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详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5
钢筋下料技术总结1、 钢筋下料长度L=外包尺寸+钢筋末端弯钩或弯折增长值-钢筋中间部位弯折的量度差值1)钢筋在直线状态下剪切下料,剪切前量得的直线状态下长度,称之为下料长度L 。
2)外包尺寸:结构施工图中所指钢筋长度是钢筋外缘之间的长度,即外包尺寸,这是施工中量度钢筋长度的基本依据。
下图对应的外包尺寸:3)弯钩增长值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须制作180度的半圆型弯钩,弯钩直径d m ≥2.5d,钩端须留有≥3d 的直线段。
当弯钩直径d m =2.5d 、直线段=3d 时180度一个弯钩增长值:3d+πx1.75dx2/2-2.25d=6.25d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须制作90度的直角形弯钩,弯钩直径d m ≥5d,钩端须留有≥3d 的直线段。
当弯钩直径d m =5d 、直线段=3d 时90度一个弯钩增长值:3d+πx(2.5+0.5)dx2/4-(2.5+1)=4.2dL=L1+L2+L3+L4+L5L=L1L=2(H+B)3d值得注意得是:以上各弯钩(弯折)增长值的计算规定中,均已包含弯钩本身的量度差值,按上述规则计算钢筋下料长度时,末端弯钩不必再考虑弯折量度差值。
4)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量度差值钢筋弯折后,外边缘伸长,内边缘缩短,而中心线即不伸长也不缩短。
但钢筋长度的度量方法是指外包尺寸,因此钢筋弯曲后存在一个量度差值,计算下料长度时必须加以扣除。
钢筋弯曲量度差值5)箍筋弯钩增长值 通过查箍筋调整表得:6)计算实例:16200L=6200+2x6.25d7806363760L=2x(780+636)+3760+2x6.25d-4x0.5d24621623L=2x(162+462)+2x50-3x2d4处弯折的量度差值2个箍筋弯钩增长值3个角(90°)弯折处的量度差值钢筋弯制4.4.1施工图纸所标尺寸为钢筋中心线间距尺寸。
钢筋端部有标准弯钩者,其标注尺寸为自弯钩外皮顶切线与钢筋轴线交点的尺寸,如图4-1至4-4所示。
钢筋的下料知识点总结一、钢筋下料的基本概念1. 钢筋下料是指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钢筋接头的要求,将标准长度的钢筋材料按照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以便于在建筑结构中正确布置和连接;2. 钢筋下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布局,确保钢筋的使用量和长度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3. 钢筋下料工作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1. 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手工计算和计算软件两种方式;2. 手工计算主要包括根据设计图纸和构配筋要求,计算钢筋长度和数量,然后进行布局和下料;3. 计算软件可以根据输入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要求,自动生成钢筋下料方案和步骤,大大提高了计算和下料的效率和精度。
三、钢筋下料的主要步骤1. 阅读设计图纸,了解建筑结构的布局和构配筋要求;2.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进行钢筋的布局和计算,确定需要下料的钢筋种类、数量和长度;3. 根据下料计算结果,使用切割机或其他切割设备,对钢筋进行切割和加工,得到需要的长度和形状;4. 对切割好的钢筋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符合要求;5.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将下料好的钢筋进行合理布置和连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钢筋下料的注意事项1. 钢筋下料需要按照设计图纸和构配筋要求进行,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2. 下料时需要使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和工具,确保切割的准确度和平直度;3. 下料好的钢筋需要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满足工程需要;4. 下料的钢筋需要进行标记和归类,方便施工现场的组织和使用;5. 下料后的钢筋需要妥善存放,防止受到损坏和污染,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钢筋下料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下料长度计算错误:造成下料钢筋过长或过短,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解决方法: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和计算结果,确保下料长度准确无误;2. 下料切割不准确:造成下料的钢筋长度或平直度不达标;解决方法:使用标准的切割设备和工具,确保切割的准确度和精度;3. 钢筋下料标记不清晰: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使用错误;解决方法:对下料好的钢筋进行标记和归类,确保施工使用的清晰明了;4. 下料好的钢筋存放不当:造成钢筋受到损坏或污染;解决方法:妥善存放下料好的钢筋,防止受到损坏和污染,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钢筋工程施工下料与制作一、下料1. 下料的定义下料是指将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切断,以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
在钢筋工程中,下料是将钢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长度和数量的切割,以便于后续的制作和安装。
2. 下料的要点下料是钢筋加工的第一步,下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加工的质量。
因此,在下料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下料,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数量和长度。
