外包长度、量度尺寸):即从图纸上看到的钢筋尺寸,相当于钢筋加工好后去量度的尺寸,也是钢筋的外包尺寸.下料长度(中心线长度):根据钢筋弯曲时的现象,每根钢筋需要切断时的直线长度.(一)钢筋的配料及配料顺序1.钢筋的配料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别计算出各根钢筋切断时的直线长度,也称为下料长度,然后加以编号,分别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及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钢筋下料长度示意图钢筋下料长度示意图钢筋下料长度示意图钢筋加工牌钢筋配料单2.施工图中注明的钢筋尺寸是钢筋的外轮廓尺寸(即从钢筋的外皮到外皮量得的尺寸),称为钢筋的外包尺寸,在钢筋制备安装后,也是按外包尺寸验收.3.钢筋在制备前是按直线下料,如果下料长度按外包尺寸总和进行计算,则加工后钢筋的尺寸必然大于设计要求的外包尺寸,这是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外皮伸长,内皮缩短而中心轴线长度不变.因此,只有按中心线长度来下料制备,才能使钢筋外包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注意:在配料表中需标出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下料长度指的是下料时钢筋需要的实际长度,这与图纸上标注的长度并不完全一致.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以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不变这个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的.也就是说,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不变,而外边缘变长,内边缘缩短.因此,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相应钢筋的中心线长.实际工程计算中,影响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图纸上钢筋尺寸标注方法的多样化;弯折钢筋的直径、级别、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以及端部弯钩的形状等,我们在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对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钢筋的配料顺序:从整体上看钢筋的配料应按照先使用、先配料,先重要、后次要,自下而上的配料顺序进行.如:基础→柱→主梁→次梁→板→二层柱→主梁→次梁→板→……对于具体构件来说:板:板中受力筋→支座负弯矩→分布筋;梁:受拉区受力筋→受压区受力筋→架立筋、构造筋→支座负弯筋→箍筋;基础、柱:基础底板筋→预埋插铁→柱受力筋→柱箍筋→柱预埋铁件.(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前面已经说过,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在直线状态下截断钢筋时的长度,它的计算与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形状、钢筋直径及钢筋的搭接长度有关.1.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从混凝土外表面至钢筋外表面的距离,主要起保护钢筋免受大气锈蚀的作用,不同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也不同.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钢筋弯曲量度差值和端部弯钩增加值量度差值——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之间的差值.量度差值的大小与钢筋直径、弯曲角度、弯心直径等因素有关.前面已经提过,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并没有变化,而图纸上标注的大多是钢筋弯曲成形的外包尺寸,而外包尺寸明显大于钢筋的中心线长度,如果按照外包尺寸下料、弯折,就会造成钢筋的浪费,而且也给施工带来不便(由于尺寸偏大,致使保护层厚度不够,甚至不能放进模板).为了增强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钢筋末端一般需加工成弯钩形式.I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段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当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如下图(b)所示;II、III级钢筋(变形钢筋)一般可以不作弯钩,如设计需要时末端只作90°或135°弯折,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III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如下图(c)所示.弯曲135.时的弯钩增加值箍筋的末端需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I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弯钩形式有三种,如下图所示,对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可按图中(c)所示加工.弯曲角度为α,弯心直径为D时,量度差值的计算公式如下箍筋示意图钢筋弯曲量度差值箍筋900/90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长值为:2×(0.285D+4.785d),当取D=2.5d,平直长为5d时,两个弯钩增加值=11d.箍筋1350/135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长值为:2×(0.68D+5.18d),当取D=2.5d,平直长为10d 时,两个弯钩增加值=19d.箍筋900/180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长值为:(1.07D+5.57d)+(0.285D+4.785d)=1.355D+10.355d,当取D=2.5d,平直长为5d时,两个弯钩增加值=14d.3.箍筋调整值量度差值——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之间的差值.量度差值的大小与钢筋直径、弯曲角度、弯心直径等因素有关.箍筋下料示意图箍筋调整值4.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与弯起角度有关.钢筋的弯起,一般为45.;当梁较高时,则为60.;当梁较低或在现浇板中,为30..弯起钢筋坡度系数总原则:钢筋的下料长度=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弯曲处的量度差值+两端弯钩的增长值直钢筋的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长值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钢筋弯钩增加值-量度差值箍筋的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记住直径为10mm的钢筋每米重量为0.617kg,其他直径钢筋每米重量为直径(厘米为单位)的平方与0.617的乘积.计算示例2【例4.2】某建筑物简支梁配筋如图所示,试计算钢筋下料长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取25mm.(梁编号为L1共10根)【解】1.计算钢筋下料长度①号钢筋下料长度6190+2×200-2×2×25+2×6.25×25=6802(mm)②号钢筋下料长度6190+2×6.25×12=6340(mm)④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为6825mm⑤号箍筋下料长度(162+462)×2+50=1298(mm)箍筋的个数(6240-2×25)/200=31箍筋有32个2.绘出各种钢筋简图(见下表).钢筋配料单五钢筋代换1.钢筋代换的原则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供应的困难不能完全满足设计对钢筋级别或规格的要求,为保证工期,可对钢筋进行代换,但应遵循下列原则.(1)不同种类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2)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相应的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3)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构造要求.(4)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I级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5)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6)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的钢筋;当必须代换时,其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当按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25,当按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4.(7)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I级热轧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换.2.钢筋代换的方法钢筋代换的方法主要有等强代换、等面积代换和等弯矩代换三种.(1)等强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强代换”,即fy1As1≤fy2As2式中,f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1——原设计钢筋总截面面积;As2——代换钢筋总截面面积.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或相同级别的钢筋之间代换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即As1≤As2式中符号意义同前.3)等弯矩代换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需进行裂缝及抗裂性验算.钢筋代换后,有时由于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需要增加排数,则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减小,截面强度降低,此时需复核截面强度.六钢筋加工的其它工作钢筋的加工有除锈、调直、下料剪切及弯曲成型.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1)除锈钢筋除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大量钢筋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局部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人工用钢丝刷、砂盘以及喷砂和酸洗等方法进行.(2)调直钢筋调直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3)切断切断前,应将同规格钢筋长短搭配,统筹安排,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钢筋切断可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剪切器.(4)弯曲成型钢筋弯曲的顺序是画线、试弯、弯曲成型.画线主要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在钢筋上标出弯折的部位,以外包尺寸为依据,扣除弯曲量度差值.钢筋弯曲有人工弯曲和机械弯曲.(5)安装检查钢筋属于隐蔽性工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安装钢筋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合理安排钢筋安装顺序,检查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绑扎牢固,防止钢筋移位.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对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0角,对多边形柱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对圆形柱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的切线平面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垂直;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得小于150.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主梁与圈梁交接处,主梁钢筋在上,圈梁钢筋在下,绑扎时切不可放错位置.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安置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安置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下料计算的步骤以及法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法: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
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的围,构件交织的地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构造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构造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根底是什么类型。
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展计算。
〔一〕根底: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根底。
1、独立根底:框架构造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织布置;2、筏板根底:一般用于剪力墙构造,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根底:一般用于砖混构造。
〔二〕上部构件:1、柱:柱钢筋比拟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
纵筋要注意底层的根底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围应该加密。
〔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展计算。
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展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
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钢筋下料计算的步骤以及方法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方法: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
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
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一)基础: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
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
9倍,并交错布置;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行计算。
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
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工程预算类2009-09-24 09:58:24 阅读2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
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
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
(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行计算。
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
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La,1、(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La 即可;2、La>(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 弯钩;4、(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5、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6、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7、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8、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