(2) 下料时需要使用专业的下料设备,确保切割的精确度和平整度。
(3) 下料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的准确无误。
(4) 下料后需要进行清理,避免杂物和碎屑影响下一步加工的质量。
3. 下料的工序下料的工序包括测量、切割和清理三个步骤。
(1) 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使用测量工具对钢筋进行长度和数量的测量。
(2) 切割:根据测量结果,在专业的下料设备上对钢筋进行切割,确保长度和数量的准确无误。
(3) 清理:清理下料后产生的杂物和碎屑,确保下一步加工的质量。
二、制作1. 制作的定义制作是指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组装,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在钢筋工程中,制作是将下料好的钢筋进行弯曲、焊接、绑扎等加工,形成构件的过程。
2. 制作的要点制作是钢筋加工的关键步骤,制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不得随意更改构件的尺寸和形状。
(2) 制作时需要使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确保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制作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无误。
(4) 制作后需要进行保护和标识,避免构件受到损坏或丢失。
3. 制作的工序制作的工序包括弯曲、焊接、绑扎和保护等几个步骤。
(1) 弯曲: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弯曲,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2) 焊接: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3) 绑扎: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钢筋节约下料十三法钢筋是建筑业用量较大、价格较高的原材料,能否合理的利用、节省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经担任过钢筋班长20多年,通过长期施工实践,总结了一些节约钢筋的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使钢筋的损耗由预算的3%降低到0.5%左右,整体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现将钢筋下料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钢筋选择进料法一般来讲,钢筋的进料长度越长越好,这样不仅在下料时少出短料,减少废短头降低焊接量,而且在连续接长时能较少接头。
但实际工程中,需要的钢筋接头千差万别要求用较短的整尺钢筋下料后废料头最少或者为零,所以应在购买或领取钢筋是,针对下料单及工地实际情况,对钢筋的长度进行选择。
例1:某综合楼大梁需用ф25钢筋,料长9.83米,显然进10米的钢筋废料短头最少。
例2:某大型住宅楼基础桩主筋需用ф12钢筋,料长2.23米,2.23米×3=6.69(米),2.23米×4=8.92(米),2.23米×5=11.15(米),显然,应进9米长钢筋。
其具体做法是,以每根柱筋长为9米/4=2.25(米)下料,其中1层柱钢筋缩短2厘米即可。
例3:某商厦基础主梁主筋均为ф25钢筋。
因大梁主筋在同一截面内的焊接接头不允许超过50%,因此大梁主筋的起头除进12米长的钢筋以外,还应进一半9米或10米长的钢筋。
二、钢筋短料合理搭配下料法在钢筋制作过程中,同一种钢筋往往有多种下料尺寸。
不应按下料单中的先后顺序下料,而应先截长料,所余钢筋往往能作短料,反之就会浪费钢筋。
这就是钢筋下料的一项原则。
例:某框架梁需用以下负弯矩筋,现场有9米长ф25钢筋。
○1号筋 4.2米…………○3号筋 4.7米如果按下料单中的顺序分别下料,在截○1号筋时会有600毫米短头出现;而如果截○3号筋时,剩余4.3米钢筋,用搭配法下○1号料,只有10厘米短头出现。
另外在钢筋放样或计算钢筋下料时,应对短料的用处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住宅楼的预制过梁、梁垫、烟道、管道侧面的附加筋、框架梁端头的负弯矩筋等。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总结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
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
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钢筋下料典型例题钢筋下料是指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长度和数量进行切割和加工的过程。
钢筋下料是钢筋加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下面将介绍一道典型的钢筋下料例题,详细讲解下料的步骤和要点。
例题:某建筑工地需要用到Φ12mm的钢筋,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需要下料300根,每根的长度为6m。
步骤一:计算总长度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总长度,即需要的钢筋总长度。
根据题目中的要求,每根钢筋的长度为6m,需要下料300根,所以总长度为6m * 300 = 1800m。
步骤二:计算每捆长度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每捆钢筋的长度。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一般将钢筋按照一定数量捆扎在一起,方便运输和使用。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每捆的长度。
假设每捆长度为8m,那么每捆需要的钢筋数量为1800m / 8m = 225根。
步骤三:计算每根长度在计算每根长度时,我们需要考虑钢筋切割的损耗。
一般情况下,钢筋切割的损耗率为3%~5%。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损耗率,假设损耗率为3%。
那么每根钢筋的长度为6m * (1 + 3%) = 6m * 1.03 = 6.18m。
步骤四:计算切割长度最后,我们需要计算切割长度,即将每根钢筋切割为多少段。
根据设计要求,题目中要求每根钢筋的长度为6.18m。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每段的长度。
假设每段的长度为1.5m,那么每根钢筋需要切割的段数为6.18m / 1.5m = 4.12段。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下料300根Φ12mm的钢筋。
总长度为1800m,每捆长度为8m,每根长度为6.18m,每根需要切割为4.12段。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上述的计算步骤,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钢筋的切割方式:可以使用手动切割、电动切割或机械切割等方式进行切割。
选择合适的切割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切割损耗。
2. 钢筋的标记和分类:为了方便施工和使用,可以对下料后的钢筋进行标记和分类。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序,它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
本文将从钢筋下料的定义、重要性、下料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钢筋下料的定义钢筋下料是指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对钢筋进行切割、弯曲等加工处理,使其满足工程结构受力要求的过程。
钢筋下料包括直钢筋、弯起钢筋、箍筋等多种类型,要求精度高、质量稳定。
二、钢筋下料的重要性1. 保证结构安全: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其尺寸、形状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正确的钢筋下料能够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提高施工效率:合理的钢筋下料方案可以减少钢筋的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
同时,提高钢筋加工速度和精度,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
3. 降低工程成本:通过精确计算和合理下料,可以有效减少钢筋的损耗,降低工程成本。
此外,减少钢筋返工和修补,降低施工难度,也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
三、钢筋下料方法1. 直钢筋下料:根据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和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构件长度和保护层厚度可直接从设计图纸中获取,弯钩增加长度需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2. 弯起钢筋下料:根据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起高度和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其中,弯起高度可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3. 箍筋下料:根据箍筋直径、间距和构件长度计算。
箍筋直径和间距可直接从设计图纸中获取,构件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四、钢筋下料注意事项1. 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在进行钢筋下料前,要充分了解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保下料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 精确计算:根据图纸和规范,准确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弯曲角度等参数,避免浪费和返工。
3. 合理选择钢筋品种和规格: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钢筋品种和规格,确保结构安全和施工进度。
4. 注意钢筋连接和焊接:在下料过程中,要注意钢筋的连接和焊接质量,确保钢筋网络的完整性。
5. 加强现场管理:加强钢筋下料现场的管理,确保加工设备齐全、加工环境整洁,提高下料效率。
最全的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教程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钢筋的精确测量和切割,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套详细的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的步骤和方法。
1.钢筋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钢筋材料。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确定所需的钢筋种类、直径和长度,并按照需要的数量进行采购。
2.确定钢筋长度根据结构图纸或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长度应略长于构件的实际尺寸,以留出余量进行调整。
在确定长度时,还要考虑到钢筋的搭接要求,确保搭接部位的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3.计算钢筋数量根据结构图纸上的要求或设计要求,计算所需的钢筋数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每单位长度的钢筋数来计算,然后乘以构件的长度得出总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构件形状和布置方式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制作钢筋下料图根据设计图纸和计算得出的钢筋数量,制作钢筋下料图。
下料图要清晰明了,标注准确,以便进行后续的裁剪和拼接。
5.钢筋切割根据钢筋下料图,进行钢筋的切割。
在切割钢筋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切割成指定长度,并保持切口平整光滑,避免出现毛刺或裂纹。
6.钢筋拼接根据设计要求,将切割好的钢筋进行拼接。
拼接时要注意钢筋的对称性和对齐度,确保拼接点的紧密连接。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拼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或螺栓连接。
7.钢筋加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对钢筋进行弯折、弯曲或者打孔等加工。
这些加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保钢筋的形状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加工部位的强度和稳定性。
8.安装验收在进行钢筋的安装之前,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钢筋的规格和质量、切割和拼接的准确性、加工部位的合理性等。
只有通过验收,才能确保钢筋的安装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地下料和计算,可以确保钢筋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例解钢筋下料方法
钢筋下料是指根据工程建设的计划,采用常规钢筋机械方法进行精确计算,准确确定所需钢筋长度和重量,配备所需钢筋,经过长度分拣、称重而完成钢筋施工的全过程。
钢筋下料的技术素养和施工方法有关联,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工作准备
1、检查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所需的历史材料、当前材料及库存;
2、依据计算出的钢筋总数量(以及每种型号的钢筋的数量及米数),从库存中筛选出钢筋;
3、建立材料清单,登记抽取的钢筋编号。
二、下料工作
1、检查钢筋型号及直径,确定钢筋规格选择是否正确;
2、检查库存钢筋施工是否符合材质要求,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损坏;
3、根据投影技术计算合适的钢筋长度,确定每段的受力情况;
4、采用专业钢筋机进行分散式分切,保证断面公差和分散范围;
5、使用多台钢筋弯曲机保证钢筋折弯角度;
6、使用机械定位计算器准确确定钢筋折断点。
三、检查确认
1、统计钢筋下料数量,并和材料清单相比较;
2、执行严格拉力试验,并登记试验数据以确保施工钢筋的质量;
3、对钢筋进行检测,确保符合主体施工结构的建筑标准,以及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四、贮存钢筋
将下料钢筋摆放成直角状,按照定位要求进行摆放,并配备标记等附件。
同时要进行充分的防护,确定钢筋的完好性,以便施工中的有效利用。
最全的钢筋下料和计算钢筋教程钢筋弯曲现象:钢筋在弯曲过程中,内皮缩短,外皮伸长,中心线不变,弯曲处变成圆弧.图示长度(外包长度、量度尺寸):即从图纸上看到的钢筋尺寸,相当于钢筋加工好后去量度的尺寸,也是钢筋的外包尺寸.下料长度(中心线长度):根据钢筋弯曲时的现象,每根钢筋需要切断时的直线长度.(一)钢筋的配料及配料顺序1.钢筋的配料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别计算出各根钢筋切断时的直线长度,也称为下料长度,然后加以编号,分别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及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钢筋下料长度示意图钢筋下料长度示意图钢筋下料长度示意图钢筋加工牌钢筋配料单2.施工图中注明的钢筋尺寸是钢筋的外轮廓尺寸(即从钢筋的外皮到外皮量得的尺寸),称为钢筋的外包尺寸,在钢筋制备安装后,也是按外包尺寸验收.3.钢筋在制备前是按直线下料,如果下料长度按外包尺寸总和进行计算,则加工后钢筋的尺寸必然大于设计要求的外包尺寸,这是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外皮伸长,内皮缩短而中心轴线长度不变.因此,只有按中心线长度来下料制备,才能使钢筋外包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注意:在配料表中需标出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下料长度指的是下料时钢筋需要的实际长度,这与图纸上标注的长度并不完全一致.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以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不变这个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的.也就是说,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不变,而外边缘变长,内边缘缩短.因此,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相应钢筋的中心线长.实际工程计算中,影响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图纸上钢筋尺寸标注方法的多样化;弯折钢筋的直径、级别、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以及端部弯钩的形状等,我们在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对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钢筋的配料顺序:从整体上看钢筋的配料应按照先使用、先配料,先重要、后次要,自下而上的配料顺序进行.如:基础→柱→主梁→次梁→板→二层柱→主梁→次梁→板→……对于具体构件来说:板:板中受力筋→支座负弯矩→分布筋;梁:受拉区受力筋→受压区受力筋→架立筋、构造筋→支座负弯筋→箍筋;基础、柱:基础底板筋→预埋插铁→柱受力筋→柱箍筋→柱预埋铁件.(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前面已经说过,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在直线状态下截断钢筋时的长度,它的计算与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形状、钢筋直径及钢筋的搭接长度有关.1.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从混凝土外表面至钢筋外表面的距离,主要起保护钢筋免受大气锈蚀的作用,不同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也不同.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钢筋弯曲量度差值和端部弯钩增加值量度差值——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之间的差值.量度差值的大小与钢筋直径、弯曲角度、弯心直径等因素有关.前面已经提过,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并没有变化,而图纸上标注的大多是钢筋弯曲成形的外包尺寸,而外包尺寸明显大于钢筋的中心线长度,如果按照外包尺寸下料、弯折,就会造成钢筋的浪费,而且也给施工带来不便(由于尺寸偏大,致使保护层厚度不够,甚至不能放进模板).为了增强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钢筋末端一般需加工成弯钩形式.I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段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当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如下图(b)所示;II、III级钢筋(变形钢筋)一般可以不作弯钩,如设计需要时末端只作90°或135°弯折,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III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如下图(c)所示.弯曲135.时的弯钩增加值箍筋的末端需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I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弯钩形式有三种,如下图所示,对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可按图中(c)所示加工.弯曲角度为α,弯心直径为D时,量度差值的计算公式如下箍筋示意图钢筋弯曲量度差值箍筋900/90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长值为:2×(0.285D+4.785d),当取D=2.5d,平直长为5d时,两个弯钩增加值=11d.箍筋1350/135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长值为:2×(0.68D+5.18d),当取D=2.5d,平直长为10d 时,两个弯钩增加值=19d.箍筋900/180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长值为:(1.07D+5.57d)+(0.285D+4.785d)=1.355D+10.355d,当取D=2.5d,平直长为5d时,两个弯钩增加值=14d.3.箍筋调整值量度差值——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之间的差值.量度差值的大小与钢筋直径、弯曲角度、弯心直径等因素有关.箍筋下料示意图箍筋调整值4.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与弯起角度有关.钢筋的弯起,一般为45.;当梁较高时,则为60.;当梁较低或在现浇板中,为30..弯起钢筋坡度系数总原则:钢筋的下料长度=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弯曲处的量度差值+两端弯钩的增长值直钢筋的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长值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钢筋弯钩增加值-量度差值箍筋的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记住直径为10mm的钢筋每米重量为0.617kg,其他直径钢筋每米重量为直径(厘米为单位)的平方与0.617的乘积.计算示例2【例4.2】某建筑物简支梁配筋如图所示,试计算钢筋下料长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取25mm.(梁编号为L1共10根)【解】1.计算钢筋下料长度①号钢筋下料长度6190+2×200-2×2×25+2×6.25×25=6802(mm)②号钢筋下料长度6190+2×6.25×12=6340(mm)④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为6825mm⑤号箍筋下料长度(162+462)×2+50=1298(mm)箍筋的个数(6240-2×25)/200=31箍筋有32个2.绘出各种钢筋简图(见下表).钢筋配料单五钢筋代换1.钢筋代换的原则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供应的困难不能完全满足设计对钢筋级别或规格的要求,为保证工期,可对钢筋进行代换,但应遵循下列原则.(1)不同种类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2)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相应的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3)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构造要求.(4)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I级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5)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6)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的钢筋;当必须代换时,其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当按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25,当按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4.(7)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I级热轧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换.2.钢筋代换的方法钢筋代换的方法主要有等强代换、等面积代换和等弯矩代换三种.(1)等强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强代换”,即fy1As1≤fy2As2式中,f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1——原设计钢筋总截面面积;As2——代换钢筋总截面面积.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或相同级别的钢筋之间代换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即As1≤As2式中符号意义同前.3)等弯矩代换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需进行裂缝及抗裂性验算.钢筋代换后,有时由于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需要增加排数,则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减小,截面强度降低,此时需复核截面强度.六钢筋加工的其它工作钢筋的加工有除锈、调直、下料剪切及弯曲成型.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1)除锈钢筋除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大量钢筋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局部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人工用钢丝刷、砂盘以及喷砂和酸洗等方法进行.(2)调直钢筋调直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3)切断切断前,应将同规格钢筋长短搭配,统筹安排,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钢筋切断可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剪切器.(4)弯曲成型钢筋弯曲的顺序是画线、试弯、弯曲成型.画线主要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在钢筋上标出弯折的部位,以外包尺寸为依据,扣除弯曲量度差值.钢筋弯曲有人工弯曲和机械弯曲.(5)安装检查钢筋属于隐蔽性工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安装钢筋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合理安排钢筋安装顺序,检查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绑扎牢固,防止钢筋移位.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对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0角,对多边形柱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对圆形柱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的切线平面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垂直;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得小于150.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主梁与圈梁交接处,主梁钢筋在上,圈梁钢筋在下,绑扎时切不可放错位置.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安置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安置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简述钢筋的下料原理钢筋下料是在钢筋加工阶段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目的是根据建筑施工图纸的要求,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长度、形状和数量进行裁剪。
下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钢筋的使用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因此下料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钢筋下料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图纸分析、原材料准备、下料尺寸计算、下料设备选择和操作过程。
首先,施工图纸分析是钢筋下料的基础。
施工图纸上详细标明了每根钢筋的位置、长度、直径等信息,下料员需要仔细查看和分析图纸,了解各个部位的要求,以确保下料的准确性和钢筋的使用效果。
其次,原材料准备是下料的前提。
下料员需要根据图纸上的要求,准备好适合长度和直径的钢筋材料。
通常情况下,原材料会有一定的长度余量,以便下料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裁剪。
接下来,下料尺寸计算是下料的重要依据。
根据施工图纸上的要求,下料员需要根据钢筋的长度和形状计算出准确的尺寸。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钢筋的弯曲和连接方式,以及需要预留的余量等因素。
然后,下料设备选择是下料的关键。
根据钢筋的形状和尺寸,下料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下料。
常见的下料设备有钢筋剪和钢筋切割机等,下料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最后,下料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下料员需要将钢筋材料放置在下料设备上,并根据计算好的尺寸进行裁剪。
在裁剪的过程中,下料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在钢筋下料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需要下料员特别注意。
首先,下料员需要仔细核对施工图纸和计算结果,确保尺寸的准确性。
其次,下料过程中需要戴好安全帽和手套,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此外,下料员需要及时清理下料设备和工作区域,保持整洁和安全。
综上所述,钢筋下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序,通过施工图纸分析、原材料准备、下料尺寸计算、下料设备选择和操作过程来完成。
下料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钢筋的使用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下料过程需要非常谨慎和细致。